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傘都三十而立 東石傘幫「二人轉」世界驚豔

2021-01-16 搜狐網

  今天的中國有兩大名牌晴雨傘:一把是杭州的天堂傘,一把是福建東石鎮的梅花傘。東石鎮人最引以為傲的說法是,全世界每3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打的是東石傘。

  這個位於閩南金三角晉江市西南部、與金門隔海相望的小鎮,曾是著名僑鄉和港口古鎮,如今卻已是全國最大的傘具製品及制傘原輔材料生產、出口集散地,全鎮擁有傘業企業近300家,年出口交貨值近40億元人民幣,佔全國近四成。

「中國傘都」,名副其實。

  自上世紀80年代初當地第一家制傘廠以「來料加工」起步至今,東石傘幫走過30年的荊棘路,出過不少在國內製傘業響噹噹的人物,但其中有兩位特別值得大書一筆。

  蕭清倫到東石鎮興辦了福建省內首家臺商獨資傘業企業富興公司,此舉真正改變了這個小鎮的命運。

  傘幫之父:返鄉臺商蕭清倫

  1980年,東石鎮梅峰村的蔡正享、蔡正勸和蔡正祿兄弟,在家門口辦起了梅峰來料加工廠,開啟了東石鎮現代雨傘製造業的大門。在此之前,整個東石鎮連一個做傘的小作坊都沒有。

  但真正帶領東石傘業走上正軌的,是一個叫做蕭清倫的人。土生土長的東石人提到蕭清倫,都會豎起大拇指,說東石傘業有今天的江湖地位,蕭的功勞最大。

  在蔡氏兄弟的梅峰來料加工傘廠開辦後7年,蕭清倫到東石鎮興辦了福建省內首家臺商獨資傘業企業富興公司,此舉真正改變了這個小鎮的命運。

  蕭清倫老家在東石,他早年去香港謀生,後轉往臺灣發展。80年代中期,他頻繁來往於港臺兩地,在臺灣一些地方發現許多女孩子都在廠裡手工縫傘,就萌生一個念頭:家鄉東石有那麼多人,不也可以做做這門生意嗎?

  1987年,蕭清倫在臺灣找到一家制傘廠,出高價買回一臺制傘用的高頻焊管機,同時從臺灣引進操作設備的技術人才。蕭曾回憶說,當初那臺機器花了他新臺幣300萬元,而一般來說同類機器市價不過100多萬元。有人猜測可能是當年這種機器奇缺,蕭又急於回鄉投資,只有重金求購。

  富興的工廠在東石鎮開工時,吸引了當地許多年輕人進來打工,不少人掌握了一些制傘技術和管理經驗之後,就決定自立門戶。據說,東石鎮一度有六成左右制傘企業的老闆,是當年從富興公司走出去的,其中不下20位的企業規模相當大。

  這些「出走」的老闆辦的企業裡,20餘年來又培養了一批批新的老闆,這種滾雪球式的急速發展態勢,使東石傘業終成氣候。

  據東石鎮副書記朱新旭介紹,鎮上的傘廠從一家變成10家,再變成上百家,從全是做成品傘,到後來各自分工,有專門做傘骨、傘套和傘布的,產業集群初現。

  到上世紀80年代末,東石鎮管轄的蕭下、金甌、梅峰、涼下、劉厝等村紛紛形成各具特色的制傘專業村。如今業內頗有名氣的富隆洋傘公司董事長王文筆、雨絲夢洋傘董事長劉基安,都是那時候起家的。

  難得的是,蕭清倫對「徒子徒孫」們生意的紅火甚至趕超並不生氣,而是多有鼓勵和幫助,以至於東石無論地方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常常感慨其胸懷之寬廣。

  後來擔任東石制傘公會會長蕭清倫說過一句話:「只有共同把產業做大,(富興)公司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日用雜品協會理事長尹果對蕭的評價是「對東石制傘行業崛起有貢獻的人」。

  王安邦和東石傘業是幸運的。當他們誤打誤撞殺入歐美市場時,恐怕並不很清楚一把在國內主要用來擋雨遮陽的晴雨傘,在講究生活品位的歐美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傘幫中堅:梅花幫主王安邦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快速發展,也給東石傘業留下了很大隱患。由於製作款式單一,銷售渠道雷同,各廠家難免互相肉搏,導致利潤急劇下滑,到90年代中期,當地許多制傘企業都面臨倒閉之虞。

  國內市場難有騰挪空間,部分頭腦靈活、視野開闊的東石傘企老闆,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現任梅花傘業董事長王安邦,就是最早走出國門打拼市場的人。

