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刁小嘴
一次發布會上,多多無法到現場,他在父親的幫助下,發送了一段祝賀視頻。主持人介紹多多時,現場一片譁然。
大家剛聽到:「11歲畢業於南京大學」,就開始說「吹牛吧」。坐在一旁的多多爸爸已是見怪不怪,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多多的大名叫何宜德。如今12歲的他,已經開始讀MBA碩士研究生了。現場又是一場爆笑。
大家笑可以理解。一個快該上初中的孩子,怎麼就開始讀MBA了?不了解他之前,我也會認為多多在吹牛。
看看他的簡歷,頓時覺得,這個孩子從一出生開始,每年都沒有浪費: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紫金山;3歲參加帆船比賽....
現在都講斜槓青年,多多每年都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豐盈自己。他的成長離不開他的父親,被大家稱為「鷹爸」的人。
1. 3歲出名
多多出名是在2012年。那年除夕,他只有3歲,和父母去外國旅行。他沒有穿衣服,在當地零下13度的環境中,和雪打成一片。
小孩不穿衣服在雪地裡跑?視頻一出,褒貶不一,更是把拍視頻的何烈勝推上了風口浪尖。何烈勝就是多多的父親。
何烈勝曾是某公司的董事長,做過不少慈善。在一次採訪中,他講了一個故事,也成就了他「鷹爸」的外號。
他說,老鷹訓練小鷹的方式,是把長到一定程度的小鷹推下山,在墜落的過程中,小鷹自然而然就學會了飛行。
鷹爸出版過兩本書,一個叫《我是鷹爸》,一個是《鷹式教育》。他的教育方式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個從戰略角度來說,就是「頂層設計,目標推進」;一個是在極限環境下的極限訓練,前提是自己要能狠下心來。
還有一點,就是他很注重素質教育,十商並舉。所謂"十商「,就是德商,智商,靈商,情商,心商,志商,健商等十商。
為何鷹爸要對多多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呢?何烈勝也是在鷹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多多是個早產兒。
2. 多爸的訓練
2008年,何烈勝的妻子懷孕7個月,被推進產房。何烈勝大半輩子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從老師到經商,40歲才有了多多。
本來挺開心的日子,看到不足4斤重的多多,在保溫箱裡待了2個月之久,他心裡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醫生診斷孩子很有可能是腦癱。何烈勝不信命,他決定採用自己的方式,讓孩子茁壯成長。
多多剛出院沒多久,就被放進溫水中遊泳。多多哭了,還拉了肚子,鷹爸堅持讓多多泡在水裡,適應環境。
他不想因為孩子脆弱,就讓他有一個意志薄弱的童年。鷹爸鍛鍊兒子跑步,從10分鐘,一點點地累計到40分鐘。
多多很爭氣,慢慢適應。等長大一些,鷹爸還帶著他去冬泳,都是想讓孩子小時候多吃苦,以後才能更勇敢。
聽完鷹爸的方式,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多多會在暴風雪裡跑。他不是突然被放在極端環境裡,而是一直生活在「極端環境」中。
3. 多媽的看法
教育是一家人的事兒,而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面對不少質疑,多媽又是如何來看待鷹爸的方式呢?
首先,孩子有過人的智商嗎?
她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過人的智商。多多每年增添一個標籤,在多媽心裡,她的兒子很普通。
其次,夫妻會因為教育而爭吵嗎?
這個問題很客觀。對孩子的教育不達成一致,夫妻之間肯定會爭吵。鷹爸提出的一些訓練,多媽是反對的。
鷹爸認為,多媽的教育,是讓孩子變成溫室裡的「小雞仔」。寵孩子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父母是希望孩子快樂無憂的。
而且有些訓練,孩子本身也不願意去,心裡會有點小抗拒,希望從媽媽這裡尋求一些溫暖和求助。
多媽和鷹爸在多多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默契。兩個人意見不統一時,他們不會當著多多面來說。
再者,多媽有什麼擔憂嗎?
多多屬於上初中的年齡,雖然他的受教育水平很高,是否要將孩子送回到初中,和同齡人生活在一起呢?
4. 鷹爸教育好不好?
像鷹爸這種教育,讓我想起當年上《最強大腦》的盲人陳燕。她出生第5個月的時候,家人發現她眼睛有問題。
跑遍了各大醫院,都沒有用。陳燕父母的解決方案是放棄了她,接手照顧她的人是姥姥。
姥姥認為貓有九條命,給陳燕起了一個小名叫「咪咪」。姥姥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陳燕自食其力。
自從陳燕記事兒起就開始訓練她。
姥姥不會領著陳燕的手出門,而是告訴她前方有什麼,通過「聽」的方式,來辨別前方是否有障礙物。
陳燕無數次撞倒門上,掉到溝裡,姥姥總說:「你有能力起來」。陳燕5歲就開始自己出門買東西,坐公交車,去公園玩。
沒有人理解姥姥的做法。
2002年,姥姥離開了陳燕,臨終前說:「我不能陪你一輩子,只想讓你自食其力。每次你出門,我都在後面」。
姥姥跟著陳燕走了18年,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陳燕,希望有一天自己離開後,陳燕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
姥姥的教育證明了她的方式是有效的。
陳燕是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中國盲人中第一個寫自傳的,第一個會騎獨輪車、滑旱冰、練跆拳道的盲人等等。
多多是一個健康人,多爸為何就不能用嚴格的方式管教他呢?相信多爸心裡也有一桿秤,什麼才是對孩子好的。
多爸所做的一切,也是在不斷豐富多多的內心世界。
在一個以錢為標杆的時代,有錢自然好。可是如果想到錢不久會被花光,幸福感會大打折扣。
《樊登講論語》中提到,從外界獲取幸福會稍縱即逝,想讓自己有發自內心的喜悅,就要把人生樂趣放在對真知的追求上。
也許,多多現在不一定會理解鷹爸。
但在成年後,心裡會感謝他的父親,就如同他的父親兒時不理解親戚的嚴苛,成年後很感恩一樣。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2019年,「鷹爸」教育下3歲就出名的「luo跑弟」如今怎樣了?
2. 鷹爸與luo跑弟專訪
3. 《中國人的一天》,五歲開飛機,八歲考大學:「人造神童」現在過得怎麼樣
4. 「luo跑弟」母親坦言孩子資質一般常與「鷹爸」爭吵
------------------------------------------------------------
您好,我是刁小嘴,一個愛吃榴槤的高個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日常。
聲明: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