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年前誕生的絕頂天才|牛頓的一生

2020-12-07 遇見數學

2018年1月4日是偉大的科學家伊薩克·牛頓誕辰375周年的紀念日. 他為人類貢獻良多, 為後世留下了「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和「光學」兩本不朽的科學巨著.

注按舊儒略曆牛頓出生日期為1642年12月25日

下文轉自: 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80/11.htm

牛頓的一生

大科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逝世後大約11個月,艾塞克.牛頓在英國烏爾索普地方誕生。在中世紀四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第谷、克卜勒、伽利略)的辛勤耕耘之後,牛頓開始扮演開花結果的角色。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指的就是克卜勒和伽利略。 

1661年牛頓就讀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修習數學和物理。大學時代初期沒有特殊表現,後來在巴羅教授(Isaac Barrow, 1630~1677) 的指導下才迅速展露非凡的天份。1665年獲得學士學位,但幾個月後,因為淋巴腺鼠疫流行,大學關閉停課。牛頓便回到烏爾索普,他利用這段被強迫「放假」的兩年時間,認真思考自然界的規律問題,這兩年也是牛頓自認為一生當中獨創力的顛峰時期,萬有引力就在此時發現,因而有「烏爾索普的蘋果樹」的傳說。力學與微積分也都是此段時間發明的;圓與橢圓部分面積的計算是當時數學家挑戰的難題,居然被25歲的牛頓解決了。直到1667年初,牛頓帶著一流的研究成果回到劍橋,當年即被指定為三一學院的研究員,有了薪水,悉數購買實驗器材,開始製作反射望遠鏡,並且定居下來。1666年他發現光的散射現象:波長短的藍光或紫光,通過稜鏡時偏折較多;波長長的紅光,偏折較少(圖1)。1668年,他獲得碩士學位。

圖1 .1666年,牛頓發現陽光經過透鏡會產生色散,牛頓稱之為「譜線」(Spectrum)(取材自T

牛頓的老師巴羅教授是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影響牛頓的光學成就極深。他對於牛頓的研究成果非常驚訝,兩年後辭去教授的職位,讓給牛頓,因此1669年,年僅27歲的牛頓就當了劍橋大學的教授。1672年牛頓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主題是關於光的實驗,登在《哲學學報》上;此後,牛頓醉心於包括鍊金術在內的化學實驗;直到1684年在哈雷(Edmund Halley, 1656~ 1742) (圖2)的勸說下,他才盡全力於理論力學的探討工作,1687年發表了曠世巨作《原理》(Principia)一書,1689年以後牛頓又擔任了下議院議員、造幣廠督察及總監。並於1703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在這一年他同時發表了《光學》一書。1705年受到安妮女王的封爵,是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圖2.鼓勵並協助牛頓出版《原理》一書的哈雷,其後利用牛頓的運動學原理發現了哈雷彗星的76年周期。(

牛頓的蘋果

年輕的牛頓一直在想:「蘋果會掉下來,但月球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根據伽利略的慣性定律:「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沿一直線作等速度運動。」牛頓把它運用在地球與月球的系統上;如果地球對月球沒有任何作用力的話,月球將沿著圓形軌道的切線方向飛出去,然而月球並沒有飛出去,依然在圓周上繞著地球運轉,表示月球一定受到地球的引力而被拉住。換句話說:月球一直沿著圓形軌道的切線方向飛出,但地球的引力一直把月球拉著,結果,月球永遠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圖3)。

圖3.牛頓在《原理》書內有與此相同的圖示構想:在高山上發射炮彈,若炮彈速度夠快則會繞行地球而不會掉落

地球會吸引月球,當然也會吸引烏爾索普的蘋果往地上掉了,這是兩個同性質的力的作用,牛頓的靈感太偉大了!

