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高血壓|慢性腎小球|腎性貧血|尿毒症|蛋白尿|腎功能|血尿|...

2021-01-11 健康界

痛心!高血壓不重視,養出了尿毒症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

今天門診接診了一位患者,是位42歲的女士,外觀除了有點憔悴外,也看不出什麼大問題。

我問她哪裡不舒服,她說,腎不好。

我給她測血壓,190/110mmHg,再接過她帶來的化驗單一看,貧血,血紅蛋白95g/L;蛋白尿2+,血尿;血肌酐嚴重升高,562µmol/L;彩超示雙腎萎縮。




我給她計算腎小球濾過率是10.87ml/min,告訴她病情比較重,已經是尿毒症了。

她不太相信。不是不相信我,而是不認可自己的病有這麼重。

我給她開了一個腎功能顯像(ECT)檢查,這是判定腎功能的金標準,對腎功能分級一錘定音。下午,ECT的結果出來了,11.53ml/min,與估算值差不多。



根據診斷標準,腎小球濾過率<15ml/min就診斷為尿毒症,她尿毒症的診斷確定無疑。

不但有尿毒症,而且已經出現腎萎縮和腎性貧血。分析病程已經很長時間了。

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很多,有原發於腎臟的疾病,也有其他疾病損害到腎臟再發展而來。

美國最新公布導致尿毒症的四大原因是:糖尿病腎病(43.2%)、高血壓性腎臟病(23%)、腎小球腎炎(12.3%)和多囊腎(2.9%)。

而我國目前仍以腎小球腎炎列首位,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性腎臟病緊隨其後。其中腎小球腎炎和多囊腎是原發於腎臟的疾病,而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等等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腎臟病,稱繼發性腎臟病。

那她的尿毒症是怎麼形成的呢?

簡單詢問她的病史,她4年前無意中發現高血壓,當時血壓180/100mmHg。她以為就是普通的高血壓,所以也沒有做檢查,就自行服用降壓藥。但是,服藥後血壓並沒有降到正常,不過她沒在意,也沒深究是什麼原因。

上個月單位組織全面體檢,結果發現血壓181/101mmHg(服藥治療期間),而且有貧血、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和尿素氮明顯升高,再複查還是相似的結果,做尿蛋白定量2.2g/d,於是來診。


她同時有高血壓、蛋白尿、血肌酐升高,最大的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慢性腎小球腎炎,二是高血壓性腎臟病。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腎炎,是原發於腎臟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統稱「腎炎症候群」。也就是說,腎炎引起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也引起腎損害,稱高血壓性腎臟病。先有高血壓,高血壓引起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

一般來說,慢性腎炎的高血壓、蛋白尿和血尿同時出現,或者蛋白尿早於高血壓。尿蛋白定量常常超過1g/d,血壓非常高,難以控制。而且一些類型的腎炎腎功能惡化比較快,如果治療不及時,個別類型的腎炎幾年之內就發展到尿毒症。

高血壓大多40歲以後出現,如果不及時控制,10年左右出現微量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蛋白尿明顯晚於高血壓出現,而且高血壓性腎臟病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過1g/d。

不是所有的血壓高都是一樣的,也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是原發性高血壓,許多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腎臟受損後會引起高血壓,稱腎性高血壓,特點是高血壓的同時有蛋白尿,而且血壓難以控制。

她的病史不清,無法判斷高血壓和蛋白尿的出現順序。但是,她的尿蛋白定量較高,腎功能惡化較快,分析應該是慢性腎小球腎炎。

此外,她38歲時發現高血壓。一位女士,不抽菸、不喝酒,生活方式相對同齡男性來說比較健康,原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而且高血壓4年就發展到尿毒症,高血壓性腎臟病的可能性更是較小。

據此分析,她4年前的高血壓就是腎性高血壓,先有腎臟病,後出現的高血壓,但遺憾的是,她沒有進行任何檢查。

其實,別說一位年輕的女性發現高血壓應該查原因,就是40歲以下的男性發現高血壓,也有查是否存在導致高血壓的疾病,比如說腎臟病、腎血管疾病和腎上腺疾病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版》明確建議,發現高血壓後要評估靶器官的損害程度,其中對腎臟的評估是這樣描述的: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證實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素。高血壓患者,尤其合併糖尿病時,應定期檢查尿白蛋白排洩量,監測24小時尿白蛋白排洩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如果這位女士,發現高血壓後去正規醫院就診,接受醫生的建議,哪怕做一個非常簡單而且廉價的尿常規,也不至於漏掉腎臟病的診斷。

如果慢性腎病早發現、早治療,控制病因,控制高血壓,肯定不會發展到這一步。

她兩口子都後悔莫及。

所有的遺憾都是不遵守規範、疏忽大意。

養病養成尿毒症。

她問我怎麼辦?

