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的患者都會有個疑惑:我什麼時候可以下床呢?由於手術的床上、精神和體力的消耗,再加上有的患者害怕活動會牽扯到傷口不僅會疼也會影響癒合,一般患者都願意臥床休息,照顧的家屬一般也是要求患者儘量臥床休息,避免傷口出現感染或者是崩開。其實,患者手術後,並不就是靜養就好,只要條件允許,早日下床活動,對傷口的恢復是有好處的。加速康復外科早已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可以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術後早期下床活動是重要的措施之一。那麼患者術後何時能下床活動呢?下床活動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
早期下床活動的好處:
促進傷口癒合:現在手術無菌技術嚴格、縫合規範,手術後24小時道口就已經開始癒合了。下地活動不會撕裂傷口,還可以存進血液循環,有更多的新鮮血液到傷口處,更有利於傷口癒合。
防止肺部感染:手術得患者因為麻醉劑的作用肺部的痰液不容易出來,而且疼痛會讓患者不敢咳嗽、咳痰,呼吸道裡的痰液會堆積在肺內而引起肺炎。早期下床活動能使呼吸幅度加深,氣體交換充分,痰也更容易咳出。
促進腸道蠕動:腹部手術的患者醫生會特別關心「有沒有放屁」「肚子有沒有叫」。因為手術操作和麻醉劑都會使腸蠕動減慢,如果患者在床上不動,腸道就更不容易動起來了。
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後長期臥床,下肢血液流速減慢,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下床活動可以使下肢的血流加快,減少血栓的發生。
下床活動的原則:
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要儘早,手術小的患者術後4-6小時經醫生允許就可以下床活動,手術較大的患者術後24小時在其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循序漸進:每次練習要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而定,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時間。當患者感到心慌、頭暈、大汗等不適要馬上躺著休息。
按步驟走:先在床上靠著床坐3-5分鐘,在床邊坐3-5分鐘,在床邊站3-5分鐘;這三步做完了沒有不適就可慢慢沿著床活動,慢慢可以出病房活動。
注意事項:第一次下床一定要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活動中要注意保護各種管路,避免牽拉;出現頭暈、心慌、大汗等情況應該立即停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