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故事:通向劍橋

2020-12-05 英英的自留地

前言

既然選擇了羅馬,那出發吧!

別人的幸福,勿擾!

國王中學這位來自農村的的學生顯然一開始並不在意學習,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沒有設定什麼宏偉的目標,上學的唯一理由就是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周圍的夥伴們也都去了校園自己也跟著去罷了。就像有些人結婚,沒有任何理由只是年齡到了。

儘管如此簡單的期望對於牛頓來講也並不簡單,學校大多數課程都是一些語法,簡單的邏輯以及一些教義相關的內容,這些顯然不符合牛頓的胃口。相反牛頓對諸如《自然與工藝的神秘》課外內容興致盎然,可問題是這些東西統統不考!這一點自古至今來講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總是會得不考,考的不會。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作品的完成以及鄰居們對這些小玩意的佩服與讚嘆才是牛頓感到最為幸福的時刻。

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與惡,美與醜,好與壞。但無論如何請懂得珍惜,因為你與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已經見完了最後一面,況且路人缺乏一時的友善也許正是你下定決心關鍵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應該感謝那些「冷漠」的人兒們呢。就像那個挑釁牛頓引發教堂花園裡決鬥的男孩,很難說得上使牛頓的貴人可卻是至關重要的。「打架」這件事也成了牛頓中學時代最值得敘述的事情,這將是一件改變牛頓的人生軌跡,影響哲學發展,促進科學誕生,誘發工業革命,革命人類進程的大事。本來十七世紀兩個處於青春期男孩的一場普通的「戰鬥」並無什麼值得訴說的,但當這件事發生在改變歷史的人物身上就顯得不同凡響了。

眾人聯手

那次戰鬥牛頓不僅沒有吃虧,還取得了重大勝利。能夠戰敗學校小霸王的人豈是等閒之輩,牛頓也一戰成名令那些紈絝子弟刮目相看。但牛頓並沒有打算從打架這條路走得很遠,而打架卻讓牛頓的小宇宙得到了爆發,而且他還要徹底戰勝那個男孩就像後來他戰勝胡克和萊布尼茨一樣,於是便有了後面的故事。

就像亞歷山大.蒲柏那著名的寫給牛頓的悼詞「自然與自然的法則隱藏的冥冥的暗夜中;上帝說讓牛頓誕生,於是陽光普照太空。這個宗教色彩濃重的悼詞雖說有些誇張,卻沒有覺得名過其實。上帝不僅讓牛頓誕生還是給牛頓通向光明之路上提前做了」準備「,就像佛祖給玄奘賠了神通廣大的徒弟一樣。

第一位對牛頓來說至關重要的人物是他劍橋畢業的舅舅,正是舅舅的建議與堅持牛頓才有了去上學的機會。

接下來是國王中學的校長斯託克斯,牛頓的小宇宙爆發之後成績的突飛猛進引起來校長的注意,並不斷地向漢娜吹風:牛頓是一個學習的材料,並且還通過自己的人脈將牛頓向劍橋推薦。當漢娜拒絕牛頓進一步進入大學學習後斯託克斯校長仍然不斷向漢娜建議並最終說服輟學的在家的牛頓再次進入學校。

牛頓的鎮上的房東註定是一位不凡的人,一位熱心、理性、求知、人脈廣泛的藥品店老闆不僅給牛頓提供了一個小窩,還給牛頓帶來了基礎科學的薰陶。這位卡拉克先生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儘管我們無法知曉牛頓在這個圖書館裡讀到了些什麼,但是牛頓一定非常熱愛這片神奇天地,況且那裡還有凱薩琳。

通向劍橋

克拉克還有個親戚叫巴賓頓,這個親戚與克拉克關係密切經常到克拉克家裡串門,自然對這個喜歡手工製作,研究風車和機械,與別人打架後成績突分猛進的男孩自然不會忽視,並最終認定這是個進入大學研究學術的苗子,而巴賓頓本身是劍橋大學的一位院士全力支持牛頓進入大學學習,盡然這樣母親漢娜儘管不覺得上大學與經營農場之間有多少關係,但是還是接受眾人的建議,準許牛頓進入大學學習。可以想像那時候的牛頓多少都會有些得意,一群優秀的人們為自己的未來向母親勸說,儘管自己也許並不確切的不知道大學意味著什麼,但是這種獲得大家認可的感覺足以讓牛頓信心滿滿。於是大約在1660年末牛頓參加並順利通過了劍橋的入學考試,開始了更為輝煌的時代。

