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尾新港社區「三社聯動」加強公共服務
馬尾羅星街道新港社區工作人員籌劃改造百姓舞臺。記者 張人峰 攝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羅星「百姓舞臺什麼時候安排表演?」「『四點半課堂』什麼時候恢復?」……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馬尾區羅星街道新港社區,群眾遇到社區黨委書記連鏞不時這樣問。
-
太原這個社區為老年居民開設手機課堂,解決老人「用機」煩惱
如何連接 Wifi、 怎麼調節手機字體、手機音量咋調整……對老年人來說,這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難題」。1月6日下午,老軍營街道桃南一社區手機課堂開班了。「兒子給我買了新手機,說是可以看電影、發微信,但我就是不會用。
-
「我來教您用手機!」貝殼公益教老人用手機活動進社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許瑤12月22日起,貝殼青島站各門店陸續啟動「冬暖30城,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課堂。經紀人走進社區,化身志願者「小老師」,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基本操作。作為根植於社區的公益力量,貝殼公益多年來關注社區助老工作。
-
新港社區舉辦青少年反詐騙講座,助力文明創建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巫偉敏通訊員 謝思文為提高社區未成年人防詐騙意識,增強未成年人對各種詐騙手段的認識,8月10日下午,福田區新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邀請新港社區民警為轄區內的青少年們舉辦「全民反詐,天下無騙」新港社區反詐騙講座。
-
新港工業園:心懷感恩,傳承文明
> 近日,新港工業園庭湖社區和田埠社區婦聯都舉辦了活動
-
溫暖在社區│他們扶起老人,也扶起了愛心
鏈家4.0時代經紀人 社區好鄰居,永遠在身邊 老人倒地受傷,他們站了出來 2020年12月的一個下午,在濟南鏈家永大清華園店門外,一位70多歲的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艱難地支撐起身體。 扶起老人,才發現她的左耳朵劃破了,流了很多血。張子耀攙扶著步履蹣跚的老人回到門店,夥伴侯善燦、王慧婷趕忙拿來紙巾,幫老人擦拭傷口。見老人傷口血流不止,走路重心不穩,大家不由地緊張起來。「開車,去醫院!」門店經紀人張恆主動提出,和張子耀一起送老人就醫。
-
害怕被智慧型手機「淘汰」的老人們,開始自救
67歲的張明蘭把手機桌面投屏在幕布上,透過架在鼻翼上的老花鏡,往右劃了兩屏,點開華為手機的「應用市場」——這就是她口中的「菜場」。 11月9日下午,在南京市雨花臺區鶴顏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班的第二堂課上,她要教老人們如何用手機掛號——「今天要買的菜」是「健康南京」APP。 手機班是社區老年大學今年學生最多的班,有23個人,密密坐在教室前三排。
-
成都一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課,教老人網上購物、繳費
94歲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老奶奶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老年人在網際網路面前「被拒」的新聞屢見不鮮。網際網路已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當年輕人擁抱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步入老齡階段的人們該如何跨過這道「數字鴻溝」呢?
-
智慧型手機「玩不轉」?洛龍區英才社區開設手機課,手把手教學
為了讓居民能夠更好地使用智慧型手機,英才社區針對大家關注的健康碼使用方法、微信和支付寶付款、瀏覽新聞等內容,安排老師手把手教學。 「老師還精心編制了教程,幫助居民享受智能時代帶來的便利。」英才社區黨委書記趙香梅說,居民的學習熱情很高,除了學習老師教的內容,還想學習用手機訂票、購買外賣等內容。
-
社區活動你來定!福保新港社區制定2021年的服務計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巫偉敏 通訊員 高桂琴近日,福保街道新港社區邀請社區老年人代表、義工代表,兒童青少年代表等共計28人,在新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召開了新港社區2020年最新服務總結暨2021年中心服務項目遴選會。
-
重慶新港社區建立「僑法宣傳角」及「僑之家」
重慶新港社區建立「僑法宣傳角」及「僑之家」 中新網重慶11月27日電 (王丹 韓璐)記者27日從重慶市大渡口區僑聯獲悉,日前,重慶市外僑辦副主任楊大慶來到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新港社區,對該社區「僑法宣傳角」、「僑之家」創建工作進行驗收並向社區授牌。
-
冬日裡的貼心溫暖:聯通小燕深入社區為老人悉心解惑
然而,仍有部分老年人由於不熟悉智能技術,常常在數位化世界中不知所措 。特別是疫情以來,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出示健康碼,老人只能在商店門口徘徊不前;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預約掛號,老人在就醫時往往無所適從;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老人的出行也難上加難……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近日,鎮江聯通小燕攜手和平路街道琴園巷社區舉辦了聯通小燕助力老年人擁抱數字時代活動。
-
多地出招,讓「無G」老人融入智能時代!
