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移居?

2020-12-05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移居」的概念,就是「借力」,借阿彌陀佛的德能,借極樂世界的環境……「暫時」屏蔽煩惱習氣積極修持,修出自性的本自光明體,修出本自具足的德能,極力的「顯正」而避「無名」之害,這是屬於「正受修」。有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在紅塵裡「折騰」,障礙重重、磨難重重、幹擾重重、誘惑重重,導致生生世世流轉其中,雖然智慧力增長深厚,但是此生仍難成就。也有很多「大德」看破了生死變異,不再執著於生死,對於今生、來生無所「依戀」,這也是一種不畏生死恐懼所束縛的成就,今生儘可能種善根福德,來生還是一位大修行人。所以每一個人的趨向、因緣不同,將來所「化現」的報土也不一樣。如果「人緣」殊勝,來生就會投胎成「大善知識」,如果「菩薩緣」殊勝,來生就會投胎到極樂世界或彌勒內院,如果「天界緣」,來生就會投胎成天人……(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請關注公眾《往生心法》查找聯繫方式請法)

淨土念佛法門不是五眼六通的「自作用」,末法時代淨土成就,正法時代靠「四禪八定」,以「自力」達到出離三界、超越三界的行持路徑;到了末法時代,自力和修學環境,包括良師益友都不圓滿、不殊勝時,只能借「他人」之報土,也就是「借」彌陀成就的極樂世界,移居到一個更好的道緣環境去修持,就好比在世間精進行持,會到深山老林裡面依止於出家師父清修閉關是一個道理,在「移居」的過程中,還要「加修」德能,原因就是到極樂世界,如果世俗執著心還很強,貪戀心還很盛,情執還很重,掛礙重重,那麼即使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會說服自己,最終向阿彌陀佛「請假」再到人間走一回,這就是「放不下」的果報。

從這個角度上說,在紅塵當中,也要明理,也要修禪定,也要參透世間萬法, 參透一切假象,做到無掛無礙、自在解脫……,這就是福報不圓滿,還得要「回到」紅塵裡面「圓滿」自己的掛礙……,不要「誤解」為往生以後永不再回來,直了成佛。

