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好 鳥兒「扎堆」來靖「安家」

2021-01-10 紅網

這隻奪目的鳥叫牛背鷺,別名黃頭鷺、畜鷺,頭、頸、胸、背的羽毛呈鮮豔奪目的橙黃色,遠遠望去就像披著一件金色的披風。

紅網時刻4月23日訊(靖州站記者 劉媛)4月22日,湖南省靖州縣渠陽鎮團結村的田野間,眾多鳥兒在此盤旋、嬉戲、覓食,田園美景與嬉戲覓食的小鳥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美麗畫卷。

不遠處,一隻白鷺在田間悠閒地覓食,空中,一大群白鷺低空盤旋。藕田裡,還有一群不知名的黑色鳥兒在此悠閒自得地棲息、遊玩。

對於這群黑色的鳥兒,縣林業局森林保護站站長、高級工程師陳躍林解答,此鳥名為黑水雞,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國家三有保護鳥類。

「黑水雞原來在靖州很少見到,現在發現了,說明我們靖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陳躍林表示,靖州加大了造林綠化的力度,也加大了森林保護生態保護的力度,生態環境好了,鳥類遷徙的時候也就回來了。

近年來,靖州縣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頒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先後成功申報了五龍潭國家溼地公園和靖州國家森林公園,在市民中廣泛宣傳與教育,使生態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來靖「安家」。

