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孩子面壁思過三小時引發大討論:什麼才是合理懲罰?這個爸爸做了...

2020-12-05 騰訊網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帖:

剛看到的時候,我心裡真是有一點憤怒。什麼樣的錯誤,值得讓孩子面壁思過3個小時?你自己面壁3小時試試?

這根本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用讓孩子承擔痛苦的方式,展示家長的淫威。

後來我想,也許這個家長是真的以為嚴厲的懲罰才能教育孩子,不知道「教育」與「欺負」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在前幾天的文章《周揚青手撕羅志祥,9年青春打水漂,暴露了我們教育中極度缺失的空白》裡,我提到一個TED演講裡說到的故事:

就在幾天前,我的四個孩子爭吵、哭鬧,並抱怨早餐不好吃, 我完全崩潰了。我大喊道,「都給我閉嘴,照我說的做!你們是一群壞孩子,糟透了!我要剝奪你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甜點,以及其它任何能讓你們享受生活的東西!」

這時,我的大兒子轉過身看著我說:「老媽,這不是愛。」

有一位讀者給我們留言,也提出了疑惑:孩子做錯事了,怎麼建立懲罰機制呢?限制娛樂是常用的方法,這麼做不對嗎?

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疑問。

關於這一點,我非常欣賞美國著名的嬰幼兒心理健康專家塞爾瑪.弗雷伯格在《魔法歲月》這本書裡提出的「合理的懲罰」這個概念。今天就想聊聊,到底怎樣才算合理的懲罰。

我歸納了「合理的懲罰」的4個原則。

原則一:真的是孩子的錯

先來講一個綜藝節目吧。

韓國的《超人回來了》裡有一個嘉賓叫樸柱昊,我真的超級被他圈粉。他有兩個娃,女兒叫娜恩,兒子叫建厚。這兩個娃,乖起來是天使,搗起蛋來是泥石流。有一天,他們趁爸爸不注意,把麥片、牛奶統統倒在地上,把家裡搞得一塌糊塗。

樸柱昊看到後,差點崩潰。但我佩服他的是,居然在情緒爆發的最後一秒忍住了,問女兒為什麼要這麼做。

娜恩說,因為建厚餓哭了,想要照顧弟弟,才把麥片和牛奶倒在地上和弟弟一起吃。

原來娜恩是「好心辦了壞事」。知道原因後,樸柱昊不但沒有發飆,反而對女兒說「謝謝」。

在《叛逆期的真相: 這樣做,比吼一千句更管用》這篇文章裡,我也說起過,如果家長能放下控制欲,會發現,看起來不對的事,90%並不是孩子真的做錯了。

在懲罰孩子之前,先問一問自己:

對孩子的要求符合孩子的年齡嗎?

孩子真的破壞了必須遵守的規則嗎?

這個規則孩子事先知道嗎?

你有沒有問問孩子「為什麼」?

就像有一次妞妞把我新買的口紅用來在畫板上畫畫,大幾百塊就這麼沒了,說不心疼肯定是假的。但我並沒有事先告訴她不能這麼做,愛玩又是孩子的天性,而心疼money,並不能、也不應該成為懲罰孩子的理由。

添麻煩,並不等於犯錯。

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是我們必須不斷練習的事情。

原則二:不人身攻擊

文章一開始TED演講裡說到的那個媽媽,說孩子們是「一群壞孩子、糟透了」,這就是人身攻擊。

我們在盛怒之下,很容易不由自主地攻擊對方,有很多家長真的會脫口而出這些話:

你蠢死了!你真討厭!你有病嗎?你這個懶鬼! 你是豬嗎?

這些人身攻擊的話就像一把尖刀。這時候孩子根本無法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只會被受傷的情緒包圍,或者立刻進入「鬥雞」狀態。

我給自己設置的底線是: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可以發脾氣、可以吼,但絕不能人身攻擊。

怎樣能關上人身攻擊的閥門呢?

有一個辦法:用「我」代替「你」。

用這個方法把下面這些句子轉換一下,大家感受一下不同:

是個很討厭的壞孩子!

真的已經非常非常生氣了!

怎麼這麼笨!

很崩潰!

是一個懶鬼!

太累了,再這樣下去我就要發脾氣了!

