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2021-01-07 光電科技君

臺積電公司5月份曾宣布,其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nm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在120億美元。

其實亞利桑那州的選址、5nm的製程、2024的時間點選擇都是非常講究的,先進位程的晶片戰略意義非常重要,背後的博弈也是錯綜複雜,工廠會建立的,但是先進與否,為哪些企業服務,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8月24日至8月26日臺積電公司首度舉辦在線技術論壇及開放創新平臺(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OIP)生態系統論壇,論壇焦點包括:」先進技術的領導地位——N5、N4、以及N3「

臺積公司業界領先的N5技術今年已進入量產,隨著產能持續拉升,良率提升的速度亦較前一世代技術快。相較於前一世代的N7技術,N5速度增快15%、功耗降低30%、邏輯密度增加達80%。奠基於N5技術,臺積公司預計於2021年量產加強版的N5P製程,速度可再增快5%,功耗再降低10%。此外,臺積公司揭示了5奈米家族的最新成員-N4製程,N4進一步提升效能、功耗、以及密度來滿足多樣化產品的需求,除了減少光罩層來簡化製程,N4可藉助5奈米完備的設計生態系統順利從N5升級,N4製程預計於2021年第四季開始試產,2022年進入量產。展望下一世代技術,臺積公司N3製程開發進度符合預期,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邏輯技術,相較於N5技術,N3速度增快15%,功耗降低達30%,邏輯密度增加達70%。隨著半導體架構的創新,臺積公司從5奈米往前推進了一個全世代製程,持續保持技術的領導地位。

這意味著臺積電的先進位程已經在從5nm推進到了3nm時代了,按照這個速度推斷,到了2024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量產時候,已經不是最先進的工藝了,可能臺積電在臺灣新竹的本部已經在量產N3工藝的3nm製程,更或者2nm也有可能,美國想要臺積電最先進工藝製程工廠的願望可能就此落空。

臺積電OIP

而據多家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將於2021年在臺灣新竹科學園開設研發中心,旨在實現比2nm更精細的工藝,並爭取在鄰近地區建造量產工廠。 8月25日臺積電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張凱文說:

「臺積電已經在臺南科學園運營了5nm EUV量產晶圓廠,3nm量產工廠也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但這次透露的2nm量產晶圓將從臺南返回新竹,其總部將位於新竹。2nm研發中心計劃容納8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以開發2nm及以後的工藝技術。 該建築由兩個研究樓和一個管理大樓組成,稱為R1和R2,其中R1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

此外,臺積電竹科廠區正在建擁有兩座研發晶圓廠的研發中心,其中R1研發晶圓廠預計2021年完工,會作為2nm及更先進位程的研發基地。同時,臺積電正在積極協商取得竹科寶山用地,預計會在當地興建2nm超大型晶圓廠,預計在 2024 年至 2025 年之間運行。

當臺積電在美國工廠工廠建立的時候,臺灣新竹工廠已經在量產2nm了,2nm與5nm之差可不是一個代級,即使不是最先進的製程,在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也很樂意。

筆者一直強調ICT(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產業將會是未來各國經濟的財富之源,而晶片和5G這是其最重要的兩大基礎。

這次建廠勢必會對全球晶片產業的布局照成不小的影響,臺積電正式宣布850億在美建廠,其原因、目的、影響。到底是臺積電的堅持,還是美國政府的勝利?是否會對華為造成影響,國產晶片製造又面臨什麼挑戰?

說這事之前說個有趣的事情,2017年的時候富士康曾今宣布在美國芒特普萊森建立工廠,並且宣稱將給當地提供1.3萬人的就業機會,平均年薪5.3萬美金,當時的口號則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美國製造業的勝利「,2020年再看看位於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原本製作面板的工廠已經改為製作咖啡機了,上述的那個工廠也沒有建立起來。

臺積電官宣之後,很是符合市場的布局,之前關於7nm、5nm、2nm製程的猜測最終落下帷幕,先進位程的晶片製造要比面板戰略意義來的重要一些,背後的博弈更是錯綜複雜。

對於美國的邀請是「橄欖枝「還是」鴻門宴「不得而知。

首先我們來談談臺積電為什麼必然會在美國建廠。其實臺積電是最先一批接到在美建廠的邀請的企業,期間陸陸續續有報導雙方一直在談判,就在5月13日還有媒體傳言臺積電拒絕了美國的邀請。臺積電的CEO劉德音還對媒體表示,如果在美國建立新的晶圓廠那將是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美國政府的要求。

臺積電一直表明它的態度,5nm、3nm工藝都會留在臺灣本地,但是臺積電真的可以決定自己去不去」赴美「嗎?2天之後,就出現了神反轉,15日在網站上進行了官宣。其實這樣不奇怪,西瓜視頻創作人的視頻裡有臺積電的股權結構,臺積電的外資比例達到了78%。