儘管牛頓在劍橋的身份是最為低下減免生,需要自己通過勤工儉學來籌集學費,而勤工儉學的同容有些是幫助那些能夠自己公費生和特權生幹些雜務,包括收拾房子。這對有些人來說似乎是不可接受的,同樣是學生為什麼待遇如此不同?答案是這些人生在」羅馬「。而這時候的牛頓似乎來不及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他似乎認識到了自己的使命,但使命據是什麼好像還不太清晰,也許是探究自己終極的信仰,也許是破解」點石成金「的秘密,也許是探究宇宙的奧秘。

相關焦點

  •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真的嗎?
    他也出生於英格蘭的林肯郡,與牛頓是同鄉,他們因此而成為了忘年交。牛頓年老時,經常與斯蒂克利談天說地,這為後者寫作傳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根據書中的記載,這是牛頓在逝世前一年(1726),在家鄉向斯蒂克利吐露了有關蘋果的逸事。那時距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已60多年。這是牛頓親口對人說起的。雖然如此,牛頓並沒有在自己的任何著作中提到蘋果。不過牛頓的親戚和朋友卻多次證實有蘋果落在地上的故事。
  • 功夫不負有心人,牛頓終於考上了他嚮往已久的科學殿堂劍橋大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刻苦努力,牛頓終於考上了他嚮往已久的科學殿堂——劍橋大學。校長斯託克先生,為能培養出這樣一位學生而感到驕傲。他向全校的學生號召,學習牛頓堅韌不拔、刻苦學習的精神。多少年後,一提起牛頓,他內心仍充滿著一種愛意。
  • 英國劍橋大學擁有著如此深厚的歷史氛圍,看到牛頓的那棵蘋果樹
    劍橋大學的校訓是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漢譯為:「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或「此地乃啟蒙之所,智慧之源。」劍橋大學還有一個拉丁文校訓,引用的是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與世界相遇,我自與世界相蝕,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眾生相聚。」
  • 1667年4月,牛頓告別了家人,返回了劍橋大學
    1667年4月,牛頓告別了家人,返回了劍橋大學。兩年過去了,劍橋在瘟疫結束之後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來自於歐洲各地的學子操著十餘種語言在交談著。園丁在忙著給樹木剪枝,給花壇澆水。牛頓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新鮮空氣,臉上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 牛頓一生有哪些故事?
    在國王中學時,他寄宿在當地的藥劑師威廉·克拉克家中,並在19歲前往劍橋大學求學前,與藥劑師的繼女安妮·斯託勒訂婚。之後因為牛頓專注於他的研究而使得愛情冷卻,斯託勒小姐嫁給了別人。據說牛頓對這次的戀情保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但此後便再也沒有其他的羅曼史,牛頓也終生未娶。」從12歲左右到17歲,牛頓都在國王中學學習,在該校圖書館的窗臺上還可以看見他當年的籤名。
  • 牛頓劍橋初露鋒芒
    ——牛頓牛頓的偉大眾所周知,那麼他是如何獲得的呢?正如他所說的話,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牛頓適應了聖三一學院的基本生活,有機會接觸到,聖三一學院的大量的珍貴自然科學著作和手稿。開始投入到如饑似渴的學習當中。
  • 劍橋大學共有31個學院,牛頓、達爾文、霍金就在此完成學業
    劍橋大學共有31個學院,幾乎和劍橋市區融為一體。這所頂級名校培養出了牛頓、達爾文、霍金等科學家及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徐志摩、金庸也曾就讀於此。各學院建於不同時期,建築風格也各不同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莊嚴的塑像和印章,遊覽起來實在是賞心悅目。
  • 牛頓到底長什麼樣?
    在為牛頓畫像的前兩年,詹姆士二世曾讓他為來自南京的第一個中國天主教徒沈福宗(Michael Shen Fu-Tsung,?-1691)畫像,此畫現為英國王室收藏。內勒為牛頓畫過多幅肖像。此像作於牛頓盛年,此時的牛頓已完成在數學、光學和力學上最重要的創造,又在兩年前出版了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一年則被劍橋大學推為代表出席詹姆斯二世召集的國會會議。
  • 關於艾薩克牛頓你可能不知道的9件事
    起初,他不是一個堅強的學生;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在與一個校園惡霸的對抗後,牛頓開始努力超越另一個男孩,並成為了一名優等生。然而,在他15、1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勒令他退學(當時他又一次失去了丈夫),並讓他回到伍爾索普莊園,成為一名農夫。這名青少年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幹得也不怎麼樣。
  • 牛頓:咖啡館能做實驗,也能寫書
    ——艾薩克·牛頓艾薩克·牛頓,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作為近代物理學之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他還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等推動科學革命的寶貴文獻。牛頓善於鑽研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科學等諸多學科領域,他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和光的色散原理,還與萊布尼茨共同發明了微積分,被後人譽為行走的百科全書式的全才。1665年,牛頓為躲避當年大範圍爆發的瘟疫(黑死病)離開劍橋,回到自己的家鄉隱居了18個月之久。
