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看到了北極圈裡面的夕陽

2021-01-08 宏地日記

基律納 到 阿比斯庫 的火車每天好像有兩班車這趟去 阿比斯庫 的火車讓我終身難忘,第一次經歷了延誤三個小時的火車,而且火車開到一半壞了,然後廣播裡好像說是在修車頭還是換車頭,於是我們在鐵軌上等修車半個小時,本來11點多應該到 阿比斯庫 的,結果下午快4點才到。

基律納火車站

基律納火車站

阿比斯庫 有兩個火車站,先到Abisko railway station,也就是網紅——老爺爺家附近的車站,再開10分鐘左右到Abisko Turiststation,就在 阿比斯庫 國家公園旁邊。所以在第二個站下車,因為這裡去 阿比斯庫 國家公園和託訥湖都特別方便,而且光汙染更少。

這裡相對第一個站要偏僻,而且據說這裡只有這一家酒店,所以訂房間是要搶的,如果有人取消預訂的話也可以幸運訂到房間(後來聽說老爺爺家有個分店也開在這裡了,但沒去核實)。這個酒店其實還是挺舒服的,是在 北歐 這幾天裡住的最大的一個房間吧,酒店晚餐是自助餐,不過價格比較貴,可以到酒店的自助廚房自己做,披薩、意面之類的在酒店超市都可以購買。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到了酒店我放好行李就趕緊衝出去為晚上的極光拍攝踩點了,酒店後面有一片小樹林,穿過小樹林就是託訥湖,白茫茫一片,上面偶爾有一兩輛雪地摩託從遠處開來。有人在湖面上鑿了一個洞在抓魚,湖邊還有個小木屋,木屋上炊煙嫋嫋,胭脂色的夕陽下,遠處的山丘也有些粉色。我一直好奇 北極 圈裡面的夕陽會不會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這次親眼看到了。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當天天氣很好,能見度很高,沒有雲層,特別適合看極光,只是當天月光太亮了,使得極光有些暗淡,所以看極光適合農曆月初或者月末的時候。拍極光確實是特別考驗體力、毅力、耐寒力的工作,準備了兩塊電板,因為忘了貼暖寶寶,拍了一個小時就罷工了。當時晚上室外大約-28度,我穿了兩件羊絨衫+一件羽絨內膽+一件羽絨服+一條加絨打底褲+一條加絨牛仔褲+一條衝鋒褲,一個小時整個人已經快凍麻了。 我以菜鳥的初學技巧拍了幾張長曝光的極光圖,跟網友們分享的相差實在太多。安慰自己,能拍到已是幸運!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阿比斯庫

第二天上早去了 阿比斯庫 國家公園,看到很多外國小哥拖著各種專業設備去滑雪,各種羨慕佩服,我們只是在白茫茫的雪地裡打了幾個滾,等腳實在凍地沒知覺了就撤了。本來想去 北極 光天空站打個卡,不過我們去的時候看到告示已經關閉了,不知道什麼原因,難道是運維費用太高了麼,所以小夥伴們想去的話最好先查一下天空站是否開放的信息。

