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現在越來越多的尿酸高,也被很多人稱為第四高,先跟大家說一下尿酸高應該少吃肉,多吃蔬菜嗎?答案:是的!我們再來詳細分析一下。
引起尿酸高的飲食習慣有哪些?
尿酸高的朋友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所致,高蛋白飲食是體內嘌呤的來源,超高蛋白飲食是引起嘌呤代謝紊亂的重要原因。我們可以根據每100g食物中含的嘌呤毫克數,將食物分為4類,
一類富含嘌呤食物(每100g大於100mg),主要有動物內臟(肝、腎、胰臟、骨髓)、肉湯、肉醬、啤酒、貝類、沙丁魚等。
二類含嘌呤食物(每100g大於50-100mg),包括大部分的魚類、禽類及少部分豆類。
三類含嘌呤食物(每100g大於25-50mg),主要有牛肉、羊肉、豬肉、雞肉、蝦蟹、花菜、菠菜、四季豆、蘑菇、花生、大豆。
四類少含或不含嘌呤的食物(每100g<於25mg),有牛奶、雞蛋、乳酪、精米、大部分水果蔬菜。
水果中蘋果、梨、葡萄含嘌呤少,茶、咖啡、果汁、汽水、巧克力、可可茶、米類、麥、魚翅、海參、黃油等含嘌呤不高,可以食用。
尿酸高的朋友原則上不吃或少吃一類食物,多吃四類食物。二類三類食物根據血尿酸水平決定,每日嘌呤應限制在100-150mg以下。各種乳類、乳酪、蛋類嘌呤含量極低,可作為動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因此少吃肉,多吃蔬菜是對的!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有哪些蔬菜也不能吃?
首先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偽命題,就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既往認為,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通常被建議避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類、海鮮、一些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如蘆筍、蘑菇、菠菜)和豆類。
但現在研究表明,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攝入量增加,例如蘑菇、黃豆,不會增加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風險。在日常飲食中,植物性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增加,實際上增加了人體纖維素的攝入,而纖維素有利於抵抗痛風。對於初級預防痛風的人群來說,絕對低嘌呤飲食不是必需的。許多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不會導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風,反而能夠起到保護作用。
因此,大家所擔心的蘆筍、豆芽、花菜、豆類等中等嘌呤蔬菜,以往觀點認為應該少吃。但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富含嘌呤的蔬菜並不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風發生率,甚至還能促進尿酸排洩。所以是可以食用各種蔬菜的。當然,像菠菜這類蔬菜富含草酸,一般認為草酸會減少尿酸排洩,因此食用前焯水減少草酸還是有必要的。
其他的建議:
1、海產品攝入量與血尿酸水平有很強的關聯性。尤其是沿海地區居民,日常飲食中海鮮類產品的進食量較大,罹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的風險也較高。高危人群短期內攝入大量海產品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既往認為,一旦明確診斷為痛風,患者就應當嚴格忌食全部種類海鮮。
2、適當增加鹼性食物的攝取,鹼性食物有:山藥、藕、甘薯、蔬菜、柑橘類水果、海帶、牛奶、雞蛋、馬鈴薯等及精製澱粉、西粉、粉絲等鹼性食物,使尿液PH值在7.0或以上,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沉澱,冬瓜、西瓜也為鹼性食物,並且明顯利尿作用,對高尿酸血症者更有利。
3、多飲水,無腎功能損害的情況下。建議每天飲水2000ml以上,為防止夜間尿濃縮,能在睡前飲水或半夜飲水更為適宜。特別是在用排尿酸藥時更應多飲水,有助於尿酸隨尿液排出。
4、戒酒,酒的成分是乙醇,它能導致體內乳酸和酮體的積聚,從而抑制尿酸排洩,並增加嘌呤的分解代謝,使尿酸明顯升高。
5、食物的烹調,烹調以植物油為宜,對肉、魚、禽先煮,棄湯後再行烹調,這樣可以排50%的嘌呤,菠菜、花菜焯水後再食用。烹調時應限用刺激性調料,如辣椒、胡椒、花椒、生薑等。
6、最後就是減肥,肥胖往往是高尿酸血症的誘因,肥胖者必須適當運動,低脂飲食,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減少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但減重不宜過速,過猛減重易引起酮體升高,阻礙尿酸排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