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威海9月12日訊 (記者 劉爽) 司馬光的《客中初夏》有云:「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題記
2013年秋,1974年出生的她順利晉升為正高級教師,成為山東省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最年輕的一位教授,引起轟動。2015年被《山東教育》雜誌作為基層優秀教研人員進行專題報導。2017年,經山東省教育廳評審通過成為山東省第九批特級教師人選。面對眾人的贊賀,我只想說:「我願做一株向日葵,即使不被人發現,也依然會向著太陽,努力地盛開……」
愛崗敬業,樹立良好師德形象
1991年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她,帶著稚嫩與滿腔的豪情,踏上了嚮往已久的三尺講臺。從此開始了她充滿激情、挑戰、困惑和幸福的教育生涯。20多年來,無論是在教學一線還是在教研員崗位,她都一直記著那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她一直努力著讓自己在學識上不斷提高,在品質上不斷完善,做一個充滿愛與智慧的教師。
1996年8月她揣著一摞榮譽證書從一所鄉村初中應聘到威海高區一小。從一個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變身為一個小學語文、數學、品德教師加班主任。一切從頭開始,她開始了在這個新建區教育教學裡的摸爬滾打。1998年她成為區內第一位執教省優質課者,1999年成為區內第一位獲得威海市教學能手稱號者,2002年成為區內第一位獲得威海市學科帶頭人稱號者……2004年因為成績突出,她應聘到區教研中心工作。當時單位裡人員少,事務繁雜,一段時間裡她曾擔任小學語文、品德教研員,兼任著初中語文教研員,負責區繼續教育工作,諸項工作分頭進行,為了保證學科教研質量,加班加點挑燈夜讀也就成了常事。以至於兒子常常問她:「媽媽,為什麼你都做老師了,作業卻比我的還多?」為幫助老師緩解如適應不良、職業狀態等心理問題,她還自學考取了心理諮詢師,力促學校建立教師心理健康調查與測試製度,為教師構建和諧的教育內部環境。多次參加市公益性家庭教育現場諮詢會,義務為家長學校進行講座十餘次,接受家長諮詢上千人次。2008年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被評為威海市優秀共產黨員,受到威海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課堂教學引領,促進專業發展
她一直堅持紮根一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及時梳理總結,舉一反三引領指導全體教師提升其學科教學能力。這些年她一直致力於課堂教學研究,每個學期都會深入一線執教一至兩個年級的語文課,一至二個月。多次執教市區級示範課、公開課,多次在威海市義務教育現場會、市名師研討會及市區級教師培訓會上進行相關專題講座。
2013年底她晉升為正高級教師。但她並沒有就此停步,而是以此為起點,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秀每個學期都深入一至兩所薄弱學校親自上示範引領課,深入每一個學校的每個教研組,進行單元語用備課和上課實地引領,隨時隨地幫助教師理清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切實起到一位正高級教研員應有的輻射引領作用。到目前為止已經在欽村小學、第二實驗小學、第二小學、恆山學校小學部等學校進行點面結合的教學教研指導,教師學科專業水平提到大幅提高。
培養名優骨幹教師是教研員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高區因大量招聘新入職教師,教師隊伍中年青老師比例較大,面對這樣一支教師隊伍,她建立起合理的教師梯隊培養目標,常年堅持深入一線做教研,平均每學期聽課百餘節。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入門培訓、骨幹教師的跟進式指導,幫助骨幹教師依據自身優勢確立發展方向,有效實踐。長年的一線教學教研及指導,使她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為了更好地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她用三年時間整理分析了青年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出版了《小學語文教學入門50問》,以求為教師在拼音、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等環節學習中的遇到的具體問題提供有效的教學解決策略。
課題教研引領,提升專業素養
2012年9月到2013年7月,組織安排她在高區一小掛職鍛鍊,她除了擔任區學科教研員及行政管理工作,還任教了三年級一班的語文課。用一年的時間紮實推進她一直研究的《指向習作的閱讀教學》實驗教學。逐步梳理出了「讀寫融合,隨文練筆」「入格、定格、出格」三年級習作教學序列化指導等習作教學研究成果,目前已經在多所學校進行教學指導及實驗推廣,受到廣泛好評。此教學成果也獲得威海市重大課題全納教育理念下的小學優質化教育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一等獎。