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可選擇的措施已經不多了。

首先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


其次,還要積極的內科治療,嚴格的控制血壓達標130/80mmHg以下,糾正腎性貧血和鈣磷代謝障礙,避免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半數尿毒症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鈣磷代謝障礙是主要原因。

現在控制血壓可以提高生命治療,延長生命時間。

相關焦點

  • 慢性腎臟病為什麼會發生腎性貧血,怎麼辦?如何補鐵?
    得了「腎性貧血」怎麼辦? 腎性貧血是指發生於慢性腎臟病,發病於慢性腎功能不全相關的貧血。一般在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出現。 腎性貧血產生存在多種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慢性腎功能不全時,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減少。
  • 這5項腎病併發症,比尿毒症更可怕!做好2點可防治
    尿毒症是慢性腎病的終末期階段,整體來說腎病發生尿毒症的機率並不高,多數類型腎病系統治療後,都可穩定在腎功能不全階段。而已發生腎衰竭包括尿毒症的患者,除了病理本身較嚴重,主要是長期治療不濟導致的惡性發展結果。 雖說腎病治療的目標是延緩腎功能衰竭,預防尿毒症。
  • 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
    2、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73m2,持續時間≥3個月。也就是說,無論是血檢異常(比如血肌酐升高等),或者尿檢異常(比如蛋白尿、血尿等),或者影像學檢查異常(比如腎臟回聲不均勻等),或者病理學檢查異常,或者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符合其中任何一點,時間超過3個月,就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 【專家提醒】關於慢性腎炎那些事:身體這幾個異常症狀,一定要小心!
    只是在體檢的時候查尿常規發現血尿、蛋白尿,懷疑腎炎,收院治療的。 2、腎性貧血 慢性腎炎晚期出現隨著腎臟損害的加重,眾多患者會出現貧血表現,主要原因有: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增多:腎衰竭時,尿毒症毒素在體內蓄積,紅細胞代謝發生障礙而易於破壞,發生溶血,導致貧血。失血:大約25%的晚期腎衰竭病人可出現明顯的出血,加重貧血。
  • 較真丨「晨起兩堅持,晚上兩不要」就能避免患上尿毒症嗎?
    醫學上說,當腎小球濾過率<15 ml/min,或者血肌酐>707 µmol/L,並伴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及其他全身症狀時,就診斷為尿毒症。美國公布導致尿毒症的四大原因是:糖尿病腎病(43.2%)、高血壓性腎臟病(23%)、腎小球腎炎(12.3%)、多囊腎(2.9%)。而我國尿毒症的常見原因是腎小球腎炎引發的。
  • 慢性腎炎 喜歡捉迷藏
    □ 實習生 王方方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河南省中醫院腎病科主任張建偉說,慢性腎病是指由於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腎臟(腎小球、腎小管)損傷所導致的病變,並且腎臟損傷(結構或功能)3個月以上。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是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傷等。  根據病情的嚴重性,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三個階段:慢性腎炎階段、慢性腎功能不全階段和尿毒症階段。
  • 有哪些表現可診斷慢性腎臟病(CKD)和CKD分期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出現損傷(如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在3個月以上,表現為血液、尿液病理學異常,影像學檢查異常,或腎小球濾過率(GFR)<60毫升/分鐘/1.73平方米。具備以上任意一條即可診斷。根據GFR下降的程度,將慢性腎臟病(CKD)分為5期。
  • 得了慢性腎炎,就一定會尿毒症嗎?
    一、什麼是慢性腎炎慢性腎炎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為基本臨床表現的一組腎小球疾病。病情緩慢進展,如果遷延不愈就會導致腎功能損傷,嚴重出現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根據發病原因,我們把慢性腎炎分為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