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未待續

相關焦點

  • 親耳聽到的東西不等於親眼看到
    「老師,我知道,是先有閃電,因為每次打雷時,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轟隆隆的雷聲。」一位同學踴躍的回答。「同學們,老師告訴你們,其實呢!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的。為什麼我們會先看到閃電呢?因為光的傳播速度快,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對慢。所以我們就先看到了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同學們,你們說,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呢?」「老師我知道,說明看到比聽到的快。」
  • 北極圈的八國爭霸-虎嗅網
    不僅美國看到了這一點,其他大國在最近幾年都把目光慢慢轉向了這個「無人區」。更早之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名為《中國的北極政策》的白皮書,並在文件中指出:「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是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
  • 2020年太魔性,北極圈氣溫竟達38℃!網友:在北極圈中暑你敢信
    這一次就刷新出了新的世界紀錄,例如位於北極圈的一個俄羅斯小鎮,居然測量到了當天氣溫高達38℃!網友紛紛表示被嚇到:在北極圈中暑你敢信?其實如果按照正常情況,在北半球處於夏季的時候,靠近北極圈的地方確實是會氣溫比較高的,但往年也就是零上十幾度,勉強到零上二十度就算是春暖花開了,然而這一次居然直接飆升到了可以發布高溫預警的情況。
  • 北極圈馴鹿太多惹麻煩?
    10:32:56 來源: 席勒德語學院 舉報   據德國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大的馴鹿群生活在北極圈
  • 「阿拉斯加」DAY5 穿越零下30度的「十大死亡公路」 跨越北極圈
    今天9點55分的北極圈一日遊。司機準點到酒店接我們。我們一車大概13個人的樣子,有一半的中國人,然後還有六七個穿著色彩鮮豔的馬來西亞人,我們叫他們天線寶寶or葫蘆娃。接完市內的幾個酒店的中國人,我們先去「星球小屋」接那幾個馬來西亞人。「星球小屋」好像也是一個在郊區的極光觀測點,小屋呈圓形,一個個被雪覆蓋,很萌很可愛。
  • 廣化老和尚:我親眼看到我母親升天 真真實實的事情
    地藏菩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把出家功德回向給她,我就親眼看到我母親升天,這是真真實實的事情,地點就在基隆大覺寺的七寶塔下面的地藏殿。殿內四周放置骨灰,中間供奉著地藏菩薩的金身。
  • 可親眼看到的就是事實嗎?
    可我們親眼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實嗎?】其實不是的,每個人看到的事物只是一種「主觀事實」。我們在觀察一件事情時,在向別人轉述一件事情時,都不可避免帶上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高效人士的七個原則》中,作者史蒂芬.柯維說:「思維定式是我們「看」世界的方法。而思維定式不是客觀的,是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打造而成。」
  • 親眼看到一位奔馳車主提了一輛
    這款車其實在之前的時候,開過的人很少,畢竟那個時候自行車都屬於家裡面的「大件」了,摩託車也是比較少的,更別提開車了,因為它的稀有,給不少人心中留下了很多印象,也讓這款車成為了很多人的夢想。不過,這臺車後來就面臨了停產,所以很多人的夢想也只能止步了。不過,現在的它已經再次登場了。那麼,現在買BJ212的都是什麼人呢?親眼看到一位奔馳車主提了一輛。
  • 北極圈!通往午夜太陽之地的門戶,一個苔原上奇特的UFO結構
    自1990年以來,北極圈為遊客提供了許多美好的體驗,從目睹北極光的壯麗,到擁有無限的大自然山川美景,來到這裡,標誌著通往午夜太陽之地的門戶。北極圈中心位於挪威斯圖爾福什黑(Storforshei) E6高速公路沿線,該高速公路從瑞典的馬爾默一直延伸到挪威與俄羅斯邊境。
  • 北極圈鄰近國家地圖 俄羅斯北極圈考察範圍[圖]
    北極圈臨近各國俄羅斯地圖俄羅斯地圖俄羅斯考察隊在北極羅蒙諾索夫山脈區域考察  新聞晨報6月29日報導 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橫跨從歐洲至遠東的11北極地區生物生長期每10年延長數天,北極圈內永久凍土也已開始解凍。科學家估計北冰洋上的冰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也就是說在50到100年之間,北冰洋可能將會完全沒有冰山的屏蔽,航運、漁業和石油天然氣開發將暢通無阻。通過俄羅斯邊境的水域如果沒有冰山阻擋,歐洲到亞洲的水運航程會縮短一半。這些都為石油開採創造了有利條件。
