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裡挖出一窩「白蟲子」!老農說:「這是做醬菜的好料」!

2021-01-17 雨滴說花

關注小編,精彩不斷!

農村地裡挖出一窩「白蟲子」!老農說:「這是做醬菜的好料」!

農村田地裡能長出很多「寶貝」!說著你別不信,相信你肯定聽過某些地方的老農挖出幾千年前的寶貝,挖出炮彈、挖出化石!不過這些事情一般都發生在文化古都和具有革命意義的地方,像我們這個地方能挖出這些東西的機率就比較少,平時挖點美味的野菜就滿足了!

農村,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講,這個地方真的非常不錯,它雖然比不上大城市的繁華,卻是處處都是自然美景!現在到處都流行自然潮,很多人要吃野菜,要去農村旅遊,要感受鄉野生活!這些東西對於部分人來講,只是屬於一種體驗生活,但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講,這些就是「家常便飯」!鄉裡的每一處泥土和氣息,他們都再熟悉不過了!

前不久小編跟著朋友一起回鄉,想著這個季節村子的山林裡應該有很多美味的野菜了,可以採摘一些帶回來,其實主要也是跟朋友一起去玩,有沒有收穫是次要的!回鄉的路上遇見很多老農在地裡忙著,就跑過去看了看!不看不知道,這一看真的嚇了一大跳!

只見老農在地裡翻了很多像土蠶一樣的東西出來,白花花的一片,大小個頭都差不多,遠遠望著還比較滲人!膽大的朋友就走進瞧了瞧,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個並不是蟲子,而是一種菜!

這個菜也叫草石蠶,很多朋友應該吃過,只是應該不知道它具體生長的樣子!小編這也是第一次見,之前在超市也購買過這個菜,不過當時購買的時候這個菜已經做好了,也難以分辨,那時候一直以為它只是一種蘿蔔!

說到這個菜,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老家挖菜地的時候,那時候每年栽種菜苗之前都要先給菜地翻一遍土,只要是肥沃一點的菜地,每次在翻土的時候都能挖出一些土蠶,土蠶有朋友知道嗎?就是一種生活在泥巴裡面的蟲子,這種蟲子長得肥嘟嘟的,白呼呼的,看著和我們養的蠶寶寶很像,但是沒有蠶寶寶可愛!這種蟲子我從小就非常討厭,每次看著這種蟲子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害怕和噁心!相信那些有密集恐懼症和強迫症的朋友見了這個蟲子都會非常厭惡的!

然而這個菜,長得就和那種蟲子非常像,若不是它不會動,你遠遠望著真的就以為是滿地的蟲子呢!

老農說草石蠶也叫寶塔菜、地環、甘露菜!它不僅是藥材,還是做醬泡菜的好材料,這種菜看著很奇怪,但是炒熟之後就會好看很多,而且吃起來非常的清脆可口!醬泡之後的草石蠶不僅看著晶瑩剔透,味道也非常好,是農家人餐桌上下飯的好菜!老農說它們一家人每年要吃幾罈子這個菜,都是吃著一罐,又接著泡上一罐,平時早上吃白麵條的時候沒有其它的菜,就從罐子裡拿些草石蠶,然後澆上一些香油和辣子,就是一道很美味的下飯菜了!這個菜泡好之後口感和蘿蔔很像,所以吃起來也不膩味,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食用的!

我在超市也購買過這個菜,也是在賣鹹菜和滷菜的地方品嘗過,當時看著這個菜以為是一種新型的小蘿蔔,因為上面還有醬料也看不太明顯它具體的顏色,當時也沒有在意!只是沒有想到,現實生活中,它生長的樣子竟然這樣可愛!

細細來看草石蠶的外觀確實和寶塔有些像!它是一節一節連在一起呈螺旋狀堆積起來,還是比較奇怪的,加上它的顏色雪白,所以一般人一眼就會看成蟲子!別看這個菜吃起來清脆可口,它的生長力非常頑強!這種菜在乾旱的土壤裡依然可以長得很好,有些寶塔菜還會自己根據環境汲取周圍的水分和養分,然後大量繁衍生長!這個植物生長最快的季節在春夏秋這三個季節,一般1個月它就能繁殖非常多,所以要想自己在家中栽種還是比較簡單容易的!

像這種食根莖的菜,栽種的時候最好選擇疏鬆透氣,肥沃的土壤,這樣的土壤栽種它們,後期養護的時候不僅不容易腐爛,還能養的更大,食用的時候口感就會更好了!

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這個寶塔菜嗎!如果對這個菜感興趣不妨自己在家栽種幾棵吧!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喲,精彩內容,每天不斷!