現在我忍不住想「河東獅吼」的時候,「我……」句式已經成為了條件反射下的默認句式,它可以像一根針一樣,把脹鼓鼓的情緒戳破釋放出來,並儘可能不去傷害到孩子。

原則三:懲罰要「符合邏輯」

在憤怒的時候,很多父母會不假思索地抓住一項孩子最在意的權利,把剝奪這項權利作為對孩子的懲罰。而這個懲罰和孩子的行為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係。

不好好吃飯就不許看電視、忘了帶書包回家就不許出去玩……

文章開始的故事也是如此,孩子們吃早餐的時候爭吵、哭鬧,媽媽下意識剝奪的是他們最喜歡的東西——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這更像一種打擊報復,而不是行為的後果。我們可能沒意識到,在某些時候,父母會咬牙切齒的變成最想要讓孩子不好受的人。

這時候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不公平!

當他們覺得「不公平」的時候,心裡的憤怒會取代內疚。這樣的懲罰僅僅是壓制,起不到真正的教導。

什麼樣的懲罰是合理的呢?懲罰與孩子的行為之間有邏輯關係。

還是拿樸柱昊來說。

在一期節目裡,娜恩把弟弟的奶粉弄撒了,爸爸問娜恩:弟弟現在要吃奶粉,怎麼辦?娜恩說,用自己小豬存錢罐裡攢的零錢給弟弟買一罐。

這樣的懲罰就是符合邏輯的、公正的,娜恩即使捨不得、難過,但因為不會覺得不公平,就不會把自己放到對抗的位置上。

因此,在設置一個懲罰的時候,和孩子解釋清楚原因、討論一下這個懲罰他覺得是否公平,也是重要的一步。

原則四:懲罰不能過度嚴厲

我朋友講過他們家發生的一個故事。

她和孩子說好,每次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可以得到一朵小花,十朵小花就可以挑選一個禮物。但有一天孩子不願意收拾自己的玩具,爸爸一氣之下,把攢的小花全扣光了。這下好了,孩子大哭大鬧,再也沒興趣攢小花,也不願意收拾玩具了。

我們往往以為,懲罰越嚴厲,越能讓孩子長記性。但其實,過度嚴厲的懲罰,只會加深孩子心裡「不公平」的感覺,他們的心裡只會有憤怒,而不會記得自己為什麼受懲罰。

還是用孩子吃飯爭吵來打比方,合理並且適當的懲罰,是讓他們回到各自的房間裡,等到吃完飯,或者能控制自己不再爭吵的時候再出來。

可是如果是關在房裡幾個小時呢?這就超過了孩子的承受範圍。他們可能會越來越焦躁、生氣,把全部心思花在想像怎麼「復仇」上面了。

棍棒底下出的往往是「逆子」,就是這個道理。

上面這幾個原則,其實歸根結底是一句話:懲罰,不是為了打擊報復,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害怕、羞愧。心理學上有一個「或戰或逃」效應,當孩子羞愧、害怕、憤怒的時候,他們就會進入對抗或者是逃避的狀態,但不會發自內心認可這件事。

只有當他們知道父母是冷靜、公正、不會過度反應的時候,他們才能勇於承認錯誤、承擔後果,而不會催生出新聞裡那些因為害怕懲罰,離家出走甚至跳樓的悲劇。

後記:

我跟朋友聊起這幾個原則的時候,她說:知道歸知道,就怕碰到問題的時候想不起來。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先預想一下可能會碰到的場景,碰到之後怎麼做是合理的懲罰。這樣,碰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因為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設,比較容易用理智、而不是用本能來應對。

也歡迎大家到留言裡來聊一聊,你做過的最合理,以及最不合理的一次懲罰是什麼?

謝謝你關注帝呱呱星球,這裡有傳說中的海澱、順義媽媽。因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們得以接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育兒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雞娃時代裡不一樣的育兒新認知、帝都新生活。

