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酈 製圖
微信聊天、打遊戲、看視頻……如今的年輕人中,抱著手機的「低頭族」越來越多,原來常出現在中老年中的頸椎病卻提前找上了年輕人。別以為出現頸椎不好,頂多就是脖子不舒服,其實,還能引發很多不適的症狀。近日,包先生吃飯時連連被噎,就是因為頸椎病引發的。
吃飯,為啥總是噎住
包先生今年40多歲,瘦瘦高高的,看上去非常「斯文」,在一家事業單位從事辦公室文字工作,長期伏案奮戰,不僅很費體力、「費腦子」,還很考驗頸椎。
去年下半年開始,他感覺脖子有脹痛感,以為是那段時間工作繁忙沒有休息好。不料,到了去年11月中旬,有一天吃著中飯,突然出現了噎住的症狀,他以為是吃得太快的緣故。沒想到,一連好幾天吃飯的時候都出現了「吞咽困難」的現象。他趕緊去浙大一院就診,被確診為「食道型頸椎病」。
浙大一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徐三中說,食道型頸椎病是一種因頸椎增生壓迫食管而引起的疾病,比較少見,常被誤診為食道疾病,如食道癌症等。雖然較少見,但還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感到吃飯吞咽困難,除了要想到是食道或腸胃方面的疾病,還要考慮是否有可能是食道型頸椎病。出現這樣的症狀,只能做手術切除增生。
專科門診70%以上是年輕患者
徐三中介紹,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是由於頸椎的退變老化,導致脊髓、神經、血管等受壓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是頸椎骨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症等疾病的總稱。
以前,頸椎病好發於中老年人,以40-60歲多見,尤其是45-55歲年齡段發病最多,多屬於頸椎自然的退行性改變。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習慣的改變,發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門診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確診,大多是頸椎勞損性造成的。
「年輕人經常低頭玩手機、伏案學習或者工作,導致頸椎結構不穩定,整個頸椎出現曲度變直、側彎等,主要表現為脖子僵硬、肩背酸痛等症狀。」浙江省中山醫院推拿科主任、主任醫師呂立江告訴記者,出現這種頸椎病的年輕人佔到了頸椎病門診患者的70%~80%。「人體頸椎共有七節,每節出現小變化,都會引起不同的症狀。」呂立江表示,頸椎第一、二、三段出現問題,往往表現為頭部的症狀,主要包括頭痛、頭暈、偏頭痛,耳聾耳鳴,頸部酸痛僵直等;第四、五段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肩膀和上臂的酸痛麻木;第六、七段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手外側的麻木。
「如果頸椎出問題,壓迫到脊髓,可能會導致下肢的問題,比如腿無力、大小便失禁等;如果第一、二頸椎嚴重脫位,還可能導致癱瘓。」呂立江補充說。
冬季頸椎病高發注意保暖
徐三中特別提到,冬季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因為冬季天氣寒冷,頸部受到刺激後,導致局部血液循環變差,局部炎症因子不能在血液循環中被帶走,從而造成局部慢性炎症,致使酸痛,增加頸椎病發病危險,因此,冬季要特別注意頸部的保暖防護。
那麼,日常生活中市民到底該如何預防頸椎病?徐三中說,除了常提到的改變不良工作及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避免頸椎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姿勢,保持脊柱的正直以外,仍然要加強頸肩部肌肉力量的鍛鍊及參加戶外活動,比如適當參加遊泳、羽毛球等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期間適時讓頭頸部放鬆一下,睡覺時避免使用高枕頭,可以減少頭頸部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同時要注意保暖,外出時最好穿上高領毛衣或者戴上圍巾,也可以將手搓熱之後,護住脖子輕輕按摩。當然,肩頸部有不適的症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骨科就診,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