谷歌 2010 年為紀念牛頓推出的塗鴉

《原理》一書是最偉大的科學著作之一,用拉丁文撰寫的。全書論述周密,文風雅正,表現超脫,接近於現代真理的科學文體,是為其他的物理學家而寫。全書分前言及三卷:前言和第一卷是他著名的運動定律,討論在無阻力的狀態下,物體運動所遵循的定律。第二卷研究物體在阻力下的運動情形。第三卷論述萬有引力,並以天文學的應用為實例說明(圖4)。

圖4.今日的太空船升空所使用的主要原理就是牛頓所發表的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取材自NASA網站)

萬有引力定律

地球對於蘋果和月球都有相同性質的吸引力,那麼這個引力有多大呢?在定性的問題解決之後,牛頓接著想到的當然是定量的問題。

根據月球的圓形軌道半徑與其公轉周期,可以得知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是月球在地球旁邊時所受引力的1/3600倍,月球的軌道半徑大約等於地球半徑的60倍,牛頓想: 「這是否代表引力的大小與離開地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於是,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宇宙間的一切物體,彼此有一個吸引力的作用,其大小與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兩物體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那麼,行星與太陽之間有沒有這一種力呢?根據刻卜勒的行星運動第一定律:行星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在橢圓的兩個焦點之一。牛頓把行星的軌道假設為圓形,予以簡化;行星繞著太陽的運動,就像月球繞著地球運動一樣的情形了。

再與克卜勒第三定律驗證一下?該定律說:行星軌道距離的三次方與行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固定的。牛頓利用行星的軌道距離與周期的關係,來計算太陽與行星之間的作用力,居然與他的萬有引力定律相吻合。這樣,牛頓確信這個定律能夠適用於宇宙間的一切物體。

牛頓的光學成就

在牛頓離開劍橋之前,由於製作望遠鏡而開始對白光的本質感到興趣並且進行實驗;他用一塊玻璃三角稜鏡把日光分成彩虹的七色光,再用另一個稜鏡恢復為白光;光是由許多色光混合而成的,且有色散現象。望遠鏡的透鏡沒有經過色差的校正,使成像的邊緣帶有彩色;為此,牛頓認為折射望遠鏡無法做到無色差的程度,於是,他在1671年製造了第一臺反射式望遠鏡,口徑只有2.5公分,在倫敦的皇家學會展示(圖5)。因為此項重大發現,在167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圖5.牛頓所設計的反射式望遠鏡繪圖(取材自Astronomy, Cambridge出版)

牛頓可以明確地描述運動定律,更能準確地預測物體的運動狀況,在古典物理學上有卓越的貢獻。當英國的天文學家哈雷稱讚牛頓在天體物理學上的成就時,牛頓謙虛地回答:「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我們研究物理學或天體物理學,都把理論建立在牛頓力學的基礎上,就像當年牛頓的研究,都建立在四大天文學家的研究結果上一樣,意含著科學研究在承先啟後上的意義。

牛頓的數學成就

以下部分內容摘自維基百科:

多數現代歷史學家都相信,牛頓與萊布尼茨分別獨立發明了微積分學。根據牛頓周圍的人所述,牛頓要比萊布尼茨早幾年得出他的方法,但在1693年以前他幾乎沒有發表任何內容,並直至1704年他才給出了其完整的敘述。其間,萊布尼茨已在1684年發表了他的方法的完整敘述。兩人創造了不同的微積分符號,歐洲大陸全面採用萊布尼茨符號,而英國堅持使用牛頓的微積分符號,直到1820年才全面採納萊布尼茲的符號。萊布尼茨的筆記本記錄了他的思想從初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而在牛頓已知的記錄中只發現了他最終的結果。

1699年初,皇家學會(牛頓也是其中的一員)的成員們指控萊布尼茨剽竊了牛頓的微積分成果,這導致了激烈的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學論戰。最終英國皇家學會宣布牛頓是微積分真正的發明者,斥責萊布尼茨剽竊。但後來人們發現該調查評論萊布尼茨的結語是牛頓本人書寫。這場持續多年的激烈糾紛,沾汙了牛頓與萊布尼茨聲譽,直到萊布尼茨在1716年往生後才暫時停止。

牛頓的一項被廣泛認可的成就是廣義二項式定理,它適用於任何冪。他發現了牛頓恆等式、牛頓法,分類了立方面曲線(兩變量的三次多項式),為有限差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首次使用了分式指數和坐標幾何學得到丟番圖方程的解。他用對數趨近了調和級數的部分和(這是歐拉求和公式的一個先驅),並首次有把握地使用冪級數和反轉冪級數。他還發現了π的一個新公式。

