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牛文章」念好「致富經」 陽信縣以新思路發展肉牛綠色循環...

2020-12-05 海報新聞

■開欄的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中,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全力以赴、奮鬥攻堅。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縣域面貌綻放新顏,群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一處處可觸摸的民生變化,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正成為最美好的時代故事。今天起,本報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縣調研行」專欄,組織記者深入各市、縣調研採訪,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主題,奔赴基層一線,見證齊魯大地昂揚奮進的姿態,展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小康路上的山東故事。

9月18日,走進陽信縣水落坡鎮吳家坊村村民王希澤的養殖場,記者看到一頭頭黃牛悠然地吃著草料。王希澤指著即將出欄的一頭肉牛說:「這頭牛重達1600斤,可賣3萬元,淨賺1萬元左右。」

在陽信縣,像王希澤一樣從事肉牛養殖的農戶還有很多。該縣是全國畜牧百強縣、全國農業標準化肉牛示範縣、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範縣和黃河三角洲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截至2019年底,全縣肉牛存欄20餘萬頭,畜牧業總產值達523億元。在全縣的肉牛養殖矩陣中,溫店鎮大營村頗有代表性。

馮玉在是陽信縣溫店鎮大營村黨支部書記,2011年至今,他已在這個崗位幹了9年。大營村轄215戶87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8戶貧困人口150人。在這裡,肉牛養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更是貧困人口脫貧可依賴的支柱產業。

2009年,在北京從事肉牛銷售的馮玉在響應縣裡回鄉創業的號召,回到了家鄉大營村,並成立陽信縣西部第一家肉牛屠宰企業——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

如何讓肉牛養殖真正助村民致富?馮玉在多次召集村黨支部成員開會,決定從村裡統一規劃土地,建設集中養殖小區,一期54家養殖戶進駐。目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借箭牛業公司合作開展良種肉牛繁育項目,採取「保底收益+入股分紅」的模式,借箭牛業公司按不低於入股資金10%的收益進行分紅,大營村集體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

傳統的養殖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還汙染生活環境。堅持綠色生態循環發展、品牌高端化發展、融合發展成為必然選擇,並以此實現從單一產業鏈向全產業鏈、多功能、新業態轉換。

新思路引領新作為。以大營村為例,村裡建起25畝良種肉牛適度規模養殖示範園,建成牛舍3棟9720平方米,存欄肉牛864頭。目前,借箭牛業公司的魯牛文化生態特色小鎮項目,依託肉牛產業,輻射帶動周圍6個行政村,致力打造肉牛文化產業園、農耕文化產業園、民族文化產業園。

目前,陽信縣已發展河流、流坡塢、溫店、水落坡等多個肉牛養殖專業化鄉鎮、36個養牛專業村、236個農民合作社,標準化肉牛養殖面積達3300餘畝,培育了136家肉牛屠宰加工及上下遊企業,年屠宰能力達120萬頭。

肉牛產業不僅讓當地養殖戶鼓起「荷包」,還惠及遠方。陽信縣承擔「牛縣牛企聯內蒙」項目,對接幫扶科右中旗肉牛產業扶貧工作。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在科右中旗分別註冊內蒙古鴻安牛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億利源牛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高檔肉牛品種、建設肉牛養殖示範基地、建設並運營交易市場和屠宰加工廠、冷鏈物流項目,帶動科右中旗農牧民延長肉牛產業鏈。

目前,陽信縣正以培育「陽信牛肉」品牌、打造「世界牛谷」為目標,逐步完善形成「飼草種植-犢牛繁育-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送-餐飲-皮革深加工-牛骨雕刻-牛血、牛副產品生物科技研發-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帶動大約7萬人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程芃芃 通訊員 王洪磊 報導)