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負責人表示,對於不使用或者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要通過其他的方式替代「健康碼」查驗,比如憑有效的身份證件或紙質證明等來替代。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場所為老年人開設「無健康碼通道」。 安徽合肥已經開始著手落實這項措施,26日,合肥市軌道集團表示,為方便廣大乘客掃碼乘地鐵,該集團再次優化掃碼通行措施,無手機的老人及手機無法正常使用的乘客進站前可通過查驗身份證、社保卡等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放行。 而在更早之前,浙江無錫火車站一張為老年人開通「無健康碼通道」的照片,就曾引發無數網友的關注。
-
新港街開展疫情防控社區大排查
為抓實抓細社區防控工作,築牢疫情防控社區防線,2021年1月8日,新港街道立即召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組織機關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開展疫情防控社區大排查。一是做好宣傳發動。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在各小區單元門口張貼通知,並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發布相關疫情防控信息,提高居民疫情防控意識。二是做好外地返津人員的社區報備工作。
-
阮家橋居民有了「移動版社區」
為此,考慮到社區裡很多居民有智慧型手機,年初以來,社區聯合有關軟體公司推出了智慧型手機APP應用平臺,在社區裡,社區書記丁慧娜命名為「1598-服務到家」,意為「要我,就幫」。 4月13日上午,阮家橋社區還在社區文體室裡召集居民舉行了手機APP應用平臺啟動儀式,丁慧娜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後一米」。
-
拿小本子記、拿手機拍,這個數字課堂很實用
今天(1月15日),由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公共頻道與支付寶共同發起的數字生活大學進社區公益活動走進金牛社區。支付寶講師帶領老年朋友一起,學習掃描填寫健康碼,以及其它手機常用功能。
-
煙臺蓬萊區新港街道:小小網格員,發揮大作用!
他們,就是煙臺蓬萊區新港街道聚興園社區的網格員!他們是安全隱患排查員 他們是關愛老人保障員 ,老人說多次到樓上協商未果,兒子兒媳也在外地沒法回來,家裡只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如果地上一直有水早晚會有滑倒的危險。
-
北京社區有了「公共冰箱」!智能售貨櫃手機支付隨手可買零食飲料
隨買隨用手機支付 15秒貨就到手上午10點,中關村科春社區50號樓樓下,三臺新安裝的智能售貨櫃引人注目。「這兒以前是個帆布棚子,賣點雜貨。」居民陳先生說,原先的棚子是違章搭建的,在社區整治的過程中被拆除了,直到一個月前,陳先生才偶然發現這裡變了樣。走近一看,這三臺售貨櫃有著全封閉的外殼,每一臺都配有點擊下單的觸控螢幕。
-
區塊鏈+政務,馬尾新港社區:科技助力證明「我是我」
位於馬尾區的高科技企業新大陸今年在「區塊鏈+政務」上取得多個應用突破,如今在馬尾區羅星街道新港社區,社區治理向科技要技術,區塊鏈技術方便居民證明「我是我」。 「以前到社區開證明,需要社區書記或主任在才能開,現在社區一般工作人員就可以直接開。」日前,今年87歲的馬尾新港社區居民王鳳英辦理開證明手續時說。
-
退伍不褪色 福保街道新港社區退伍軍人助力創文
福保街道新港社區黨委積極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轄區退伍軍人資源,激勵優撫對象常態化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夯實創文基礎,營造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退伍不褪色吹響創文集結號「現在正是創文的關鍵時刻,我報名社區清潔日活動,只要社區需要,我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