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興背後……
雙刃劍刺著人和熊
記者田鈿 這是一把雙刃劍,橫在人們面前——李國興換臉成功重獲新生,但在這件事兒的背後,面臨的卻是野生動物的保護與人的生存發展相衝突的問題。近日,本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從2003年以來,僅蘭坪縣就發生黑熊傷人和家畜事件80多起,其中傷人多起,損失牛、羊、馬233頭,直接經濟損失26.5萬元。而玉龍縣林業部門的統計數據更讓人震驚,從1999年到2004年,黑熊致人死亡2人,傷19人,咬死414頭牛、801頭羊、26匹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7萬多元,農作物損失44萬多元。
隨著雲南省自然保護區面積不斷擴大,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恢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人和熊
之
和諧共存矛盾
村民為何不喜歡它們
「我們辛辛苦苦地種植了一年的玉米,結果被老熊一晚就啃吃光了,一家6口和牲畜都只好餓了一年的肚皮。」啦井鎮新建村的一名村民說,他2004年種植了五畝地的玉米,預計至少可以收成2000斤。就在玉米剛要成熟時,黑熊突然跑到地裡來,將玉米全部啃吃和糟蹋掉。「老熊咬人吃牲口還需要保護,那我們餓肚子卻沒有人來管,我們村民被老熊抓傷咬死又怎麼辦呢?難道老熊的性命比我們人還要寶貴嗎?」
「以前我們用銅炮槍打老熊,很久都看不到它們的影子。現在我們保護老熊,它們卻不斷地進攻村民。吃牲口不說,還要抓傷咬死我們,真恨不得把這些老熊全部幹掉,叫我們如何去對它友好呢?」許多村民都這樣說。
「黑熊3年生兩胎,每胎兩仔,幼熊在3歲時就可以產仔,一頭黑熊的壽命都在二三十歲,一頭母熊一生要生10到20隻小熊。要不了多少年頭,我們的村子就會變成一個個熊窩,我們不全都成了老熊的美餐了嗎?」
啦井鎮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說:「我們這裡的人均收入每年就四五百元,一頭羊值兩三百元,一頭牛值兩三千元。這是老百姓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見到黑熊吃牛羊時,他們拼了老命都要去保護自家的財產。」
為何黑熊頻頻傷人
為何會出現黑熊頻頻傷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故呢?
蘭坪縣林業局野保辦的和主任說,從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以來,生態環境逐漸好轉。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增強,野生動物的種群和數量不斷增多。以前全縣轄區內黑熊的數量大約有幾十隻,而現在達到兩三百隻。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人為幹擾,活動區域和活動範圍縮小,野生動物的食物匱乏,於是它們的活動範圍靠近村莊。每年的6月到8月,是黑熊食物特別匱乏的季節,黑熊傷人的事特別多。
自然保護區內缺乏必要的界樁、界碑、警示牌,群眾無意識地闖入野生動物活動頻繁的區域。黑熊不會輕易攻擊人類,除非是它覺得自身受到威脅,或有人靠近它的食物。
大自然保護協會老君山項目助理段惠女士說,經過他們項目組和當地林業部門的調查研究,滇西北亞洲黑熊肇事主要在雲嶺自然保護區內的蘭坪縣、玉龍縣老君山等轄區。
大自然保護協會雲南項目部的楊宇明主任說,之所以會頻頻出現人熊衝突的慘劇,一方面是人口日益增長、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致使黑熊棲息地喪失或破碎化。另一方面,近年來保護措施有效實施,使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局部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不斷上升。但由於野熊在有限的棲息地中缺乏足夠的獵物,而不得不襲擊周邊地區的家畜和莊稼,以及人類。此外,天然林禁伐以來,畜牧業和林副產品對於當地林區老百姓成了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近幾年過度採集及自然棲息地的變化和破壞,再加上當地老百姓的生活貧困和人口增加,他們採集林副產品和放牧逐漸深入到以前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與野生動物爭奪有限的資源,大大增加了與野熊相遇並發生衝突的機率。
人和熊
之
損失補償矛盾
補償費約為損失的20%
蘭坪縣林業局野保辦的和主任說,野生動物肇事損失補償金工作更加關係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
目前,全縣野生動物肇事的補償金,主要依據《雲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補償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由於本縣屬於國家貧困縣,目前地方財政無力籌集補償經費,野生動物肇事的補償金費僅由省級配套資金支配,由於經費較少,兌付一般僅為損失情況的五分之一左右。
從2003年以來,全縣轄區內黑熊傷人和家畜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5萬元,而林業部門實際支付補償金7.4萬元,其中支付醫藥費1.6萬元,牛、羊、馬補償費5.8萬元。當地一頭牛的價格為2500元左右,一般補償金就500元左右。李國興當初被黑熊抓傷後也只支付了2000元補償費,而他的醫藥費達到40萬元。
2003年玉龍縣黑熊肇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萬多元,而實際上只賠償了2萬元。
(責任編輯:宛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