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5月18日電(記者任海軍)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日前發表研究報告說,他們在哥倫比亞北部發現了生活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的巨型淡水龜化石,這種淡水龜的體積與一輛緊湊型小轎車的大小相仿。
根據這份發表在英國《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的報告,2005年,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古生物學家在哥倫比亞北部一個煤礦找到了這種龜的頭部化石,長24釐米,並在附近再挖掘出一個長172釐米的龜殼化石。有鑑於發掘的地點,古生物學家將這種龜稱作「煤龜」。
最近才開始的相關研究顯示,這類淡水龜屬於側頸龜的一種,擁有強有力的巨型顎,因而能以軟體動物、小型烏龜甚至小型鱷魚為食。
這類大型淡水龜的化石並不多見。在1972年,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委內瑞拉烏魯馬科地區曾發現另一種巨型淡水龜的化石,推測其體長超過3米。
據參與這項研究的古生物學家介紹,「煤龜」生活在古新世晚期,當時恐龍已滅絕約500萬年,同時代生活著眾多巨型爬行類動物,例如迄今發現的最大蛇類——體長達13米的塞雷洪泰坦莽。這主要是由於天敵減少、棲息範圍擴大、食物充足以及氣候溫暖(當時全球氣溫比現在高11攝氏度)等因素,為這些巨型動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綜合環境。此外,「煤龜」體型如此大也是這一物種為避免成為其它巨型動物的美食而在自然選擇下進化的結果。
參與研究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古生物學博士生卡德納說,「煤龜」與烏魯馬科地區發現的巨龜具有關聯,古生物學家正搜尋二者生活年代之間的其他巨龜化石,這將有助進一步了解龜的進化歷程。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