相關焦點

  • 菜地裡經常挖出「白蟲子」,其實價值高名叫「寶塔菜」,很常見
    菜地裡經常挖出「白蟲子」,其實價值高名叫「寶塔菜」,很常見 有種植過莊稼,或者是對植物的種類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會見過這樣一種植物。它經常出現於我們的莊稼伴隨著生長,尤其是在水稻田地裡,紅薯地裡,以及菜地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竹子下面野味非常多,老農在小溪裡收魚籠,搞到了一窩野生塘鯴魚
    竹子下面野味非常多,老農在小溪裡收魚籠,搞到了一窩野生塘鯴魚。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野貨在農村裡隨處可見,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那就是不會陌生,人們知道哪裡有野貨就會在平日裡沒事的時候帶著工具去到有野貨的地方搞野。
  • 年過半百的老農深山挖筍,土裡發出「怪聲」,一鋤頭下去挖出了啥
    在這部分地區,一般來說人們的生活來源就是農作物,對於他們而言,雖然說務農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但僅僅憑藉務農是很難做到致富的。所以,有些人就會來到深山當中,去找尋一些自然界裡的農作物以維持生活。或許很多人都想不到,曾經,有一位老農在上山挖筍的時候就意外挖出了一件足以令他暴富寶貝,據專家估計,這個寶貝的價值在九位數左右。那麼,這個寶貝究竟是什麼?它又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價值呢?
  • 農村所說的黑母雞一窩,白母雞一窩,是啥意思呢?老農這樣解釋的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所說的,黑母雞一窩,白母雞一窩,是怎樣由來的?在很多農村地區還真的有這樣的說法,也有的叫做黑雞是黑雞一窩,白雞是白雞一窩,不是看不到,是沒到時候,這是啥意思呢?
  • 一種長在地裡的「白蟲子」,名叫「地環」,口感爽脆經常醃著吃
    一種長在地裡的「白蟲子」,名叫「地環」,口感爽脆經常醃著吃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的東西,處處都「掩埋」著寶藏,尤其在農村,山野之間隨處可見種類繁多的珍貴「野草」。除了人盡皆知的馬前草、紫茉莉外,還有一些長相奇特但卻叫不出名的植物,比如說「地環」,又名「甘露」,味道甜美,外觀狀如地瓜,是難得一見的中藥藥材,十分稀有珍貴。其還因為長相酷似「蟲子」,遭到了很多人的嫌棄和拒絕。事實上,地環真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植物,其不僅具有眾多別稱,還有著與眾不同的根莖。也正是因為地環的根莖為少有的螺旋形狀、沒有纖維,所以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主要體現在藥用方面。
  • 農村流傳的「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就是其中的一個俗語經典,把養豬方面的技術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來,並且讓人們難於忘記!那麼,「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究意具體是指哪方面的意思呢?母豬好在哪窩?公豬又好在哪坡呢?下面就跟鄉民鋒哥一起來了解吧!農村流傳的「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誰知道是什麼意思?
  • 泉州田安公園裡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 實為馬陸
    田安公園: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不過,記者請教了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和泉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相關人員,他們都表示這不是蜈蚣,而是一種叫「馬陸」的動物,不咬人、不會主動傷害人,但被觸摸時會分泌出有刺激性的分泌物,可能引起一定的過敏反應。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
  • 農村大門口常見的花,大家叫它「急性子」,老農說這花能防蛇
    導讀:農村大門口常見的花,大家叫它「急性子」,老農說這花能防蛇在農村的大門口,村民也都愛種植一些花花草草,用來裝點環境。尤其是這幾年農村環境的改善,農村的道路也變得整潔很多,對於環境的追求,讓很多村民都把門口打造的漂漂亮亮的,其中就少不了的是:種花,作為農村大門口種植的花花草草,很多都是花開似錦花期很長,而且特別容易打理的花卉,其中就有一種花卉,村民把它叫做:急性子。為啥把這種花兒叫做急性子呢?
  • 老農撿到一個「瓷罐」,當夜壺用了50年,專家:價值1個億
    1966年江蘇省一個老農在下地幹活的時候,偶然挖出一個造型古樸的瓷罐,那會兒國家正在鼓勵保護文物,只要上交的古董被鑑定為真品,政府就會給出相應的補償,老農雖然沒有文化,但願意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將這件意外挖出的瓷罐上交,可無奈因為路途遙遠,在趕路的時候這件瓷罐就被遺失在了半路上。
