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寶寶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蠶寶寶呢?

2021-01-08 天下網商

天下網商實習記者 黃淑婷

攤開中國的食昆蟲地區版圖,即使是被公認為敢吃的廣東人也不敢稱最。雲南和山東的昆蟲宴,詭譎妖豔;在遼寧省丹東市,一個個還在扭動著屁股的新鮮大蠶蛹們不會知道,它們再也等不到破蛹而出的那一天了。

《人生一串》中出現的烤蠶蛹

土生土長的丹東鳳城人老薑,江湖人稱「蠶蛹終結者」。遇上他,等待著蠶寶寶的無非是水煮、油炸、爆炒、幹煸這幾種下場。

丹東人喜食蠶蛹,由來已久。據說,丹東放養柞蠶,發展柞蠶絲綢工業已有近三百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丹東的柞綢工業形成了全國最完整的體系,產品一度遠銷至日本、蘇聯、東歐等地,是當時世界矚目的柞絲綢中心。

柞葉養蠶,蠶自縛作繭,繭可繅絲,絲可制綢。至此,你們以為,一片痴心的蠶寶寶就能回歸自由身,羽化成那「撲稜蛾子」纏纏綿綿翩翩飛了嘛?

不然。蠶蛹也被人類盯上了。

「小時候,家裡大人們都在繅絲廠上班,每次去玩他們都從工位上裡抓一把蠶蛹偷偷塞給我們小孩子吃。大家趕緊藏到衣服荷包或者書包裡,免得車間主任看見了要罵人。」老薑回憶說,對於正在長身體的自己來說,蠶蛹蛋白質含量高,充飢又衛生,「特香!」

同行記者勇嘗「黑暗」料理

在東北,好吃這一口的人真不少,但是80後的老薑算是痴迷到極致了。2017年12月,他加入了發小的淘寶店「遼東特產店」幫助一起運營,店裡只賣一種特產——活蠶蛹。

剛從繭中剝出的蠶蛹

「起初打算賣給離家在外的東北人,嘴饞又吃不到這一口家鄉味。」求而不得,老薑曾深受其苦。大學畢業後,他在南方待了十年。「到處去找,賣的地方不多。有些燒烤店裡有,一根木籤上豎著串三四個那種,一串要二三十塊。」對於做菜份量十足的東北人來說,這只能算小打牙祭,不如自己動手。

「我們東北人吃蠶蛹,講究買活的,吃個新鮮。買到家,用水煮一下,放點鹽,原汁原味,鮮美又營養。也可以油炸、幹煸,這樣口感好,吃起來香。」在吃這方面,他頗有發言權。

這點講究,也是買賣中最考驗人的地方。俗話說「春蠶秋繭」,九月中旬,從樹上被摘下後的蠶繭極難「伺候」。「過冷過熱都容易導致蠶繭壞死,常溫放置的話,蠶繭可能孵化。」因此,低溫的恆溫保存尤為重要,「一般散戶家裡都是用冰箱或冰櫃儲存,條件比較簡陋,損耗率高,所以現在街頭已經很少能看見有賣蠶蛹的了。」

老薑一行人收購的蠶繭量大,光是去年秋天就接近100噸。如何克服儲藏的困難?他早有打算——合伙人之一的朋友家中經營著剿絲廠。於是,他們「蹭」到了一座現成的恆溫冷庫。低溫儲藏中的蠶蛹們,仿佛躺在冰棺裡的睡美人,客人們什麼時候下單,老薑就什麼時候剪開繭,將它們喚醒。

工人們在剪繭

若只是以量取勝的話,老薑和朋友們的淘寶店還做不到同品類第一。柞蠶蛹分兩種,個頭大而飽滿的黃蛹和個小皮薄的黑蛹。雖說營養價值相差無幾,但人們往往傾向於買品相光澤好看的「黃將軍」,同時,也因為黃蛹的孵化成功率低,價格自然比黑蛹高出許多。

「這黃黑之分跟品種、血統無關,只跟環境溫度有關。化蛹時的溫度越高,越接近麥秸黃色,越低則越接近黑色。」常和繅絲廠的老工人們一起抽菸閒聊的老薑,一次,無意中得知了提高黃色蛹率的加溫繭方法。「收繭以後先不急著放進冷庫,在20度到30度之間的加溫庫中先放四五天,等剝開幾個繭看著都變黃蛹了,再移到冷庫中。」