臺積電股權結構表

第二點來看它的市場份額,臺積電的2019年報顯示,去年美國市場佔臺積電營收的59%,中國客戶則是19%,可見最大客戶還是在北美市場。

2020年一季度晶片代工廠排名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7nm工藝美國技術佔比大約是9%-10%之間,14nm的工藝佔比美國技術超過了15%,如果鬆動這個比例,華為和臺積電的合作還是有點希望的。而如果將工廠搬到美國本土情況就不一樣了,不管什麼比例,臺積電也必須接受美國的「長臂管轄「了,從商業角度臺積電無可奈何。

這次美國不光邀請臺積電,同時也邀請了英特爾在美國本土建代工廠,雖然英特爾是一家非常典型的IDM企業,也是AMD在2008年將格芯分出之後,除了三星以外為數不多的大型集設計、製造、銷售為一體的IDM企業之一。

臺積電客戶名單

英特爾也做過代工,很顯然已經在晶片製造工藝上形成了瓶頸,從5nm這個製程看,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的工廠,不太可能是給蘋果、高通使用的,因為它們使用了5nm工藝,更像是給英特爾、AMD、英偉達來準備的。

臺積電產能分布

2萬片晶圓,折合月產能的晶片數量也不多,也就10多萬片,一年算下來也就100多萬,不超過200萬片晶片。看看,上圖目前臺積電的工廠分布和產能情況,結合7nm工藝2年左右時間10億片的產能來說,等於在亞利桑那州放了一杯水,在新竹放了一個大水缸。

看到這裡你大概明白了,先進工藝的研發、風險生產、已經量產都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參與,尤其經驗豐富的本地工程師參與才能取得成效。即使在美建廠也只能使用成熟工藝,不然讓所有研發人員都去美國,那新竹工廠也就開不下去了。