相關焦點

  • 陳敏爾: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態牌
    原標題: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態牌 1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調研。他強調,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提出的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注重大生態理念、大通道布局和大健康產業,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沙子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自2010年啟動建設以來,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空心李、鐵皮石斛、白芨等特色產業,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00元。時值寒冬,在園區中藥材示範基地,到處是村民挖坑種苗的忙碌身影。
  • 吃生態飯 做牛文章 念文旅經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走進科右中旗,探尋生態環境根本性好轉、肉牛產業持續性增收、文旅產業突破性發展的背後故事。  環境好了  致富的路子也寬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薩日朗花、黃花,就像童話世界一樣美麗。」
  • 「牛」起來了——樺甸市肉牛產業發展紀實
    樺甸市發展肉牛產業歷史悠久,民眾養殖基礎深厚。「十二五」末期,這項產業由於市場等方面原因一度走向低谷。「十三五」期間,樺甸市委、市政府積極策動肉牛產業轉型發展,大力實施政策牽動、項目拉動、龍頭帶動、品牌驅動、市場推動發展戰略,當地肉牛產業續寫了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再度「牛」起來了。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過去,這裡自然條件差,通訊信息閉塞,文化發展落後,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在全鎮4.6萬人口中,貧困人口佔到四分之一以上。  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近年來,大井鎮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念好「山字經」,做活「菜文章」,著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熱點難點,使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增收。
  • 中國肉牛產業的「雲嶺牛」模式
    這既是七彩雲南的一番別樣景致,也是高原畜牧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如今,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歷程上樹起一塊新的裡程碑,我國第一個採用三元雜交方式育成,歷經31年培育出的適合熱帶、亞熱帶氣候環境,並且具有生產高檔雪花牛肉潛力的優良肉牛新品種「雲嶺牛」走進了這片天地。
  • 念好「牛」字經 寫活「羊」文章 鄂託克旗牧民趕著牛羊奔小康
    2009年,經過7年的辛勤勞作,道日娜的草場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模樣,她家牛的數量達到了98頭,羊有400多隻。一個富足殷實的家庭牧場已經形成。  就在道日娜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場滅頂之災正在悄悄臨近。2009年3月,為了擴大養殖規模,改善牛的品種,道日娜從外地買回了4頭種牛,她萬萬沒有想到,這四頭牛感染了口蹄疫。
  • 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題: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新華社記者吳思、汪軍肉牛、蚯蚓、肥料……46歲的土家族村民郎興英很難想像,這些在農村看似沒有關聯的東西,如今卻緊密串在一個鏈條上,既解決農業汙染問題,又產生經濟效益。
  • 北碚「蠟梅村」念好「三治經」
    北碚「蠟梅村」念好「三治經」 2020-12-0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殖肉牛扶貧 讓群眾「牛」起來
    目前,弄代屯發動群眾種植牧草100畝,先後養殖肉牛120頭,帶動貧困戶99戶495人增收。本報記者 何學俏/攝本報記者 袁 琳初夏的雨天,走進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勝利村弄代肉牛扶貧養殖場,致富能人蒙建祥等人正冒雨拉飼料餵牛,牛場裡70多頭牛「哞哞」歡叫。
  • 寧夏銀川:循環農業推動綠色發展
    2013年,黃彪流轉1500畝土地,辦起了一個集蔬菜種植、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輻射面積達3000畝,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但作物收穫後堆積如山的蔬菜秸稈卻成了他的心病,也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
  • 國家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區落戶南寧 廣西肉牛"牛起來"
    > 2017年09月27日 15:04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雷倩倩 編輯:陸權香 國家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區落戶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
  • 通海:肉牛養殖幫助山民增收致富
    村民抱著出生不久的小牛村民正在餵牛群在河西鎮清水河村,山坳間陸續建起了許多養殖場,通過養殖肉牛,這裡的村民們在小康致富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有勁。清水河八組的許學武,便是一位通過養牛致富的村民。過去,許學武種過田,養過羊,但收益均不理想。
  • 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國外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隨著美國經濟技術的高度發展,肉牛業也得到了發展,目前是世界肉牛生產頭號大國,1984年牛肉產量1092.7萬t,2005年牛肉產量達1146萬t,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2005年牛存欄量達9548萬頭,2009年略有下降,存欄量為9452萬頭,減少了96萬頭,但產肉量達到1189萬t,增加了43萬t。
  •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肉牛產業「牛」起來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肉牛產業「牛」起來 2021-01-07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2015-01-27 14:49: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貴陽1月27日電 題:貴州念好「山字經」 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作者 周嫻  1月27日,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繼續審議貴州省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如何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並將其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肉牛養殖讓鄉親們生活更「牛」氣
    自從到合作社來打工,溫飽解決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5月20日上午,在榆中縣甘草店鎮的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裡,建檔立卡戶張宏喜邊餵牛邊告訴記者。榆中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現代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標準化牛舍整齊劃一地排列著,牛舍裡散養著肉牛悠閒自在,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張宏喜在合作社裡主要負責餵牛,打掃圈舍。
  • 豐都放牛娃變身「牛」老闆 帶著村民踏上致富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7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李達元)「上半年出欄肉牛15頭,每頭牛平均體重在1000斤以上,按活體價14元/斤計算,扣除飼料等成本,純利潤有10多萬元。預計下半年還可出欄肉牛15頭,全年的純收入至少有20萬元。」昨(16)日,重慶市豐都縣三元鎮何家壩村村民曾憲忠帶領著筆者參觀他家牛場時說。
  • 雲南景谷縣加快肉牛品牌建設
    原標題:雲南景谷縣加快肉牛品牌建設   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立足資源優勢,將肉牛產業確定為「一縣一業」來謀劃和發展,把發展壯大肉牛產業與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緊密結合起來
  • 「中國黃牛」牛起來——我國肉牛品種40年保育發展記
    然而面對國外成熟肉牛品種的衝擊,黃牛轉型發展的艱難可想而知。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40多年來,相關企業、科研單位、政府機構披荊斬棘,朝著市場需求、運用科學方法,積極開展我國黃牛品種保護、選育和利用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現代種業強國不懈努力,讓中國黃牛「牛」了起來。
  • 建陽桔柚:念好「品牌經」 種出「黃金果」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仁山桔柚生態果園現已成為建陽區最具規模化、現代化、專業化的桔柚生產基地。現如今,該果園生產的「故鄉印象」牌建陽桔柚,通過了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標誌」認證;2017年果園生產的建陽桔柚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進軍歐盟市場;2018年7月,果園獲首批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