用紅底白色大字寫著「到貨保活,死了我賠」字樣的店鋪首頁裡,透露著和這個東北大老爺們身上同樣耿直、實誠的味道。評論區裡也熱鬧,買家們將蠶蛹們排成一列或是摞成一摞,挨個戳著扭屁股的蠶蛹們,並曬出照片和視頻,讓人看了頭皮發麻。有時,也有新顧客來反映說有蠶蛹不動。客服陳雷雷每天坐在電腦前,仔細盯著電腦屏幕裡客戶反饋的照片分辨,教他們如何辨別蠶蛹的死活。

還鬧過不少笑話。「最近有個買家反映說,自己買了兩斤蠶蛹回家後還沒吃就出差去了,又忘記放在冰箱裡低溫保存。結果天氣一熱,回來發現一箱蠶蛹全變蛾子了……」

陳雷雷哭笑不得,「這屬於客人自己沒有適當保存,我們也沒有辦法呀。我只好安慰他『您這還賺了呢,在我們這,蠶蛾也是能吃的,算上無法順利化蛾的蠶蛹損耗率,再加上孵化還有季節限制,一斤蠶蛾價格幾乎是蠶蛹的兩倍呢……』」

新鮮的蠶蛹變蛾子

的確如此,在東北,蠶寶寶就算變身成為飛蛾,也仍然「插翅難逃」被吃的命運。在老薑這樣的老饕看來,蠶蛾,尤其是個頭小的雄蠶蛾,是升級的美味,「只有懂行的人,才能欣賞。」

《人生一串》中出現的烤蠶蛾

與東北蠶寶寶波瀾壯闊的一生相比,老薑的人生也談不上平坦。他在長沙念完大學,畢業後,做過房地產行銷、中介,也在大學城附近做過外賣,賠了。跳槽到項目代理公司,靠著拼命的幹勁,幾年下來,他成為項目經理,也攢下不少積蓄。「當時已經計劃在長沙買房,定居下來了。」

本以為生活終於駛入正軌,可以安定下來,但是意外終究比明天先來。下班途中的一次交通事故,讓他在醫院躺了三年,大小手術動了十七次,雙腿仍然沒有完全痊癒。身體狀況不足以支撐他回到原來的崗位,但生活還得繼續。

老薑腦子活,躺在病床上的他又開始「折騰」,研究起在淘寶上賣水果,在發小喊他回鳳城一起做東北農特產之前,他正在海南幫老朋友賣芒果。

回東北去。在此前的無數個瞬間裡,這個念頭曾不斷在他腦海裡冒出來,發小的邀請只不過是順水推舟。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味覺本能一旦生根、發芽,不論走得多遠,熟悉的味道都將提醒遊子家的方向。從童年時的舌尖記憶,到在外漂泊打拼時的「一味難求」,再到如今的謀生之計,他認定,「味兒對了,才像是回到家了。」

如今,這道看上去生猛的美食也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下單的顧客裡,非東北人的顧客也越來越多。「有些沒吃過蠶蛹的客人,想要買回去嘗鮮。還有想要補充蛋白質健身增肌的客人,俗話說一個『三個蠶蛹頂一個雞蛋』嘛。」老薑說,「還有一段時間,突然有好多新客戶來諮詢,想吃又不敢試。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來自一個醫院的病友群,醫生建議他們在手術和化療期間,吃點蠶蛹幫助升白細胞。」

與客人的聊天記錄

生意好了,老薑和朋友們慢慢上架了更多他們從小吃到大的好玩特產。比如一種叫做「洋辣子罐」的山楂樹上的蟲子,入口細膩甘甜;還有一種長在山野裡的叫做「酸漿」的野菜,根莖可食用,味如水果般酸甜生津。等生意走上正軌了,他們還打算在鳳城當地辦一個農村合作社,讓更多的農戶們可以放心地將一年到頭的辛勞,換個穩定的好價錢。

