-
本是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是怎麼在葡萄牙王子的幫助下實現獨立
這位曾經炮轟土倫的軍官帶領法軍向反法聯盟展開絕地反擊,他希望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帶到整個歐洲。到了1807年以後,法軍進攻葡萄牙。隨著法軍佔領葡萄牙首都裡斯本,葡萄牙國王帶著家眷和財產逃到了巴西。在國王陛下看來,巴西是葡萄牙最後的「保護地」,也是最安全的「保護地」。拿破崙軍力再強,也沒實力派出強大的海軍艦隊來到巴西。
-
葡萄牙可以從西班牙獨立,為什麼加泰隆尼亞更強,卻不能獨立?
在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有兩個重要的國家,分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西、葡兩國都曾經稱霸一時,在非洲、美洲、亞洲收穫了大量的殖民地。 1580年,由於國王塞巴斯蒂昂在摩洛哥陣亡,沒有留下子嗣,導致葡萄牙王國出現了繼承人危機。乘此機會,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宣稱自己是葡萄牙前國王的外孫,順利地繼承了葡萄牙的王位。
-
巴西從葡萄牙獨立後,為什麼建立的是「巴西帝國」?
19世紀初,受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鼓舞,南美洲大陸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西葡兩國在南美的殖民地相繼獨立。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和裡斯本的貴族在英軍的掩護下流亡,他們的目的地是去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
-
大國崛起外交戰略之葡萄牙西班牙篇
為了制服國內大貴族們的反抗,國王需要獨立於貴族和教會的知識分子提供王權的理論與合法性證明,也需要來自資產階級的金錢支持,因此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在國內有一定的地位,這一格局使得葡萄牙保持了社會發展與海外開拓所必需的社會活力與開明態度。 葡萄牙向海外擴張更有其內在的因素驅動。
-
為什麼今天的許多面積大國都曾經是殖民地?
縱觀今天排名前列的幾個面積大國中,有許多國家都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爾及利亞、剛果(金)、蘇丹、阿根廷、墨西哥,這些國家都曾經是殖民地,但它們的面積卻遠遠大於歐洲的宗主國們。
-
帶領巴西從葡萄牙獨立的人,竟然是葡萄牙王室的王位繼承人?
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公元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帶領船隊前往印度,但輾轉卻來到南美洲,在今天巴西的塞古魯港登陸,成為官方認可第一批人到達南美洲的葡萄牙人。不過事實上,已有文獻證據顯示,在1498年,已經有其他葡萄牙人受命當時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來到南美洲了。
-
同在一個半島上,西班牙為什麼不吞併自己的小鄰國葡萄牙?
1578年,借著大航海時代的東風,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一世出徵北非的摩洛哥,想把對方徵服作為殖民地,這個時候他可謂年輕氣盛,不知畏懼,可現實卻扇了他狠狠一擊耳光,他不僅沒有征服摩洛哥,而且戰敗了,自己也被淹死了,更為嚴重的是,他的國家因此也迎來了滅頂之災。
-
同在一個半島,為何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
1094年,當時萊昂王國(西班牙歷史上的一個王國)國王的女婿被封為葡萄牙伯爵,這個伯爵就是後來葡萄牙國王阿方索·恩裡克斯的父親。當時的葡萄牙,只是西班牙的一個封地,但是恩裡克斯一直想著獨立不再做萊昂王國的屬臣。而恩裡克斯是卡斯蒂利亞的皇室血統,他的母親是王國公主。公元1112年(另說1114年)恩裡克斯的父親去世,恩裡克斯繼承爵位,他的母親成了攝政王。
-
東帝汶:2002年才獨立的亞洲最年輕國家,他是如何從印尼獨立的?
這個曲折的過程兩度引發大規模危機,近20萬人在戰亂中失去了生命,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歐盟、美國等地區或域外大國相繼捲入危機之中,在東帝汶獨立的進程中,這個國家到底經歷了什麼呢?她又是如何脫胎換骨重獲新生的呢?
-
英國各個殖民地獨立的時間順序排名,有的高興,有的卻很後悔
近代殖民活動開始於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入侵了拉丁美洲,攫取了大量財富,到了17世紀,荷蘭最為強大,滿世界搶殖民地,我國的臺灣也被荷蘭人佔領了,後被鄭成功趕跑,英國海水實力不如荷蘭,只好猥瑣發育,到沒人要的北美洲建立了13個殖民地。
-
美洲史:殖民地的政治結構——教會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信奉天主教(舊教)的國家。而且在王權取得勝利的西班牙,「教會已成為專制政體的最牢固的工具」。西班牙王實際上是天主教會的最高首腦,直接控制教會。也就是說,國家機器和教會組織實質上是合二而一的。西班牙封建專制主義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天主教會在殖民地政治生活中起著特殊的作用。葡萄牙的情況同西班牙大致相似。因此,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可以說是王權和教權相結合的天主教殖民制度。
-
打打停停、代價高昂的戰爭,使葡萄牙掙脫西班牙束縛,獲得獨立
自從1580年西班牙入侵了葡萄牙並成為了葡萄牙事實上的統治者之後,葡萄牙人一直在西班牙的手底下討生活。雖然兩個國家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在六十年的時間裡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的小摩擦一直不曾間斷。西班牙希望能夠將葡萄牙徹底的收入囊中成為自己國土的一部分,而葡萄牙則尋求著推翻西班牙的統治的可能。
-
同在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為什麼不能吞併葡萄牙?
