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免費教年輕人學日語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孫沈清和學生們

  免費授課的日語奶奶

  八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

  語言教材、備課本、記號筆、老花鏡……上午9時,收拾好授課所需,年屆八旬的孫沈清拎著帆布包,打車來到離家1公裡外的五華區新聞裡社區。半年來,每個周六的上午,孫沈清都要在銀髮黨員公益課堂上,免費教年輕人學日語。

  日語是半個母語

  上午10時許,新聞裡社區居委會樓上的活動室裡,孫沈清面對4名學生,在一句頗具儀式感的日語問候之後,開始了1個多小時的日語授課。

  「您怎麼學的日語?」記者問。

  「說起來可就太複雜了。」孫沈清笑了笑,眉宇間滿是歲月雕刻的痕跡。

  通過課前簡單的交談,記者知道,日語可謂孫沈清的半個母語。清朝末年的日俄戰爭後,孫沈清的外祖父母從日本移民旅順安家,「我的母親是出生在中國的日本人,我父親則是出生在日本的中國人。我是家裡的老大,還有兩個妹妹,我們在家都說日語,在學校就說漢語。」孫沈清說。孫沈清的日語聽說讀寫都很溜,對漢語的理解同樣遊刃有餘。課堂上,孫沈清熟練運用中日文穿插,不時引出兩國文化中的相似、相異之處,讓學生時而會意一笑,時而費解苦思。

  一個多小時的課程中,除了中間休息10多分鐘,年屆八旬的孫沈清一直站在白板前,時而戴著老花鏡湊近課本,領著學生熟悉下一個知識點,時而拿起記號筆在白板上寫著板書。

  有幸遇到孫老師

  孫沈清的公益日語課是去年9月開起的,剛開始來了很多學生,但漸漸地部分學生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學習語言是個苦活,得堅持。一節課不來上,下節可能就接不上了,落下的課程多了,再想聽進去就很難。」在孫沈清的報名登記表上,半年間陸續登記了27個名字,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不過是八九歲的娃娃。現在經常來聽課的還有不到10人。

  對於26歲的丹妮來說,能有這樣的免費學習機會,還碰到如此專業的老師,無疑是一件幸事。「懂得一門語言很重要,去國外自由行時,可以了解、發現別人難以知曉的事。」丹妮對語言的興趣並非從日語開始,大學期間她就報班學習了德語、法語,並考取了證書。丹妮說,如今語言課程動輒得花費數千元,還不見得能遇到適合的老師。跟著孫老師學了半年日語,丹妮幾乎沒請過假,因為她心裡有個目標:考過初級日語後去日本旅行。

  小普的小目標也是考過初級日語,今後在工作上能有所助益。「以前專門報班學過日語,但效果並不好。」小普說,大約10年前,他花1000多元上了日語輔導班,但一周上三四節課,老師把每節課的內容壓縮到極致,根本不管學生有沒有時間消化。錢花了卻沒啥效果,這讓小普無奈放棄。一次,小普找到孫老師交心:「能遇到您這樣的老師實在難得,我一定不會辜負您。」

  從兼職老師到大學老師

  流利地聽說讀寫就可以算作掌握了一門語言,但掌握了以後就一定會教嗎?那可不見得。

  「日語教學並非我的本業,卻也算第二職業。」1957年,孫沈清考上南京大學。「日本的氣象很發達,你會日語又是女生,何不學氣象呢。」報考專業前,母親的一席話,深刻影響著孫沈清的人生軌跡。5年大學讀完,年輕的孫沈清被分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從事氣象工作,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揮灑在了壯美的戈壁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人們的視野、思維更加開闊,急迫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相隔不遠的日本成了學習的目標。「當時興起了一陣學習日語的熱潮,有朋友聽說我會日語,便讓我開辦日語學習班,晚上給學生上課。」孫沈清坦言,雖然日語是她半個母語,但她在語法上確有欠缺,於是她利用業餘時間搜集資料學習語法,晚上則在課堂上教授日語。「一個晚上兩節課,第一次領了1.2元的課時補貼。」孫沈清說著眼睛一眯,笑得像個孩子。

  55歲退休後的15年間,孫沈清從兼職日語教師成為專職教師,曾任教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還擔任烏魯木齊科技日語協會理事長。為了讓更多人有條件學習日語,2001年時,孫沈清在家人的支持下自費辦起「孫沈清日語教室」網站。

  這一身本領不能白廢

  2011年,古稀之年的孫沈清與老伴一同遷居昆明,與大兒子一家生活,成為春城的一名「候鳥老人」。

  「後輩們沒一個願意學日語的,但這一身本領不能白廢了啊,只要有一個人願意來,我就會堅持教下去。」孫沈清告訴記者,老兩口都有退休工資,不差錢,身體也還不錯,去年聽新聞裡社區的書記小陳說要開公益課堂,她想也沒想就來了。