  • 慢性腎功能衰竭有多容易?11個傷腎問題要「看緊」,否則危害不小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指腎功能下降時間超過三個月,腎臟的內分泌功能障礙表現較為突出。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因素有很多,有可能是腎臟疾病,也有可能是腎外疾病發展而來的,尤其是腎小球腎炎佔到首位,然後是糖尿病腎病。哪些疾病有機會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
  • 慢性腎臟病診斷分期和營養治療原則
    GFR是評價腎功能的主要指標,也是慢性腎臟病診斷與分期的主要依據。正常腎小球濾過率為 120ml/min/1.73m2 ,它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逐漸衰退,平均 40 歲以後,每年減少 1ml/min/1.73m2。腎小球濾過率越小,代表腎功能越差,腎損傷越厲害。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這個病例讓你重新認識腎臟病
    3、他的痛風病史比較短,而且痛風性腎病主要引起腎間質和腎小管損害,很少會出現蛋白尿。他的尿蛋白定量超過1.5g/d,所以也基本上排除痛風性腎病。根據病史分析,他最大的可能是高血壓性腎臟病或者慢性腎小球腎炎。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
    一般來說,有沒有高血壓是判斷腎臟病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治療的重要靶目標。4、腎功能如何?腎功能是對慢性腎臟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的重要指標。5、血紅蛋白是多少?腎臟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腎衰竭也有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之別。血紅蛋白多少、有沒有貧血是鑑別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的重要指標。
  • 4項指標了解腎功能,淺顯易懂,越早知道越有利於防腎衰竭
    第一方面檢查:尿常規尿常規檢查是了解腎功能的「入門級」檢查。其中有兩項指標必看。這就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和尿潛血指標。如果檢查兩項指標同時為陽性(化驗單顯示+或2+、3+、4+等),基本判斷為腎小球腎炎。尿液出現異常多為腎臟腎小球出現了問題,但這兩項也就只能告訴我們腎臟出事了。但具體腎臟出了多大事,腎功能損傷到哪種程度,還需要看以下這兩項指標。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慢性腎臟病多久會到尿毒症?說實話,腎臟病並不是一個進展特別迅速的慢性病,相比於一些嚴重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功能的進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尤其對一些不很嚴重類型的腎病,病情是容易控制的。
  • 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
    尿毒症是一個臨床症候群,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腎臟疾病,逐漸發展腎功能進行性下降,最後不可逆損害,使得出現代謝產物瀦留、酸鹼平衡紊亂,以及出現相關的各系統的臨床表現的一組症候群。
  • 基礎知識順口溜 | 巧記三類腎小球腎炎
    自身免疫補體異,單核浸潤中性粒;[3]肉眼蚤咬大紅腎,C3沉積繫膜區;[4]光鏡內皮繫膜生,電鏡循免駝峰沉;眼瞼下肢有水腫,球管失衡水鈉儲;鏡下血尿蛋白尿,尿素肌酐一過高;充血心衰高血壓,C3補體8周降;病前常有上感史,兒童多見可自愈;一般治療加對症,青黴素來抗感染。
  • 皮膚痒痒癢,一查竟是尿毒症!腎不好的七大信號 別忽視
    在做了相關檢查後,他血磷偏高、血鈣值偏低、貧血嚴重、腎功能嚴重損傷,最終被診斷為慢性腎衰竭,而且是慢性腎衰的終末期即尿毒症。「病人必須接受透析治療,因為這一時期危險性比較大,高鉀血症或者是嚴重的心衰都會導致死亡。」在接受兩周住院治療後,吳大爺的瘙癢情況得到了明顯的好轉,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現在的癢還可以忍忍,以前真的是忍不住亂抓。」
  • 【體檢報告怎麼看】腎功能五項檢查
    血尿素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因為血中的尿素氮主要經腎小球濾過,從尿中排出體外,當腎小球受到損傷時,濾過率降低,血液中尿素氮升高。尿素氮的測定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腎功能指標。   2. 肌酐(Cr)   正常參考值 男62~115μmol/L ;女53~ 97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