解決完我們共同的敵人再來算我們自己的帳。二、鬩牆「共患難易,同富貴難」,這句話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同樣適用。早期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王國之間矛盾的爆發點並非是葡萄牙獨立一事,而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中不斷積攢的、並在收復失地運動結束後、共同敵人消失之後集中爆發的。
-
剛出狼窩又入虎口:剛從葡萄牙獨立,又被印尼吞併的東帝汶
但到了1520年,首次登上帝汶島的葡萄牙殖民主義者,發現島上盛產製造香料的檀香木,於是,便以開展貿易為名,建立了貿易據點。 而後,帝汶便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然而,在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帝汶,把葡萄牙勢力排擠至東部地區。除去荷蘭的入侵外,英國殖民者也曾短暫的控制過,只不過後來荷蘭又恢復了控制權。
-
非洲水量最大的剛果盆地,為何有兩個同名剛果的國家?
那麼,為何分成兩個剛果呢?這需要從遙遠的剛果王國說起。剛果河流域有一個熱帶雨林版的秦始皇,他叫盧克基。盧克基所處的時代,部落林立,如同春秋時幾百個諸侯國一樣,到處打打殺殺。盧克基實力最強,通過各種戰爭,盧克基最終於公元1400年統一了剛果河流域。盧克基建立的王國沒有像秦朝那麼短命,而是一代接一代傳下來,直到1483年(或1482年,1475年)。
-
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正如我們知道的,即便是南美洲這麼遙遠的地方, 都成為了他們的殖民地。按照他們的作風,很難理解這麼愛擴張的西班牙為何會放過近鄰葡萄牙? 事實上西班牙也不是沒有想過吞併葡萄牙,可以說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吞併葡萄牙。但是,由於很多歷史淵源和現實的原因,他們根本就做不到吞併葡萄牙。
-
非洲為什麼有兩個剛果國家?剛果(金)和剛果(布)為何不合併?
▲1853年地圖上的非洲大陸中央還顯示為未探索區域而先前在剛果河出海口立碑的葡萄牙,則並沒有選擇溯河而上繼續深入內地殖民,反而選擇在剛果河南岸沿海地帶著重經營自己的安哥拉殖民地。1880年,一位名為布拉柴的海軍中尉代表法國政府和地方土著勢力籤訂了條約,獲得了當地的統治權。
-
海地獨立——樹立了小國打敗大國的光輝榜樣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島聖多明各島的西部,原是西班牙殖民地,1697年被法國佔領,逐漸發展成為法國海外最富庶的殖民地。海地黑人曾多次發動反對法國殖民者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的起義。1801年杜桑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政府,聲明海地獨立;並頒布憲法,宣布廢除奴隸制。拿破崙奪取法國政權後,試圖重建法蘭西殖民帝國。1802年三萬法國遠徵軍侵入海地,誘捕並殺害杜桑。海地人民更加頑強地戰鬥,贏得了最後勝利。1804年海地正式宣告獨立。海地獨立樹立了小國打敗大國、奴隸解放自己的光輝榜樣,極大地鼓舞了整個拉丁美洲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鬥爭。
-
西班牙為何不吞掉葡萄牙?16世紀就吞過了,但很快又被迫吐出來
公元113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夫雷亞王朝的勃艮第公爵阿方索,領兵擊退在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人,得到羅馬教皇加封為國王,封地大致就是今天的葡萄牙,稱「阿方索一世」,由於他是勃艮第公爵,所以他建立的朝代稱為「勃艮第王朝」,是葡萄牙歷史第一個朝代,正式國號「葡萄牙王國」,至此葡萄牙這個國家誕生。
-
要求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加入印尼,印尼的大國雄心從何而來?
那麼,印尼的這種吞併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大國雄心」到底從何而來?一、共同的祖先印尼認為自己與馬來西亞合併有充分的理由,除了兩國都分布於馬來群島外,還有他們的主要民族都是由古馬來人演化而來,語言、宗教、文化等方面都非常相似,這是印尼「大國雄心」的基礎。考古專家們認為,大約在五千年前,開始有古人從亞洲大陸遷移到東南亞半島,再擴散到馬來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