  • 中緬邊境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真菌」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在中緬邊境的一些農村,農民世代以種茶謀生,過著簡單又樸素的生活,這或許就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吧!那什麼是雞樅呢,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呢?在農村,「雞樅」名字的來源是因為,在農民的生活中,它是一種美味的山珍,也常被稱為「菌中之王」,由於它的口感肥厚,與雞肉滋味相似,因而給它起名為「雞樅」!在我國黔西南地方,由於獨特的自然資源,這裡也是「雞樅」最多的地方!然而,美味的背後,這種「菌中之王」由於其獨特的生產環境,人工是很難栽培的,這也突出了它的珍貴性!
  • 農村養雞為什麼要餵大蒜?餵雞吃大蒜有什麼好處?看看老農怎麼說
    農村養雞為什麼要餵大蒜?餵雞吃大蒜有什麼好處?可是大蒜不光光在廚房可以顯示他的功力,就正如前不久回老家,發現農村養雞還會給雞吃大蒜,這就讓人很疑惑了。農村養雞為什麼要餵大蒜?餵雞吃大蒜有3大好處,老農告訴你原因!
  • 浙江考古挖出一座宋墓,卻被一老農大聲喝止,說:這是我家祖墳
    李鴻章之所以有此感慨,在於他推廣鐵路時受到的重重阻力有感而發,為此他只在自己的直隸地區偷偷地修建一條可以運煤的鐵路,也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 唐胥鐵路。 但盜墓賊們卻不以為然,他們肆意的盜挖皇家以及大家世族們的陵墓,隨意盜取陵墓中的隨葬品,然後高價賣出賺取利益,這不僅是對中國歷史研究的一種毀滅性打擊,更是對先祖的一種大不敬行為。 隨著近年來國家的保護措施不斷加強,盜墓活動開始降低,但已經發生盜挖情況的陵墓只能採取搶救性發掘的手段,已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文物。
  • 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啥意思?
    雖然說如今農民都直接觀看天氣預報來預知天氣,但是很多農村的老人還是喜歡用這些農村的俗語來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預測一下這一年莊稼的收成如何,雖說這些俗語說的不一定特別的準,但是說的也是八九不離十,最近常聽村裡的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到底說的是啥?今年的天氣是好是壞呢?
  • 農村地裡的「變色龍」,被村民當成無用雜草,現在賣90一斤
    現在很多農村的孩子都到城市裡打拼,不過在城市裡住久了,反而會經常懷念農村的生活。不管是寬闊無邊的田野山坡,還是夾著泥土味的風,都讓人魂牽夢縈。不過要說最讓這些小傢伙們懷念的,應該就是農村裡形形色色地植物,它們有的能結出好吃美味的野果,有的則能帶回家,讓父母給作成美味可口的飯菜,在那個玩具不多,物資匱乏的年代,填補了一代農村娃的童年空白。
  • 農村俗語:「要想母豬養得好,趕快去找益母草」是啥意思?
    孫大哥這幾天有些心煩,心煩的原因就在於孫大哥養的一頭母豬剛剛產了一窩豬崽,但母豬的泌乳量比較少,小豬崽經常吃不飽。為了解決母豬泌乳量比較少的問題,孫大哥也想了許多辦法,但總是不湊效,因此,孫大哥是苦惱不已。
  • 農村養雞是餵飼料還是餵米粒好?你真的知道嗎?看看老農怎麼說?
    農村養雞是餵飼料還是餵米粒好?你真的知道嗎?看看老農怎麼說?很多人都問小新在農村養雞,到底是餵飼料好還是餵米粒好,因為每一個地方,每個人家裡面養雞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一些人家裡會餵的都是飼料,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家裡會餵米粒,當然餵米粒的話,也不一定,就是為單純的米粒和谷,很多人餵雞都吃糠拌飯,家裡剩餘的飯菜拌在一起,撒上一點米糠,然後攪拌在一起餵雞,還有其他的動物,這樣又能夠約成本,又能夠讓雞更快的成長,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覺得吃飼料的雞不如餵米飯的雞營養健康
  • 塘裡混入大量紅鯧魚吃光魚蝦,老農聽後臉都綠了
    在農村的很多地方,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水塘,這些水塘雖然不大,但是裡面魚資源豐富。這是當地村民閒暇之餘的唯一能做的事,在魚塘裡養殖眾多的野生魚蝦,逢年過節的時候撈起讓家人解解饞。「這些魚大多都是平時撈起來吃不完的,扔了很是浪費,不如養在水塘裡慢慢吃。」當地的老農說。
  • 大醬在老東北人內心的地位高於油鹽醋,它是蘸醬菜的精魂
    如果你是個老東北人,多年漂泊在外,蘸醬菜一定是魂牽夢繞的食物之一。就像我,在外二十年,還會經常夢見在田地間看到大白菜和蔥,夢裡欣喜感都會溢到夢外。現在快遞業越來越發達了,老家的好友寄來可生食的菜,從來也不會忘記一起寄來大醬。如果一次蘸醬菜的盛宴,缺少了大醬,那一定是沒有靈魂的。
  • 河北老農藏有一金碗,專家鑑定後興奮地要讓老農上交,老農:不交!
    原來老農在整理房子的雜物時,本想把家裡的一張破舊的大床劈碎當柴火燒了。可是當他把大床劈開兩半時,從大床裡掉出一個黑色的木盒。 老農想起,這張木床是爺爺那輩留下來的,但是爺爺因為意外過世,所以才沒來得及告訴兒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