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奔月譜新篇

2020-11-24 南海網

記者 李昊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4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 通訊員 黃國暢 王玉磊)西昌,因月色美妙,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譽;文昌,海南島最東端,一處美麗的海灣名為「月亮灣」,海天一色,意境非凡。

從圓夢奔月、成功繞月到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再到喜搭「鵲橋」、月背著陸……從2007年起,素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成功發射我國所有探月太空飛行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而今年,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將由該西昌發射場鄭重交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手上。

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山呼海嘯的轟鳴聲,長徵五號火箭以雷霆萬鈞之勢拔地而起,一飛沖天。約2200秒後,火箭搭載的嫦娥五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文昌正式成為中國探月新母港。

緊緊鉚在測發大廳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李本琪,在大屏看到火箭騰飛的那一刻,不禁溼潤了眼眶。

時光荏苒,13年前,李本琪曾擔任嫦娥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在西昌發射場滿懷豪情,恭送「嫦娥」奔月。

記者 劉洋 攝

據了解,當時發射嫦娥一號要求較高,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先將它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5.1萬公裡的地球同步大橢圓軌道。經過專家們對長徵系列火箭進行嚴格可行性分析,最終選定運用長徵系列火箭家族中運載能力較強、發射成功率最高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承擔此次發射。

而在中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用「長徵三號甲」等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多種型號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便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發射月球探測器的重任。

「嫦娥五號重達8.2噸,而長徵五號是國內目前運載能力和體量最大的低溫火箭,是發射嫦娥五號的最佳搭檔。」談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為何選擇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副主任毛萬標說:「文昌航天發射場因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射向寬、安全性好,海運便捷、可行性強等獨有優勢,更是成為更大更重太空飛行器發射的理想之地。」

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生動寫照。

曾多次擔任01指揮員的80後優秀青年胡旭東,是嫦娥五號任務整個發射系統的大管家,負責協調整個發射任務流程和進程狀態控制,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失誤。

「一談到發射,大家可能最關注的就是喊倒計時口令的01指揮員,但航天發射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不分一線二線,人人都是發射大戲的NO.1。」胡旭東說。

為了嫦娥奔月的那一刻,文昌航天發射場所有科技工作者,自嫦娥五號入場以來,都和胡旭東一樣,打起十二分精神,嚴把質量關口,一次一次操作保精準,一個一個節點保順利,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

翻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人才資料,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樣一組數據:據統計,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齡33.1歲,而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平均年齡更是只有30.9歲,他們中,博士學歷佔比3.4%,碩士學歷佔比32.6%。敢想敢幹、銳意進取、拼搏創新是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耀眼的特質。

淅淅瀝瀝的小雨,呼呼作響的海風……發射任務開始前的一個月,海南的天氣情況並不理想。陰雨不斷,颱風過境更是成為常態。

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專家、高級工程師郭學文介紹,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高溫、高溼、高鹽霧」「強降水、強雷電、強颱風」等「三高三強」的氣候特點,給嫦娥五號發射氣象保障帶來新的巨大挑戰。

為了火箭發射萬無一失、圓滿成功,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甘思舊及其所在團隊自任務開展以來,已在發射場駐紮超過60天,她告訴記者,針對此次任務氣象保障特點,氣象團隊的專家和精銳骨幹都主動請纓參加任務,數月鉚在發射場,認真研究拉尼娜現象對發射場天氣氣候的影響,分析了任務月氣候背景特徵,完善了防颱風應急預案和危險天氣預案,並準確預報了發射日窗口的天氣,確保了任務按計劃實施,火箭安全飛行。

「銅鼓嶺遙測跟蹤正常!」11月21日,距離「嫦娥五號」發射僅剩3天,在全系統演練過程中,銅鼓嶺測控點遙測組組長郭付才在執行完北鬥衛星長管任務不久後,又立馬組織人員切換設備狀態,再次投入「嫦娥五號」任務準備。

今年,在郭付才的團隊,像這樣的多種任務並行已成為常態,平均每月衛星長管時間平均400多個小時,人員三班倒、24小時值班已是家常便飯。

並行任務圖像通信系統擴容建設項目、遠程輔助測試安全隔離區建設項目、測控設備中修、防雷專項檢測問題整治……為進一步增強發射場測控通信系統服務保障能力,中心還大力引進新設備、新技術,並開展老設備適應性改造,為滿足後續快節奏、並行化的高密度航天發射測控任務需求奠定堅實基礎。

當日凌晨5點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整個指控大廳頓時掌聲雷鳴,許多人激動難抑、喜極而泣。

無數個日夜的奮戰化作今天成功的喜悅!