所以,在美建廠,緩解英特爾的產能和工藝困難,給桌面端晶片提供生產就算是使命了。對於最先進工藝一般都使用在移動端上,比如華為、蘋果、高通等客戶的產品還是要放在本部生產的,即是技術原因決定的,也是人才原因決定的,至於2nm的先進位程工廠建在中國臺灣新竹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臺積電最神秘「夜鷹部隊」助攻晶片技術天下第一
    臺積電已為量產2納米晶片訂出時間表,如能實現,將進一步鞏固全球晶片技術第一地位。臺積電近年揮軍擊倒美國高通(Qualcomm)、三星(Samsung)等競爭對手,成功要素除董事長張忠謀治軍嚴明的管理方式外,背後還有一支神秘的「夜鷹部隊」。
  • 2nm工藝準備 臺積電新廠落戶新竹
    在臺積電順利完成5nm開發之後,3nm的建廠之後,似乎又有了更多的進展,近日據外媒報導,臺積電已經著手部署2nm技術的工廠,廠址擬定選在臺灣的新竹,這屬於臺積電未來的規劃之內。臺積電之前的規劃  而在2018年底,臺積電已經通過了位於臺灣南科地區的3納米工廠的環評,即將落戶的新竹3nm廠房也已通過。
  • 臺積電2nm工廠計劃建在新竹 已獲得建廠所需土地
    據國外媒體報導,5nm工藝在一季度大規模投產之後,臺積電下一步的工藝研發重點就將是更先進的3nm工藝和2nm工藝,為儘快量產,相關的工廠也需要提前謀劃,同步跟進。雖然3nm工藝還未投產,2nm工藝也還在研發階段,但臺積電已經在謀劃2nm工藝的晶片生產工廠。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隨著美國用舉國之力封殺華為公司,逼迫各種晶片代工廠競相斷絕與華為的合作關係,導致半導體材料晶片的研發難題再度浮出水面。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
  • 缺少了華為,臺積電為何還能賺到手抽筋?
    在這份財報裡,除了核心數據,我們還能看到:  (1) 臺積電預計今年一季度營收在127億至130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幅度為23%-26%;  (2) 今年的資本支出為250億至280億美元,創歷史記錄;  (3) 臺積電預計半導體市場2021年將增長約8%;  (4) 臺積電預計2021年5G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將達到35%!
  • 臺積電20納米設計達陣
    打開APP 臺積電20納米設計達陣 秩名 發表於 2011-11-21 09:30:28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330)研發副總經理蔣尚義昨
  • 論晶片製造技術,三星連我的尾燈都看不到!臺積電護城河發威!
    7納米護城河發威,蘋果、華為搶下單回顧2019年,臺積電也不是一路順遂。先是上半年經歷了晶圓良率異常而報廢了上萬片晶片的晶圓瑕疵門事件、營收短少近5.5億美元(約合165億新臺幣),後又面臨包括中美貿易戰在內的全球貿易競爭所帶來的外在威脅,都讓公司在營運及客戶夥伴關係的維繫上,遭遇挑戰。
  • 臺積電晶片代工今年產值預計同比增長30% 8英寸晶圓廠滿負荷運營中
    據媒體報導,晶片代工商今年的業績普遍向好,臺積電今年前 10 個月的營收同比均有明顯上漲,12 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 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晶片代工企業業績普遍向好,晶片企業今年的產值也會有明顯增加,在最新的報導中預計,全球晶片代工企業今年的產值將同比增長超過 20%。  在報導中表示,晶片代工企業今年的產值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晶片需求的增加。在報導中特別提到,5G 和疫情加快了向數位化轉型,推動了晶片需求,進而也推升了晶片代工企業的產出。
  • 臺積電加速研發2nm工藝:晶片成本超10億美元
    臺積電加速研發2nm工藝:晶片成本超10億美元 2020-04-23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為晶片傳來新消息,臺積電計劃泡湯了,這次卻選擇了沉默
    包括美國的晶片企業,也能通過向華為出貨來換取營收。然而華為晶片傳來新消息,美國最新的晶片規則中,不允許有關企業向華為出售晶片。而有關企業所受到的限制條件是使用了美國技術,原本華為不能代工還能採購,現在採購的渠道也沒了。不只是高通,包括聯發科也在限制企業當中。雖然早已經有所預料,只是沒想到事情發展得這麼快。
  • 臺積電5nm晶片的製造成本曝光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在半導體製程工藝技術上一騎絕塵,是全球首家量產5nm工藝的晶片代工廠,蘋果最新推出的A14處理器就是採用了臺積電的5nm工藝製造的。不過,隨著摩爾定律的持續推進,製程工藝的提升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高。
  • 臺積電計劃投資4000億新臺幣 擴建新竹工廠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下午消息,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臺積電(TSMC)打算投資4000億臺幣(135億美元)擴大其在新竹市的生產車間,因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放緩,公司正尋求新的發展動力。
  • 晶片行業三巨頭齊聚美國,三星,臺積電,英特爾在美國商討建廠
    為了避免美國對亞州晶片進口的過多依賴,川普政府正在與包括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商討在美國建廠的事宜。看來美國要把」芯「帶回家了,目前全球三家能夠生產最高端晶片的公司,三星,臺積電,英特爾。其中三星已經在美國建廠了,剩下的英特爾本身就是美國公司,而臺積電的總部在臺灣,是最大晶片代工廠,具有絕對的領先水平,也要去美國建廠,這樣美國就把全部三家晶片巨頭收入旗下了。話說美國為了制約中國,長期以來對中國採取高科技封守,包括禁止出口高科技成品和零配件。其中最先進的晶片成為了美國打壓中國的一個殺手鐧,並且屢屢得手。
  • 晶片工藝捅到天花板?臺積電正式宣布,我國早已開始布局!
    作為ASML最大的客戶,為搶佔先機,臺積電正式宣布進軍1nm。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沒想到這麼快。因為摩爾定律的緣故,1nm之後晶片製造技術很可能會陷入物理瓶頸,不少網友會產生這樣的疑慮,晶片工藝要捅到天花板了嗎?雖然歐洲微電子表示將會繼續研發亞1nm級的光刻機,製造可持續發展的微處理器。
  • 臺積電業務受計算機病毒影響 已採取緊急措施
    臺積電位於新竹總部的12寸晶圓廠Fab 12是企業集團的研發總部,也生產製造利基型產品,另外在不遠的龍潭廠也有部分後端封測技術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等,這是昨天最先傳出電腦中毒的晶圓廠區
  • 一顆臺積電5nm晶片總成本超2900元?
    來自IBS設計一款5nm晶片的總成本將高達近5億美元,那平均到每顆晶片的成本有多高?CSET在報告中的模型類比了英偉達P100 GPU,這款GPU基於臺積電16nm節點處製造,包含153億個電晶體,裸片面積為610 平方毫米,相當於電晶體密度25 MTr/mm 2。
  • ASML再獲突破:但是,先進晶片只有光刻機已經不行了!
    發展到現在,我們從7納米進步到5納米,只進步間隔了2納米,之後也基本上按照這個速度進步,例如之後的3納米,然後再進一步則是2納米、1納米,甚至會出現1.5納米。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高通發布全球首個5納米5G晶片 終端...
    臺積電攜手意法半導體 加速GaN產品開發與上市2月20日,臺積電與意法半導體共同宣布,雙方攜手合作加速氮化鎵(GaN)製程技術的開發,並將分離式與整合式氮化鎵元件導入市場。通過此合作,意法半導體將採用臺積電的氮化鎵製程技術來生產其氮化鎵產品。
  • 華為、中興共同發力,5納米晶片將誕生!如何打破生產製造困境
    華為、中興共同發力,5納米晶片將誕生!如何打破生產製造困境各位對於我國晶片研製這一個領域的了解,是否還停留在7納米這個工藝上呢?畢竟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到現在也沒有取得7納米晶片的生產工藝,只不過我國中芯國際他們採用的n+1以及n+2工藝所生產出來的晶片能夠與7納米生產出來的晶片,進行一定的比較。但從實際意義上來說,我國5納米的晶片其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華為、中興這兩個企業共同發力5納米中國晶片將誕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打破生產製造困境。
  • 英特爾7納米晶片發布時間推遲到2022年
    在今年 4 月舉辦的 2020 英特爾中國年度戰略分享會上,英特爾宣布其晶片工藝提升速度已經全面恢復,「2020 年 10 納米製程全面鋪開,2021 年進入 7 納米時代」。然而,就在剛剛,英特爾宣布由於 7 納米製程遇到問題,7 納米晶片發布時間推遲,最早將於 2022 年問世,也可能推遲到 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