相關焦點

  • 組圖丨嬉戲覓食、空中盤旋……生態南海引來鳥兒「扎堆安家」
    這時候也是鳥兒最歡快的時節。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威海南海新區溼地公園拍攝到大勺鷸、斑尾塍鷸、白腰勺鷸、白鷺等鳥兒的身影,只見它們成群結隊,時而在水面嬉戲覓食,時而在空中盤旋徘徊,蔚為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的生態畫卷。大濱鷸白腰杓鷸鳥類是個敏感動物,對生存環境要求高,哪裡生態好,哪裡環境好,它們就遷徙到哪。
  • 優美的生態環境引來鳥兒築巢安家
    湖北宜昌市政府投資一億多元,經過十幾年的生態修復,將昔日的一條臭水溝改變成了兩岸綠樹成陰,環境優美的運河公園,生態環境的改善引來了眾多鳥兒在此築巢安家。圖為鳥媽媽尋食歸來,幼鳥正張著嘴等候。(周學森攝)湖北宜昌市政府投資一億多元,經過十幾年的生態修復,將昔日的一條臭水溝改變成了兩岸綠樹成陰,環境優美的運河公園,生態環境的改善引來了眾多鳥兒在此築巢安家。圖為鳥媽媽將食物餵到幼鳥嘴裡。
  • 綠化環境好白頭翁夫婦來小區花園「安家」
    近日,南京鼓樓區金域中央小區花園裡,來了兩隻白頭翁夫婦,在杜鵑花叢中飛來飛去開始築窩安家。兩隻白頭翁夫婦不時在杜鵑花叢內叼著塑料繩子飛向花枝上,並用白塑料繩纏繞在竹枝杈上固定後,再用茅草編織成小花碗大的窩。
  • 亳州一村莊竹林成鳥的天堂 上千隻鳥兒在此安家(圖)
    從今年春天開始,這片竹林裡飛來上千隻鳥兒在此築巢。劉小廟村的村民們認為,是村子裡的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了鳥群的到來。上千隻鳥兒在此安家6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譙城區淝河鎮楊莊村劉小廟自然村裡的這片大竹林。雖然當天天氣較熱,當踏進竹林中,就會被周圍青翠欲滴的綠色包圍,身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清涼了下來。
  • 十堰張灣區:49種瀕危動物「扎堆安家」
    這也是十堰市10年來首次在野外發現中華斑羚的身影。中華斑羚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易危物種。由於全國範圍內中華斑羚分布區片段化過程不斷加劇,我國中部種群割裂嚴重。此次張灣區發現中華斑羚,對該物種多樣性的保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張灣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成果的體現。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東莞最新鳥類記錄多達268種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隨著東莞自然環境的改善越來來越多的鳥兒在東莞安家
  • 湯崗子醫院好生態引來幾十種鳥安家
    野雞林間嬉戲、伯勞鳥湖面捕食、黃鸝鳥樹上歌唱……17日,記者獲悉,生態越來越好的湯崗子醫院,引來四五十種鳥在此聚集安家。湯崗子醫院成為鳥兒的天堂,拍鳥愛好者的青睞之地。據他介紹,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園區內鳥兒種類日漸增多,從原來的十幾種,發展成了現在的四五十種,野雞、翠鳥、黃尾鶼、綠鷺、夜鷺、池鷺、紅脅繡眼、伯勞、戴勝等市區內不常見的鳥都成了這裡的常客。他還發現,在千山景區安家的紅嘴藍鵲近兩年也飛到了湯崗子醫院,在這裡做窩繁殖。蠟嘴鳥屬於候鳥的一種,大都在東北地區繁殖,遷徙到南方過冬,但是由於湯崗子醫院的生態好,蠟嘴鳥由候鳥變為了留鳥,多年前就開始在這裡過冬。
  • 湯崗子醫院好生態引來幾十種鳥安家
    野雞林間嬉戲、伯勞鳥湖面捕食、黃鸝鳥樹上歌唱……17日,記者獲悉,生態越來越好的湯崗子醫院,引來四五十種鳥在此聚集安家。湯崗子醫院成為鳥兒的天堂,拍鳥愛好者的青睞之地。據他介紹,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園區內鳥兒種類日漸增多,從原來的十幾種,發展成了現在的四五十種,野雞、翠鳥、黃尾鶼、綠鷺、夜鷺、池鷺、紅脅繡眼、伯勞、戴勝等市區內不常見的鳥都成了這裡的常客。他還發現,在千山景區安家的紅嘴藍鵲近兩年也飛到了湯崗子醫院,在這裡做窩繁殖。蠟嘴鳥屬於候鳥的一種,大都在東北地區繁殖,遷徙到南方過冬,但是由於湯崗子醫院的生態好,蠟嘴鳥由候鳥變為了留鳥,多年前就開始在這裡過冬。
  • 廈門生態環境好吸引眾多鳥類 五緣灣鳥兒種類最多
    五緣灣片區以優美的環境,吸引了不少鳥兒,從而成為廈門鳥種類最多的地方。  鳥兒最愛五緣灣  廈門觀鳥協會創始人彭志偉告訴記者,與一些城市相比,廈門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空氣也很清新,又是一個有山林、河流的城市,因此吸引了不少鳥兒,「目前,廈門共有340多種鳥類,在高樓大廈之間也經常能看到鳥兒展翅飛過」。
  • 百餘種鳥兒飛進「鳥叔」鏡頭見證揚州生態環境向好
    ,展示了數百張鳥兒的「寫真照」。據了解,目前在蔣永慶的帶領下,已有學校成立「鳥類與揚州生態」課題研究組,為更好地保護鳥類,建設生態揚州作貢獻。  始於拍攝白鷺  鳥類增多見證生態環境向好  「花錢可以請到人,但環境不好,花多少錢也請不到這些鳥兒。鳥類增多是揚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最好見證。」
  • 武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近日,一對震旦鴉雀在武強縣天平溝安家的消息火爆網絡,新華社、央視等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此消息還上了當天的新浪微博熱搜,成為國內外廣大網民熱議的話題。震旦鴉雀在武強還是首次被發現,反映出該縣生態環境正在持續向好。
