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看心理學流派之「行為心理學」:捕捉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

2021-01-12 鋼鐵防彈玻璃心

心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從它的產生到現在不過寥寥百餘年。與數學、物理學、文學等學科來比,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稚嫩。

但就是這麼一個「嬰兒」,也在歷史的河流中形成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流派。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其中的「行為心理學」流派。

20世紀初期,美國仍在盛行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研究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意識」。這個時候,一些年輕地心理學家們對這樣的研究表不滿意,他們覺得,心理學應該和其它自然科學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應該研究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行為」。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就是這些年輕人中的一位,也是今天的主角「行為心理學」的創始人。

行為心理學中的刺激與反應。

行為心理學一反傳統心理學採用「內省」的方法,主張研究能夠直接反應人意識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特徵,即對人的行為本身進行研究,因而影響深刻。所以在研究方法上,行為心理學喜歡採用客觀行為觀察的實驗方法:

夜晚,當探照燈的光打在人的臉上,人們的瞳孔就會迅速收縮,而此時如果將光源切斷,那麼人的瞳孔又會重新放大。

在氣氛和諧的室內,若是突然有東西掉落到地上發出巨響,屋內的每個人都會受到驚嚇而左右張望。

又或者室內有難聞的氣味,屋裡的人也會捂著鼻子出去透氣。

將室溫升高,裡面的人就會出汗並脫掉上衣,但將室溫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溫度線下,裡面的人又會做出哆嗦、相互擁抱取暖等反應。

這些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研究它們發生的前因後果,就是行為心理學的「責任」。

身體裡面的反應。

此外,我們的體內也有因刺激而產生作用的諸多部位,例如:

因為沒有進食的緣故,胃部的肌肉開始有節奏地進行收縮;

而一旦攝入了足量的食物,胃部又會停止收縮。

我們身上的肌肉也不僅僅只受到來自血液的刺激,它們同樣受制於自身的張力——張力的增強,會使得肌肉和軀體滿有活力,充滿內勁;

而張力減弱時,肌肉就會鬆弛,使得軀體失去活力。

動物和人類作為有機體,會不斷地受到來自環境客體的刺激,包括身體內部組織本身的變化所帶來的刺激。

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認為我們的身體內部組織對我們的影響力,比外部客體對我們施加的影響力更為神秘或者不同。人類除了眼、耳、鼻、舌這些感覺器官,還有整個肌肉系統,包括橫紋肌、非橫紋肌。

這些肌肉不僅僅是反應器官,也是感覺器官。在人類的行為方面,它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絕大多數的反應都是在橫紋肌和內臟組織的變化所引起的刺激上建立起來的。

嬰兒與「蒙娜麗莎的微笑」。

如果有人關注過人類行為的成長過程,他就會發現,新生兒的成長過程中雖然有很多刺激能夠引起他們的反應,但同樣也有很多刺激不能引起他們的反應。

比如人們將「蒙娜麗莎的微笑」或者貝多芬的交響曲樂譜放到新生兒的面前時,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夠做出什麼反應了。

在接下來的文字中,我將會與大家一起探討那些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反應的刺激,以及那些能夠引起我們反應的刺激(條件反射)。

從出生到死亡,有機體無時無刻不在受內在的或外來的刺激,而當有機體受到刺激時,就會開始反應,做出運動。

這些反應可以是大幅度的,能夠通過肉眼觀察到的,如手臂、大腿、軀幹的運動;

也可能是十分微弱的,只有通過相關儀器才能檢測到。

這樣的微弱反應,可能是以呼吸的變化反映出來,也可能是以血壓的升降表現出來,還可能是一絲不易被人捕捉到的眼神流露。

在大多數情況下,有機體都會為了適應刺激所帶來的襲擊而做出本能的反應。

在適應的過程中,有機體會通過運動改變自身的生理狀態,以使刺激作用消失。也許這麼說不夠形象具體,但通過以下舉例,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依然拿飲食舉例:當人感到飢餓的時候,胃部會開始收縮,接著我們會難以忍受,感到心理失衡,於是開始尋找有什麼可以吃的。