  據現任東石鎮經濟顧問的張步深老人回憶,當年王安邦一句英語不會講,但就是敢自己跑出國找生意。「什麼是東石商人的精神?看看王安邦就知道!」 張步深說。

  1991年,王安邦帶著兩把傘一個計算器,隻身一人南下廣交會。由於沒有進館證,只好蹲在門口等著。在當時供職於福建省外貿中心的朋友幫助下,趁午休之機,與兩個外出吃飯的美國客商在餐桌旁搭上了話。

  王安邦日後對這段經歷也印象深刻,「第一次和老外做生意,他講的我聽不懂,我講的他也聽不懂。」硬是靠著這股狠勁,王安邦拿到一張10個貨櫃總值100多萬美元的訂單,從此走上了國際貿易的漫漫徵程。

  張步深說,東石的企業喜歡模仿,別人看到王安邦一戰成功,走向海外,於是一家、兩家到八家、十家,東石傘的出口業務居然做得風風火火了。

  王安邦和東石傘業是幸運的。當他們誤打誤撞殺入歐美市場時,恐怕並不很清楚一把在國內主要用來擋雨遮陽的晴雨傘,在講究生活品位的歐美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在歐洲不少國家,由於氣候潮溼多雨,一把黑色直柄雨傘是一位紳士出行的必需裝備,而一把漂亮的陽傘,則是凸現淑女魅力的一大法寶。除了基本功能外,晴雨傘附加了越來越多的時尚元素,一般歐洲國家的中產人家,通常存有超過一打以上的各色精美晴雨傘,來搭配不同場合和服飾。

  正是國際市場上的「雨傘情結」,讓東石傘絕處逢生,活出了一片新天地:每年近40億元人民幣的出口交貨值,佔了全國同類產品近四成的出口份額;每年近千種各類新產品銷售到海外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東石鎮一地晴雨傘產量已佔世界生產總量的23%以上。大多數有知名度的東石制傘企業,都是在這一階段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

  2002年前後,主要依靠貼牌加工的東石傘業,再次受到了嚴峻挑戰。隨著土地、用工等成本上漲,貼牌加工利潤微薄的軟肋凸顯,企業的生存空間變得狹小。而儘管「東石製造」成功地讓「東石」這一地理標識得到了國外客戶廣泛的認可,但東石仍然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

  這一次,又是王安邦站了出來。

  為了讓公司生產的「梅花傘」名正言順地走向世界,王定下一條規矩:凡是外商指名要訂「梅花傘」的,都可以享受價格優惠並免交訂金;如果是貼牌加工,不僅價格翻倍,還要看生產線是否能安排。

  這條規定乍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執行起來反倒讓外商對「梅花傘」刮目相看。據最新統計,王安邦的公司年生產350萬把洋傘,有4/5以「梅花」品牌出口,產品銷往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7年9月25日,梅花傘業成功登陸深交所(002174.SZ),以其為代表的東石傘業第一次真正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目光。 此時,在制傘行業6個「中國名牌」中,梅花、雨中鳥、雨絲夢和金鷗中國四家出自東山的知名企業集體崛起,穩佔四席。

  王安邦挾「梅花傘」颳起的資本市場旋風,令本地同行心動不已。2008年初,鴻盛雨具以310萬元的競標價將陽光洋傘攬入懷中,這是東石傘業首次資本併購嘗試。按計劃,與梅花傘業對門而立的鴻盛雨具將於今年內爭取上市。

  

(責任編輯:黃珂)

