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極端天氣讓「防災大國」經驗失靈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導讀:受今年7號颱風「巴比倫」侵襲,空前的暴雨造成了日本平成年代最嚴重的水災,一些外媒刊出了「日本沉沒」等驚悚的標題。即便是以「防災大國」自居的日本,面對這樣的災情也措手不及。

  「成長的地方變成這般慘狀,我真是坐立不安」

  7月12日,來自全日本的救災物資陸續抵達災區。岡山縣倉敷市政府大樓堆滿了毛毯和水,幾名職員從早晨就忙於分揀,門口掛出了暫停接收的告示。該市的災害志願者中心設置在一所大學的接待處,自14日開始接受外地誌願者。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報導,當天早上7點,現場就排起了長隊,截至10點已匯聚1000多人。日本放送協會(NHK)稱,在14日至16日的三連休期間,有超過1.2萬名志願者參與。

  45歲的公司職員大西祥二從京都府八幡市趕回老家救災。「自己成長的地方變成這般慘狀,我真是坐立不安。」他告訴NHK,自己有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災區擔任志願者的經驗。

  在受災最嚴重的倉敷市真備町地區民宅中,衣櫥倒在滿是泥漿的榻榻米上,雜物散落一地。14日上午11點半,25名志願者聽取了注意事項等說明之後,走向受災的民宅。粉塵飛舞,腳下散亂著破碎的瓦礫和玻璃,人們必須穿戴好長靴、手套和口罩。當天,氣溫在早晨就超過了30攝氏度,志願者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

  由於泥沙堵塞道路,很多地方車輛無法通行,志願者只能用手推獨輪車運送沙袋。「請專業的清理公司太貴了,我正發愁該怎麼辦。非常感謝志願者伸出援手。」住宅被泥沙衝擊的淺川太郎告訴NHK。

  在廣島縣三原市內的疏散點,供水車前排起了隊。「這裡有冷氣,不會汗流浹背,飲食也有保障。」 一名七旬老人說。然而他常去的醫院因浸水而停診,拿不到藥物。他聲音顫抖地對NHK表示,「希望快點找到住處,讓生活安定下來」。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7月16日,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西日本大暴雨已造成219人罹難、21人失蹤,還有一人無法確認生死。共同社發現,約七成遇難者超過60歲,還有10名未滿10歲的兒童。截至15日正午,16個受災府縣約有5200人依然過著疏散在外的生活。

  據美國彭博社報導,災難導致了慘重的經濟損失。汽車製造商馬自達9日宣布,位於廣島縣和山口縣的工廠停工,次日三菱公司也宣布岡山工廠停工。松下公司位於岡山的工廠遭水浸泡,復工預計需要一周時間。雅瑪多運輸公司在西部廣大範圍內停止收取貨物,該公司稱:「在如此大範圍內對配送造成影響,或許自東日本大地震以來尚數首次。」菅義偉16日透露,農林水產業相關損失額達48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預計還將增加。

  據共同社報導,12日西日本鐵路公司(JR西日本)等27條鐵路有上百處因災停運,高速公路8條線路的8個區段禁止通行。由於吳市的陸上交通斷絕,航運公司派出交通船在市區穿梭,吳港碼頭上一時擠滿了擔心遲到的白領。

  安倍慢吞吞「和時間戰鬥」遭詬病

  在醫院睜開眼睛時,野村浩史心中第一個念頭是「我還活著啊」。這位31歲的上班族和父母一起住在真備町,6日晚10點避難通告發布後,他把車開到高處,坐在車裡舒舒服服地看世界盃直播。

  7日凌晨1點,留在家中的母親告訴他,「水已淹到肩膀了」。意識到大事不妙,野村衝回住宅區,用備好的橡皮艇展開營救。4小時後,長時間未進食的他已經脫水,疲勞到口齒不清。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報導,直到暈倒前,野村用最多承載3人的小船往返救出了20多人。