這時,我們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冰箱裡仍有剩下的麵包奶酪,於是便飢不擇食地享用起來。飽餐一頓之後,我們的胃部得以恢復,即便大街上的超市和購物中心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悅人眼目的食品,我們也不會再有進食的欲望。

或者在寒冷的冬季,走在大街上,強風颳到我們全身,我們就會加快腳步,或者尋找一個可以擋風取暖的地方來驅散身體裡的寒氣。

又或者我們飲酒過度時,脾胃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會迫使喝酒的人把酒吐出去。其實,以上這些都是有機體為了適應刺激、保護自己而做出的反應。

行為心理學家對刺激—反應的研究和強調,引起了一些心理學家的不滿,他們認為行為心理學家的興趣是記錄肌肉的反應,而對這些肌肉反應的觀察總結對心理學的研究並不能做出實質性的幫助。

但其實,行為心理學家的主要關注力是集中在整個人類的行為上的,而不單單是肌肉反應。具體研究時,行為心理學家會觀察一個人如何在工作日履行他的職責,他們對反應的研究無非是想清晰明白地告訴人們,一個人正在做什麼,還有為什麼要這麼做。

(行為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

行為心理學雖然在現在看來已經成為了歷史,但起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可小視。行為心理學通過其理論體系,發展出了一些相應的療法,例如示範療法、行為排演等,這些療法不僅在特殊領域有很好地治療作用,同時也為日後的心理學流派和心理治療方法提供了不少理論基礎和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行為心理學》約翰·華生《行為心理學:一個偉大心理學家的思想精華》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12講:巴甫洛夫的狗實驗,行為主義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要依次介紹心理學的6大流派:行為主義、心理治療、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差異心理學。我們會分流派,詳細介紹這些流派的發展歷程、代表性的理論和心理學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等。等系統地學完這6大流派,相信大家就會對整個心理學的脈絡、內容、應用,有一個很好的把握。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學概論
    (1)心理與行為:   行為是有機體的反應系統。它有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外部行為;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現象是一種主觀精神現象,而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它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
  • 教育心理學備考指導之——巴甫洛夫「應答性行為」與斯金納「操作...
    大部分考生在複習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時,經常會覺得學習理論涉及的理論多、人物也多,尤其是行為主義流派的幾位心理學家,有實驗、有理論、經常讓人感到很吃力。今天中公教育任慧琴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行為主義的兩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與斯金納,並對他們的理論加以梳理與辨析。巴甫洛夫的理論名稱為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斯金納的理論名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之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目前,在各大教師招聘考試中,基礎的考試內容一般均有以下幾個科目: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法律法規以及職業道德等。其中,教育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在考試中所佔比重相對較大。在整個教育心理學中,作為首要重點的內容就是一般學習理論的掌握。學習理論是探究人類學習本質及其形成機制的心理學理論,重點研究的是學習的性質、過程、動機、方法等相關內容。
  • 什麼是心理學?我們的第一課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心理學是一個廣泛的領域,包括對人類思想、行為、發展、個性、情感、動機等的研究。對心理學有更豐富和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幫助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他人。心理學家努力去了解影響思維和行為的許多因素,從生物影響到社會壓力。心理學的應用包括心理健康治療,人體工程學,和許多其他影響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領域。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概括心理學所包含的一切,但是像發展、個性、思想、感覺、情感、動機和社會行為等主題只是心理學試圖理解、預測和解釋的一部分。關於心理學有很多困惑。
  • 狗狗常見十種行為解析,每種行為背後都是心理學
    狗狗雖然不會說話,但我們通過長時間的與狗狗相處,還是能分析出它們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內心活動。狗狗作為跟我們朝夕相處家庭中的一員,儘管我們認為對它們已經非常了解,但有時還是搞不清楚為什麼它們會這樣做。好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刨根問底兒一下,看看狗狗常見行為後的深層次原因。1 狗狗打哈欠是因為犯困了嗎?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1.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脫離哲學,標誌著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心理學筆記七:選擇傷害還是幫助?社會心理學中的攻擊與助人行為
    社會關係中的兩大社會行為:攻擊行為和助人行為。01攻擊行為1 攻擊行為:指有意傷害別人且不被社會規範許可的行為。敵意不是攻擊,但可能激發別人的攻擊,是一種代償性的攻擊,實質上為一種高度的自我防衛狀態。2 攻擊行為的3種理論(1)生物本能論認為,人類的攻擊性具有生物遺傳性。
  • 看完5位心理學大神的故事,徹底愛上心理學
