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歸宿!我省首例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的監護權案件...

2021-01-08 澎湃新聞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歸宿!我省首例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的監護權案件宣判!

2020-12-11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法庭不是相互指責的「戰場」

監護權的變更或撤銷

不僅僅是一道

關於孩子跟誰生活的「選擇題」

……

這暖心而富有力量的一組畫面出現在海滄法院的一個案件宣判之後,這不僅是對失職父母的訓誡,更是一堂法治公開課,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海滄法院的司法溫度!

12月3日

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宣判一起

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案件

值得一提的是

這是

福建省首例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的

監護權案件

在基層婦幹、關工委工作人員、「五老」志願者等50多名旁聽者的見證下,海滄法院當庭宣判:

1、撤銷小明(化名)父母作為小明的監護人資格

2、指定小明爺爺作為小明的監護人。

宣判後,法官對小明父母二人的失職進行法庭訓誡,並向旁聽人員進行普法宣傳。參加人員紛紛表示,這是一場生動而有教育警示意義的法治公開課。

到底這是一起怎樣的案件

爺爺為何要申請撤銷父母的監護權?

事情還得從10年前說起……

案情回顧

2010年,小明出生了

然而,沒等家裡人高興多久

不幸卻降臨——

未滿周歲,小明就被診斷為

小兒腦性癱瘓

也就是常說的腦癱

被評定為肢體殘疾貳級、智力殘疾貳級

而更突然的是

隨後

小明的父母就「消失」了

爺爺老陳成了這個孩子

唯一的依靠

小明爺爺老陳

兒子兒媳雙雙離家出走6年。這段時間裡,他們杳無音訊,對腦癱的孫子不撫養、不治療 。

小明母親張女士

孩子被診斷為腦癱,對我們打擊很大,後來我老公又出了點狀況,再加上家庭矛盾一些原因,導致我的離開。

小明父親陳先生

當年,我因為一些個人債務原因,就離家出走了。

2017年3月,夫妻二人回家

他們和小明一起短暫生活過

也會帶著他出去玩

但終究因為離開太久

三人生活得並不十分融洽

而小明日常生活及治療所需費用

仍主要由爺爺老陳負擔

法官與心理諮詢師到家裡看孩子

根據心理諮詢師和學校班主任介紹

小明在爺爺的悉心照顧和堅持康復治療之下

目前健康狀況恢復不錯

為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權益,本案審理過程中,法院委託兒童觀護員介入,對被監護人小明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觀察。

刁玫是一名長期參與家事糾紛訴訟的專業律師。本案中,她作為兒童觀護員,全程參與案件審理,這也是全省首次在監護權案件中引入這個角色。

在調查走訪中,刁玫了解到,父母不在的這6年多時間裡,爺爺老陳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給予小明充足的關愛和照顧,讓這個不幸的孩子,擁有一段溫暖、有愛的童年時光。

兒童觀護員向父母了解情況

兒童觀護員刁玫

孩子父母婚姻關係不穩定,母親張女士流露出精神壓抑的狀態,與小明有感情疏離的一面。爺爺老陳經濟條件良好,長期主動承擔對小明的撫養教育及大額醫療費用支出,生活中小明與爺爺關係更為親密。

鑑於以上種種情況

老陳向海滄法院提出申請

要求撤銷孫子父母監護權

而在法庭上

小明父母都當庭表示

沒有異議

小明母親張女士

我們工資都不高,有時帶孩子都需要靠長輩支持。對於孩子,我們確實真的沒有能力。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

本案系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糾紛。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嚴重怠於履行監護職責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本案中,小明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且被評定為殘疾人,其長期由爺爺奶奶撫養照顧,爺爺承擔其生活費用、治療康復費用。小明父母長期怠於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監護職責,不適合再擔任小明的監護人。現爺爺老陳申請撤銷父母的監護人資格,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準許。

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爺爺老陳具有監護能力及監護資格,指定由其擔任小明的監護人更加有利於小明的正常生活及治療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法定義務,即便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小明父母仍應依法負擔小明的撫養費,繼續履行其撫養義務。

心理諮詢師在輔導父母

本案至此告一段落

來聽聽法官和兒童觀護員怎麼說

↓↓↓

法官手記

「就如同一個人不可能從他的房間和生活中排除至關重要的空氣一樣,倫理因素也不可能從司法(正義)活動中被排除。」這一點在家事糾紛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家事糾紛不同於一般民事糾紛,其更具有顯著的身份性、倫理性和情感性。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擁有的不僅僅是權利,同時也承擔著法定義務。孩子是「甜蜜的負擔」,父母與子女的撫養、監護關係是人間親情的一種極致升華,在這種關係的傳承中,法律與血緣得到有機統一,人間真善美蘊含其中。因此,無論父母子女均應珍視彼此的關係,儘可能在親情的互動中傳播正能量,讓彼此都能得到充足的滋養與成長。

