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種玉米身家百億,煙臺2人孵小雞,靠「農業晶片」上富豪榜

2021-01-08 魯商儒風

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解決好種子問題,第一次被作為年度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單獨列出來,可見其重要性和緊迫性。

種子,不僅僅指人們熟悉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以及水果、蔬菜等種子,還指種雞、種豬等,被稱為農業「晶片」,一旦被「卡脖子」,就涉及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涉及到老百姓的吃飽吃好問題。

在很多人看來,IT、網際網路等是高科技,其實種植、養殖也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甚至可以說, 不亞於這些所謂的高科技行業,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譽為「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的李振聲,也曾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網際網路、房地產等行業的富豪滿天飛,但「農業晶片」的富豪並不多見,在不久前發布的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僅有寥寥數位與種子相關的富豪。

1、李登海:中國最富農民,只是初中生

1979年秋,山東萊州後鄧村的一片農田,創下了中國夏玉米單產 776.9公斤的全國紀錄,一時轟動全國,這種玉米名為「掖單2號」。

為什麼叫「掖單2號」?

我猜測與地名有關,萊州古稱掖縣,1988年4月才撤掖縣建萊州市。

創下這一紀錄的人,是李登海,他1968年初中畢業後即回到老家後鄧村種地。1972年,已經成為生產隊長的他,得知外國一個華萊士的農民種的春玉米,打破了全球最高畝產紀錄,達1250公斤,而當時中國玉米畝產量只有一兩百公斤。同樣是農民,同樣種玉米,差距咋這麼大呢?這大大地觸動了李登海,於是他開始想怎麼提高玉米產量。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最重要的當然是種子。

他開始鑽研,但沒有理論,那是盲人摸象。 1994年,他決定先補理論知識,就到當時的萊陽農學院(現青島農業大學)學習,一個初中生,硬生生用1年時間學完了大學4年的課程,老師被這位學生感動,送給他20粒十分珍貴的國外玉米種子。

拿著這些種子,他到海南進行研究培育。為什麼到海南?這裡陽光足,氣溫高,玉米一年可以種幾茬,等於一年當幾年用。 幾年之後,才有了創紀錄的「掖單2號」,直到如今,李登海還保持著夏玉米的畝產紀錄。

不是「掖單2號」一直保持著紀錄,而是李登海不斷研發出新的品種,他後來因此被稱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與袁隆平並稱「南袁北李」。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只有2人有檔案記載,一個是李登海,另一個就是1972年李登海聽到的那位創世界紀錄的外國農民華萊士。後來兩人還有合作,共同成立了種子公司。

1998年,李登海創立了登海種業,這是中國第一家種子公司, 2005年,登海種業在A股上市,李登海一下子成為中國最富農民,當記者想採訪他時,是在玉米地裡找到的他。當時他渾身是土,正在幫忙搶收玉米,孫子則在一旁玩泥巴。

其實,即使身為登海種業第一大股東,任董事長,但他一直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上,多年前卸任董事長,他沒讓兒子接班,而是讓他跟著自己培育種子。

在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李登海的財富達100億元。

2、2個煙臺人靠孵小雞財富數十億

改革開放第二年,1979年, 中國外資001號泰國正大集團在深圳建起了中國第一家白羽肉雞養殖合資企業,這可能是中國第一次以企業形式養雞,之前更多是家庭散養。1970年代時,可能有很多公社辦過養雞場,但都是小規模,農民自己辦自己管,後來創辦了溫氏集團的廣東農民,當時就因為養雞技術好, 被抽調到公社指導全公社的養雞場養雞。

目前,中國人主要吃兩種雞,一種是白羽雞,另一種是黃羽雞,之前一直是白羽雞多於黃羽雞,從2018年開始逆轉。2019年,我國黃羽雞出欄量約為49億隻,白羽雞為44億隻,分別佔禽類肉食的29%和26%。其中黃羽雞佔全部肉雞出欄總量的近53%,黃羽雞佔近47%,其他雞是名副其實的「其他」。

這兩種雞都是引進的,其中黃羽肉雞曾獲得以色列轉讓的種雞技術,而白羽種雞技術及供給目前仍多掌控在外企手中。所以,中國人吃的雞,祖宗多是「洋雞」,所謂土雞、柴雞,更多只是養的方法不同。