相關焦點

  • 「傘都」福建東石轉型觀察:政府欲抓共享機遇,傘企卻怕燒錢
    80年代末,東石形成了多個遠近聞名的制傘專業村;進入90年代,東石傘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集研發、生產、銷售、出口一條龍的制傘產業鏈,制傘規模已佔全國傘業生產三分之一,從而奠定了東石傘業地位。2003年,東石獲評「中國傘都「稱號,並於2007年、2010年兩度通過複評認定。
  • 傘耀東石 魅力傘都 東石首屆傘都造趣文化節閃亮登場
    在五店市裡了解傘文化,玩轉傘面DIY,打卡傘元素紀念照……12月7日,東石首屆傘都造趣文化節在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舉行,這場全民狂歡的傘文化嘉年華,由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主辦,東石鎮人民政府、晉江市東石商會、晉江市東石傘業公會聯合承辦
  • 東石傘具的內銷破局「三板斧」
    在直播的基礎上,東石制傘業持續推出新品,探索渠道,多種方式推廣區域特色產品、產業,助力中國傘都走向世界傘都。  直播間推薦的均為東石企業生產的「好物」,尤其傘具產品特別突出,畢竟東石是「中國傘都」,全球每3把傘就有一把出自東石,直播間裡企業給出的均為熱銷產品,頗受消費者青睞。「夏季到了,正好需要一把遮陽傘,直播間下單,東石傘好看又實惠。」「感受到了一陣暴擊,還有帶風扇的傘,好有科技感。」「現在不下單,還等什麼時候呢,遮陽傘馬上就可以撐出門。」網友紛紛留言。
  • 東石:一把傘撐出的拼搏氣質
    制傘成品  (海峽之聲記者 鞠先鶴 黃偉華 江德能)東石被稱為「傘都」,是全國最大的傘具製品及制傘原輔材料生產和出口集散地之一。東石鎮人最引以為傲的說法是,全世界每3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打的是東石傘。  時光回到上世紀80年代初,整個東石鎮還找不到傘的影子。在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精神的鼓舞下,上個世紀80年代,東石鎮梅峰村的蔡正享、蔡正勸和蔡正祿兄弟,在家門口辦起了梅峰來料加工廠,開啟了東石鎮現代雨傘製造業的大門。
  • 「中國傘都」撐起完整產業(組圖)
    點擊進入>>> 30多個雨傘配套項目將落戶東石  本報晉江訊(記者陳桂生)昨日,記者從「中國傘都」晉江東石鎮獲悉,該鎮將於近期引進30多個雨傘配件配套項目,投資4億多元、佔地1200畝的東石雨傘城項目也已著手徵地,東石鎮鐵了心要將雨傘業做成規模。
  • 【中國傘都】鎮長秒變「主播」帶貨引流火爆 東石直播專場颳起下單...
    只見他一邊展示雨傘,一邊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為中國傘都的品質好傘代言。  與此同時,東石傘企新銳王翔鵬和網紅主播也一起助力,介紹、演示著一把把東石傘的特色和性能。  「東石傘很有名的。」「來,盤!」「雨傘可以放包包裡嗎?」……鏡頭前,主播們賣力「吆喝」。屏幕上,淘友們紛紛圍觀刷屏,「剁手」下單。
  • 「中國傘都」傘業展覽館正式運行
    晉江新聞網12月13日訊 去哪裡了解東石傘業信息最方便最全面?今後,到「中國傘都」傘業展覽館將會是一個不錯的新選擇。隨著該展館正式運行,東石傘業集群向外宣傳又多了一個新窗口。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坐落在東石蕭下村委會二樓的「中國傘都」傘業展覽館。只見展館內裝飾一新,陳列豐富,詳盡展示著東石傘業集群的發展特色。
  • 「阿里巴巴C2M超級工廠」走進東石傘具行業
    晉江新聞網6月1日訊   為幫助外貿工廠快速轉內銷,近日,「泉州產業帶C2M超級工廠」東石傘具行業專場舉行,淘寶C2M事業部泉州產業帶區域經理鍾玉春為東石傘具企業帶來阿里巴巴C2M淘寶特價版「外貿頻道」的解讀,化解外貿企業難點堵點,推動外貿頻道好貨進展,針對產業帶外貿工廠招募特價版KA(KeyAccount)商家。
  • 晉江東石,為一把雨傘瘋狂打Call!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傘的國家,早在春秋末年便有了世界上第一把傘。據傳是魯班的妻子云氏因為不忍丈夫經常外出作業,遇到雨天,常被雨淋溼,想方設法利用竹子和獸皮製作出像「亭子」一樣,收攏如棍,張開如蓋。此後,歷代改進,便有紙傘、油傘等形式多樣的傘。說到傘,中國的雨傘怎能不提到「中國傘都」——晉江東石。
  • 秦始皇銅車馬驚豔各界,卻不知那把傘才厲害,古代匠人巧奪天工
    ——《途經秦始皇墓》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開啟了幾千年封建時代的開端,其一生有功有過,一生都籠罩著一層神秘又傳奇的面紗。上個世紀,他的皇陵被幾位農民發現,隨之出土了兵馬俑,其中一起出土的,還有他驚豔各界的銅車馬,然而這輛馬車最厲害的是車上的那把傘,可以說那把傘是古代匠人的智慧到達當時巔峰所產出的結晶,細節之處全是逆天設計。
  • 世界最大傘今日亮相晉江 中國傘節展出三噸巨傘
    今明兩天,一場雲集了國內各地傘業名家好手的中國傘業博覽會,將在福建晉江SM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屆時,展會將展出近千種樣式不一、款式精緻的雨傘。  據悉,開幕式現場特別設置一吉尼斯世界記錄展示臺,一把直徑15.7米、高9.6米、重3噸的「世界上最大的傘」將正式亮相。