  • 科普向:牛頓和他的老師巴魯
    牛頓和他的老師巴魯(Barrow,也譯作巴羅等)巴魯(Isaac Barrow, 1630年 10月生於倫敦,1677年 5月4日卒於倫敦)是牛頓的老師,也是最早賞識牛頓才能的人,他在1644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48年取得學士學位,那時才18歲.後來成為母校的教授和副校長(1675) 。巴魯1664年被選為第一個「路卡斯教授」。
  • 蘋果樹有了牛頓在哪
    「砸中牛頓的蘋果也將有可能砸中南大學生」——據2月27日《現代快報》報導,隨著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的臨近,各種活動相繼啟動。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南大將在校慶前夕移植牛頓故鄉林肯郡的蘋果樹枝,南大校慶辦回應,此事目前正在聯絡中,若進展順利,「牛頓蘋果樹」將於一個月後現身南大仙林圖書館附近。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艾薩克·牛頓
    多麼傳奇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去看一看牛頓的傳奇人生。,直到牛頓三歲時母親改嫁,他被寄養在外祖母家裡,牛頓的童年並沒有過多的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這讓牛頓十分反感母親改嫁,並對此事一直抱有敵意,但是繼父的牧師身份依然對牛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是誰拆了劍橋的牛頓橋
    劍橋「數學橋」又名牛頓橋,位於劍橋的女王學院。傳說是由大數學家牛頓在劍橋讀書時親自設計並建造的,但後經過考證,該橋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設計。這座橋被人廣為稱道的原因在於整個橋體未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固定。
  • 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的一生
    艾薩克·牛頓是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神學家、作家和物理學家(在他那個時代被描述為「自然哲學家」),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也是科學革命中的關鍵人物。牛頓也對光學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與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無窮小微積分的功勞。在《原理》中,牛頓闡述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這些定律形成了主導的科學觀點,直到被相對論所取代。牛頓用他對重力的數學描述來證明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解釋潮汐、彗星軌跡、春分點進動和其他現象,消除了對太陽系太陽中心性的懷疑。他證明了地球和天體上物體的運動可以用同樣的原理來解釋。
  • 康橋秘史:金庸的心結、牛頓的蘋果樹和國王的凳子的腿
    牛頓的蘋果樹沿著道路繼續向南走,緊挨著聖約翰的是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劍橋的聖三一不僅比牛津的那個聖三一規模大、財力厚,也是劍橋所有學院裡最牛的,共培養出過32名諾貝爾獎得主,它華麗麗的校友錄足以撐起劍橋名人錄的半邊天。
  • 牛頓預言2060年是末日?晚年研究神學的牛頓,是否說對了?
    如果要說起開創時代的科學家,相信很多人腦海中湧現的都是牛頓的名字。牛頓一生都致力於科學研究,前段時間牛頓的手稿還被拿來拍賣,而在手稿中他也對地球做出了預言,到了2060年人類文明或許會結束。
  • 有關牛頓的有趣生平事實
    作為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以其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論而聞名,他的三個運動定律極大地影響了歐洲的啟蒙運動。1643年,牛頓出生於英格蘭的伍斯特霍普,他在離開劍橋大學時就開始研究有關光,微積分和天體力學的理論。
  • 有關牛頓的有趣生平事實
    7、1664年,牛頓獲得了為期四年的劍橋獎學金。從此他不用再做兼職了,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思考。8、1665年,由於鼠疫肆虐,他不得不中斷了學業。劍橋大學因此也關閉了兩年,在此期間,牛頓返回伍爾索普莊園,繼續他的科學夢。實際上,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富有成果的時期。
  • 375年前誕生的絕頂天才|牛頓的一生
    在中世紀四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第谷、克卜勒、伽利略)的辛勤耕耘之後,牛頓開始扮演開花結果的角色。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指的就是克卜勒和伽利略。 1661年牛頓就讀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修習數學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