煙臺有一家叫益生股份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祖代種雞養殖企業。

祖代種雞生出父母代種雞,父母代種雞生了蛋,這些蛋孵出來的雞,才是大家吃到的雞,祖代種雞上面還有曾祖代種雞。種雞一兩年就要被淘汰。

我的祖代種雞及曾祖代種雞,很大程度上依靠引進,去年引進了120萬套左右,一套一般是10隻母雞加一隻公雞。

益生股份是我國種雞引進和養殖的領軍企業。到2019年底,他們的存欄祖代肉種雞為32萬套,父母代肉種雞近400萬套,年賣出父母代種雞1200多萬套,賣出肉雞雞苗3.75億多隻。

益生股份的老闆叫曹積生,1960年生人,1982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1990年起擔任煙臺一家外貿公司下屬的種雞場場長,從此開始了自己30年的孵小雞人生。 在最新的胡潤百富榜上,他的財富是75億元。

煙臺另一位登上富豪榜的富豪,也是孵小雞的,仙壇股份的王壽純,他今年58歲,也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且也孵了幾十年小雞。仙壇股份去年共孵了1.2億隻雛雞,此外還生產了1.4億枚種雞蛋。如今他的財富是40億元。

也就是說,大家吃的雞裡,每10隻可能就有一隻與這2位煙臺富豪有關,要麼是他們孵出來的小雞,要麼是他們提供的父母代肉種雞的後代。

3、農學博士身家195億元,袁隆平財富不能以金錢計量

在富豪榜上,還有一位與種子有關,即大北農創始人邵根夥,他的財富高達195億元。不過,他並不是以種子起家,而是先做的飼料。

邵根夥是浙江人, 出生於1965年,先就讀於浙江農業大學,後在中國農業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北京農學院任教幾年後,於1993年創辦大北農,主要做飼料,後進入養殖等行業,也包括種業,涉及種豬,以及水稻、玉米等的「種子」培育、研發和銷售。不過,其種業收入在整個公司的佔比很小,去年僅為2.5%左右。

但不管怎麼,他也與「農業晶片」相關。

其實,中國「農業晶片」第一人,毫無爭議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A股,有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即隆平高科,於2000年上市,袁隆平是發起人之一,到2018年底時,持有約400萬股左右的股份。目前隆平高科的實際控制人是中信集團,多年來袁隆平一直任名譽董事長。

袁隆平不用多介紹了,如今已經90高齡的他仍在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和培育,近年把精力主要用在海水水稻上。11月初,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稻畝產量達到了1530.76公斤,再次創出畝產紀錄。

袁隆平沒有登上富豪榜,他的財富早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計量。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他應該上富豪榜。種子被稱為農業「晶片」,之於國家和老百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為這個行業做出貢獻的人,理應擁有相應的財富,成為讓人崇拜的明星。這既是對他們付出的回報,也是對後來者的激勵。

但從富豪榜上看,相比網際網路、新能源車等所謂的風口,他們的財富似乎與他們的貢獻不相匹配。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袁隆平#

