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洋來源生物多糖藥物產業化推廣」項目突破製藥瓶頸、「海洋低聚肽製備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填補國內空白、「高阻燃聚酯產品」性能比肩國外同類。近日煙臺開發區完成三個海洋經濟創新示範項目市級自評審,按照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戰略部署,緊跟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風口,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優勢,實現海洋經濟創新多點突破。
「新型海洋來源生物多糖藥物產業化推廣項目」由東誠藥業研發,主要針對海洋生物多糖類製藥行業研發及產業化水平較低的產業痛點求新求變求突破,依託多年技術積累,突破六項海洋生物多糖類製藥瓶頸技術,創新三類新藥——鹽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複方製劑處方工藝,收穫一類新藥——新型抗骨關節病新藥CS-E(海洋魚來源)一定研發成果,完成四件發明專利申請。
「海洋低聚肽製備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由煙臺新時代健康產業研發,突破海洋低聚肽製備過程中諸多共性問題,拓展低聚肽功能研究,填補國內規模化生產空白,以海洋活性物質精深加工為紐帶,設計開發10種低聚肽原料、功能食品和功能化妝品(已成功上市5種),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3589.17萬元。同步申請19項專利,制定質量標準6項,發表文章7篇,獲得省部級獎勵2項,搭建起「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等多個科技創新平臺,構建起「技術推動、需求拉動,上下遊聯動、產學研互動」的綜合聯動型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
「高阻燃聚酯產品」是萬華化學針對漁船、冷藏車、冷庫類漁業裝備開發的新型結構反應型阻燃劑——可膨脹石墨體系聚氨酯泡沫材料,借力南京林業大學、魯東大學、北京德美科創科技有限公司「產學研」聯動,通過添加少量的石墨作為阻燃劑,就可在不影響其他物理性能的情況下將體系氧指數提高到30%,性能比肩國外同類產品,奧運場館鳥巢看臺保溫工程、四川希望小學援建工程、中國水電之母豐滿大壩重建工程均加以使用效果非凡,國內市場佔有率突破30%。
下一步,煙臺開發區將依託臨海區域優勢和強大研發技術平臺,致力海洋新興產業創新,帶動海洋漁業及海洋運輸業協同發展,打造海洋生物產品、海洋經濟創新的全產業鏈體系。探索建立面向社會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向上遊海洋原材料和下遊高值化海洋功能食品及日用品行業延伸,推進海洋創新經濟產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合作共建、技術共享等多種方式同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魯東大學、北京德美科創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開展全方位合作,深化產學研協同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推進專利、商標布局。(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王聰 李曉萌 丁曉婭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