相關焦點

  • 課程|《可愛的蠶寶寶》
    把蠶放在紙盒子,或是篩米的小篩子裡,用篩子的話要放一些紙墊在篩底。小蠶剛從卵裡孵出來時,要特別小心對它,用比較嫩的桑葉餵它,換桑葉的時候用很軟的毛筆來移動它,要注意力量;有時桑葉太乾燥,不細心就會在換桑葉時的過程中把小蠶留在要丟棄的桑葉上。
  • 聚焦 蠶寶寶回家啦
    ,它們中的5隻蠶寶寶已經在太空吐絲結繭。這些蠶寶寶怎麼選出來的呢?又經過了怎麼樣的訓練呢?聽聽植保學院張龍教授怎麼說:   飼養盒的兩端有瓶蓋式設計可以開啟,航天員定期從這裡投餵人工配置的飼料,蠶可以自己取食,蠶的糞便也要從這個開口清理。在失重環境下,即便有飼養盒這個「迷你太空艙」保護,蠶也會在裡面到處漂浮,容易「暈頭轉向」找不到食物。為此,研究團隊在飼養盒內壁上鋪了一種特殊的布,能夠固定住蠶寶寶。
  • 蠶寶寶生長全過程
    等小蠶寶寶咬破殼從裡面出來,大家可以對比一下上面一張照片看看,會發現剛才那的黑色的蠶殼已經是白色的了。     早早的就採了桑樹上最好、最嫩的桑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剛剛出生的蠶寶寶,放在了剛剛採回來的桑葉上,黑黑小小的!一片葉子夠很多個蠶寶寶吃的。剛出生的蠶寶寶只能吃,剛發出來的嫩葉,吃不了較老的葉子。
  • 是什麼驚擾了蠶寶寶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2)班 王悅萌我們家養了一些蠶寶寶,看著它們由剛剛孵化出來的蟻蠶成長為褪過皮的一齡蠶、二齡蠶,我非常開心。一天我在觀察它們時,妹妹無意間朝著它們大喊一聲,所有的蠶寶寶好像受到了驚嚇,同時抬起了頭。我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心想:妹妹喊叫時,既發出聲音,又產生氣流,到底是氣流還是聲音驚嚇了蠶寶寶?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做了一個實驗。
  • 蠶寶寶
    我們去天潤苑大姐那裡看蠶寶寶,開開兒子的好奇心。
  • 江蘇科大「蠶寶寶科普小課堂」開講啦
    為了豐富小學生暑期文化生活,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7月6日,江蘇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學院「蠶寶寶科普小課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江蘇科技大學附屬中心小學開講第一課。蠶寶寶的一生、選繭、煮繭剝絲、並絲,這些在大學生課堂才能學到的專業知識,在一年級小朋友的心中生根、發芽。
  • 杭州人爭睹一條蠶 這家工廠飼養的蠶寶寶成了網紅
    「看,這種蠶寶寶,它不吃桑葉,吃的是飼料。」  「瞧它爬上去了,已經開始吐絲了,哇,它慢慢把自己圍起來了。」  昨天上午,在杭州夢想小鎮的2019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天天新物種」發布現場,巴貝工廠化飼養的蠶寶寶甫一亮相,就引來了眾人的圍觀。父母帶著孩子,丈夫帶著妻子,媒體記者拍個不停……大家都想一睹這種不用吃桑葉的蠶寶寶的風採。一位年輕的爸爸抱著兒子,從最小的蠶寶寶一直到滿滿一盆繭子,把整個流程都看了一遍。
  • 5分鐘看完蠶寶寶的生命旅程
    蠶寶寶是這麼孵化出來的呢?一隻蠶就是從這樣一顆顆的小顆粒開始的,剛產出來的卵像玉石一樣晶瑩剔透,溫熱.(下圖為蠶蛾產卵)                            藉助羽毛,或者將桑葉剪成條,放入管子,蠶寶寶會爬上來吃桑葉7、蠶寶寶孵化出來之前可以用蓋子蓋住,但是不能放冰箱冷藏。蠶寶寶可以蓋住蓋子,蠶寶寶不怕黑。萵苣的葉子可以替代桑葉,桑葉在冰箱 裡最多保存半個月8、桑葉變幹,要換桑葉9、桑葉不能有水。冰冷的桑葉也不能食用。10、蠶從蠶寶寶到結繭體重會增加1000倍。
  • 是什麼毒死了眼看要「上山」的蠶寶寶?
    陳強攝  是什麼毒死了眼看要「上山」的蠶寶寶?  「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在蠶桑業興旺的江南水鄉,小滿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蠶農們起早貪黑餵養春蠶即將迎來收穫。  前天是小滿,海寧袁花蠶農沈國生養的一大批蠶寶寶,卻在一夜間大面積死亡。「眼看這些蠶寶寶就要『上山』結繭子了,卻突然死亡,太叫人痛心了!」沈國生的妻子滿眼是淚地說。
  • 蠶寶寶丨蛻變計劃—小小蠶農招募中...
    春天來了,聽老人家說,春雷一轟,可愛的蠶寶寶也即將破卵而出!    養蠶寶寶,勾起了我們多少兒時的回憶,當蠶寶寶還是卵的時候,我們為了讓它們快點孵出來,還在上面蓋上棉花,增加溫度,當蠶寶寶孵出來的時候,我們會小心翼翼屏住呼吸把小小的蠶寶寶移到鋪滿新鮮桑葉的鐵皮筆盒中,希望它們快快吃,快快長大,長得白白胖胖的!
  • 蠶寶寶卻集體「中毒」 村民們懷疑有人投毒
