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高曉彬)尿不溼、奶粉、化妝品、保健品……如今,不少市民通過海淘實現了「價廉物美」淘洋貨的購物需求。然而,與人們輕車熟路的國內網購相比,海淘因為屬於跨境貿易,加上流通環節複雜,一旦消費者遭遇問題,維權難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對此,市工商局消保科提醒市民,海淘有風險,下單需謹慎。
現象:看似物美價廉,發生糾紛難維權價
格便宜、質量有保證……在許多年輕人心中,海淘完美實現了他們「物美價廉」的購物需求。近年來,海淘群體的需求範圍不斷擴大,服裝、化妝品、玩具,甚至電子產品等都成了海淘的主要對象,其中,護膚品、化妝品、香水是非常受寵的海淘門類。有海淘族告訴記者,海淘回來的商品價格往往只有國內專櫃價格的一半左右,特別是眼影、眼線筆、睫毛膏等,這些體積小的商品運費更划算。但與人們輕車熟路的國內網購相比,海淘有一定的「門檻」,比如語言障礙、海關政策、各國不同的稅收和物流規則等,一旦遇到消費問題,往往面臨責任不清、程序複雜、成本過高、語言不通等障礙。
今年3月初,市民沈先生在某跨境購物平臺上購買了5罐瑞士奶粉,收貨後卻發現還差3個月就過保質期了,與賣家協商後,沈先生選擇了退貨。「當時看價格比較實惠就買了5罐,沒想到是臨期產品,畢竟是孩子吃的,希望商家能在商品說明中寫明保質期,這樣消費者就能有所取捨。」沈先生說。昨日,記者打開該商家網址搜索到了該款奶粉,看到商品說明的顯著位置已經標明了保質期。
無獨有偶,今年5月底,市民王女士通過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澳洲專門海淘化妝品的微信群,通過與群主交談得知,該群主的表姐在澳大利亞留學,海淘的商品由其表姐寄到國內,該群主再以國內發貨的形式將訂購的產品郵給消費者。王女士通過反覆對比後,花費國內專櫃售價一半左右的價格海淘了一套法國品牌化妝品,商品到手後王女士卻發現香型、質感等和國內專櫃所售的商品不一樣,有假冒的嫌疑。由於沒有鑑定憑證,王女士只好自認倒黴,退出了該海淘群。
提醒:下單別貪便宜,先算清成本
「隨著海淘熱的不斷升溫,相關投訴量也節節攀升,物流運輸時限長、退換貨維權難、資金安全存風險等問題較為集中。」對此,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長朱蕊提醒消費者,海淘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要一味地貪圖便宜。同時,要考慮周全,在下單的時候折算一下相關的成本,比如商品使用周期,物流配送成本、時間等。還要做到合理選擇商品,避免盲目跟風。海淘商品在很多情況下確有價格優勢,但未必完全符合國人需求,比如國外奶粉配方不一定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如果海淘非處方藥、保健品、食品等商品,需要更加謹慎。
此外,消費者在海淘時還要加強風險意識。海淘糾紛主要有發錯貨、少發貨、貨物拿到手時有損壞或者快要過期,甚至買到假貨等現象。「網絡支付有風險,信用卡帳戶可能被盜刷等,也是海淘潛在的風險,因此,海淘族要加強這些方面的風險意識,謹慎下單。」朱科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