相關焦點

  • 英國天才叫牛頓,德國叫愛因斯坦:中國改變世界的天才叫什麼?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上,總是有那麼一群超乎常人的天才的出現,他們用自己超強的學識和努力加快了人類的進步,每一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天才出現。只要一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天才,無疑這個國家都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世界各國都有天才,英國有個天才叫牛頓,德國有個叫愛因斯坦,那麼中國的天才代表叫什麼呢?
  • 世界物理天才牛頓,為何有人在質疑他的能力?
    ,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後來看一些資料,說牛頓在某些學術上有剽竊嫌疑,但無從考證……蘋果這種爛故事也能信,說著玩的。牛頓的一成就極其偉大,但卻一點不神秘,今天回看,脈絡極為清晰。他的所有科學成就都源自他的宗教信仰,他的信仰的世界觀宇宙觀鑄就了他研究問題的方法論,在這個方法論的指導下,加上他優秀的動手動腦能力,一位上帝派來人間的先知就誕生了。他的方法論其實今人理解好簡單,例如,什麼是物質?不知道,那是上帝的屬性。
  • 艾薩克·牛頓的傳奇一生(一)
    一個不易相處又行事詭異的人,一個篤信的宗教狂人,一個狂熱的科學天才,甚至是那個時代最後的鍊金術師。幼年時代牛頓生於1642年的聖誕節早晨,也許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要離群索居的命運。牛頓家閣樓的巨型天文鐘青年時代天才總是怪異的
  • 牛頓一生有哪些故事?
    ,完美之至的力學理論」;1927年,愛因斯坦在紀念牛頓逝世200周年發表文章《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展的影響》,在文章中,愛因斯坦說:正好在200年前牛頓閉上了他的眼睛。我們覺得有必要在這樣的時刻來紀念這位傑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後,都還沒有人能像他那樣決定著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實踐的方向。他不僅作為某些關鍵性方法的發明者來說是傑出的,而且他在運用他那時的經驗材料上也是獨特的,同時他還對於數學和物理學的詳細證明方法有驚人的創造才能……在牛頓以前,並沒有一個關於物理因果性的完整體系,能夠表示經驗世界的任何深刻特徵。
  • 英國的天才叫牛頓,德國有個叫愛因斯坦,中國有個天才叫什麼?
    科學天才就是讓人類進入近代化所不可或缺的推動者。和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雄才大略的領導者不同,科學天才往往足不出戶就可以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相互促進,可以說隨著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的作用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哪個國家如果出現了天才的研究者,就有可能搶佔先機,甚至改變國家的歷史。
  • 西方國家有愛因斯坦、牛頓和愛迪生,那中國有什麼天才科學家?
    說起天才,不知道小夥伴們心中是怎麼定義天才的呢?天才應該是對人類、對社會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那些人往往都是科學家,在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在德國有個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英國有個天才科學家叫做牛頓,那不知道小夥伴們覺得我們中國有哪些天才科學家呢?
  • 牛頓童年興趣決定一生
    早年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對一千年以來,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進行排名,牛頓赫然排在第一名。牛頓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那麼是什麼造就了他輝煌的人生呢?電子書董燕著的《牛頓》這本書裡,可以看出童年的興趣決定了牛頓的一生!
  • 牛頓一生3個發現!1個流芳百世,1個拉仇恨,最後1個笑死人!
    眾所周知,艾薩克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一生中有著無數的頭銜與名譽,但是歷史上真真的牛頓,她的作為與貢獻,不僅僅是你知道的那麼簡單!牛頓的一生,有無數的發現,但是最為出名,最值得一說的,可以說就是這三個了!
  • 牛頓眼裡無男女學好物理才夠拽
    可是從物理學角度來分析,假如一個50公斤的美女從7層樓(層高3米)高的空中墜落,她所具有的動能將達到8.836千焦……而當超人伸出鋼鐵般結實的手臂,需要用4909牛頓的力去接美女,美女也要承受4909牛頓的力,她的骨頭極有可能被超人的手給切成三段。一句話證明你學過物理陽光下,還記得他的睫毛很長  微博上有個話題叫做一句話證明你學過物理,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 牛頓的故事:通向劍橋
    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與惡,美與醜,好與壞。但無論如何請懂得珍惜,因為你與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已經見完了最後一面,況且路人缺乏一時的友善也許正是你下定決心關鍵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應該感謝那些「冷漠」的人兒們呢。就像那個挑釁牛頓引發教堂花園裡決鬥的男孩,很難說得上使牛頓的貴人可卻是至關重要的。
  • 看看牛頓究竟厲害在哪裡