    不過,依據他自己的理論,愛抽菸的人都是可憐之人。因為這些人在嬰兒時期,未能充分地吸吮母親的奶,即口唇期沒有過渡好,所以長大之後,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就以吸菸的方式來滿足欲望。「跨界天才」 華生約翰·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請給我十幾個健康而沒有缺陷的嬰兒,讓我在我創造的特殊世界中教養,那麼我可以擔保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1.提出者:斯金納2.具體學習理論: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種: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應,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於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2019湖南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教育心理學是湖南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知識,一般是在教育綜合知識中出現,為了幫助大家備考教師招聘,順利成師,湖南教師考試網為大家提供備考資料,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19湖南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一、前言前文中,筆者介紹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方向,追本溯源,我們再來看看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目的。心理學是關於個體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研究,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定義可以拆解為幾個關鍵詞:科學的,行為,個體,心理。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標是描述,解釋已經發生的事情,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並控制發生的事情。
  • 7大心理學流派有哪些?教你巧妙記憶方法
    行為開創有華生,人本主義在羅馬。 性慾人格潛意識,精神分析弗洛伊。 一行二知兩革命,神人認知三勢力。 格式塔心理學派也稱為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有韋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5.行為開創有華生。行為主義學派開創者是華生。 6.人本主義在羅馬。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人物有羅傑斯和馬斯洛 7.性慾人格潛意識,精神分析弗洛伊。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主張性慾論,提出潛意識,主張人格結構的三層次。
  • 考研心理學衝刺複習:西方心理學必背考點
    ►早期行為主義   早期行為主義(1913~1930年左右)   華生(1878-1958)美   1916年,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主要著作:《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言》、《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的觀點看心理學》、《行為主義》   主要觀點:
  • 醫學心理學重點:心理應激、心身疾病與健康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
    醫學心理學重點:心理應激、心身疾病與健康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 醫學心理學中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健康行為是醫療事業單位考試的常見考查內容。首先看一下何為心理應激。應激一詞原意是一個系統在外力作用下竭盡全力對抗時的超負荷狀態,從醫學的角度一般把心理應激定義為:個體覺察到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所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
  • 心理學:男生自認為很帥的3種行為,其實女生一點也不喜歡!
    「心理學:男生自認為很帥的3種行為,其實女生一點也不喜歡!」,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形形色色,而有些男生的行為總會讓人看不懂。這些行為在他們心中是他們最帥的樣子,實則不然,這些行為其實是非常幼稚的,而且這種行為都是女生非常不喜歡的!
  • 心理學:下面4隻貓你喜歡哪只?測測未來三個月有沒有意外之財?
    心理學:下面4隻貓你喜歡哪只?測測未來三個月有沒有意外之財?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選這隻的話,未來三個月總體財運上升,但不宜有投機性的理財行為
  • 心理學:一個人成熟的最高行為標準,你能做到幾個?
    但下面這3種行為,可以說是任何一個心理成熟的人都會擁有的品質,是成熟最高標準。(1) 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熟的心理學定義如下:當一個人的心理發展到完備階段,思想觀會念從幼稚轉向高級,對事物的看法也加理智。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理智。畢竟,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是有理智的,而不是憑藉本能去行事。但有一種東西卻會破壞我們的理智,那就是情緒。
  • 魏坤琳:心理學為什麼有意思?
    社會上對心理學的理解其實有很多的誤區。其實,科學的終極挑戰是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問題,或者說是心智與大腦的關係,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因為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的外在行為、心理過程和心理結構,這可能就包括你的認知、情感、意志等等這樣的構件。在全世界範圍之內,心理學目前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
  • 醫學心理學重點: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健康行為
    醫學心理學重點: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健康行為。 心理應激是指個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作用下,覺察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心身緊張狀態。整個應急過程可分為,應激源-應激中介因素-應激反應-結果。應激源又分為軀體性應急源,心理性應激源,社會性應激源,文化性應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