  但僅憑「民間英雄」仍然不夠。駐廣島與岡山的陸上自衛隊第13旅團聞風出動,加上從各地前往支援的警察和消防力量等,共計有7.3萬人、70架直升機在災區救援。10日上午,海上自衛隊運輸艦「下北」號搭載7輛油罐車從廣島港起航,向吳市的加油站運送汽油。據NHK報導,原本計劃前往中國南海宣示「印太戰略」的「加賀」號直升機航母也投入救災,成了向災民開放的公共浴場。海上自衛隊還出動了氣墊登陸艇,接送離港口較遠的民眾。

  相比於迅速行動的自衛隊,首相安倍晉三的反應屢遭詬病。5日晚10點,「有記錄以來最強降雨」即將來襲的消息在日本各大媒體刷屏,自民黨女參議員片山小月發布了一條推特:「安倍與法務大臣上川陽子、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復興大臣吉野正芳等人在赤坂自民亭與年輕議員們大開晚宴,交流感情。」

  此事立刻引發在野黨口誅筆伐。「難以置信……只能認為是缺乏責任感。」立憲民主黨參院幹事長蓮舫在國會驚訝地說。更令輿論不滿的是,6日西日本大雨已經成災,17個府縣下達了疏散指令,安倍依然未對救災做任何指示。7日是星期六,各府縣陸續傳出死傷情況,而安倍僅在上午開了15分鐘的內閣會議討論暴雨事宜,下午就回私宅休息了。到了8日,首相終於宣布成立「暴雨非常災害對策本部」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宣布「要和時間戰鬥」。

  星期一,安倍總算上了班。據共同社報導,他宣布取消11日的歐洲、中東訪問,他本計劃赴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這也是日本首相首次參與這一峰會。14日早上,日本政府取消了安倍赴廣島暴雨災區視察的計劃,因為他接連視察岡山、愛媛等暴雨災區後累得腿痛,被診斷為髖周炎。天皇夫婦也宣布取消了靜養行程。

  經驗和設備可能不再適用

  作為世界聞名的「防災大國」,一場暴雨造成如此慘重的傷亡,令人大跌眼鏡。法新社稱,原因首先是颱風季造成了前所未見的雨勢。以高知縣為例,短短4天降雨量高達1847毫米,超過東京一整年的降雨量。截止8日,118個觀測站測得的72小時降雨量均創下歷史紀錄。

  日本地形多山,房屋常常修建在山體斜面,易受洪水和泥石流影響。多用木材建造的日本房屋抗震效果理想,但難以抵禦山洪。據NHK報導,截至10日,因山體滑坡致死者佔遇難人數的60.5%,因河水泛濫致死佔26.6%。

  該國引以為傲的救災體系也暴露出軟肋。以受災最嚴重的真備町為例,6日中午11點半,當地政府就發布了疏散令,晚上10點又發布「避難勸告」,但仍有上千名居民拒絕疏散,結果7日凌晨岡山縣小田川決堤,真備町被淹沒,到10日已確定46人遇難。

  NHK指出,很多居民不願離家是因為撤離需自行駕車,沒有車就只能徒步跋涉,人們自然不願冒著傾盆大雨出門。真備町有大量老人,獨居且行動不便的他們連逃到2樓進行「垂直疏散」都困難重重。

  當地政府的通知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日本經濟新聞》稱,真備町繪製了詳盡的「洪水泥石流災害風險地圖」並反覆叮囑市民查看,但仍有不少人表示「根本沒看到過該圖」。67歲的諏訪香代子告訴共同社:「雖然很多個喇叭同時播放防災無線電給出的疏散指示,但聲音疊在一起聽不清。高齡者沒能迅速撤離,或許是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接不到通知。」

  日本精心打造的防災體系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由於人口老齡化嚴重,該國特色的「政府預警通知」和「居民積極自救」相結合的救災體系難以為繼。與此同時,全球變暖造成極端天氣的頻率正在增加,過去難得一見的超大暴雨如今幾乎年年襲擊日本,曾經行之有效的應對天災的經驗和設備,可能已不再適用。

