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兒童過春節以天為被地為席 媒體揭秘拾荒兒童悽苦生活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拾荒兒童過春節以天為被地為席 媒體揭秘拾荒兒童悽苦生活

  拾荒兒童過春節以天為被地為席 媒體揭秘拾荒兒童悽苦生活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拾荒者的工作、生活、居住等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儘管如此,也未擋住成千上萬的農民鄉親們加入拾荒大軍,他們為了基本的生活,為了兒女的學業,也為了在家鄉不可能實現的致富夢想。由於拾荒者的特殊環境,每天都在跟髒、臭、差、爛打交道,也就決定了他們的著裝習慣,衛生習慣以及行為習慣,可以說這是沒辦法的陋習。然而,不可爭辯的事實是,中國有太多的拾荒者,算一個數字。西安城市範圍內有拾荒者大約3萬(官方公布的數據),西安在西部算是一個大城市,中國有30多個省直轄市,大城市至少有上百個,那麼拾荒者的數量是驚人的。初步估算,全國有拾荒者數量在600萬以上。

相關焦點

  • 拾荒老人養大殘疾棄嬰:給孩子做手術需要十多萬
    但老人硬是不屈不撓地靠拾荒、打零工將孩子養大——  一個74歲的老人,14年前在拾荒時拾到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這個孩子除了一個拇指上多長了一個手指外,還先天性無肛。14年來,老人含辛茹苦地靠拾荒、打零工來維持爺孫倆的生活,從撿到這個孩子至今,老人每年除了買一雙鞋,再沒買過新衣服,這位老人就是居住在太原市五龍口街幸福巷南一條的陳西倫老漢。
  • 七旬拾荒老人撫養棄嬰14年 傾其所有為孩子治病
    14年前,太原拾荒人陳西倫在火車站附近拾荒時撿到一個棄嬰,後經過醫院檢查,發現孩子是先天性無肛。陳西倫不忍心孩子出生就離開人世,便收養下,給孩子取名為"園園"。       記者 李春      14年前,太原拾荒人陳西倫在火車站附近拾荒時撿到一個棄嬰,後經過醫院檢查,發現孩子是先天性無肛。陳西倫不忍心孩子出生就離開人世,便收養下,給孩子取名為"園園"。昨日,經過太原市廟前街辦幸福巷社區的幫助,園園的戶口落到了太原市迎澤區第二實驗小學。
  • 拾荒老人:是因為缺錢?還是因為孤獨?
    我搬到現在住的小區大概有五年了,剛搬來沒多久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大概六十多歲的拾荒阿姨,天天一手拿個棍子,一手拿個袋子,在小區裡不停的翻著各個垃圾桶,撿拾紙箱、瓶子等廢品,但是今年我發現小區裡拾荒的老人越來越多,有時候會出現一個垃圾桶一個老人剛走,另一個老人又出現在了垃圾桶旁!