  上午11時30分,下課。合上講了不到1/5的《新世紀日語教程》,孫沈清給孩子們布置了作業:「回去好好複習今天學的單詞,再預習一下,下周我們講第12課。」

  (記者 宋金豔 文 龍宇丹 攝)

相關焦點

  • 「我來教您用手機!」貝殼公益教老人用手機活動進社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許瑤12月22日起,貝殼青島站各門店陸續啟動「冬暖30城,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課堂。經紀人走進社區,化身志願者「小老師」,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基本操作。作為根植於社區的公益力量,貝殼公益多年來關注社區助老工作。
  • 教社區老人「集五福」發紅包 學生參加實踐意義勝過「蓋章」
    春節前夕,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花園路街道舉行了一場科技助老春節專場活動,教社區老人「集五福」、發紅包。在這場活動中,有16名孩子穿上了志願者的藍馬甲,他們都是來自周邊學校的中小學生。在「夕陽再晨」的科技助老課堂上,中小學生的加入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許多活動形式大於內容10歲的小志願者薛米兒是前進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負責志願者籤到和發放獎品。
  • 跟著浙大學霸學日語,這個社區的孩子們真幸福
    我跟你說,我考了國畫幾級古箏幾級英語學到第幾冊……」「老師你的頭髮為什麼這麼長?」「老師我們玩我是臥底吧!」孩子們總是興致滿滿,嘰嘰喳喳,仿佛永遠不會疲倦。浙大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服務過程中發現,古蕩社區利用夏令營的形式寓教於學,將原來刻板的知識道理變得生動活潑而易於接受。
  • 玉成社區「悅鄰公益課堂」首次開課
    12月7日下午,相城區元和街道玉成社區迎來了第一期「悅鄰公益課堂」,社區黨總支邀請在職黨員劉亮來到社區給轄區內青少年帶來了一堂公益美術課。課堂上,劉亮以PPT和播放動漫的形式介紹了獅子的特徵,青少年們拿起畫筆,跟隨劉老師一步一步開始作畫。整個過程中,劉老師對青少年們進行現場指導,幫助他們提高改進畫畫技巧。
  • 石家莊環保老太變廢為寶,免費教大家做手工,堅守公益24年
    「姐妹們,現在天冷了,我們穿的衣服是越來越厚了,可是山區裡的一些老人和孩子們還在等著我們。」66歲的王風琴正在微信群裡號召她的學員們,準備動手編織今年的愛心手套、帽子和圍巾,送給需要的人。王風琴是石家莊出了名的「環保達人」,不僅擁有一雙能變廢為寶的巧手,而且堅守做公益24年。
  • 溫暖在社區│他們扶起老人,也扶起了愛心
    鏈家4.0時代經紀人  社區好鄰居,永遠在身邊  老人倒地受傷,他們站了出來  2020年12月的一個下午,在濟南鏈家永大清華園店門外,一位70多歲的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艱難地支撐起身體。  扶起老人,才發現她的左耳朵劃破了,流了很多血。張子耀攙扶著步履蹣跚的老人回到門店,夥伴侯善燦、王慧婷趕忙拿來紙巾,幫老人擦拭傷口。見老人傷口血流不止,走路重心不穩,大家不由地緊張起來。「開車,去醫院!」門店經紀人張恆主動提出,和張子耀一起送老人就醫。
  • 太原這個社區為老年居民開設手機課堂,解決老人「用機」煩惱
    1月6日下午,老軍營街道桃南一社區手機課堂開班了。「兒子給我買了新手機,說是可以看電影、發微信,但我就是不會用。兒子工作忙,很少回家,新手機只能一直躺在抽屜裡,我用的還是老年機。」當天下午,七旬居民李大爺一進社區活動室就自嘲說。社區工作人員先教李大爺開機、發現手機裡已經下載有微信、支付寶等 App。
  • 社區「小太陽」為老人義務送餐8年
    買菜、送餐、晾衣服……廣州越秀區六榕街涼亭坊社區居民何玉芳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忙,愛心善舉堅持8年,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受助的老人親切地稱她「小太陽」,「走到哪裡照耀到哪裡」。近日,何玉芳當選為「廣州好人」。
  • 專訪林錦成: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這話,原本是劉德華說的。天王劉德華是娛樂圈勞模,更是影壇常青樹。可是比起他的演藝成就來說,其個人品行更為人所稱道。多年來,他所參與的公益事業不勝枚舉,捐助過的對象不計其數,幫助過的朋友更是數不勝數,但他為人低調謙遜,從不刻意宣揚,只以實際行動來為社會做貢獻。所以,在人際複雜的娛樂圈中一直很受眾人敬重。
  • 江幹日語初級培訓班多少錢_讓你輕鬆學日語
    中國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國,近年來隨著兩國在經濟文化發展上密不可分的聯繫,日語在我國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語言是搭建兩國友好的橋梁,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看到更多彩的世界。