  • 順德生態之城:越冬環境好 鳥兒愛歇腳
    對於倫教翁祐中學生物科組長胡麗珍來說,由於上課的需要,她平時接觸和了解野生動物比較多,更清楚動物與環境的關係體現了生態環境的和諧,為此她的行動目的更為直接。成立保護動物的課題小組,課題名字就叫「怒放的生命」,並開展了保護動物人人有責的活動。胡麗珍說,通過攝影課堂、手抄報,把保護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中。
  • 生態艾比湖 鳥兒的樂園
    生態艾比湖 鳥兒的樂園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的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自從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後,艾比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吸引了各類鳥兒棲息,鳥類從最初的111種,達到目前的267種,其中珍稀瀕危鳥類91種,國家保護鳥類54種。(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胡維斌 攝影報導)
  • 河北宣化:眾珍禽「安家」洋河溼地
    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圍繞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不斷加大去產能、治汙染和溼地生態修復力度,區域內洋河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成為遷徙候鳥「驛站」的同時, 黑䴉、白鷺、赤麻鴨等眾多珍禽還選擇在這裡「安家」。
  • 麻雀在空調洞內安家 主人不忍拆掉常被鳥兒吵醒
    鳥兒在空調洞內安了家。   浙江在線10月13日訊最近,家住永康市江南街道下園朱社區的潘先生遇到一件糾結的事:一窩麻雀在他家臥室外的空調管道洞內安家,鳥巢就建在兒子床鋪上方的牆體內(如圖)。每天天剛亮,小麻雀就「嘰嘰喳喳」開始叫早了,影響他兒子休息。但潘先生不忍心傷害麻雀,不知如何是好。
  • 愛鳥人孫侃:城市環境好了才有鳥兒的空間
    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如果有一窩小鳥做鄰居,那想必是很有意趣的一件事。而這樣的幸事,在市民孫侃的身上已經連續發生了3年。看著窩裡的鳥蛋,孫侃說,因為城市環境越來越好,才給了鳥兒們更好的生活空間。他告訴記者,這已經是這對鳥兒第3年來這裡做窩孵蛋了。「3年前差不多也是這個季節,我下班後去關配電箱時,意外地發現有鳥把窩安在了裡面。是一種體型很小巧,毛色混雜著黃綠色,很漂亮的鳥兒,估計是覺得這裡對孵育小寶寶來說更加安全吧。」孫侃說,第一年,鳥爸媽就孵育了4隻小鳥,從那時起,他開始對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鳥兒作證 湟水河生態環境變好了 棲息鳥類達40種
    攝影:張海東溼地適宜水鳥生存「寧湖溼地緊挨湟水河,在溼地種植蘆葦、香蒲等根系發達的植物,除了有環保和觀賞價值,還為鳥類棲息提供了難得的環境。」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說。許多水鳥願意到寧湖溼地生活,這與寧湖溼地良好的水質有很大關係。寧湖溼地是我省湟水河治汙的亮點工程。這片人工溼地不僅是市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更重要的是發揮了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的生態功能。
  • 長安的生態環境好了 鳥叫聲越來越多了
    ,你方唱罷它又鳴,競相展示著各自的美妙聲音,為春天的來到,為熱愛生活、愛護鳥兒的人們而歌。當時,在庫峪、大峪、小峪、太乙峪、石砭峪、子午峪、灃峪、祥峪等淺山少人處有喜鵲分布,再就是河流、堰渠、水庫、池塘附近等樹多草茂處也有喜鵲等鳥兒。近年來,長安生態環境大為改善,各種鳥雀又大量飛回長安,搭壘鳥窩,繁衍後代。
  • 細蟌現身白琵鷺安家,深圳生態資源「家底」喜人
    「來了,它終於來了!」2020年5月14日下午,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發現,溼地灘涂上出現了一隻從未見過的白色鳥兒,只見它時而翩飛起舞,時而在溼地灘涂覓食。經專家觀察鑑別,最終確認其為白琵鷺。「這是溼地公園第一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白琵鷺現身,令我們倍感興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生態環境改善的成效。」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說。
  • 蒙草生態:讓野生動物在修復後的百年露天礦安家
    蒙草生態利用生態得到恢復的扎賚諾爾百年露天礦,計劃營造出一個人、動物、植物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家園,或許可以為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與營造提供一些啟示。由黑變綠的百年礦山 復綠僅為第一步2017年,內蒙古扎賚諾爾露天礦完成百年開採歷史,形成採坑面約5km²,展開面10 km²,高差最大100m,區域內生態環境恢復提上日程,復綠成為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