相關焦點

  • 吃雞富豪:煙臺2人孵小雞身家百億,聊城出首富,德州扒雞擬上市
    在一條雞的產業鏈上,有的人孵小雞,有的人養殖肉雞,有的人加工雞肉,有的把雞做成扒雞,總之,他們把雞做成了生意,靠「吃」雞,成為富豪。山東是雞肉生產大省,產量約佔全國的40%左右。在各類富豪榜上,也出現了不少「吃」雞的山東富豪。
  • 時代先鋒:記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登海(上)
    李登海發現,國內傳統種植的玉米,葉片呈平展彎披狀,易重疊遮光。當一畝地植4000株以上時,透風透光很差,植株細弱過高、不抗倒伏,空稈不結實現象嚴重。   「問題不是出在栽培技術上,而是在種子上。要想實現高產,就得選育葉片上衝、適於密植的緊湊型雜交玉米新品種。」可具體怎麼做,李登海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   在山東,夏玉米一年只能種一季。
  • 怎麼孵小雞,孵小雞的方法有兩種
    孵小雞的方法有兩種 一、母雞孵化 母雞孵化小雞,是我們農村最常見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利用母雞抱窩的習性來孵化小雞的;二十多年前,養過雞的農民都知道,母雞下蛋一段時間後就沒蛋下了,而且還找個有各種乾草或者有稻草的地方抱窩。
  • 劉永好:養鵪鶉起家,現成農牧業大亨,身價百億
    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2、20歲之前,他沒有穿過一雙像樣的鞋子,沒有一件新衣服。為了讓孩子過年時吃上肉,劉永好和他的三個兄弟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音響,但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讓劉永好兄弟四人的第一個創業夢想胎死腹中。3、兄弟四人轉戰搞養殖。
  • 煙臺萊州80後小夥孵小雞發家致富 年收益最高30多萬
    原標題:萊州州市驛道鎮80後小夥孵小雞發家致富    李明是煙臺萊州市驛道鎮三元村一名80後小夥兒,今年32歲,提及李明,十裡八鄉的人基本都知道。2001年開始,那時年僅19歲的他就開始和小雞「打交道」,現在13年過去了,他從起初只養蛋雞到後來做小雞孵化生意,開啟了自己的致富路。
  • 自家孵小雞的幾個要點
    母雞孵出的小雞比較好養活,原因是不用太多的人力,出殼的小雞等外表水分幹了之後,走路也比較硬朗了就可以讓老母雞帶了,這樣一來可以給小雞溫暖,二來可以更好的保護小雞。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家孵小雞時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1.孵小雞的時間一定要選好,冬天太冷,夏天太熱。要選擇不冷不熱的時間去孵,初春或者初秋。2.選擇擅長孵小雞的母雞去孵,有的母雞孵幾天就不孵了那就不好了,最好留幾隻種雞專門孵雞用的。3.選蛋要注意照一下,看看是不是受精蛋,如果不是就得pass掉。
  • 做飼料、養豬,金華農學博士成就百億身家
    做飼料、養豬,也能成就百億身家。 邵根夥,1965年7月出生,浙江金華人。浙江農業大學本科畢業後,邵根夥在中國農業大學碩博連讀,獲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北京農學院。 1994年10月,邵根夥在北京創建大北農。2010年4月,大北農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主業為飼料研發和生產,2016年後進入生豬養殖行業。
  • 小雞是怎樣孵化的,孵小雞的方法有兩種
    孵小雞的方法有兩種一、母雞孵化母雞孵化小雞,是我們農村最常見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利用母雞抱窩的習性來孵化小雞的;二十多年前,養過雞的農民都知道,母雞下蛋一段時間後就沒蛋下了,而且還找個有各種乾草或者有稻草的地方抱窩。
  • 什麼樣的雞蛋才能孵出小雞?看看農村人是怎麼孵小雞的
    那麼什麼樣的雞蛋才能孵出小雞呢?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家的小院裡都會有幾隻雞,那時候村民們買不起肉,而雞蛋就成了農村餐桌上最好的食物,記得那時候經常有賣小雞的商販在村裡走街串巷,幾毛錢就能買到一隻小雞。雖然價格便宜,但是村民們還是喜歡用自己家的母雞來孵小雞。
  • 這個「蛋」,是忽視、還是準備「吃」、還是要「孵小雞」?
    上帝賜給每個人一個「雞蛋」,看人們怎樣對待。於是,出現了三種人: 第一種人:他們漠不關心,棄之不顧,很快,雞蛋變質,壞掉了。 第二種人:他們想方設法琢磨著怎樣吃掉它,於是有了各種吃法:煮著吃、炒著吃、煎著吃、醃著吃、配別的菜一起吃。