  • 下城日語一級培訓_杭州日櫻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下城日語一級培訓,杭州日櫻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櫻花國際日語結合尖端語言教學的精華,凝聚了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日本語言教授專家和深厚日語功底的中籍教師,為個人和企業設計了極具特色的應用日語口語和商務日語課程,同時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拓展課程、課外活動和全日語交友社區。下城日語一級培訓, 入戶中山不看計劃生育!
  • 新港社區舉辦老人「智慧型手機」課堂
    本報訊 (記者 文琰 文/圖) 8月3日,茄子溪街道新港社區開展老年人數字閱讀培訓,帶領社區老年人「玩轉」智慧型手機。據了解,今年新港社區已經開展了兩期老年人數字閱讀培訓課。第一期開展了《手機攝影實用技巧》,為老人們講解「人物拍攝」「風景拍攝」等攝影知識;第二期開展了《電子相冊》製作,為老人們講解了如何製作音樂電子相冊。此次培訓活動中,社區志願者以「就診掛號」為主題,通過平實的語言、典型的實例,為老年居民詳細地講解了如何進行網上預約就診掛號、通過公眾號或小程序查看體檢報告等,幫助老年人體驗便捷就醫模式。
  • 微信又添新功能,這個小程序可以免費學日語!
    在嘉庚  除了就讀日語專業  第一外語選擇日語系  還有什麼辦法學日語?    2021年都要到了  當然是整點新方法  現在給你一個機會  0 元 免 費 學 日 語 !    這裡有  1.趣味學習方式  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採用聯想記憶  無需死記硬背,快速掌握日語發音
  • 愛玩愛寫愛公益 紹興七旬老人還做年輕人的知心爺爺
    可他有顆閒不下來的「年輕」的心,用他自己的話形容就是「動手動腳動腦子,愛玩愛寫愛公益」。只要不外出,一天中書房是老朱待得最久的地方了。走進他的書房,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主人必定是位愛書、愛閱讀之人,書櫃佔據了一整面牆,玻璃櫃門後,是排列得整整齊齊的各類書籍。
  • 老年人免費學「藝」,今天首個鋼琴公益培訓班開班
    人手一臺琴 今天下午,由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寧波善園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歡度重陽·我為老人送一『藝』」活動首個鋼琴公益培訓班開班。 公益培訓活動啟動後,無瑕藝苑、紫丹播音主持、奧麗薇亞、星韻音樂、海倫鋼琴寧波旗艦店、四明琴行等6家培訓機構提供了120個免費學習名額,既有3人的鋼琴小班,也有30人的朗誦大班。公益培訓活動受到老年人的熱烈歡迎。截至目前,多數班級名額已滿,只有朗誦班、古箏班、古典舞班還有少量名額。 今天下午第一個開班的是星韻音樂的鋼琴班。
  • 重慶桃源居社區公益中心落成了。
    公益辦學模式走進重慶  開學儀式上,重慶市婦聯主席丁中平為設於重慶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重慶市社區婦女教育培訓站」授牌。  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兩大國家級基金會與中華女子學院和重慶女子職業高級中學強強聯手,在重慶桃源居社區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聯合開展「校社合作、公益辦學」。
  • 狠心保姆被曝瘋狂拽倒並拖行老人,8旬老太一直呼喊救命!
    狠心保姆被曝瘋狂拽倒並拖行老人,8旬老太一直呼喊救命!當我們家中父母、或是親人年老時,難免行動會有些不便,但由於自己的子女太過於忙碌,都很少陪伴家中的父母或是老人,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聘請保姆的方式,來替自己盡一份指責。但在近日,一名8旬老太卻遭到了「狠心保姆的「虐待」!具體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
  • 小可愛課堂 | 如何用日語撒嬌
    本課堂會不定期給大家推送一些日語知識點供大家學習當然小可愛們對日語學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底部評論留言給小可愛小可愛會根據大家的反饋進行整理並在後期推送今天的小可愛課堂要為大家講解的可愛點A:なぜ教(おし)えてくれないの?/為什麼不告訴我?B:だって知(し)らなかったんだもの。/因為人家不知道嘛。
  • 8旬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老人跌倒或可帶來4大後果,別疏忽大意
    近日,一位8旬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一事引發了網絡上的廣泛關注。一名12歲的小女孩把另一村民拴養在家門口的狗牽出來玩,途徑鬧市時,狗掙脫約束繩奔跑,狗繩卻意外將一名88歲的老人絆倒,導致老人受傷,經送醫院救治無效死亡,釀成悲劇。
  • 學日語,學得快崩潰了?
    連著上完5個小時的日語課,站在地鐵裡,眼睛都快睜不開,大腦處於遲鈍的狀態,再加上地鐵的搖晃,感覺都快被掏空了。回到家,趴在床上睡了半個小時才起來煮了碗面吃。人是又累又餓,比平時加班還要累。不就一個日語學習嘛,至於這樣子不? 今天才第三次上日語課,連第一單元都沒有上完,就已經把人折騰成這樣了。再接下來的課程可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