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 全球近1/4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

2021-01-12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近1/4的豚類及鯨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

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導,IUCN公布的紅色名錄(Red List)顯示,伊洛瓦底江江豚以及南美的拉河豚目前都已瀕臨滅絕,此外一種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名叫vaquita的海豚數量也減少了許多,目前野生的該類物種還不足150頭。對於鯨類來說,藍鯨、長鬚鯨以及大鬚鯨目前都在瀕臨滅絕的動物名單上,此外座頭鯨的兩個亞族群目前也登上了瀕危物種榜單。

研究報告認為,造成鯨類數量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在於捕撈裝置的過度使用、生態環境的惡化、獵物的減少以及噪音汙染。儘管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捕鯨活動較以前有所減少,但是仍然有許多鯨類喪身魚網。此外,軍事聲納系統的運用也導致一些鯨類的生存環境惡化。

IUCN的管理人員席佩爾表示:「海洋的許多部分現在充斥著人為的噪音,有的來自於軍事聲納系統,有的則來自於地震探測儀及船隻等,這些聲音無疑會影響到許多種鯨類的生存,有時甚至會導致它們死亡。」 此外IUCN還認為,氣候的變化也開始對鯨的生活環境產生不良後果,造成疾病的發生、物種間競爭以及獵物數量的下降等。(董楠)