  • 北極圈或現蚊子爆發!性別扭曲法可控數量,但也可能出現超級蚊子
    而近些年來,蚊子在全球的擴張可以說也不少,就算是在極寒地區都出現了問題,所以很多人就在問,為何北極圈的蚊子很多,其實這不是一個奇怪的事情。從簡單的層面來講,說明蚊子已經適應了北極圈的氣體條件,所以才能夠大規模地蔓延並且生存下去。當然這裡直接說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北極圈那麼冷,如何生存下去,完全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 守護19年 卻從沒親眼看到過火箭發射
    四川儀隴人胡銘洋。   幹了19年的他,從沒有一次親眼目睹過火箭發射的現場。上個月25號,北鬥三號衛星第二次組網發射,遠在一山之外的胡銘洋,用手機遠遠地拍下了一個火箭騰空的小視頻,默默地保留在自己的手機裡。「雖然不能跟別人分享,但是一個人看著,覺得特別自豪。」胡銘洋說。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場,遠遠就看到高聳入雲的兩個現代化發射工位。
  • 你親眼見過的第一個明星是誰?網友:看到韓紅的那一刻我驚呆了!
    你親眼見過的第一個明星是誰?有什麼感受?親眼見的第一個明星是《我不是潘金蓮》劇組,去年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見到了他們,馮小剛、範冰冰、張譯等等。像這種明星見面會的票一般前幾排不賣票的,都是給媒體記者和內部人員。但當時運氣好,在某購票網站上直接買到了第三排的票。
  • 想去看極光嗎,這裡非常適合看北極光,一年200多天都可以看到
    這裡就是費爾班克斯,位於美國阿拉斯加的一個城市,費爾班克斯離北極圈很近,所以這裡一年四季氣溫不高,冬天比夏天長得多,然後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可以欣賞到最美的北極光,這裡的北極光經常可以看到,因為一年有200多個極光之夜,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看。
  • 為什麼北極圈內蚊子數量非常多?
    然而你知道嗎,不只是氣候溫暖的地方會出現蚊子,就連北極圈內都出現了大量蚊子,每當入夏,生活在北極圈的動物們都會不堪蚊子的摧殘,以至於不得不通過快速奔跑的方式來驅趕身上的蚊蟲。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北極圈內的蚊子增多呢?
  • 北極圈內小鎮氣溫高達38攝氏度
    【新華社微特稿】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上揚斯克報告出現38攝氏度高溫天氣,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2日報導,上揚斯克向公眾提供的天氣信息顯示,當地20日最高氣溫為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 那年立秋,我親眼看到有隻雞馱著黃鼠狼在飛!
    那年立秋,我親眼看到有隻雞馱著黃鼠狼在飛!撰稿:朱永其原標題:《那年立秋,我親眼看到有隻雞馱著黃鼠狼在飛!》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原標題: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世界上食物差異最大的地方是哪裡?是極地和低緯度地區。想吃某種料理,大多都能找到餐廳或自己製作。但是,我們卻很難想像北極人都在吃什麼(南極不算,目前無人定居),他們也很難體驗多樣化的飲食。
  • 我親眼看到小時候的蓋世英雄,被人嫌棄是「廢物」
    我親眼看到小時候的蓋世英雄,在別人口中被「嫌棄」是廢物。最難過的就是她不精通網購,所以每次在網上看到喜歡的東西,她都要特意的去鄰居家,讓鄰居幫忙下單,有的時候還會因為多選了幾件被鄰居嫌棄,或者不耐煩,還會被指示媽媽做這個或者那個,讓她幫忙去很遠的地方拿快遞,那是因為有求於人所以還會賠著笑臉答應下來。
  • 北極圈還要靠北的城市:冬天達零下60度,居民45歲就能退休
    而在俄羅斯境內有一個城市叫做諾裡爾斯克,這座城市就在世界的最北端,位置比北極圈還要靠北。人們所熟悉的北段應該就是北極圈,而這座城市離北極圈只有250多英裡。因為所處的緯度較高,所以這裡的平均氣溫都在零下10攝氏度,而且是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在冬季最冷之時,溫度甚至已經達到了零下60攝氏度。除了有地的氣溫以外這裡也每天幾乎都經歷著暴風雪,生活在這裡面的人,工作和生活的條件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