  「水深」之後是「火熱」

  9日中午,1/4面積被淹沒的真備町如同澤國,決堤的小田川堤防已被土封堵,附近排列著眾多排水泵。小學操場上仍留存著「SOS」的字樣,令觀者心痛。

  避難所裡,災民們只能睡在地板上,運氣好的人能分到紙箱充當床鋪。許多人適應不了避難所的嘈雜與酷熱,寧可回到受災的家中,或是在車上過夜。一位帶著讀高中的女兒在車上生活的母親向《日本經濟新聞》抱怨,避難所內人太多,吵鬧讓她無法入睡。

  災難中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畫面。日本各地網友向災區寄去了數以萬計的千紙鶴,因為數量太多,只能壓縮處理後堆放了事。據NHK報導,倉敷市警方13日逮捕了兩名偷拆汽車輪胎的趁火打劫之徒,他們供稱本想去真備町作案,因那裡人太多而選擇了倉敷。

  7月14日,日本內閣會議將西日本暴雨定為「特定緊急災害」,與阪神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等4起震災同級。共同社稱,此舉可以延長災民的駕照有效期、餐飲店經營許可、臨時安置房居住期限等。16日,安倍敲定了面向受災農林漁業從業者和中小企業的第一批支援措施,包括提供5年期無息貸款、延長還債期限等。他還對投身災區重建的人們表達感謝,並呼籲「大家行動時千萬小心,謹防中暑」。

  「水深」之後,日本遭遇「火熱」。14日,剛送走暴雨的廣島縣和岡山縣氣溫飆升至37.4攝氏度,京都府、岐阜縣、三重縣則超過38攝氏度。氣象廳警告,高溫將持續至少一周。截至15日,1000多名在岡山縣幫忙清理災區的志願者中,已有至少48人因中暑就醫。

  16日,下著小雨的東京氣溫仍然達到34攝氏度。據共同社報導,安倍晉三當天表示,擬於8月下旬正式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他最初想在7月22日的例行國會閉幕時宣布參選,改變計劃是「為了專心應對暴雨災情」。

 