    「家裡的蠶養得好好的,不料竟在4天內陸續死亡。我向鄰居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死蠶的不止我們一家。」昨天,一名年近七旬的大爺一邊清理早上死掉的蠶寶寶,一邊對記者說,桑樹都是按照村裡要求的日期、濃度噴灑農藥的,此前一直沒有出現問題,不料最近蠶寶寶吃了桑葉出現了中毒現象。據介紹,村裡有20多戶人家的蠶寶寶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 蠶工坊: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說「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同時也知道蠶寶寶從出生到會吐絲之間(幼蟲階段),除了短暫的休眠蛻皮之外,會一直不斷的吃。寶寶們說蠶寶寶是個吃貨,口味專一的吃貨,那是一點都不假啊。有天,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來問俺「寶寶吃飯渴了要喝飲料、喝果汁、喝湯水、吃水果,那麼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啊?」,這個問題對於有著數十年養蠶經驗的蠶悟達人來說,不是什麼難題。其實蠶寶寶從出生到結繭到產卵,整個過程中都不直接喝水的,家庭侍養玩家大概都如此(當然專業的工廠養殖可能會有所不同)。民間養蠶時有一個講法「桑葉有水汽,蠶寶會拉稀,之後鐵定要歸西」。
  • 圖解蠶寶寶變成飛蛾的過程,蠶的一生​歷程是怎樣的?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 小滿節氣蠶寶寶「成年」 浙江桐鄉蠶農「望蠶訊」
    浙江嘉興桐鄉屠甸鎮是當地著名桑蠶產區,時值小滿,蠶農於建剛和妻子每天都在忙著給家裡的5萬隻蠶寶寶餵食,再過幾天,蠶寶寶就將結繭出絲。在嘉興桐鄉,蠶農在小滿節氣有「望蠶訊」的習俗,娘家會到女兒家串門,送來各種應季食物,一同祈盼今年蠶絲豐收。在嘉興桐鄉,蠶農在小滿節氣有「望蠶訊」的習俗。
  • 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圖片詳解
    、家蠶,是完全變態昆蟲,桑葉為食,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和生理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圖片詳解吧!蠶寶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當溫度升高了蠶卵就開始發育,經過7-15天,當蠶卵變得透明並可以看到裡面的輪廓,就表示蠶寶寶快要出來了
  • 蠶寶寶一年「吐」4萬元
    前昨兩天,記者在萊西多個鄉鎮採訪發現,忙碌了近一個月的養蠶人到了收穫季,看著蠶寶寶從吐絲到結繭,是蠶農最高興的時候。據介紹,萊西養蠶人主要分布在200多個村莊,產量和品質在整個山東省排在前列。餵養:一日三餐伺候蠶寶寶    「從早上就開始忙活了,因為這些蠶寶寶需要精細的照顧。」前天上午,萊西市河頭店鎮大嵐村蠶農王仁波和妻子一大早就趕到自家的桑樹園,開始採摘桑葉。
  • 小調查:桑葉難尋 蠶寶寶「口糧」短缺怎麼辦
    每年四五月份,氣溫適宜,正是蠶寶寶從蠶卵裡孵化出的季節,不少小朋友們都會養上幾隻觀察。不過,這蠶是要吃桑葉的,只是如今桑葉要去哪裡找呢?這問題讓不少小朋友和家長都犯了難,可以說,每一個養蠶寶寶的孩子背後,都有到處尋覓桑葉的爸爸媽媽。
  • 蠶寶寶為什麼會吐出五顏六色的絲
    桑葉是蠶寶寶最喜歡的食物了,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慢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六次(一、二、三、四齡蠶各一次,成為蛹一次,成為蠶蛾一次),成為五齡幼蟲大概6-8天才開始吐絲結繭.
  • 蠶寶寶的一生
    我趕緊翻閱科學書,原來它們在蛻皮呢。三天後,奇蹟出現了,蟻蠶們開始蠕動著它們的身體,慢慢地從它們的「舊衣服」裡爬了出來。經過四次蛻皮,蠶寶寶也不知不覺地走向了生命的終點,沒幾天就開始吐絲結繭了。蠶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人類。所以,人們經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這句話來讚美它無私奉獻的精神。
  • 蠶寶寶吃了石墨烯之後吐出了「超強」絲
    那麼,好奇心帶來了一串問題:加了石墨烯的桑葉,蠶寶寶們吃得慣嗎?「超強」蠶絲有多強?用它做成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啥時候面世?誤打誤撞的「超強」蠶絲發現之旅碳納米管或石墨烯,聽上去都不像是正經食物。怎麼會想起給蠶寶寶餵食一些和桑葉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