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晶片製造技術,三星連我的尾燈都看不到!臺積電護城河發威!

2021-01-10 海外黃老邪

專注於晶圓代工本業的臺積電,不只持續精進先進位程,也能掌握各產業發展趨勢,成為蘋果、華為等企業優先合作的對象。

「價格」和「價值」,明明只相差了一個字,但對於企業來說,從前者走到後者,卻是千山萬水。

攤開臺積電2019年的整體表現,不僅股價在雙首長劉德音、魏哲家帶領下,於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的513天,站上300元大關,公司市值更一度突破8兆新臺幣,超越迪斯尼等不少全球知名大企業。

股價的攀高,也使得臺積電2019全年度的營業額,寫下1兆699億元8,500萬元的歷史新高,稅後淨利為3,452.64億元,每股盈餘13.32元也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2018年的13.55元。

當被問及臺積電2019年憑什麼締造了歷史新高的營業額,分析師與熟知半導體的業界人士幾乎都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領先對手三星、英特爾的製程技術含量,絕對是起了最關鍵作用的因素之一。

7納米護城河發威,蘋果、華為搶下單

回顧2019年,臺積電也不是一路順遂。先是上半年經歷了晶圓良率異常而報廢了上萬片晶片的晶圓瑕疵門事件、營收短少近5.5億美元(約合165億新臺幣),後又面臨包括中美貿易戰在內的全球貿易競爭所帶來的外在威脅,都讓公司在營運及客戶夥伴關係的維繫上,遭遇挑戰。

臺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去年第一季,臺積電業績雖明顯衰退,但自第二季起就逐步改善;下半年的營運績效,更在全球半導體業一枝獨秀,都要歸功於擴增7納米產能,及5納米導入時程的加速。

股神巴菲特曾提出「護城河理論」,認為企業競爭優勢應該像護城河一樣,為企業提供長久保障。

而先進位程,正是臺積電的護城河。不但去年領先全球導入了EUV(極紫外光)微影技術的N7+(7納米強效版)進入量產,今年投注在5納米、3納米的研發和設廠等資本支出,更達150~160億美元(約4,500~4,800億新臺幣)、創下新高。面對市場在5G、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都需要效能表現更佳的晶片,臺積電領先的技術,順理成章成了華為、NVIDIA(輝達)、蘋果等公司選擇合作的對象。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於2018年6月5日宣布從臺積電正式退休後,該公司由劉德音(圖右)與魏哲家(圖左)各擔任董事長及總裁一職,領導臺積電站上亞洲最有價值企業。

站穩產業制高點,掌握市場趨勢與脈絡

憑藉著超越業界的技術加持,也讓臺積電開創了不同於鴻海的「代工」模式,在產品定價上的話語權更大,創造更高的獲利。

劉佩真分析,臺積電擁有技術領先和良率穩定的優勢,因此在同一個製程技術上的晶圓代工價格,比競爭對手高上許多;若採用的是獨步的先進位程,價格上就更為驚人。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分析師則指出,臺積電會依照每位客戶的需求及下訂數量,來給予不同的定價;同時客戶的交貨期、製程產能是否滿載等,也是影響價格的因素。然而,高於市場行情的定價策略,背後的運作機制究竟如何?

「臺積電肯定會挑客戶!」一位熟悉半導體的業界人士說。臺積電曾於年報內容中描述,他們每年都會持續評量與調查客戶,進一步了解其需求,作為後續調整服務的參考,以強化與客戶間的夥伴關係,「所以他要研究客戶是否有發展潛力啊!」

比起晶圓代工,臺積電更像是客戶的市場趨勢顧問。

楊瑞臨指出,臺積電由於其晶圓代工龍頭的特殊身分,因而位處產業的制高點,能透過與不同上下遊討論狀況,掌握各產業發展趨勢,全方位了解市場未來動態。對內,不僅可以更精確地找到先進位程技術的潛在客戶;對外,則能給予客戶更充分的信息進行布局,達到雙贏。

