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一十年代開始,日本為了侵佔青島乃至山東,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就曾五次出兵青島,給青島和山東帶來了巨大的創傷。而民國積貧積弱,基本無力抵抗,相比而言,青島民眾反而能夠奮勇抗日,甚至在日軍駐紮時,還搗毀過日本領事館。
第一次,1914年日德戰爭
1914年8月,日本為佔領青島,對德國宣戰,實力不濟的北洋政府無奈宣布局外中立。至1914年11月,駐青島德軍向日本投降,青島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膠濟鐵路也被日本控制。此後,為圖長期佔領青島,日本開始向青島移民,至1920年,青島日本僑民達到2萬多人,這成為日本以後挑起事端的重要棋子。

1922年12月10日,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被迫將青島和膠濟鐵路還給中國,但北洋政府同意向日本支付5000萬銀元,並以膠濟鐵路收入作保,還同意保護日本僑民和日本在青島的財產,這都埋下了隱患。
第二次,1927年5月28日
為打到北洋軍閥、統一中國,國民革命軍於1926年開始北伐。1927年春,國民革命軍已控制南方地區。為阻止中國統一,日本以保護青島日本僑民和膠濟鐵路利益為藉口,於1927年5月28日派關東軍第十師,在青島大港二號碼頭登陸,青島日本僑民欣喜若狂,有五千多人到碼頭歡迎日軍,並要求日軍永久佔領青島。此後,日軍駐紮在大窯溝、小鮑島等日本人居住區以及日本學校、工廠內,青島出現了北洋政府與日本共治的局面。

北洋青島當局向日本表達了強烈抗議,而為了抗議日本出兵青島,山東地區掀起了抵制日貨運動,由於北伐軍暫無北上行動,日軍於1927年9月4日撤離青島。
第三次,1928年4月19日
1928年,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為阻止中國統一,日本再次以保護僑民為藉口,派遣第三師團於1928年4月19日在青島大港登陸,再次受到青島日本僑民的熱烈歡迎。此後,日軍沿膠濟鐵路攻佔了濟南,從5月3日到9日,日軍在濟南大肆屠殺中國軍民,史稱五三慘案。日本在濟南的暴行,激起了青島民眾的憤怒,雖有日軍駐紮在青島,大批民眾還是在5月10日走上街頭,高呼反日口號,並搗毀了日本總領事館。

到了6月,青島日本僑民派代表到東京請願,要求日軍不要撤離青島。就這樣,日本以此為藉口,推託不撤軍。直到1929年5月,日軍才從濟南和青島撤軍。此後,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並設立了青島特別市。
第四次,1937年8月14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考慮到在青島有大量日本僑民和財產,日本制定了奪取青島,就地保護僑民的戰略。從7月開始,日本軍艦就雲集青島海面,到了8月份,日本戰略又改為全力進攻上海,在青島進行撤僑,於是,8月14日,一隊日本海軍陸戰隊突然在青島登陸,在行進到德縣路時,兩名騎自行車的人開槍打死了一名日本士兵,這就是德縣路事件。日本以中國挑釁為藉口,日艦大炮瞄準了青島,而青島軍警入駐四方、滄口的日本紗廠,做出炸毀日本工廠姿態。最終雙方妥協,日本同意從青島撤兵,國民政府青島當局同意日本僑民撤離青島。12月底,國民政府炸毀了日本在青島所有的工廠後,放棄了青島。

第五次,1938年1月10日

由於國民政府的撤退,青島已是一座空城,只有外籍警察在維持秩序。1938年1月10日,日軍從沙子口登陸,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青島。日本僑民也跟隨日本軍隊回到了青島,到1943年,青島日本僑民高達4萬多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青島的日軍、日本僑民陸續被遣送回國,青島也終於徹底擺脫了日本這個糾纏自己三十多年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