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團隊在西雙版納發現過樹蛇屬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昆明3月21日電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公眾號21日發布消息,中國科研團隊利用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數據,對過樹蛇屬物種進行野外採集、分類釐定和分子系統發育關係的構建,研究認為採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侖的過樹蛇應為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
西雙版納發現樹蛇屬新種「沃氏過樹蛇」,國內樹蛇屬成員增至6類
西雙版納發現樹蛇屬新種「沃氏過樹蛇」,國內樹蛇屬成員增至6類 Cathy Shen • 2020-03-24 19:16:16 來源:前瞻網 E3537G0
-
雲南兩地發現2個灌樹蛙新種
近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和紅河州綠春縣各發現一個灌樹蛙新種,命名為勐海灌樹蛙和黃蓮山灌樹蛙。▲勐海灌樹蛙的不同色型 王凱 攝灌樹蛙屬包含68個物種,其中超過80%的物種分布於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脈)此外還分布於尼泊爾、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雲南和西藏。灌樹蛙屬的物種體型較小,體長在14~45毫米之間,常棲息於灌木叢中,繁殖方式為直接發育,即蝌蚪在卵內完成變態過程,直接孵化出幼蛙。
-
雲南新增灌樹蛙屬2個新種——勐海灌樹蛙和黃連山灌樹蛙
1月15日,總臺央視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邊境地區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上取得進展,取消侏灌樹蛙在我國的分布記錄,還發現灌樹蛙屬兩個新種——勐海灌樹蛙和黃連山灌樹蛙。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學術期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
-
成都生物所發現過樹蛇屬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版納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存在一定數量的兩棲爬行類隱存種,該新種的發現對版納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重要作用。過樹蛇屬物種多棲息於灌木或樹上,也會到地面活動,行動非常敏捷。 過樹蛇屬的過樹蛇D. pictus曾被記錄為廣布種,記錄分布於東南亞、南亞和我國廣西、雲南、海南。近年來,國外學者針對過樹蛇開展了分類學研究,認為過樹蛇為一個複合種,並已分劃出多個新種。但我國長期未對國內分布的過樹蛇進行分類釐定。
-
雲南發現一新亞種紫花黃藥和一中國新記錄種大葉可愛花
最近,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南植物園與雲南德宏州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合作開展極小種群植物調查,過程中,科研人員在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一新亞種紫花黃藥和一中國新記錄種大葉可愛花。日前,這一成果相繼在著名學術期刊《Taiwania》和國內核心期刊《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上發表,證明了紫花黃藥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亞種,同時在我國境內首次發現大葉可愛花。據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程師申健勇介紹,紫花黃藥屬於罌粟科黃藥屬,該屬是個單種屬,僅含有黃藥一個種。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2020-12-01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發表衛矛科五層龍屬一新種——麻慄坡...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發表衛矛科五層龍屬一新種——麻慄坡五層龍 2020-02-26 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
-
雲南:鳥類新種長尾鸚雀版納植物園「安家」
中國園林網1月16日消息:元旦期間,版納植物園舉行第四屆觀鳥節,北京自然之友野鳥會的李強意外發現長尾鸚雀的蹤跡,並拍到了照片。這是這種鳥第一次在國內被發現,為中國增加了一個鳥類新種,更是一個新屬。
-
中國兩棲類大頭蛙屬 Limnonectes 新增一新種和一新紀錄
該研究通過廣泛的樣本收集,結合DNA條形碼與形態學數據,對分布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大頭蛙屬物種進行了綜合分析。該團隊在雲南的隴川地區發現並命名了一新種——隴川大頭蛙 L. longchuanensis,該物種還分布於緬甸的西部地區。
-
坐標雲南!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魅厲雲南】在雲南經常有新物種出沒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動植物...
2019年3月,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何德明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蔡磊等人在文山市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時,發現一種正在開花的馬兜鈴屬植物。通過採集標本、拍攝照片、查閱大量標本和文獻資料後,他們最終確定這種植物為馬兜鈴屬新種。因模式標本採自於雲南省文山市,因此定名為文山馬兜鈴。
-
中國科研人員發表衛矛科五層龍屬一新種——麻慄坡五層龍
中新網昆明2月25日電 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發現一引種於雲南省麻慄坡縣的五層龍屬植物存在錯誤鑑定。通過對該物種花果解剖,文獻查閱以及相似種的模式標本核對後,最終確認為五層龍屬一新種。
-
花信|新種的幾棵蕨
如果一個花園只有樹和蕨,一樣絕美。從上次寫到現在,老的蕨長大了,有的大到分叢繁殖,到別處落地生根。也買了幾株新的品種,都長得好好。不花筆墨形容蕨有多美,多古老,多強健了,介紹幾個品種,都是適合江浙滬地區戶外栽種(室內也可以)的好傢夥。
-
版納保護區首次發現雲南柳鶯
雲南柳鶯。羅愛東 攝 本報訊 近日,世界觀鳥界頗具知名度的丹麥觀鳥人葉思波一行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臘子保護區觀鳥時,首次發現雲南柳鶯(原名四川柳鶯)。由此,保護區461種鳥類記錄再添新種。 據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羅愛東介紹,雲南柳鶯,體長約10釐米,體偏淡綠色,眉紋長而白。它與其他柳鶯的區別之處在於:翅膀上有兩道白色翼斑,第一道短小有時不甚明顯,第二道較第一道長,色近飛羽色,因此色斑與飛羽間的過渡不明顯。腹灰白色,虹膜褐色;上嘴色深,下嘴色淺,腳近褐色有時稍微偏黃。
-
雲南西雙版納葫蘆島: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蘭花螳螂為何要「賣弄風騷」……2020年12月26日,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字間書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劉光裕的「我這十年探尋的熱帶雨林植物」講座吸引了不少博物學愛好者。他通過講述故事,向人們分享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重要性和使命。
-
古脊椎所在雲南曲靖志留紀發現真盔甲魚類一新屬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和他的研究團隊在雲南曲靖瀟湘區關底組(志留系羅德洛統)真盔甲魚類一新屬、新種——長孔盾魚(Dunyu longiforus gen. et sp. nov.),豐富了以夢幻鬼魚為代表的瀟湘脊椎動物群的組成。2012年2月出版發行的《古脊椎動物學報》(50卷1期)刊發了該項研究成果。
-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它是我70年代初在西雙版納發現的一種龍腦香科樹,是東南亞龍腦香科樹種中分布最北、海拔最高的一種,天然分布區有很大局限,應是重點保護的森林類型。 3.版納青梅林 版納青梅林是保護區新近發現的熱帶森林類型,呈小面積分布。
-
西雙版納攻略自助遊攻略,雲南西雙版納旅遊景點攻略自由行
各位寶寶們想要的西雙版納最全攻略來了,2021年1-3月出行的最新指南,近期打算去西雙版納度假的都可以看看~【關於天氣及穿搭】已你們寫好在下圖中【出遊必備物品】①身份證必備,有學生證的話要帶上②旅行裝日常洗漱用品、護膚品、化妝品、防曬霜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造型奇特的鹿角蕨
鹿角蕨(拉丁學名: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別名瓦氏鹿角蕨,屬於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鹿角蕨屬(Platycerium)多年生附生蕨類植物。在我國僅僅發現分布在雲南西南部盈江縣那邦壩的海拔210-950米山地雨林中,另外緬甸、印度東北部、泰國和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