「未來,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按照國家航天發展戰略,先期開展載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論證建設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緯度、低傾角、大噸位發射能力,為中國航天未來的深空探測、行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網際網路建設以及可能的巨星座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也為助推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數字中國奠基蓄勢。」展望未來,張學宇滿懷信心地說。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與四川南充兒女的浪漫故事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
    帶你劇透嫦娥五號探月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是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的報導。
  • 獨家丨「嫦娥」奔月16載,聽聽親歷者的故事!
    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帶著「嫦娥五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騰空而起16年來,總臺央視記者崔霞從「嫦娥一號」開始報導探月工程,看到了中國航天的一次次進步,也見證了探月工程的一次次跨越。  在「嫦娥五號」發射圓滿成功之際,總臺央視記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就碰到了幾位從嫦娥一號任務就參與其中的人:時任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探月工程嫦娥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李本琪,戳視頻!跟隨總臺央視記者崔霞一起去聽聽親歷者的故事。
  •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十四五」展望: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更牛
    航天熱點●「十四五」展望: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更牛近日,微信公眾號「裝備科技」推出「我對全會有話說」專欄,詳解新時代航天人的「十四五」展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在採訪中透露,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中起步最晚、起點最高,也最具活力的航天發射場,為中國航天開拓大運載能力的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航天的空間站時代,「十四五」還將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提高多射向、多緯度、低傾角、大噸位的發射能力,為建設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奠基蓄勢。
  • 海南航天發射場那些看不見的「秘密」(關注)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塔架與海相鄰。   楊志遠攝   伴隨著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成功發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亮相,成為又一個全球航天發射「重鎮」。   作為一個國際航天發射港,海南航天發射場的建設,不是已有發射場的翻版。從火箭、太空飛行器到氣候環境,都是全新的。矗立於藍天白雲和大海椰林之間,兩座發射架雄偉壯觀,太空飛行器測試廠房高大醒目。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官方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 112 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約 400 公裡處成功實施 3000 牛發動機點火,約 17 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天問」飛星、「嫦娥」攬月...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在中國航天命名中,那些來自中國航天人的浪漫。一、來自中國神話的浪漫——「嫦娥」探月(一)時政簡覽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11月24日凌晨,被人們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位於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發射,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發射成功後,舉國歡騰、舉世關注。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探索航天文昌,靜享濱海假期,盡在淇水灣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騰空而起,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向著月球飛去。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將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一看就懂!
  • 「嫦娥」再次奔月,這次將有去有回
    據悉,嫦娥5號將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而這,也是中國迄今最複雜、難度最高的航天任務之一。根據現場報導,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
    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  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
  • 聽青年科研工作者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高傑攝/光明圖片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發射場工作高傑攝/光明圖片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它開啟的,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抵達月球後挖取月壤,再帶回地球。  在這項萬眾矚目而異常艱辛的任務背後,活躍著一群年輕科研工作者。
  • ...簡歷)指揮火箭發射,其負責的嫦娥五號連接器系統是什麼?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一高光時刻獲得了全球的關注,但在發射現場,一抹靚影也同時吸引了媒體記者的注意,她就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周承鈺。周承鈺,是嫦娥五號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也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指揮員。
  • 嫦娥5號發射的一個彩蛋,讓臺灣「高潮」了?
    進入新世紀前,中國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衛星發射中心,2009年又在海南新建了更為大型的文昌發射場,再加上專門進行海上發射的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平臺的母港),中國航天已擁有四陸一海共五座發射基地。酒泉發射場位於乾燥少雨的戈壁灘,易於滿足發射所需的氣象條件,2800平方公裡的佔地都是荒涼的無人區,也是太空飛行器理想的著陸回收場,且位於中國內陸腹地,可充分利用陸上航天測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