和諧社會,應當老有所依、幼有所依。現實中,家庭矛盾衝突是非常錯綜複雜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涉及個人和社會層面的多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相互影響。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模式以及家庭成員之間衝突的研究,又涉及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重領域。但是,如同法庭不是互相指責的「戰場」,孩子更不應成為這場「戰爭」中無處遁逃的「難民」。監護權的變更或撤銷,不意味著撫養義務的終結,更不僅僅是一道關於孩子跟誰生活的「選擇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不僅僅是私域,家庭的社會功能決定國家立法必須對婚姻家庭關係進行幹預。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判例,使更多的孩子獲得更為細緻周全的司法關愛,實現兒童權益最大化原則的落地,同時也能正向引導更多的父母喚醒和重拾責任,畢竟,「孩子所依賴父母的,並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全部。」

兒童觀護員手記

在個案中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通過對相關當事人進行訪談、家庭走訪等方式,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未成年人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心理狀況、情感依賴及監護人的監護能力等,為法院依據「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來裁判案件提供參考。

本案中,孩子出生便患有腦癱的遭遇令人唏噓,我們希望藉由觀護員制度,能夠讓案件的處理走向無限趨近於最有利於孩子的結果,使孩子今後可以在最適合他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用幸福的生活彌補過往曾出現的缺憾和不幸,這也是作為兒童觀護員的初心和使命。