相關焦點

  • 孩子調皮搗蛋,該讓其面壁思過,還是好好談談?
    您有沒有發現,和孩子有時候只是好好說不管用?嗯,也許是您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有待提高,也許您的孩子是時候需要用些懲罰來管教了。今天我們推薦給您《與其面壁思過不如好好談談》babystep.tv 1分鐘視頻,(請到[玫瑰]頭條babystep育兒收看)讓您了解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之後,我們為您介紹給孩子實施罰站(Time Out)的正確方法。
  • 擔心、懲罰、買玩具等五個哲學問題,讓孩子了解愛,讓父母正確愛
    父母們都是非常愛孩子的。我們通過做什麼事情,表達我們的愛?孩子都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嗎?他是否接受我們的表達方式?他們心裡在想些?到底什麼是愛?什麼是正確的愛?什麼是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這五個問題,可幫助孩子了解愛,幫助父母正確愛。(一)愛孩子,一定會擔心他嗎?我兒子十歲,女兒八歲。
  • 孩子犯錯時,用「面壁思過」沒效果?可能和這3種情況有關
    實際上實施面壁思過這個方法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能夠平復自己的情緒,同時在平復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很多父母們卻會把這樣子的方式當成是一種懲罰。比如說,有些父母情緒不好,或者是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會用這種方式去懲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偏離了使用面壁思過原有的目的,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在發洩情緒,而因為這種認知,孩子就會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也是面壁思過難以成功的原因。第三種情況,沒有跟孩子討論過面壁思過的意義。
  • 在這家小學裡學生犯錯居然不是留堂罰抄,而是「面壁思過」?
    與現行大多數學校執行責罵和懲罰方式有所區別,裡面的學生被要求做的是靜坐,頗有點「面壁思過」的味道!學校裡面設置有一間名為「正念時刻」的房間,這個房間用各種鮮豔色彩的墊子,藝術品還有動物陶瓷,香薰等裝飾,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舒適的同時又有一種熱情的氣息。
  • 「遲到曠課罰千元」算個啥懲罰?
    原標題:「遲到曠課罰千元」算個啥懲罰?   遲到早退「罰款」1000元,為了上課從全國各地坐飛機趕來,開課前半小時先吟誦《孝經》。昨日,一堂面對納稅上億元的福建民營企業家孩子的特殊培訓課在北京翠宮飯店再次開課,來自全國各地的閩商子弟70餘人參加了此次授課,最遠的還有從臺灣和西藏等地趕來的學員。
  • 熊孩子亂發脾氣,家長扇巴掌,不如試試科學地「面壁思過」
    「我討厭爸爸,我討厭媽媽。」只有劃定了亂發脾氣的界限,家長才不會孩子在一鬧情緒時就如臨大敵,而是在不必要時採取遠觀的「冷處理法。」當然,2歲以前最好不懲罰。不要說話:孩子面壁思過時不能和孩子說話,問話也不要回答。
  • 懲罰孩子怕過重?這5個方法,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害孩子,建議收藏
    1、罰站古人經常用面壁思過的方式來教導學生,當孩子不得不站在牆根的時候,就很難有別的動作,這種看起來無聊的行為,其實是在逼迫孩子去思考: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爸爸媽媽為什麼要生氣?我要怎樣才能避免再次犯這樣的錯誤?
  • 貓咪見狗欺負同伴出手教訓,竟然效仿主人懲罰狗,讓狗面壁思過
    貓和狗是一對歡喜冤家,它們在一起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呢?時常出現的畫面無非貓咪強悍,狗狗變慫包,往往狗狗被貓咪治得沒脾氣,這種畫風很搞笑。另一種卻很溫馨,狗狗以大哥哥自居,經常守護貓弟不受欺負。自己家的毛孩子哪個調皮搗蛋、哪個乖巧懂事,寵主最清楚。
  • 再議北京深圳比賽最後吹罰是否合理;罷賽會受到什麼處罰?
    當值主裁判汪梅在看完錄像回放後吹罰劉曉宇違體犯規,深圳隊獲得罰球絕殺的機會。這判罰引爆了北京隊員和教練的情緒,解立彬帶頭罷賽,翟曉川被沈梓捷勸回後大鬧技術臺。最後解立彬又帶隊員重新回到場內繼續比賽,布克罰中三球後還剩1.7秒,球權歸深圳隊。但北京隊放棄防守,讓時間走完。比賽最後發生這一連串的事,引發了軒然大波,在球迷中間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最後吹違體犯規是否合理?
  • 學生沒完成作文,被老師罰兩天抄寫十篇課文,如何看待這種懲罰
    作為老師,我不贊成對學生大量地重複性地抄寫懲罰。這樣的懲罰,往往是老師一時衝動,根本沒有計算寫那麼多作業需要多少時間,是否超出了學生的承受範圍。雖說老師罰寫,是為了讓學生長記性,為了讓學生以後按時按質量完成作業,但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罰寫的量,忽視了罰寫到底有多少效果,有沒有效果。曾經聽一名八年級的學生說,他的政治老師每次上完課,都會劃出讓學生背會的內容,等到下次上課的時候提問,如果誰背不下來,就得把不會背的內容抄寫五十遍,後來增加到一百遍。