  • 小學四年級班裡集中採購36隻種蛋 為了孵小雞!
    原標題:小學四年級班裡集中採購了36隻種蛋 就是為了孵小雞!   小雞死了孩子會不會很傷心?還有,禽流感……   記者 胡信昌 攝影 嚴嘉俊   昨天,張女士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女兒學校裡最近要上一課,「尊重生命,懂得感恩」。班裡集中採購了一批種蛋,10塊錢一個,然後讓大家觀察雞蛋怎麼變成小雞,每個小朋友還要把小雞帶回家。不久我要開始養雞啦。小雞長大了,我估計我們捨不得吃它;如果殺了雞,又顯得不尊重生命。
  • 農村如何孵小雞?注意7點就能成功
    每年2、3月,村裡的人都會孵幾窩小雞,保證家裡有蛋吃、有雞吃,多的還可以拿到菜市場銷售。今年情況特殊,前段時間因疫情管控,農村人沒法進城賣菜,導致農產品滯銷。城裡人想買農村來的新鮮蔬菜,又買不到。回老家躲避疫情後,看到城裡人的需求如此之大,母親在今年3月又趕著孵了2窩小雞,一窩放了16個蛋,用的是自己家兩天內撿的新鮮雞蛋,但沒有檢測是否是受精的蛋,最後孵出了13隻;另外一窩放了18個蛋,用的也是現撿的雞蛋,而且用電筒檢測過,看起來都是公雞受過精的蛋,孵化的時候母雞踩破了2個,其餘的16個都孵化出來了。怎樣才能提高孵化成功率呢?
  • 農村老母雞「抱窩」,孵小雞的日子
    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賣小雞的商販們開始遛鄉,「小雞了買小雞」的吆喝聲迴蕩在村莊的上空,每到一個村子,無論是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抑或從村南頭到村北頭,總是一步三停,這家主婦掀開竹篾蓋子看看,然後經過精挑細選,買一二十隻,回家飼養。但有的人家卻不需要購買,因為,家裡有自己家裡有老母雞孵化。在我們老家農村,老母雞孵小雞,被稱為「抱窩」或者「趴窩」。
  • 英網站評出世界寵物「富豪榜」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知名保險類比價網站「比較市場」首次評出2018年世界寵物富豪榜。上榜寵物中包括狗、貓、熊甚至雞,既有憑藉繼承主人遺產或深受主人寵愛而身價暴漲的「富二代」,也有靠「白手起家」致富的動物明星。
  • 山東富豪年齡前5位,都已年過70年,2人曾是首富,2人為女性
    不過,他們多年打下的基業,讓他們仍在富豪榜上佔有一席之地。放在全國,山東富豪屬於年齡偏大的。在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山東共有75位富豪上榜,其中年過70的達7位,年齡最大的已經82歲,還有多人已年近70。
  • Diy自己動手孵小雞
    記得那次回老家的時候,老舅奶奶家養了一大群雞,大公雞、老母雞還有很多小雞仔,幾個孩子就一直追著它們跑,臨走的時候,舅奶奶說送我們一些自家雞生的蛋,我們就欣然接受啦!回來的路上,女兒就一直嘟囔著:媽媽,我們能不能用這些雞蛋孵出小雞啊?
  • 養殖家禽:孵小雞,用這個方法,孵化率更高!
    一、孵小雞1.種蛋的選擇(1)種蛋必須來自健康高產的雞。(2)養殖種蛋應新鮮、乾淨,以5~7天的雞蛋為最好。(3)蛋殼質地均勻,無破損、變形。2.種蛋保存選擇乾淨、外觀正常的雞蛋,將雞蛋放在10~15攝氏度和75%~80%的溼度下放置,不超過一個星期。貯存期間,不能清洗、也要以防淋到雨或被曬傷。
  • 公務員辭職去開蟑螂工廠,養了8億隻蟑螂,如今身家百億名氣大
    如果對蟑螂有所理解的人,應該十分熟悉這個故事,曾經有一位公務員辭職去開蟑螂工廠,養了八億隻蟑螂,如今身家百億名氣大這個人就是李延榮,是我國首位主動養蟑螂的人。在他之前,我們絕對不會想到,原來隨處可見的蟑螂竟然會有如此大的效用。對於類似蟑螂這樣的昆蟲,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都是避之而不及的。因此對於李延榮的養蟑螂事業,最開始也有非常多的人感到不解,認為他太過瘋狂。
  • 春天到了,老師不讓養蠶了,改孵小雞了,家長十八般武藝已用光了
    前幾年,兒子的老師要求養蠶,我跑遍了整個市區都沒有找到一顆桑樹,後來聽人說郊區有個廠房後門的臭水溝邊有一顆小桑樹,我頂著大太陽跑了十幾公裡路,終於找到了那顆瘦弱的小桑樹,摘了一點桑葉後,就喜滋滋的回家了。
  • 【聽故事】母雞正在雞窩裡專心的孵小雞,烏龜看到了……
    原標題:【聽故事】母雞正在雞窩裡專心的孵小雞,烏龜看到了…… 為 孩 子 講 最 美 的 故 事 beautiful story for烏龜和老母雞 1.請回復「大目錄」查看其他故事 漁夫家的母雞正在雞窩裡專心的孵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