來源:海滄法院

福建高院

ch_fjgy

原標題:《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歸宿!我省首例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的監護權案件宣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四川首例親生父母被撤銷監護權棄嬰被領養 民政部門曾當監護人
    原來,彤彤被遺棄在德陽市區的一個巷子裡,好心的路人報警後,德陽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龍泉山路派出所的民警將孩子送到了旌陽區社會福利院。後經警方和法醫物證鑑定,這名女嬰正是被遺棄了兩個月的彤彤。孩子送到福利院時太小,福利院便委託一對中年夫婦志願者暫時照料。這對夫婦由於自身原因沒有懷上小孩,一直作為志願者在福利院服務,後來成為了彤彤的養父母。
  • 兩歲女童與親生父母斷絕關係 法院撤銷生父母監護權
    而丹丹的父親,是一個另有家室的吸毒人員。今年9月,旌陽區人民法院判決,撤銷丹丹親生父母的監護權,由旌陽區民政局擔任丹丹的監護人。12月1日,一對沒有生育的夫婦正式領養了丹丹。根據法律規定,這場案件和領養手續的所有經手人都將對丹丹的去向嚴格保密。這起案件也成為四川首例親生父母因遺棄子女被撤銷監護權的案件。
  • 我省首例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刑事案件宣判
    點擊藍字關注「綠動貴州」我省首例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的刑事案件於近日宣判。2017以來,被告浙江省樂清登高電氣有限公司在未辦理任何植物檢疫手續的情況下,將481件松木質包裝材料分發到黔東南、遵義、黔西南等3個市(州)的15個縣(市)。
  • 一起「抱養」孩子監護權糾紛案件的法律思考
    但在法律規定空白或模糊的情況下,也可以參照運用善良民俗習慣所體現的事實內容和行為規則來綜合分析,認定案件事實和決定處理結果。  【案件索引】  一審:(2009)鳳翔民初字第743號民事判決(2009年11月18日)。  【案情】  原告張峰(35歲)和原告何妮(31歲,人名均為化名)系夫妻關係,妻子何妮有智力障礙。
  • 中國大陸首例失怙代孕龍鳳胎監護權歸屬見分曉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雙兒女才滿三歲,孩子的父親卻突然罹患疾病離世,為此,在公公婆婆和兒媳之間爆發了一場爭奪孩子監護權的訴訟「大戰」。撫養孩子多年的媽媽並無血緣關係,有血緣關係的祖父母已經年邁難以承擔起撫養孩子的重擔,還有隱沒在案件背後分別提供卵子和生育孩子的兩個「媽媽」的身份關係……,這場纏繞著親情、血緣、倫理的訴訟甫一發動就註定不會簡單。
  • 失怙代孕龍鳳胎監護案終審改判 「撫養母親」獲監護權
    原標題:失怙代孕龍鳳胎監護案終審改判「撫養母親」終獲監護權  李鵑和丈夫林西費盡周折迎來兩個新生命——一對異卵雙胞胎。然而,林西去世後,孩子的祖父母卻將李鵑告上法庭,要求成為孩子的監護人。
  • 離婚後父親將孩子賣掉 菏澤檢察機關支持起訴變更撫養權、監護權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3日訊 孩子本是父母的心頭肉,可是夫妻離婚後,擁有撫養權和監護權的父親竟然將3歲兒子賣到了遠方,公安機關將男孩解救回來後,便跟隨母親生活。該男子刑滿釋放後,一直未支付孩子任何撫養費用。近日,孩子母親起訴變更該男子撫養權,由自己撫養。
  • 兩個孩子的命運——對比中美兩國的收養制度
    美國有一套兒童寄養、收養制度,在社會福利機構和很多臨時寄養家庭(FosterFamily)中生活的孩子們,多數並非父母雙亡,而只是因為家長不稱職或有虐待傾向。如果在規定期限內,這些家長不能痛改前非,證明自己有資格當好父母,他們就有可能永遠失去子女的監護權。孩子們將在合格的永久收養家庭(AdoptFamily)找到歸宿。
  • 浙江正式探索個人破產制度!台州老柯成省內首例破產債務「被免」個...
    這意味著,浙江法院個人破產制度的探索,正由點到面,積極而穩妥有序地展開。杭州、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均已逐漸開展這項工作。此前,以溫州、台州、麗水遂昌為代表的浙江法院積極開展個人破產制度試點工作。
  • 貴州省首例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刑事案件宣判
    貴州省首例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的刑事案件於近日宣判。據了解,2017以來,被告浙江省樂清登高電氣有限公司在未辦理任何植物檢疫手續的情況下,將481件松木質包裝材料分發到黔東南、遵義、黔西南等3個市(州)的15個縣(市)。
  • 13歲女孩外地棄子 6年後收養者離世孩子誰管(圖)
    自貢市兒童福利院  四川新聞網自貢9月8日訊(記者 徐昭磊 攝影報導)自貢市首例以訴訟方式請求撤銷未成年人監護權的案件終於塵埃落定。自貢市救助管理站訴被告張霞一案經自流井區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撤銷張霞對兵兵的監護權,指定自貢市民政局為小兵的監護人。
  • 我省成功實施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
    省兒童醫院供圖罕見病病種繁多且病因複雜,存在著診斷難、治療難的問題,日前,省兒童醫院成功實施了我省首例嬰幼兒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的基因修飾藥物-諾西那生鈉鞘注治療,意味著我省在該罕見病的治療上由無藥可醫轉變為有法可治,我省罕見病診療面進一步擴大。琪琪(化名)9個月大時被母親發現運動能力差,隨後在省兒童醫院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SMA)。
  • 江西首例"狗咬狗"案達成調解 被告賠償2000元
    近日,我省首例「狗咬狗」案達成庭外調解,被告辜先生向原告郭先生賠償2000元,至此,一起歷時百餘天的糾紛得到圓滿解決。該案主審法官、新餘市渝水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李永剛表示,這是他工作中首次遇到此類案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涉及寵物的案件數量及糾紛金額或將增大,選擇以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表明了公民法治素質的提高。
  • 電信詐騙、"毒跑道",最高法發布2017年十大案件
    這十大案件分別是: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於歡故意傷害案、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被宣告無罪案、簡陽市政府被訴公告違法案、王老吉加多寶紅罐裝潢糾紛案、全國首例「毒跑道」公益訴訟案、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奢侈「包包女」拒不執行判決被搜查案、「百名紅通」1號楊秀珠回國受審案、盧榮新無罪釋放案。
  • 福州鼓樓: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東南網12月29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通訊員 楊上群)近日,鼓樓法院公開宣判一起生態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被告人林某因網絡買賣「藍寶石華麗雨林捕鳥蛛」被判刑,這也是鼓樓區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今年4月,林某在某網購平臺購買1隻「藍寶石」蜘蛛。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省打出深化改革「連環炮」
    今年以來,我省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原屬省管權限內企業投資核准類項目一律改為備案管理,審批提速達85%以上;完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備案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承接國家外商和境外投資項目管理,備案時限壓縮至7個工作日。下放12個中央及省投資專項由市縣審批;大力推行網際網路申報和網上審批,平均辦結時間8個工作日左右,辦件提速達55%以上。
  • 「破」立之道——浙江探路個人破產制度的「罪與贖」
    長期以來,由於個人破產制度的缺位,中國破產法被稱為「半部破產法」,很多個人債務問題無法真正化解。破產制度作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個人破產是其中應有之義,暢通此類案件依法退出路徑也勢在必行。
  • 因為結束流浪,才有溫暖的歸宿
    >這一代人大多如此過著顛沛的生活相比起橘子似乎流浪的應該是我自己沒有歸宿歸宿還是流浪奔波也罷如果你也希望在水泥鋼筋林立的城市中可以與寵物相互依偎給流浪的小精靈一個歸宿我們所做的是給流浪的貓貓狗狗尋覓一個溫暖的家
  • 證監會回應如何看待科創板沒有引入T+0交易制度
    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仍不成熟,投資者結構中中小散戶的佔比較大,單邊市的特徵未發生根本改變,市場監控監測手段仍不夠充足,在現階段引入T+0制度可能引發以下風險:一是加劇市場波動。目前我國A股市場換手率較高,「炒小、炒差、炒新」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據統計,2018年1月1日起至今年5月17日,我國A股換手率達819%,日均換手率約為2.9%。
  • 日本一對男同性戀伴侶合法領養孩子 系全國首例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每日新聞》4月5日報導,日本大阪市去年允許一對同性戀男子領養一名孩子,日本厚生勞動省稱此前無前例,報導認為這應該是日本首例。據悉,去年12月,一對居住在大阪市內的男同性戀伴侶成功領養一名未滿18歲的男孩。但大阪市沒有公開這位孩子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