課題研究,讓她帶領著老師們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2011年主持開展了威海市「十二五」重點課題《校本教研聯片互動,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取得較優異成果,被評為年度優秀課題,所推行的聯片教研在全區推廣開展至今,成效顯著。2015年主持開展的《新課標視野下對語文教材『二次開發』的探究與實踐》經專家組評定,榮獲威海市2015年度教育科研創新成果一等獎。2012年參與的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區域教師專業化成長探索》為省規劃辦評為精品課題。作為骨幹成員先後參與了山東省「十二五」小學德育課題《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威海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構築家校共同體,為幸福人生奠基》等的課題研究,均順利結題,並在一定範圍內推廣實驗。
工作室輻射引領,建設威海小語教育品牌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作為威海市首屆小語名師,成立了「成秀名師工作室」,吸納了區內12位骨幹教師作為工作室成員。在這三年中,她帶領成員教師梳理出小學語文教材單元目標教學體系,引領教師提高對課標、教材及教學目標的理解、把握,提升教師們的教學水平。
2015年5月,作為威海市首批教育名家工作室主持人,成立了「威海市小語教育名家工作室」。帶領自全市遴選出的八位成員,圍繞「基於標準的單元語用教學研究」這一核心項目,結合市區教學教研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統的專題教研活動,引領老師學習標準、解讀文本、設置目標、打磨課堂,輻射培養了一批優秀教師。同時工作室把地處農村的恆山實驗學校作為幫攜對象,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科專項活動。兩年來,老師在備課、各年段的閱讀教學等方面的教學教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成效顯著。她本人也受邀到煙臺等市區進行工作室建設專題講座。
幾年來,先後獲得「山東省教學能手」「山東省重點課題研究工作先進教研員」「威海市首屆四名工程小學語文名師」「威海市優秀共產黨員」「威海市首屆教育名家工作室主持人」「威海市教科研先進個人」「威海市全市職工學習型家庭」「高區火炬名師」等稱號。出版專著《小學語文教學入門50問》。先後在《現代中小學教育》《基礎教育論壇》《現代教育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多篇。參加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品德與生活》及教學參考書,省編教材《語文經典讀本》《口語交際》等的編寫。是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聯盟理事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青語會理事、威海市小語會常務理事、威海市品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威海市教育學會網上家長學校講師團成員。被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聘為兼職研究員,入選山東省基礎教育評估專家庫、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庫等。
「守望我的教育人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晉升為正高級教師後,她常常問自己:「我以後的路該怎樣走呢?」一番思索後,她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了明確的定位,那就是以正高為起點,堅守基礎教育,充分發揮自己長於實踐又不斷學習思考的優勢,做擅長論理的專家學者和耕作於一線課堂老師之間的橋梁。她要繼續在教育科研這條路上和大家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特級教師人選的入選,成為她教育生涯的又一個裡程碑,她知道這依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徵途的起點,這一次的出發,她的目光更加堅定,深邃……
朱小曼這樣說過:「今天,在一個呼喚以人為本的時代,當教育活動被看作生命活動加以訴求和期待時,當社會轉型的矛盾衝突深刻衝擊和影響人的內心世界時,呵護學生,同時呵護自己的情感與心靈,更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使命和自我發展的要求,尤其是一個願意把教師職業作為生命價值、生命質量和幸福人生來追求的人。」而她,是一個願意把教師職業作為生命價值來追求的人,默默守望著自己的教育人生,默默踐行自己的誓言:做一株行走的向日葵,盛開是對理想信念的無盡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