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十二節氣中的霜降,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此時最應景的食物應該是柿子了。但是柿子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還有一些食物不適合和柿子一起食用。
青柿子爽脆可口:適合高血壓人群食用
走在合肥的街頭,這個時節常常看到推著柿子賣的商販或者農戶。「澀不澀?」遇到賣柿子的,張青松總是忍不住問道。張大爺年近七十,在他看來,柿子是一種適合他們高血壓人群的一種食物,並且因為柿子成熟之後的鬆軟口感,對於牙齒已經不那麼犀利的老人們來說,吃起來那是十分暢快。
雖然柿子吃法多,而且很多老人都喜歡吃,但是卻也要謹慎而食。果然營養健康工作室國家高級營養師、臨床醫師程宏偉說,深秋時節氣候比較乾燥,人特別容易上火,而身為這一時節的精華美食,柿子不僅可以起到清熱去燥、生津,宣肺止咳、平喘的效用,長期食用的確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紅柿子香甜綿軟: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
有人愛吃硬,當然有人愛吃軟,張青松如今是更愛吃軟的柿子。柿子長在樹上,往往會引來很多的偷食者,麻雀等鳥類往往以此為食,另外,也有柿子會在此時不自覺的墜落。於是,不少種了柿子樹的人家,在柿子還沒有完全成熟時,就會選擇將柿子先摘回家去「催熟」。說到如何讓這些柿子早些成熟,張青松如今還記得在老家時的那一套。
「其實柿子摘回來,即使不管它放個幾天它也就自己成熟了,皮肉變軟了,味道也自然就由澀變甜。」而急性子的人,有的將柿子用溼青灰焐熟,有的將柿子與蘋果等密封放在一起,也有的人直接將柿子埋在稻穀裡,用這些方法來將柿子催熟。
熟了的紅柿子,只要將外面的皮剝掉,輕輕一吸那柿子肉便自然落入口中,清涼且甜而不膩。「吃柿子應該在去掉皮之後再吃,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脫澀工藝不完善時,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程宏偉強調,糖尿病患者、有胃部疾病者不能吃柿子,會加重疾病。
張青松現在看到柿子也都將它作為保健品來看待。「柿子中含的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如果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程宏偉介紹,此外,柿子豐富的糖分、果膠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清熱和潤腸作用,被認為是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的天然的保健食品。
講究吃的時機,空腹吃柿子易形成胃結石
在來到合肥生活之前,張青松一直生活在郊縣的農村。那時候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柿子樹,在張青松還年少的時候,其實他並不喜歡吃成熟了的柿子,相反,青柿子才是他的最愛。「只記得家人用燒開的水兌上冷水之後,將柿子放在水中,並且在每個柿子柄處撒上一點鹽,然後就告訴我說到第二天這個時候就能吃了。」張青松笑道:「那時候小孩子嘛,總是忍不住去偷嘗一下,輕輕咬一口柿子,有時候是澀得嘴都麻了,往往到最後柿子泡好時,上面已經有好幾處牙印了。」這樣的青柿子經過鹽水泡過之後,酸澀的味道消失了,反而會有一絲絲的甜味,口感還十分的爽脆。
雖然好吃,但是那時候家人還是不讓張青松放開吃,「空腹不能吃!只能吃一個!」張大爺至今還記得家裡人這樣禁止他吃柿子。程宏偉說,「柿子中含糖較多,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所以會影響孩子們的食慾,減少正餐的攝入。而空腹吃柿子的話,柿子中含有的果膠、單寧酸,都能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從而形成胃結石。」
搭配有道,柿子不能與蟹、魚、蝦等高蛋白食物同吃
夏天的柿子還是青的,成熟的柿子總是伴著瑟瑟的秋風一起來。如何讓這跟氣候相關的美食保存的時間更長?柿子餅是又一個經典美食。說起柿餅,張青松的老伴說,這在以前那都是過年過節才能吃到的食物。所謂吃柿餅,就是象徵事事如意。每年到了柿子成熟時,人們為了讓柿子能夠吃得更長久,往往將柿子採摘回家製成柿餅。選擇好的柿子去掉皮之後,放在簸箕裡曬幾天日光浴,漸漸的就會看到果肉收縮了。如今在合肥也能看到賣柿餅的地方,包裝好的柿餅外面總是有一層白霜包裹。
相對新鮮的柿子來說,柿餅有些甜膩,張大爺的老伴笑道:「吃起來很鬆軟,外面的一層白霜總是讓嘴巴吃完柿餅後嘴唇都變白了。」不過想起吃柿餅,他們念叨著大家一定不要與螃蟹一起吃。程宏偉也提醒大家,柿子不能與蟹、魚、蝦等高蛋白食物一起吃,在鞣酸的作用下,柿子容易凝固成塊從而形成胃柿石,應避免一起吃。
原標題:柿子雖好,不是想吃就吃
責任編輯:吳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