更重要的是,臺積電也會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去發展新的技術。去年,專精於晶圓代工的臺積電,完成了首顆3D IC封裝技術,就被認為是為了滿足蘋果新世代處理器的需求,導入5納米以下先進位程,並且為了未來整合人工智慧晶片與新型內存的異質晶片做準備。

展望2020年,分析師普遍認為,美國對華為的政策,仍將左右臺積電的營運表現。劉德音也表示,美政府的政策將對產業帶來影響,盼能有所避免。

魏哲家曾說,「臺積電要做大家的晶圓代工。」而要贏得合作夥伴的信任,不單是技術上持續領先,更要與客戶一同成長,這正是臺積電能屢創高獲利的秘密武器。

在今年4月法說會上,臺積電也首度公布了3納米的量產時程,預計2022下半年進入量產,專注於先進位程的研髮腳步,不曾止息。

臺積電憑藉著超越業界的技術,開創了不同於鴻海的「代工」模式,在產品定價上的話語權更大,創造更高獲利。

相關焦點

  • 臺積電5nm晶片的製造成本曝光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在半導體製程工藝技術上一騎絕塵,是全球首家量產5nm工藝的晶片代工廠,蘋果最新推出的A14處理器就是採用了臺積電的5nm工藝製造的。不過,隨著摩爾定律的持續推進,製程工藝的提升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高。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
  • 臺積電最神秘「夜鷹部隊」助攻晶片技術天下第一
    臺積電已為量產2納米晶片訂出時間表,如能實現,將進一步鞏固全球晶片技術第一地位。臺積電近年揮軍擊倒美國高通(Qualcomm)、三星(Samsung)等競爭對手,成功要素除董事長張忠謀治軍嚴明的管理方式外,背後還有一支神秘的「夜鷹部隊」。
  • 電子晶片製造過程是什麼?
    這也標誌著華為完全放棄了讓臺積電繼續生產晶片的努力,與此同時,許多人對晶片有更多的疑問,在中國技術發展之後,為什麼一個小晶片卻變成了華為的攔路虎這麼大的企業?我們來談談晶片製造工藝和技術要求?製作一個晶片有四個步驟,分別是矽淨化、晶片光刻、晶片蝕刻和封測、封裝。
  • 一顆臺積電5nm晶片總成本超2900元?
    喬治敦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的兩位作者編寫的一份題為《AI Chips: 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的報告,藉助模型預估得出,臺積電每片5nm晶圓的收費可能約為17,000美元,是7nm的近兩倍。
  • 論Intel的製造和代工業務
    EdlEETC-電子工程專輯在北京的會議中,Intel製造和代工部門高層在其主題演講部分不僅直慫其競爭對手,為工藝節點的定義正名,而且也首次為全球展示了其最新的10nm晶圓,並推出了面向物聯網等應用推出的22FFL低功耗工藝。EdlEETC-電子工程專輯「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嗎?」
  • 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其實亞利桑那州的選址、5nm的製程、2024的時間點選擇都是非常講究的,先進位程的晶片戰略意義非常重要,背後的博弈也是錯綜複雜,工廠會建立的,但是先進與否,為哪些企業服務,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次建廠勢必會對全球晶片產業的布局照成不小的影響,臺積電正式宣布850億在美建廠,其原因、目的、影響。到底是臺積電的堅持,還是美國政府的勝利?是否會對華為造成影響,國產晶片製造又面臨什麼挑戰?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寶島晶片30年!臺灣晶片製造廠商簡介
    我們知道晶片行業是IT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核心技術往往掌握在歐美上遊廠商手裡,比如Intel、NVIDIA、AMD等。臺灣的晶片製造業在世界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僅是晶片代工,部分企業還具備晶片級設計的實力。
  • 華為晶片傳來新消息,臺積電計劃泡湯了,這次卻選擇了沉默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新消息從去年開始,美國為了遏制華為在晶片業務上的發展,做出了很多限制條件。比如從一開始的25%的技術比例到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不能給華為代工,這些條件每一次都是更加嚴厲。按照華為的手機出貨量來看,每年都能給晶片市場帶來上千億的效益。