    那麼牛頓真的有這麼偉大嗎?今天我們來客觀地看看牛頓地成就。1642年12月25日,牛頓出生在英國被稱為烏爾斯·索普小村莊,剛出生時極度虛弱,是個早產兒,體重不到5斤,甚至差點喪命。他的父親從小牛頓去世,和母親相依為命。1661年,他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牛頓之所以有名,主要在於他在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地成就。
  • 英國科學巨頭牛頓,他的一生在科學界做出了哪些傑出貢獻
    大家都認識科學家牛頓吧,他是一名英國的科學家,你們知道它的背景嗎?牛頓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村,爸爸媽媽都沒受過教育,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居然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巨人。1672年牛頓發明了天文望遠鏡,這件事轟動了整個天文界的科學家,其實牛頓的一生最突出的就是他的發現,他的發現領域之廣,無論是在數學、光學、熱學、天文、經濟學等,涵蓋了光學熱學微積分的各個領域板塊。
  • 牛頓並不是晚年信仰上帝,而是終生都是信徒
    天才也許就是發現掉落在地面的石頭,和沒有掉落的月亮代表著同一現象本質的人。在30歲時,他改變了整個科學世界,表明宇宙是可以用數學認知的。他就是被歐美以本地時區1月4日紀念生日,大名鼎鼎的伊薩克 牛頓(Isaac Newton),著名的物理學家,人類少有的科學界全才。但牛頓並不自滿。他還有一句著名的話,"What we know is a drop, what we don’t know is an ocean."「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一點一滴,我們所不知道的是一片海洋。」
  • 《地心引力》: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真實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說來令人吃驚,自從有了地球,引力就一直存在著。生命誕生之後也一直生活在引力裡,至於人類這種自詡的萬物之靈,不管還是猴子的時候,或者是後來褪了毛變成人,也是一直都生活在引力裡,可是在牛頓告訴我們之前,我們竟然一直都不知道引力的存在。
  • 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的一生
    艾薩克·牛頓是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神學家、作家和物理學家(在他那個時代被描述為「自然哲學家」),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也是科學革命中的關鍵人物。牛頓也對光學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與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無窮小微積分的功勞。在《原理》中,牛頓闡述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這些定律形成了主導的科學觀點,直到被相對論所取代。牛頓用他對重力的數學描述來證明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解釋潮汐、彗星軌跡、春分點進動和其他現象,消除了對太陽系太陽中心性的懷疑。他證明了地球和天體上物體的運動可以用同樣的原理來解釋。
  • 牛頓生平趣事探究——翼中物理社團11月份活動課題
    在牛頓的鑄像上刻著古羅馬詩人和哲學家盧克萊修的一句話:「他的智慧超人」。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後世人對牛頓的天才的欽佩。曾有一些名人對牛頓的科學貢獻,作過這樣的評價:「牛頓藉助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藉助於對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藉助於二項式定理和無窮級數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藉助於對力的本性的認識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
  • 牛頓放到現在只有本科水平?牛頓:你們是不是對我有什麼誤解?
    縱觀整個人類自然科學的發展史,湧現出了無數天才科學家,正是這些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如今人類輝煌的文明!在這些科學家中,牛頓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說是自然科學第一人也不為過!牛頓在數學、力學以及光學領域都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
  • 牛頓預言2060年是末日?晚年研究神學的牛頓,是否說對了?
    如果要說起開創時代的科學家,相信很多人腦海中湧現的都是牛頓的名字。牛頓一生都致力於科學研究,前段時間牛頓的手稿還被拿來拍賣,而在手稿中他也對地球做出了預言,到了2060年人類文明或許會結束。
  • 科普向:牛頓和他的老師巴魯
    牛頓一直到晚年身體還是很健康的, 他一生只掉了一隻牙,從來沒有戴過眼鏡。頭髮三十歲已變白,但到老都沒有脫落。臨終時,他很謙遜地說:「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樣看法,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濱遊戲的孩子,有時為找到一個光滑的石子或比較美麗的貝殼而高興,而真理的海洋仍然在我的前面未被發現。」他還說:「如果我所見的比笛卡兒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肩上的緣故。」
  • 牛頓劍橋初露鋒芒
    ——牛頓牛頓的偉大眾所周知,那麼他是如何獲得的呢?正如他所說的話,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牛頓適應了聖三一學院的基本生活,有機會接觸到,聖三一學院的大量的珍貴自然科學著作和手稿。開始投入到如饑似渴的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