  • 拾荒者——記一位拾荒老人的生活故事(微小說)
    天還沒亮,一位拾荒者,就穿衣起床,嘴裡還刁著旱菸鬥,煙霧從菸斗裡慢吞吞地冒出來。拾荒這吃了幾十年旱菸,仿佛這成了他的一個生活標誌。年紀大約五十上下,他每天都這麼早起,行走在大街小巷。挑著一根扁擔,扁擔兩頭挑著兩個大麻布袋。
  • 為「拾荒」者語_國內熱點_海峽之聲
    該書分四輯,收錄了作者林山在生活的細碎中邂逅到的人文驚喜,在人家捨棄、丟棄、忽視和放生的書籍及其他物件中,發現有意思的東西,鉤沉有文化價值的記憶。作者林山首先介紹了《文話拾荒》創作歷程和感想。「我認為拾荒一直起這樣一個作用--撿『垃圾』,人棄我取,取什麼?看我撿『垃圾』的過程。這些文章前身是我的博客,不用書號,自己發表。
  • 《審醜》背後的人性:拾荒老人做「裸模」為孫子買房,反遭遺棄
    拾荒老人雖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他卻懂得感恩,明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他在這世上艱難地生活著,嘗盡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但是他的內心依然有一顆感恩的心。小說中的另一個男主人公無定,他雖然是大學教授,但是因為他生性淡泊,無論是在家中,還說在社會上,都毫無存在感,但是他卻對一個素不相識的拾荒老人心存善意。
  • 《精靈寶可夢黑白》哪些獸有拾荒特性 拾荒特性精靈介紹
    導 讀 「精靈寶可夢黑白哪些獸有拾荒特性」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文章,《精靈寶可夢黑白》遊戲裡,拾荒就是撿到對手使用過的道具或者在路上隨機撿到道具
  • 為環保發聲丨Plogging拾荒慢跑,讓運動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5月23日,一場以「綠色公益,你我童行」——夢想加油站暨中投慈善五月「公益起航山東,Plogging為環保發聲」團建活動在濟南小清河舉行。本次活動將公益環保與夢想加油站結合在一起,以公益跑激發困境兒童參與熱情,讓環保公益更加深入他們的心理,愛心傳遞下去。
  • 天津拾荒老人視頻,為何會引起熱議?
    這位拾荒老人想阻止,卻被其中一名執法人員用力拖摔在地。拾荒老人從地上爬起來想繼續阻止,再次被推摔在地。隨後,三輪車被執法人員拖走,拾荒老人想拉住三輪車,又被幾名執法人員拖住。最終還是沒有阻止成功,三輪車被拉走,拾荒老人也一瘸一拐消失在視頻中。當時看到這一幕,心裡真的很難受。許多網友和我一樣,也是被視頻中的一幕震驚了!
  • 77歲拾荒老人會英文欲編字典 被拍成紀錄片獲獎
    一位拾荒老人靜靜閱讀的畫面吸引了附近中學生們,由一位女孩策劃,他們把這位老人一天的生活拍成了紀錄片。沒想到,前日下午在學校第二屆微電影節上還獲得了銅獎。  這部紀錄片名為《夕拾》,導演是福田中學高二(9)班女生譚詩陽。談及拍攝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譚詩陽說,因為這位老人就在學校附近,她們天天上學和放學都會看到他。「一般流浪拾荒的老人都是乞討,但他天天在看書,經常抱著一本英漢字典看,我挺驚訝的。」孩子們想進一步了解這位老人,於是從3月22日開始,她召集了同班的以及高二(13)班的同學5人,開始跟拍這個老人。
  • 晉江青年拍《拾荒少年》 問鼎金馬獎最佳短片
    執導該片的晉江人張思慶昨日高興地告訴本報記者,「《拾荒少年》不僅入圍了第29屆慕尼黑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還將參與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角逐。」  從小生長在晉江的張思慶2005年考上大學,至今已在北京生活了7年。「一直都在想家,想家鄉的小吃,想跟從小長大的弟兄們一起吼一吼閩南語歌。」
  • 社會的角落——評微電影《拾荒少年》
    生活要追求詩和遠方,以致於我們從來沒注意過身邊的苟且。我們嚮往於「小時代」般的燈紅酒綠,享受於生活中的小康富足,但我們從沒關注過社會邊緣的角落當下,我們對於電影更加注重的是真實具有現實意義。電影《拾荒少年》作為金馬獎最佳短片,通過30分鐘的劇情,短小卻精悍的為我們展現了就在我們身邊卻總被我們遺忘的一個群體,他們是被拋棄在社會邊緣角落的人,但他們也會有人之常情,也知世間冷暖。
  • 77歲拾荒老人會說英語教學生單詞 還欲編字典
    拾荒老人吃完早餐後拿出英漢字典來閱讀。  一位拾荒老人靜靜閱讀的畫面吸引了附近中學生們,由一位女孩策劃,他們把這位老人一天的生活拍成了紀錄片。沒想到,前日下午在學校第二屆微電影節上還獲得了銅獎。  這部紀錄片名為《夕拾》,導演是福田中學高二(9)班女生譚詩陽。談及拍攝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譚詩陽說,因為這位老人就在學校附近,她們天天上學和放學都會看到他。
  • 拾荒老人喜歡收養流浪狗,出門時12隻「保鏢」前呼後擁,真霸氣
    不過呢,有一位拾荒老人,他每天的出行卻很不一般,讓人感到非常震撼,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這位拾荒老人是自己一個人居住的,雖然這樣,但是他並不孤單,因為老人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很喜歡收養流浪狗。雖然他條件不好,但是他還是願意這樣做,因為對他來說,狗狗是世界上最單純的動物,就像是自己的親人一樣。
  • 拾荒老人拼命砸車,得知真相後,淚奔了!
