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是人們對於具有高品質肉質的雞的一種俗稱!土雞的養殖主要是通過散養以及通過進食多樣化、自然化的方式來獲得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土雞和飼料精養雞的本質差別!
飼料精養雞通過工廠化大密度的養殖,採用以玉米穀物等糧食為原料的精飼料餵養,由於雞的密度大,因此雞的活動量極小!
這時候,雞就能在高能量精飼料的營養下快速催肥!飼料精養雞主要的重量組成是脂肪,就是看起來是肌肉的雞肉裡,其實裡面同樣堆積了不少脂肪顆粒!這也是飼料精養雞肉質特別嫩的原因,因為雞肉少雞肉多脂肪,沒有嚼勁!
而散養的土雞由於活動範圍大,雞的身體裡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夠充分地將脂肪轉化為肌肉這樣的蛋白質!這就是達到相同重量的雞,散養的土雞要比飼料精養的雞需要更長時間的道理!
土雞在獲取食物營養的同時,不斷地消耗掉能量,減小了脂肪堆積,緩慢增加肌體蛋白質。而飼料精養雞則能減少通過運動而「浪費」能量,快速催肥!
從營養學角度看,當然是高質量的蛋白質對人體更營養,而過多的脂肪攝入雖然能解決人的飢餓感,讓人吃飽!可是時間一長,高脂肪攝入會讓心血管方面出現問題!
從口感上來看,富含高品質蛋白質的土雞當然更好,肉質中的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都要遠高於飼料精養雞!同時土雞各種營養成分的充分能讓土雞在烹飪時香氣四溢!
從健康度來看,土雞的食物來源多樣化,其中蚯蚓、昆蟲等優質蛋白,以及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的堅果,都讓土雞的肉裡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嘌呤類物質;而高密度精養的雞因為環境的惡劣,疾病預防的需要,會同時給餵抗生素等有害物質,這樣的雞肉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既影響了雞肉品質和口感,還給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威脅!
其次,看看怎樣選擇到土雞?
土雞並非指某一具體的禽雞品種,只要採用散養為主的飼養方法,每一種雞都可以餵成土雞!
當然,雞品種不同,其抗病能力,個體大小,還有產蛋能力等都有不同。一般我們這邊將那種個頭相對小,抗病能力強的原著品種的雞通過散養、生態飼養而成的雞定為正宗的本地「土雞」!
要養出正宗的土雞,根本上是要完全按農家傳統的放養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雞有好的生存環境,也能夠讓雞獲得自由,當它們歡快地到處覓食、「咯咯咯」地唱歌的時候,雞就有一個好的心情!曾經一個試驗,給動物放養地放起悠揚的歌聲居然能夠改善動物肉質!
農民都知道,一隻土雞長成是相當不容易的,主要是生長緩慢,成雞時間長!這也是土雞價格比飼料精養雞高出好幾倍的原因!
但人們都知道吃土雞更營養健康,關鍵是因為價格相差太大,以次充好,利用精養,或即使散養也以飼料飼餵為主的辦法,來加快「土雞」出欄速度,追求好的經濟效益。
完全憑藉肉眼觀察進行區分到底是否是正宗的土雞還是有可能,如那些從腳趾大小、羽毛顏色和雞的靈活性方面來判斷土雞真偽還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要真正確保買到土雞,最有效的方式是找到這樣飼養的場地和農戶,在熟悉和誠信之下,才可能真正穩定地獲得土雞雞源,讓花出去的高價錢不至於明珠暗投!
從這點來說,那些真正進行土雞養殖的也完全可以考慮用新媒體的方式不斷輸出自己真實的養殖場地和土雞養殖辦法,建立信任,誠信待人,能夠讓自己優質的農產品持續便捷地觸達真正有健康消費理念的人!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點讚、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