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2021-01-08 騰訊網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那麼,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將為您解讀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直播時間:11月24日(周二)10:00--11:00

直播嘉賓:

楊浩亮(對話嘉賓,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

毛新願博士(對話嘉賓,青年航天學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專業博士)

張宇識博士(直播主持人,脫口秀演員、北京大學理學博士、青年科學家)

研討問題:

1、這次嫦五去月球有哪些任務?

2、嫦五目前只購買了「單程車票」,怎麼能登上新的客船回家,把月球上的採樣標本帶回來呢?

3、嫦五回家會遇到哪些阻礙?

4、嫦五從月球上打包帶回的外賣裡面到底有什麼?

5、嫦五以後想經常往返地球和月球做生意,可行嗎?

6、胖五到底有多胖?他為什麼要這麼胖?

7、這是胖五首次執行火箭執行月球任務,為什麼一定要胖五去?

8、在世界火箭排行榜中,胖五的運載能力能排第幾?

9、胖五肚子裡裝的是什麼燃料,才能使他成為大力士?

10、月球地球離的這麼近,為什麼胖五「送嫦娥奔月」也要掐指算日子?

直播預約:

請您通過最好玩的登月直播解說來了!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登陸騰訊新聞客戶端,點擊最好玩的登月直播解說來了!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直播開始時將提醒您屆時觀看,與專家學者們一起交流探討。

相關焦點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 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11月24日凌晨,被人們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位於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將古代文人騷客對廣寒月宮的浪漫遐想與近代以來中國所遭受的屈辱歷史相疊加,「嫦五」奔月不僅僅是有關太空的科學故事,更是我們探月夢、航天夢、中國夢一步步走向現實的美好敘事。透過「嫦五」奔月,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執著和拼搏。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後,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 「嫦五」整裝待發,有啥黑科技?看直播!一起九天攬月
    月亮常常勾起人們許多好奇也帶來太多唯美的想像中國的「繞、落、回」三步探月工程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也吸引了一代代航天人為此不懈奮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如今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五院專家介紹,面對傾斜發射的技術難題,需要明確起飛穩定性的各項因素及其耦合的影響,依靠精確的定姿能力完成空中對準以實現精確入軌,必須通過大量地面仿真和試驗對起飛上升發動機開展驗證。但月面環境的特殊性,低重力、高真空等環境模擬使得地面驗證較為困難。
  • 「嫦五」回家,探月精神永存
    習近平表示,希望大家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 第一個找到「嫦五」的小動物是啥?專家:像是狐狸
    此次嫦娥五號著陸還出現了神奇一幕——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小動物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成為「最靚的仔」。紅外影像顯示,這隻從嫦五跟前跑過的小動物成為第一個「捕獲」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大佬,比搜救隊伍到得還早。有網友笑稱,這是「玉兔」跟著嫦娥下凡了嗎?據悉,四子王旗有數量較多的野生動物,如野鳥、野鼠、野兔、狐狸、刺蝟等。
  • 探月日記 | 看「嫦五」背後的故事
    今天,帶你走進502所一位普通科研人員的記錄,看一看「小五」探月背後十餘年研製歷程中發生的那些事。從2010年嫦娥五號立項起,這十年裡,航天人自力更生、攻堅克難,滿懷信心、堅毅執著、勇於追夢。「人家是一個腦袋兩隻手,我們也是一個腦袋兩隻手,人家能幹成的事,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是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最常說的一句話。2001年,中國科學家成立了一個論證小組,集體探討中國能不能在21世紀初去月球。
  • 太空「郵差」成就嫦五探月之旅
    原標題:太空「郵差」成就嫦五探月之旅風塵僕僕趕到地球上空後,嫦娥五號探測器軌道器、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帶著月壤進入大氣層,飛向著陸場。此時,嫦娥五號任務完成在即。回過頭看,貫穿任務全過程的一個核心器件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軌道器。
  • 老師和同事眼中的「嫦五」01指揮員:抬頭望天、低頭追夢
    胡旭東現任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副站長、「嫦娥五號」01指揮員。(資料圖)東南大學供圖中新網南京11月25日電 題:老師和同事眼中的「嫦五」01指揮員:抬頭望天、低頭追夢作者 唐瑭 徐珊珊24日凌晨,伴隨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副站長、「嫦五」01指揮員胡旭東響亮的倒計時聲,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 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
    帶你劇透嫦娥五號探月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是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的報導。
  • 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奔月譜新篇
    從圓夢奔月、成功繞月到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再到喜搭「鵲橋」、月背著陸……從2007年起,素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成功發射我國所有探月太空飛行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而今年,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將由該西昌發射場鄭重交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手上。
  • 專家解讀「嫦娥奔月」神話由來
    新華網天津10月25日電 (記者周潤健、蔡玉高)今年最大最圓月26日將現身夜空,人們在賞月的同時,自然會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麼,「嫦娥」是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如何而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 九院智造 航天電子讓「胖五」更強更壯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長五無疑是真正能扛起大梁的「大哥」,未來它也將扛起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重擔。「長五」立項之初,就被賦予了將「嫦五」發射到月球上去的使命。在這份使命的背後,九院各單位發揮著重要作用。772所為長五遙五提供了11款千餘只國產化集成電路,遍布火箭的所有電子系統,保障了核心關鍵器件的國產化。在火箭的伺服、導航、控制、遙測等多個系統中處處可見該所微處理器、FPGA、1553總線、抗輻射轉換器的身影,這些高可靠國產化核心器件為火箭實時感知飛行姿態、飛行速度、飛行高度等信息並最終精準入軌提供器件級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支撐。
  • 「嫦五」探月,南航攜超聲電機等技術助力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超聲電機等技術團隊助力「嫦五」飛天。「發射的場景很壯觀,我們團隊在現場見證了嫦娥五號成功飛天,大家都很激動。」
  • 刷屏的「胖五」,究竟把啥寶貝送上了天?
    對中國航天來說,昨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最大火箭「胖五」——長徵五號時隔兩年多再度出徵,「兩年蟄伏一飛沖天」的勵志故事引發關注。
  • 霞姐帶你追嫦娥丨別告訴我,你不知道誰是胖五?!
    「嫦娥五號」發射在即,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本次任務計劃實現月球自動採樣返回。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火箭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此時的它已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入待命狀態。
  • 望「嫦五」奔月 盼「採樣」首歸(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經過幾代人辛勤耕耘與開拓,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從探月工程穩步推進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深空探測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帶動我國航天技術進步,促進科學認知重大創新。本版今起推出「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欄目,關注在走出地球、邁向深空的過程中,我國航天科技的最新進展,探尋更多創新密碼。
  • 外媒:中國真的「反人類」,嫦五登月就算了,現在還要登火星了?
    人類對於地方文明的探索,不斷的在持續著,中國在近40年來,航天技術發展道路走的是一路暢通,很多國家都每年想到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如今已經不弱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曾就有外媒稱:
  • 「嫦五奔月」刷屏外媒!美專家:任務複雜,但中國能搞定
    外國專家:這次任務意義非凡外國專家對於這次任務也充滿期待。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副首席科學家戴維·德雷珀(David S.《紐約時報》:中國起步晚,但進步快《紐約時報》還盤點了中國近年來探索太空的努力,指出中國是本世紀唯一個將機器人巡視器送上月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