相關焦點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豚,或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如今,被稱作白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物種滅絕輓歌難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學》雜誌再次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這篇題為《保護長江生態的最後一次機會》(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對長江豚類日益嚴峻的生存形式進行了深入剖析。
  • 研究表明大白鯊已瀕臨滅絕 全球僅存3500隻(圖)
    但是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大白鯊令人震驚的成為了即將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目前全球海洋中僅存不到3500隻大白鯊,這使得它比老虎還稀有。  近日,海洋生物學家呼籲禁止一切人類的捕鯊活動,急切要求保護大白鯊,避免該物種的滅絕。  據悉,大白鯊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最無情也是下手最恨的殺手,它可以使用埋伏技術從下面襲擊魚類、海豚和海豹等生物。
  • 全球一半烏龜種類瀕臨滅絕
    全球51位動物學家在專業雜誌《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世界共有烏龜種類超過360種,其中有一半以上瀕臨滅絕。專家們認為,禁止對烏龜的濫捕和交易有助於動物保護。據森肯伯格自然研究學會公布的報告說,全世界每年有數十萬隻烏龜被販售,主要是作為寵物被飼養或者在東亞國家被作為風味補品端上餐桌。5月份,墨西哥當局就沒收了計劃偷運的15000隻烏龜。2018年,馬達加斯加當局在幾個月內就截獲了18000隻被進行交易的烏龜。
  • 全球貿易如何讓全球生物瀕臨滅絕的?
    由於全球化的存在,我們不出國門就可以在自己附近的超市裡買到來自全球各地商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全球化貿易的存在卻讓許多生物面臨滅絕的風險。最有名的就是非洲象牙的全球貿易導致非洲大象瀕臨滅絕。
  • 科研人員最新研究對白鰭豚滅絕之謎給出答案
    「長江女神」白鰭豚的滅絕究竟因為人類活動,還是氣候變化?來自南京師範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的最新研究給出了答案:人類活動必須擔負主要責任。   最近,他們成功繪製了白鰭豚的全基因組圖譜。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白鰭豚從陸生至水生的進化特性,同時通過重建白鰭豚物種種群歷史,確認了這個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
  • 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種哺乳動物滅絕
    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種哺乳動物滅絕(© AP Photo / Peter Dejon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
  • 馬祖將成為島內鯨類生態研究聖地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教育基金會王愈超博士日前在馬祖海域鯨豚生態資源調查報告中指出,馬祖是臺灣首次能從陸地看到露脊鼠海豚的地方,對鯨類生態研究工作來說,馬祖絕對是個重要的研究聖地。  「中央社」今日報導,為了解馬祖海域鯨類生態資源,由王愈超率領的研究團隊去年首先在南北竿島尋找適合進行陸地觀察的地點,共挑出十處瞭望點,南竿七處,北竿三處,觀察過程以裸眼搜尋海面,並使用七倍與十倍的雙筒望遠鏡輔助觀察,總共觀察三十個梯次,共計二十三點九七個小時,目擊十三次鯨豚出現,所有目擊的鯨種皆鑑定為露脊鼠海豚,估算所有目擊的露脊鼠海豚數量共十五頭。
  • 聯合國:全球百萬物種正瀕臨滅絕
    ◆記者鄧玥聯合國近日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顯示,當前,在全世界800萬個物種中,逾100萬個正瀕臨滅絕。滅絕速度至少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高出數十到數百倍。科學家認為,事態緊迫,但只要從現在開始、從全球到地方各層面進行「革命性改變」,依然有機會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大自然。
  •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由於人類的活動,許多動物的生存面臨危機。其中有一些動物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危機,瀕臨滅絕,有的甚至已經滅絕了,一起看看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吧!加灣鼠海豚鯨豚類中體型最小者加灣鼠海豚,俗稱小頭鼠海豚,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灣鼠豚或海灣鼠海豚,是一種稀有的鼠海豚屬。加灣鼠海豚在加州灣而棘鰭鼠海豚在南美洲的溫帶沿海。它們是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特有種。估計其數量只有100-300條,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棲息範圍狹小,再加上容易被漁網困住,是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 長江拍到疑似白鱀豚 農業農村部:湖北等六省市加強豚類保護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湖北等六省市要加強長江豚類保護長江安徽段拍攝到高度疑似白鱀豚 農業農村部近日下發通知湖北等六省市要加強長江豚類保護圖為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標本今年4月,環保志願者在安徽蕪湖拍到的一張疑似白鱀豚照片,引發廣泛關注。8月17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就此下發通知,要求安徽、湖北、上海等六省市進一步加強長江豚類保護工作,高度關注白鱀豚、長江江豚歷史棲息地和集中分布區域,實行最嚴格的監測和保護,發現白鱀豚及長江江豚種群新動態第一時間上報。
  • 盤點全球八大瀕臨滅絕的動物,十分珍貴可愛可憐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以下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 瀕臨滅絕的物種06:長江江豚
    平均長度為1.55米,體重約為45公斤,雖然大於平均動物的長度可達2.2米,體重可達75公斤,長江江豚的鰭狀肢相當大,可佔多數他們整個身體長度的20%,他們的前額異常陡峭,並且他們的鯨類口腔相對較小。其他特徵包括位於其頭部底部的中央吹氣孔以及位於其頭部側面的小黑眼睛,其允許寬視野,它們均勻著色並且在外觀上通常不是淺灰色。
  • 多少生命可重來 全球794物種瀕臨滅絕
    由多個保護動物組織所組成的「零滅絕聯盟」(Alliance forZeroEx鄄tinction)近日公布了一份「瀕危物種」報告,指出位於全球595個地點的近800種動物即將絕種,當中包括中國的揚子鱷、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狐猴和美國象牙喙啄木鳥
  • (楚天視點)白(既+魚)豚中華鱘的命運悲歡(組圖)
    鏡頭二:2006年12月13日中午,歷時39天的長江淡水豚類中外聯合考察結束。六國聯合科考隊的科學家們對宜昌至上海江段進行了往返兩遍拉網式搜尋,總行程達3400公裡,卻沒有發現絲毫白(既+魚)豚的蹤跡。  同為中華「水中國寶」,一個繁殖成功,種群得以繁衍;一個瀕臨絕跡,遍尋長江難覓。中華鱘、白(既+魚)豚命運的悲歡反差強烈、耐人尋味!
  • 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有哪些?為何它們會拋棄廣闊的海洋棲身河流中
    河豚與江豚分布圖曾經淡水豚或淡水鯨泛指所有棲息於淡水的鯨豚類,在2006年,多國學者考察後發現,河豚與江豚是兩種關係較遠的物種,河豚從海豚科中分化出來,而江豚與鼠海豚科關係很近,目前仍劃分在鼠海豚科。1、白鱀豚(時常寫為白鰭豚或白暨豚),是只生活於長江中的河豚類,被稱為「長江女神」,別稱中華江豚。化石表明約530萬年前就在長江中生活。2002年之後再無野外活體觀測記錄,2006年多國學者在長江流域考察後初步認定其功能性滅絕,但IUCN暫未確認其滅絕。白鱀豚被認為是第一種在現代滅絕的鯨豚類。
  • 吃「綠色」會變得脆弱,最新研究表明:四分之一食草動物瀕臨滅絕
    地球上最後兩隻白犀牛儘管科學家通常最擔心世界食肉動物的滅絕,但一項全面的新研究發現,食草動物是瀕臨滅絕的動物。根據周三的《科學進展》雜誌的一項研究,大約四分之一的食草動物物種(25.5%)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視為瀕危、瀕危或脆弱物種。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猶他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特裡莎·阿特伍德說,相比之下,17.4%的食肉動物和15.8%的雜食動物處於危險之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2,166種具有骨幹動物的數據,包括動物(爬行動物、鳥類或哺乳動物)、地理位置、棲息地和大小。
  • 吃「綠色」會變得脆弱,最新研究表明:四分之一食草動物瀕臨滅絕
    地球上最後兩隻白犀牛儘管科學家通常最擔心世界食肉動物的滅絕,但一項全面的新研究發現,食草動物是瀕臨滅絕的動物。根據周三的《科學進展》雜誌的一項研究,大約四分之一的食草動物物種(25.5%)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視為瀕危、瀕危或脆弱物種。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猶他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特裡莎·阿特伍德說,相比之下,17.4%的食肉動物和15.8%的雜食動物處於危險之中。
  • 一百年來,中國滅絕了多少動物?瀕臨物種還在不斷增加
    一百年以來,中國究竟滅絕了多少動物?《自然通訊》的首席作者羅布庫克曾指出,鳥類和哺乳動物迄今最大的威脅是人類,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令動物的棲息地被毀,例如毀林、狩獵、精耕農業、城市化以及全球變暖等現象,你知道嗎?全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中國亦不例外,更驚人的是,現階段動物物種滅絕的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100倍,或許你會提出,所謂的第六次大滅絕是指什麼?
  • 【遊俠導讀】除了大熊貓、北極熊是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還有許多...
    眾所周知,大熊貓、北極熊等動物都是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它們是瀕臨滅絕物種中具有代表性的種類,還有許多外形奇特的瀕臨滅絕物種都鮮為人知。比如:牙齒中釋放毒液的溝齒鼠、像大黃蜂般大小的蝙蝠、臉部可以「充氣」的海豹、常年生活在地下的紫色青蛙等。
  • 新研究表明海龜總體數量正在增加—新聞—科學網
    難怪目前現存的7種海龜(例如圖中的紅海龜)有6種瀕臨滅絕。 不過,多虧各界人士的努力,拯救海龜活動是一個「成功進行全球性保護的案例」:對全球7種海龜所做的新研究表明,它們的總體數量正在增加。 自1950年代以來,海龜的減少促發了全球性的保護措施,其策略包括嚴格的漁獲法規及對海灘實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