  • 教育懲罰應該提倡,但要明確懲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與之前的草案相比,意見稿刪除了罰站、慢跑等具體處罰措施,並規定「學校主管部門可以制定具體的教育懲戒規定」,也就是說將「制定懲罰措施」的權限賦予學校主管部門。其實,教育懲罰問題一直以來都廣受關注,不久前,山東有一位小學生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被老師罰抄作業,在家長群裡找了語文老師理論。因為他覺得罰抄作業一點意義都沒有,又浪費孩子的時間。
  • 老師懲罰學生,最讓學生害怕的方式是什麼?答案驚人的一致
    很多學生都被老師懲罰過。被懲罰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貪玩,比如上課看手機,作弄同學等,也有的是不遵守學校紀律,但最多的肯定是和學習有關。老師的懲罰方式一般都為罰站,寫檢查,罰做值日,罰跑操場等等。老師也曾請過家長,但他爸爸比較暴力,把小錢打得鼻青臉腫。第二天上課把老師嚇到了,從此再不敢請家長了。寫檢查小錢也不怕,這位書包裡有一疊檢查,各種各樣的都有,除了錯誤方式不同,其他幾乎都完全一模一樣。奇怪的是這樣的檢查,他進初中以來他交了最少7-8張,居然沒老師發現檢查基本都是一個版本。
  • 比嘮叨管用、比懲罰有效,這個方法專治孩子屢教不改
    隨著期終考試的臨近,小宇與媽媽的關係愈發緊張,每晚做作業都會準時爆發一場激烈的母子衝突。小宇有一個壞毛病,放學回家,不會立馬寫作業,看看電視,吃點零食,折個紙飛機,磨磨蹭蹭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了,還一個字都沒有寫。吃過晚飯,坐在馬桶上看漫畫書都能耗掉半個小時。磨蹭到了晚上9點鐘,實在不能再拖了,才開始著急,所以,每天的家庭作業都要寫到10點鐘以後。
  • 想要立規矩,又怕傷害孩子?不妨試試這幾種「懲罰方式」
    想要立規矩,又怕傷害孩子?不妨試試這幾種「懲罰方式」!1、罰靜坐如果孩子總是在家裡或其他公共場合大吵大鬧,那麼寶媽可以採用罰靜坐的方式作為懲罰約束孩子。具體方法很簡單,寶媽可以在家裡一個不太顯眼的地方準備一個墊子或凳子,提前和寶寶約好,如果犯了某種錯誤,那就要在墊子或凳子上罰坐一定的時長,這個時長可以根據寶寶犯錯的嚴重程度來定,而罰坐並不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傷害,心理上也比較好接受。
  • 孩子犯錯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兩種態度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孩子都有犯錯的時候,當孩子犯錯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兩種不同的態度,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一、懲罰孩子犯了錯,必須給他個懲罰,讓他長點記性,以後就不再犯錯了。為了讓孩子記住錯誤,父母不惜讓懲罰更嚴厲一些。支持這一觀點的父母或者會打孩子,或者會罵孩子,也有可能會罰孩子寫大字、做試卷。
  • 選前談民調挨罰50萬 唐湘龍不服:才講20秒!不符合比例
    島內電臺主持人唐湘龍被臺選務部門開罰50萬(新臺幣,下同),緣由是2020「大選」投票前談民調,違反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與罷免相關規定,但唐湘龍認為自己沒違「法」,1小時的節目中,這段談話才講20秒,卻被開罰50萬,不符合比例。
  • 懲罰貓咪遭寵物醫生指責後,鏟屎官被網爆:法院見!
    12月底,毛女士家的貓咪偷吃了正在解凍的魚,毛女士雖然非常寵愛她的貓咪,卻既生氣又好笑,就罰了貓咪面壁思過,還拍了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點擊率還挺高。 網友2、自己家孩子不聽話也得教訓吧,更別說寵物了,況且也沒打啊。 網友3、我家貓被我一不小心一屁股作死了,需要坐牢嗎?
  • 賞識與懲罰都是教育的方式,運用合理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家長通過這個群不但能了解一些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還能第一時間接收到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還不能適應聽老師講課。每天老師講的內容有一些孩子可能都沒聽進去,有時連作業做哪裡都不知道。現在的學校都要求家長,每天都要給孩子檢查作業並籤字,為了防止孩子作業做漏,家長都非常關注這種群,班群的出現的確也能給家長帶來許多方便!
  • 兒子調皮氣壞媽媽,爸爸「硬核」懲罰,孩子崩潰大哭,網友卻笑了
    導語:大家好,孩子頑皮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大多數家長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們依然會忍不住生氣。往往在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一點教訓了。這不,有一個小男孩因為太過頑皮惹媽媽生氣了,爸爸看到自己老婆被「欺負」了,於是決定好好教訓這熊孩子一頓。
  • 「爸爸,同桌摸我」,三位爸爸的不同反應,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
    女兒都被摸隱私部位,爸爸的反應影響人生現子的孩子們,如果沒有父母的有意識的教育,而孩子通過網絡的自學教育,說不定會變成什麼樣子。尤其是男孩子,在孩子性萌芽時期沒有一個很好的啟蒙,而通過一些其他的途徑學習到的,很容易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