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雨接受媒體採訪。
田靜雨在臺上演出。
田靜雨在空軍政治部文工團留影。
近日,一首聊城本地原創兒歌《春雨旋律》迅速在朋友圈流傳開來,視頻中演唱的小女孩聲音清脆動聽,歌曲旋律婉轉活潑,歌詞優美清新……而該視頻作詞、作曲、演唱、製作都是聊城人,可謂是地地道道的聊城原創。視頻中,所有的取景都在聊城,有的在聊城大學,有的在古城區……
視頻一時間激發了聊城市民濃濃的家鄉情,同時,《春雨旋律》的演唱者九歲的田靜雨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近期,記者對該歌曲的作詞作曲及演唱者進行了採訪。
走紅
聊城人原創的歌曲意外爆紅網絡
「這是孩子的舅舅給孩子拍攝製作的一個MV,前一天晚上傳到網上去的,沒想到第二天一看轉發量就有三千多。」田靜雨的媽媽田小燕告訴聊城晚報記者,從6月2日起,她的手機就一直響個不停,親朋好友都打來電話問是不是自己孩子演唱的,這樣的結果確實讓她感到很意外。
「滴瀝滴瀝,滴瀝滴瀝,多麼動聽,春雨旋律……」,記者觀看了歌曲《春雨旋律》MV,田靜雨歌聲清脆動聽,旋律婉轉活潑,歌詞優美清新,MV中的畫面也唯美精緻。記者了解到,該歌曲是由孫振春作詞,馬國君作曲,田學信拍攝完成的,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聊城人。
田小燕告訴記者,第二天她看到朋友圈裡好多人都在轉發女兒的MV,並且是轉發加評論「我是孩兒她媽」。「我們家田靜雨一下子多出來好多媽媽。」田小燕自豪地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就很乖巧懂事,喜歡唱歌跳舞,這次MV的很多動作都是女兒自己設計的,而化妝、服飾、道具則是田小燕親自操持。「MV裡下雨的鏡頭,就是我拿著噴壺噴灑的。我車後備箱裡滿滿的全是道具。」田小燕說。
據了解,《春雨旋律》這首歌在走紅網絡之前,就已經引起了較大關注,田靜雨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是在鄧麗君的老家,紀念亞洲歌后鄧麗君逝世20周年的活動上;第二次演唱是在博奧克會展中心與星光大道的冠軍同臺演唱;第三次演唱在北京,在空軍政治部文工團藍天劇場登臺演出。
成長
九歲的她一直是舞臺上的淡定娃
今年九歲的田靜雨是聊城市實驗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她從三歲起就開始學習舞蹈。一次偶然的機會,田靜雨給媽媽田小燕哼了一首歌,田小燕這才發現女兒音準特別好。「我自己是五音不全,沒想到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田小燕說,在經過與女兒商議後,田靜雨從7歲起開始學習專業唱歌。
田靜雨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而且在舞臺上是出了名兒的「淡定娃」。在幼兒園的一次文藝演出中,田靜雨參加了一個群舞表演,當時小靜雨被安排在第一排,整個節目下來,田靜雨都表演得特別投入,表情也很到位,然而,剛從舞臺上下來,田靜雨就「哇」地一聲抱住媽媽哭了。這讓臺下的田小燕感覺莫名其妙,表演很成功,孩子為什麼還哭了呢。
原來,那時田靜雨正在換牙,跳舞過程中,一顆牙齒掉了,因為擔心會影響演出效果,小靜雨沒有把牙吐出來,而是吞進了肚子裡。「媽媽,我把牙給吃了,肚子裡會不會長出很多牙?」田靜雨哭著對媽媽說。這件事兒也成了田靜雨成長過程中的一件趣事兒。
上臺表演,舞臺上難免會發生一些突發情況。有一次,田靜雨在臺上跳《辣妹子》,手裡有兩個紅手絹,由於跳得太盡興了,一塊手絹被甩了出去,而田靜雨卻若無其事地繼續跳。還有一次參與表演《妞妞看戲》,表演時每個參加表演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小板凳,小朋友們需要在凳子上做各種動作,然而,表演過程中一名小朋友錯把田靜雨的板凳搬走了,可田靜雨絲毫沒有慌神,半蹲著繼續完成了表演。
正是這樣專業的舞臺表演,使田靜雨贏得了老師的肯定,每次表演,只要有田靜雨在,排舞老師就很放心,稱她能「鎮得住場」。
創作
歌紅離不開倆聊城人的默契合作
《春雨旋律》這支MV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人們記住了田靜雨這個可愛的女孩,也看到了聊城本土音樂的動人之處。記者了解到,《春雨旋律》這首歌是由孫振春作詞,馬國君作曲,兩人都是地道的聊城人。
孫振春從市體育局退休,在歌詞創作中,獲得很多榮譽。1998年,他創作的歌曲《黃河岸邊的鄉親》獲全國青歌大獎賽第一名,1999年,歌曲《母親中國》獲山東MTV大獎賽一等獎。從1999年開始,他連續8屆創作聊城春晚主題歌歌詞,並連續3屆(第4、5、6屆)獲得山東省精品工程獎。2013年聊城市第二屆運動會會歌《放飛夢想》也出自孫振春之手。
馬國君在聊城電視臺工作二十餘年,在編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此次《春雨旋律》得到大伙兒的認可,離不開背後兩人的默契合作。
馬國君告訴記者,在拿到這首歌的歌詞之後,他在想,要用怎樣的旋律來傳達出來春雨到來的這份喜悅。馬國君和孫振春私交很好,他知道孫振春會經常去運河邊轉悠,在作曲的時候,他的腦海裡總是浮現出運河邊的春雨之景。
「《春雨旋律》是一首兒歌,旋律必須要輕鬆歡快。」馬國君說,為此,他特意加入了木琴演奏,使歌曲適合兒童演唱。
「田靜雨這個孩子很有靈性,一聽她唱歌,我們就覺得這首歌應該讓她來唱。」馬國君說,這首歌從創作到成型,全由聊城人完成,創作過程中要求頗為嚴格,包括在MV製作時,對田靜雨的演唱也提出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的意見,歌曲的創作水準可見一斑。
(記者 張娜 胡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