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躉(dǔn),學名中巨石斑魚,別名豬羔斑,為暖水性海洋底層魚類,它呈長橢圓形,側扁,口較大,魚頭部、體側及各鰭均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在天然海域,成魚一般體長60釐米~70釐米,最大體長可達2米,體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達100千克~160千克以上。
據記載,1999年7月,香港漁民在東沙群島曾活擒一頭母龍躉,體重180千克,曾被視為龍躉王。而最新報導稱,2014年1月5日夜,馬來西亞漁民以拖網方式捕獲一條重達200公斤的野生龍躉,並以1.1萬令吉的高價賣給一家食肆華人東主,這是目前保持的記錄。
野生龍躉在大海中不輕易露面,有經驗的漁民往往用延繩釣、手釣或底拖網捕獲它。特別是超過150千克的大龍躉,據說它已有四五十年的海上生活經驗,所以就更難捕到,偶爾捕獲便成為罕見之物。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龍躉越大條越好吃,過50斤的味最佳。行家就教路,挑龍躉要選魚身、嘴和尾完好無損傷的;二看魚鱗,要整齊不充血。儘量選購魚腩,或魚腩附近部位。大龍躉身上有五寶:一條龍躉動輒五六十斤,哪個部位最好吃?一是頸骨,二是扣,三是腸,四是翅,五是皮。
龍躉魚屬於一種比較珍稀的名貴魚類,雖然成為巨石斑魚,但是卻比普通的石斑魚味道更佳更有營養,而且還能做很多的海鮮佳餚,現在市場上的龍躉魚大概是300元左右一斤。說實話真的能吃得起的人還是有的,只不過吃了一條,基本上這個月只能吃饅頭。
龍躉為底層肉食性魚類,喜棲息在礁盤內的海域中,最深可達60米左右,以底棲甲殼類及小魚小蝦為食。它遊泳速度雖不快,但因其身體構造較特殊,故往往以突襲方式來捕食,令獵物猝不及防。龍躉魚大多生活於熱帶、亞熱帶的珊瑚礁海區。在我國是西沙和南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都有分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