  • 內外發力 東石傘業困局中謀破局
    撐起東石傘,走遍五大洲。東石作為「中國傘都」,制傘業是晉江東石一大傳統支柱產業,東石是全國最大的傘具製品及制傘原輔材料生產和出口集散地。然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比往年時間推遲,外貿訂單大幅減少、產能下降明顯、用工緊張……這些成為制傘業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東石制傘企業壓力不言而喻,但危機與機會並存。
  • 晉江傘欲「撐」大國內外市場(組圖)
    點擊進入>>>   本報晉江訊(記者陳桂生黃書招)記者從昨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傘節暨首屆中國(晉江)傘博會獲悉,晉江雨傘將堅持「鞏固海外市場」和「開拓內銷市場」兩條腿走路,做大做強雨傘產業。  出口佔全國1/3  前兩屆中國傘節都在浙江上虞舉行。同為制傘地,與浙江上虞等地相比較,晉江制傘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 黑人抬棺舞驚現外傘頂洲!為了送走
    (圖/翻攝畫面)為了響應國際海洋日,嘉義縣政府昨(16日)在東石漁港外傘頂洲進行淨灘活動,總計動員了240人次、清除了1300公斤的垃圾,現場還跳起了時下最流行的「黑人抬棺舞」,象徵把海洋垃圾送走,在維護環境的同時,也用趣味的方式讓民眾加深對宣導內容的印象。
  • 晉江東石:重振古鎮雄風打造晉西南「新門戶」
    ­  東石鎮,一個底蘊渾厚、以「傘」聞名的晉江傳統經濟強鎮和歷史古港名鎮,素有「海濱鄒魯、仁和之鄉」的美譽,歷史上名賢輩出,燦若星辰。東石古寨、白沙古戰場、南天禪寺等歷史瑰寶,見證了東石曾經的輝煌。從來料加工到「一把雨傘撐天下」的東石傘業,譜寫了一段閃耀的發展歷程。2003年榮獲「中國傘都」榮譽稱號,更讓東石名聲鵲起。
  • 薰衣草莊園2017新春萬傘鬧春"七彩洋傘節"將驚豔亮相
    七彩洋傘節主畫面中國網訊 近日,洛陽•中國薰衣草莊園2017新春將舉行「七彩洋傘節」的消息一出,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瞬間就在微信朋友圈刷了屏。那麼,這次洋傘節究竟是何規模?10萬把風格各異洋傘,五大傘藝主題景觀,將提報世界吉尼斯據悉,2017新春「七彩洋傘節」,是洛陽•中國薰衣草莊園在雞年春節為大家特別奉上的一場史無前例的視覺盛宴。活動時間自1月21日開始至2月11日結束(農曆臘月二十四至正月十五),歷時22天。
  • 同心更善治 美麗鄉村入畫來——中國傘都東石鎮人居環境整治新樣板
    晉江東石「中國傘都」晉江市東石鎮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與金門隔海相望,陸地面積65平方公裡,海岸線28公裡,轄29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常住人口11.14萬人,外來人口5萬多,僑、港、澳、臺胞30餘萬人,海內外僑團9個,是閩南重點僑鄉和歷史古鎮,素有「海濱鄒魯、仁和之鄉」的美譽。
  • 東石傘業公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  8日下午,晉江市東石傘業公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議召開。福建雨絲夢洋傘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基安當選為新一任會長,中國集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集、梅花(晉江)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安邦、福建晉江富興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蕭清倫任公會名譽會長,雨中鳥王翔鵬、虞牌實業劉振搖等多家企業代表任副會長。當天,公會會員企業等相關代表近200人參加活動。
  • 濱海鄉村 東石故事:嘉義東石的海別有一番天地
    殊不知,嘉義東石的海別有一番天地。碧海蚵田正是蚵仔(牡蠣)最肥美的季節。天還沒亮,雞啼幾聲,臺灣嘉義東石鄉漁船的馬達聲便隆隆響起,早起的漁民已經趁著落潮出海了。東石鄉是全臺灣最大的產蚵地,每年4至6月是蚵仔最豐產的季節。近海處,一根根木樁打進海床,彼此間縛著尼龍線,每條線串10隻蚵殼。
  • 嘉義東石漁人碼頭 洋溢歐風的品蚵旅遊去處
    東石漁人碼頭為外傘頂洲旅遊船筏基地。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嘉義東石,是多數人記憶中的產蚵故鄉。走遊東石,自不會錯過品嘗蚵滋味。東石不僅是蚵鄉,近年更以漁人碼頭受歡迎,也是遊人造訪外傘頂洲乘船所在。    臺灣西海岸鄉鎮多半從事養蚵產業,長達14公裡的海岸線,成為東石經濟蚵田,境內有上千公頃漁塭,並有全臺最大的外海養殖蚵棚,蚵產量超過全臺1/3,還真是實至名歸的「產蚵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