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雲南兩地發現2個灌樹蛙新種

2021-01-16 開屏客戶端

近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和紅河州綠春縣各發現一個灌樹蛙新種,命名為勐海灌樹蛙和黃蓮山灌樹蛙。

▲勐海灌樹蛙的不同色型 王凱 攝

灌樹蛙屬包含68個物種,其中超過80%的物種分布於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脈)此外還分布於尼泊爾、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雲南和西藏。灌樹蛙屬的物種體型較小,體長在14~45毫米之間,常棲息於灌木叢中,繁殖方式為直接發育,即蝌蚪在卵內完成變態過程,直接孵化出幼蛙。

由於灌樹蛙缺乏系統性研究,在分類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家堂團隊牽頭,與紅河學院、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單位合作,對雲南邊境地區分布的灌樹蛙屬物種進行分類釐定。

▲勐海灌樹蛙 任金龍 攝

▲勐海灌樹蛙的生境 蔣珂 攝

在2018年至2019年的野外考察中,研究團隊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獲得灌樹蛙屬物種標本20餘號,包括勐臘灌樹蛙地模標本和疑似新種1個;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獲得疑似新種標本10餘號。

通過分子系統發育關係構建並結合形態學數據,科研人員發現:我國報導的侏灌樹蛙其實是勐臘灌樹蛙的錯誤鑑定,應取消侏灌樹蛙在中國的分布記錄;結合地模標本,對勐臘灌樹蛙作了分類釐定及補充描述;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西定鄉的標本發表為新種——勐海灌樹蛙;將採自紅河州綠春縣黃連山的標本發表為新種——黃連山灌樹蛙。

▲黃蓮山灌樹蛙 任金龍 攝

▲黃蓮山灌樹蛙的生境 王劍 攝

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項目、國家自然基金、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西部之光交叉團隊、四川省委組織部人才計劃,以及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楊質高 實習生 聶亞 文

相關焦點

  • 雲南新增灌樹蛙屬2個新種——勐海灌樹蛙和黃連山灌樹蛙
    1月15日,總臺央視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邊境地區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上取得進展,取消侏灌樹蛙在我國的分布記錄,還發現灌樹蛙屬兩個新種——勐海灌樹蛙和黃連山灌樹蛙。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學術期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泰國擬執行更嚴防疫措施;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
    每經11點 | 新年A股首個交易日上漲概率總體偏高;曼谷關閉夜店,泰國擬執行更嚴防疫措施;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3 10:58
  • 雲南動物家族再添新丁!黃連山保護區發現新物種,取名……
    圖片據ORIGINAL ARTICLE 期刊1月6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位於紅河州綠春縣境內的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現兩棲類新物種,取名為黃連山灌樹蛙。這是繼黃連山掌突蟾後的又一新種。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先後發現盈江掌突蟾、紫棕掌突蟾、盈江兩頭蛇、盈江竹葉青、銅壁關棘蜥等7個爬行類新種,發現天行長臂猿1個靈長類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12個新種。△紫花黃藥此外,還發現了團花密花藤、珠芽秋海棠、緬甸球蘭、披針葉球蘭、喜馬拉雅仙茅、木瓜桐、羽脈百部和大葉可愛花共8個中國紀錄種。
  • 雲南發現第五種金絲猴
    2月21日,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部首席科學家、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證實,雲南怒江發現的一種全身黑毛的靈長類動物,確係2010年首次在緬甸發現的世界上第五種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並建議將其中文名定為「怒江金絲猴」。
  • 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復原身長2米(圖)
    據云南網1月25日報導,中美法三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了發現在雲南的距今600萬年前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 這一類群最早發現於泰國,頭骨牙齒既像獾又像水獺,因此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 是水獺亞科最古老的支系之一,在東亞地區已經滅絕。 復原 體重:大於50公斤,是現生水獺的約2倍,與狼相似。 身長:1.5到2米。 食性:半水生的食肉動物,上下頜骨大且有力,適合咀嚼大型水生螺殼和貝類。
  •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現兩棲類新物種
    繼黃連山掌突蟾Leptobrachella aspera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 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 ORIGINAL ARTICLE期刊。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
  • 【不一樣的2020】這一年,在雲南新發現了這些稀奇動物
    隨著COP15的悄然來臨,雲南這片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沃土,究竟有多少新奇的物種?2020年底,雲南觀察推出特別欄目,觀察君邀您帶上探索的眼睛,一起認識2020年雲南發現的新物種。
  • 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新華社昆明1月24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美法三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了發現在雲南的距今600萬年前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這項成果於1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系統古生物學》上。
  • 科學家在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科學家在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2017-01-   中新社昆明1月24日電 (記者 馬騫)記者24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系統古生物學)》23日在線發表了中美法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的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似獾泰國水獺新種。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發現溼地植物標誌種"黃谷精"
    貴州發現溼地植物標誌種"黃谷精"   中新網貴陽12月10日電(李桐)12月10日,記者從貴州省林業科學院獲悉,植物專家在貴州盤縣八大山和納雍珙桐保護區兩地的溝谷沼澤溼地中首次發現了溼地植物標誌種——黃谷精。
  • 中國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徐光輝研究員最新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鏈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鏈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
  • 坐標雲南!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2個全新的植物物種,它們一個取名為紫花黃藥,一個取名為大葉可愛花,光是從名字上來看,它們就美麗極了!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雲南發現馬兜鈴新種
    新華社昆明1月14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研人員在雲南省文山市發現馬兜鈴科植物一新種,命名為——文山馬兜鈴。該成果發表在生物學SCI期刊《Taiwania》上。2019年3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與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中,發現一種正在開花的馬兜鈴屬植物。通過採集標本、拍攝照片、查閱標本和文獻,最終確定為馬兜鈴屬一新種,因模式標本採自於雲南省文山市,因此定名為:文山馬兜鈴。
  • 雲南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圖)
    新物種華吸鰍 本報記者 付興華 攝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
  • 雲南發現第五種金絲猴 暫定名「怒江金絲猴」
    (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日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經確認,生存在我國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靈長類新物種為世界第五種金絲猴,並暫定名「怒江金絲猴」。怒江金絲猴的發現,恰與第四種金絲猴——越南金絲猴的發現相距100年。
  • 6種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有一種生活在寒武紀時期的雲南
    小飛象章魚,2014年,生物學家在大西洋海底中部山脊發現了這種神奇的八足動物白頰獼猴,2015年3月27日,西藏墨脫縣地區發現這種獼猴新種,因該種獼猴成年後臉頰部具有穩定的灰白色毛髮,故而命名為白面獼猴,要抵達白頰獼猴的模式產地,仍要穿越螞蝗與蜱蟲遍布的叢林,攀爬一些危險的懸崖,考察過程異常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