《青年參考》編輯

相關焦點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氣候變化作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唯有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應對氣候變化既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承擔的國際責任,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需求,也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重要戰略選擇。
  • 日本防災︱如何讓防災教育充滿樂趣
    而日本民眾在面對天災時的鎮定有序與他們平日裡重視防災宣傳及教育不無關係。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早稻田社會創新研究會(WSIC)的易思實驗室(EASI Lab項目)、社區防疫互助網絡(CAN計劃)合作推出日本防災教育系列。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保持對災難的關注和想像力?
  • 極端天氣過後一個多月,「森林城」怎麼樣了?
    11月17日,一場歷史罕見的強雨雪大風冰凍天氣侵襲「森林城」,僅市管街路就折損樹木6萬餘株,損失達2.2億元。極端天氣過後,水電、交通等方面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而城市園林則還在默默進行著一場長時間的災後重建。一個多月過去了,現在的「森林城」怎麼樣了?「春城綠殤」幾時能修復?
  • 乾旱、災難性降雨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極端天氣持續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20日發表報告稱,在度過有史以來氣溫第二高的六月之後,七月北半球依舊在極端炎熱、乾旱和災難性降雨等具有高度影響天氣的控制之下。
  • 注意保暖哦 未來一周重慶還將出現兩次降溫降雨天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22時訊(董進)今(8)日下午,重慶市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召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視頻調度會,通報近期降溫降雨(雪)天氣情況和後期趨勢,部署防範應對工作。
  •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 全面提高我國自然災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防災減災救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次就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深刻回答了我國防災減災救災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尊重生命、情系民生的執政理念,為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一些防災的小知識
    不過好在四川人民都有著豐富的抗災經驗,再加上樂觀的態度,影響不大,網上面段子倒是多了不少。笑歸笑,但是真的遇到地震災害等我們還是需要知道一些防災自保的知識,畢竟,2020的首要目標是「活著」。下面就由觀察君普及幾個來自東瀛的防災小知識,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幫助。首先是剛剛上面圖片中某位提到的,感到地震時應該是往客廳去呢?還是廁所?答案是A,客廳。
  • 當超強颱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廈門……(氣象防災減災故事④)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氣象人如何築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 東京板橋區首次組織4月入學留學生進行防災訓練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日本東京板橋區、相關日本私立大學和志村消防署以外國留學生為對象,實施了防災教育訓練。  據日本媒體報導,此舉作為東京板橋區提出的「建立多文化共生城市推進計劃」之一,由該區地域防災支援課和文化國際交流課策劃。不僅是訓練,也提供了防備地震等災害的防災信息。
  • 日本宮城遠田消防署製作防災知識宣傳單 幫助在日外國人學會逃生自救
    人民網東京3月23日電 綜合日本《河北新報》的報導,為了在日外國人能夠在災害來臨時正確逃生自救,日本宮城縣湧谷町遠田消防署製作了防災知識宣傳單「RUN AWAY」。宣傳單上的英文標記、插圖等設計都十分用心,強調了逃生自救的重要性。
  • 防災減災小貼士⑤|「高溫病」有何危害?如何防範?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安排部署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時提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通過網絡公開課、新媒體直播、在線訪談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普及各類災害事故知識和防範應對基本技能。為此,寶安區應急管理局聯合南方+開展5期《防災減災小貼士》專欄,每天普及減災防災知識,讓市民提前預習,做足功課,提升市民防災減災意識,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 日本出現大範圍暖冬天氣 多地平均氣溫刷新高
    日本氣象廳近日發布報告稱,今冬(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日本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平均氣溫分別比往年高2.2和2.0攝氏度,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冬季氣溫的最高值。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在日本全國153個觀測點中,有109處的平均氣溫刷新了最高紀錄。
  • 駐墨爾本總領館籲中國公民注意極端天氣並妥善應對
    駐墨爾本總領館籲中國公民注意極端天氣並妥善應對
  • 日本山寨大國:在山寨上領先了中國五十年
    別說咱中國人了,就是日本很多年輕人也不知道:在日本走上崛起之路的那幾十年,「Made in Japan」就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作為當時的山寨之王,日本山寨產品覆蓋了各個行業:食品、服裝、小商品、動畫、漫畫、影視、玩具、家電、汽車……族繁不及備載。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全球氣候模式將會遭到破壞,導致某些地區出現暴雨、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動植物疾病的爆發、森林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也會層出不窮。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使我國沿海登陸的颱風減少,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例如,我國在1931年、1954年、1998年出現的嚴重洪水,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造成的。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9月北京「暴堵日」 官員籲極端天氣應「早退」
    9月北京「暴堵日」 官員籲極端天氣應「早退」 2015-09-06 16:02: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勉縣茶店中隊積極應對極端惡劣天氣道路交通安全
    近期,受極端惡劣天氣影響,轄區氣溫驟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由於地處山區,早晚溫度低於零度,加上G345國道過往大型車輛加裝有灑水裝置,道路極易結冰。中隊按照「減量控大」以及「極端惡劣天氣應急指揮部」的工作要求,抓好貫徹落實,積極做好各項應對措施,全力以赴確保轄區道路交通安全,暢通,預防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來源:勉縣交警大隊編輯:王超如審核:瞿白【來源:漢中交警訂閱號】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氣候變化,導致災難頻發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引起災難無數。受限於當前的氣象學研究水平,目前我們還不能明確知道極端天氣事件與長期氣候變化間的具體關係,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溫室氣體的不斷累積導致的全球升溫,是極端天氣的重要起因。除了意料之中的高溫,極寒、乾旱、極端降雨、降雪、溫帶氣旋等也都和它有關。
  • 外媒:中國可利用全球對付水母經驗 保護本國艦船浮動核電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繼其他海洋大國之後,也開始尋找對付水母的手段,後者對大型軍艦以及位於海岸類似核電站這樣的大型技術裝置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問題為何如此尖銳?例如,在不同的日子從日本核電站的冷卻系統中清出的水母多達150噸。卡申稱,水母也能對軍艦構成威脅。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2006年致停留在澳大利亞海岸的「隆納·雷根」號航母的冷卻系統失靈,而商用船隻例如油輪更經常受害於這類問題。此外,形勢越來越糟還因為,熱天水母喜歡藏在大型船隻的陰影處。報導稱,卡申表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類似想法進行過分析和研究,主要是為了保護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