相關焦點

  • 具足什麼條件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很多人學佛修行,就是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但往生不是很容易的。具足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呢?     達真堪布解答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具足四個條件:一、發願、行菩提心;二、積累福慧資糧;三、念修、觀修阿彌陀佛;四、回向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你的初發心嗎?
    我們的初心無非就是成道,了生脫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多修行人習慣於從妄想中尋找答案,從來不觀察外相事物於微細間,體悟所踐行過來的點滴感知;(系統學習,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在點滴感知之後就生成了「覺」,從而形成規律性的總結;這就是習慣了「心外」求法,忽略了反觀內省。
  • 佛教:為臨命終人助念,引導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助念,就是自己信順彌陀救度,也來引導他人共同信仰彌陀救度,往生淨土。為臨命人助念,助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誠報彌陀恩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臨終之人在臨終時刻究竟處於什麼狀態,我們不得而知,倒底他(她)是能念不能念呀,願意往生還是在留戀娑婆,我們沒法知道。為不知者令其知,不信者令其信,不念者令其念,不願者令其願,通過助念和開示讓臨終之人得到提醒和撫慰,使其順利往生。我們助念是非常有意義的,「聲聲不空過,聲聲都圓滿」!
  • 小動物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林恩)「一個回答,可能改變你的人生」——《師父來了》有人問寬運法師:動物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無常,多位祖師苦口婆心勸我們,今生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三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歸去來!」這個吳子才一聽就起來靜坐念佛。有一天,他在靜坐念佛當中,請他的家人靜靜地聽,一聽之下,天樂鳴空,這時候,他就安然往生極樂世界了。可是如果跟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比較的話,那麼這些善業也是惡業,不是真正的善業。就如剛剛所講的,世間善只不過是有漏的善、雜毒的善,不是真正的善。六道當中,地獄、餓鬼、畜生是三惡道,天界、人界、阿修羅界是三善道。但是以佛的眼光來看,即使三善道也是惡道。
  • 真想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沒有人助念怎麼辦?
    臨命終時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每個淨宗學人的願望。往生的條件不外乎信、願、行。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願,有強烈地願望往生西方;行,念阿彌陀佛。那麼如果真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沒有人助念該怎麼辦呢?讓我們帶著疑問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真想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沒有人助念怎麼辦?
  • 這樣做,往生極樂世界就沒問題了(下)
    除非造作了舍法罪和無間罪無法往生之外,具有誠信發願、具足四因者在臨終都能蒙佛接引而往生極樂剎土。這在《極樂願文》中作了宣講。那麼,什麼是往生四因呢?(一)明觀福田觀想阿彌陀佛,觀想右邊的觀世音菩薩和左邊的大勢至菩薩。
  • 如何判斷臨終人是否真的往生西方?
    修淨土法門的念佛人,無一不希望一切有緣眾生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我們面對同修或親人離去的時候,特別希望他們能夠念佛求往生,但是如何判斷亡者是否往生西方了呢?讓我們帶著疑問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如何判斷臨終人是否真的往生西方?
  • 往生極樂世界,方法如此簡單!
    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既已了解了極樂世界環境及眾生如此殊勝,眾生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呢,因為能和如此多的聖賢生活在一起。因為對眾生的利益極大,所以佛在此勸我們發願往生。經文又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 往生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的去的
    那一定往生,往生是這一生的事情;生到西方成佛,還是這一生的事情,沒有到第二生,一生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法門。我在前面給諸位說過多次,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的去的,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我們人沒有斷氣,頭腦很清醒,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跟他去了,這不是死去的。
  • 往生極樂世界,易在方法,難在信願
    通過《佛說阿彌陀經》,我們知道了極樂世界的美妙殊勝,知道了要往生此淨土,只需要信願行具足即可。看起來,往生一事似乎很簡單,但現實中來看,往生成功的人並不多。這是怎麼回事呢?淨土法門,也被稱為「易行道」。
  • 修持彌陀法門,往生時西方三聖會前來接引?
    這是修持淨土法門者每天必讀誦、發願的回向文,顯示西方三聖於臨終來迎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象徵。「西方三聖」是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又稱為「阿彌陀三尊」,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和大勢至兩大脅侍菩薩。
  • 八哥鳥念佛,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今天,為了使有緣眾生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起信心,講兩則八哥鳥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感應故事。第一則;宋朝,元祐(一○八六~一○九三)間,長沙郡人,養一鴝鵒,俗呼為八八兒者也。偶聞一僧念阿彌陀佛,即隨口稱念,旦暮不絕;其家因以與僧。久之,鳥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蓮華一枝。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行者,無論是上輩、中輩或下輩,都鬚髮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願生西方的行者須以菩提心為本。彌陀淨土法門有一知名公案,有關宋代王龍舒居士(?-一一七三)會集四種《無量壽經》成為《大彌陀經》,此經對於「菩提心」的說法有誤。
  • 佛教:「往生」的本義
    因此,在淨土宗的修行中,甚至把佛國淨土,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成修行最高的目標。由此而產生了「往生」這一說法,那麼,在佛教之中,何為「往生」呢?一、按照《佛說無量壽經》中的第十八大願的說法,"往生"的條件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也就是說,即誠心、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也相信阿彌陀佛本誓願力,並且具有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強烈願望。「乃至十念」,其實只是一個基礎或衡量的標準,也是一個「往生」西方佛淨土的一個必要條件,也唯有做到這「十念」,才有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白瑪程列上師:爸爸去世前的很多天裡,西方極樂世界一直現前
    那時阿瑞仁波切說我奶奶心太善良了,將來絕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絲毫不用懷疑。當時有一位生病的堪布,他的爸爸頭一年去世、媽媽第二年去世,特別傷心。他想到請法王,打生死卦、超度,想到這一點時有一絲安慰。堪布和我說這些的時候,我也想過我的爸爸媽媽都還沒走,如果法王已經走了,到時候該怎麼辦呢?然後我就想,趁法王還在,先請法王打卦,這樣在他們死的時候就抓緊做法事。
  • 念佛就是管往生的,誰念誰往生
    你在追求一個永遠達不到的境界,即使你達到那個境界,也不能往生極樂。 比如你每天都在想:摘到月亮、摘到月亮……你天天追求摘到月亮,這個人煩不煩惱呢?你註定是煩惱的,因為你永遠都不可能摘到月亮。 你天天在追求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你一輩子都達不到的。我們就是妄念組成的凡夫,即使摘到了月亮,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 印光法師: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如何能夠往生西方?
    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則臨命終時,所有貪戀衣服,首飾,房屋,子孫之心,通通現前,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了。汝現在尚無智慧,雖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決定求生西方。
  •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我們都知道淨土念佛,一般念的都是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一般也是西方淨土。那麼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觀世音菩薩,很久前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度眾生,以菩薩示現,倒駕慈航。
  • 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寄希望於臨終,否則悔之晚矣
    意思是:只要心清淨,哪裡不是極樂世界?道理確實沒錯。但是「心清淨」這個前提,有幾個人能做到?這個清淨,是斷除了一切妄念,是佛的境界!拿這句話作為無須往生極樂世界的理由,是無比狂妄的。又比如:心平何須持戒。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說的話,有些人喜歡拿來作為自己不持戒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