  • 為什麼華為不搞晶片製造?因為任正非只猜中了過程,沒猜中結局!
    今天我們事後復盤,會質疑為什麼華為只做晶片設計,而不做晶片製造呢?很多人提出假設,如果華為十年前同步開始投入去做晶片製造,以華為之能,很可能將造就出另一個臺積電!最不濟也能搞出一個中芯國際啊,如今真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啊。
  • 晶片工藝捅到天花板?臺積電正式宣布,我國早已開始布局!
    科技的快速發展,催生出了5G、AI、雲計算、物聯網等多種行業,行業雖不同,但都需要晶片作為核心驅動。要知道,晶片行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其中包含設計企業、製造企業和晶片製造核心設備的生產企業,西方對國產晶片的卡脖子,讓光刻機成了業內比較受關注的話題。
  • 晶片製造下一代黑科技後年就要量產,兩家...
    行業媒體19日消息,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與Google等美國客戶正在一同測試,合作開發先進3D堆棧晶圓級封裝產品,並計劃2022年進入量產。據多位消息人士表示,此技術將有助半導體產業突破日漸挑戰的晶圓生產及摩爾定律放慢的局限。
  • 傳6nm的5G晶片尚未在臺積電流片就急著曝光
    只是,業界指出,展銳的虎賁 T7520 在臺積電預計採用的 6nm 工藝都還未正式開始流片,就急著趕快曝光宣傳,難道不怕被說成是「PPT 晶片」?或許是在這一波 5G 晶片行銷戰中,展銳也是「急了」。足見這次戰況激烈的 5G 晶片大戰中,不確定因素一波波,每一步都要走得非常小心,且不到最後是無法判別誰是贏家。6nm 工藝有多厲害?紫光展銳這次搶著發布的 5G 晶片採用的臺積電 6nm 工藝技術,到底厲害在哪裡?
  • 臺積電加速研發2nm工藝:晶片成本超10億美元
    臺積電加速研發2nm工藝:晶片成本超10億美元 2020-04-23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半導體行業陷入「僵局」,臺積電都無法脫身泥潭,歐洲大動作來了
    想必大家已經都知道在過去的一年裡,對於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影響有多大,首先是全球性大事件的影響,使得半導體的一些關鍵環節出現了問題,產生了極大的連鎖反應,其次就是美國對於半導體的限制規則,然很多廠家無法自由買賣。
  • Third Point再度施壓 英特爾最好分拆晶片設計製造部門
    對衝基金Third Point執行長Daniel Loeb於信中要求英特爾針對晶片設計高層出走提出解決方案,並設法改善工程團隊士氣低落的問題。Daniel Loeb表示:英特爾必須提出全新獨立解決方案來留住客戶,而不是讓客戶找別家業者製造晶片。Third Point近日再度施壓,催促英特爾策略改革,最好出售旗下併購事業或分拆晶片設計製造部門,以免繼續損害股東利益。
  • 沒了臺積電代工,華為還有必要設計晶片嗎?
    我們知道,華為最新的旗艦晶片是麒麟9000,由於「禁令」的存在,臺積電無法為華為代工。所以,很多朋友都認為,麒麟9000將成為華為的「絕版」旗艦晶片。這並非空穴來風,華為多放努力無果,晶片供應沒有得到解決。我明知道,在「禁令」生效之前,華為花費巨額資金,臺積電開足馬力生產(麒麟9000)。
  • 全球最強晶片巨頭再受打擊!蘋果不願承擔巨額流片費:3nm晶片要涼?
    【8月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在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再次頒發晶片斷供禁令後,也是讓國內很多小夥伴們再次了解到了國內晶片製造工藝水平,國內最強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目前只能夠量產14nm工藝晶片,7nm工藝還在研發中,而全球最新的5nm晶片工藝,只有臺積電可以生產製造,就連全球最強的IDM晶片巨頭—Intel宣布
  • 領先蘋果,華為將全球最先發布5nm麒麟處理器:臺積電正最後趕工生產
    本周,臺積電方面正式宣布,已經生產了第10億顆功能完好、沒有缺陷的7nm晶片(蘋果A12、華為麒麟980等都使用了這個工藝),達成新裡程碑,而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引入7nm的商業生產,並為5nm打下堅實基礎,後者即將正式跟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