    拾荒老人拿磚砸車,看到了開頭,卻猜錯了結尾……一個拾荒老人,自己的溫飽都不能完全解決,他為什麼要去砸一輛好好的車呢?是碰瓷?還是和車主發生了糾紛矛盾?或是車輛不小心蹭到了他,故意撒氣報復?都不是。原來,這位拾荒老人路過車輛旁時,聽見車內有孩子大哭,發現粗心的家長竟把孩子鎖在了車內,凍的哇哇大哭。這位拾荒老人的第一反應是救人!根本沒有考慮是否要為車主賠償車輛損失,直接從地上撿起一塊磚頭,猛的砸開車窗救出了孩子,還在嚴寒中將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緊緊裹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 青島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 想過正常生活自學材料裡隨處可見袁英慧做的筆記。視頻截圖青島城陽區一位拾荒大姐近日在視頻平臺上火了,她名叫袁英慧,現年44歲,是城陽區城陽村人,現租住古島社區。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
  • 西安一六旬拾荒老人被民警抓獲,沒想到他竟是逃亡了26年的搶劫犯!
    男子26年前因搶劫而被警方通緝,期間改名換姓,過著四海為家的逃亡生活,終究還是躲不過,被抓時,他表示內心終於可以坦然了。  1月7日,西安公安高新分局抓獲一名因搶劫被山西警方網上追逃的嫌疑人。逃竄26年來,他不敢使用真實姓名,只能靠拾荒為生。
  • 「拾荒媽媽」收養30多名棄嬰,善舉讓人哽咽,孩子大了卻不聯繫她
    她真正詮釋了無私奉獻和不求回報,她毫無保留地把自身全部的熱情和熱愛,絲毫不剩地注入到孩子身上。「拾荒媽媽」張菲就是如此,她就像一支蠟燭,靠著不斷「燃燒」自己,把收養的30多名棄嬰養育成人。「拾荒媽媽」張菲是一位特殊的母親,她沒有結過婚,在人們眼中最美好的年紀23歲,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收養被拋棄的嬰兒,把他們養育成人。
  • 拾荒老人撿兔唇棄嬰養15年:我活著就有她一口飯吃
    張金鳳攝「既然撿回了,就沒想要拋棄」——拾荒老人嚴兆彩15年艱辛撫養巧巧的故事他叫嚴兆彩,今年68歲,安徽泗縣人,在南京市六合區大廠街道十村以拾荒為生。15年前,在六合葛塘的立交橋下,他撿到一個剛出生的「兔唇」女嬰,孩子身上只裹著一張薄薄的床單。老人心生憐憫,把孩子抱回了家。
  • 進圖書館看書前洗手的拾荒老人離世 收入捐資助學
    去年11月,它曾引發廣泛關注,報導主人公——一位75歲的拾荒老人,每次進圖書館看書前,都會自覺地把手洗的特別乾淨,這位老人名叫韋思浩。  今年11月18號,韋思浩老人在過馬路時不幸被一輛計程車撞倒,一周前、也就是12月13號經搶救無效去世。老人離世後,他的女兒整理遺物時才發現,老人竟匿名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捐資助學。  媒體筆下的他是:「拾荒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