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

2021-01-10 39健康網

這是一位外地患者,一位46歲的男士。發現高血壓9年,近幾年一直在服用降壓藥,但服藥後血壓仍然較高。發生痛風3年,頻繁發作,一痛就吃止痛藥,從沒有接受過正規檢查、治療。

4個月前他的痛風又發作了,朋友勸他:別盲目用藥了,好好做個檢查吧。他聽從朋友的建議去醫院檢查,結果卻查出了大問題。

檢查發現,他不但血尿酸高,而且血肌酐也高175μmol/L,尿蛋白2+。

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腎功能出問題了,這還了得!

為了避免檢驗誤差,於是他又複查了幾次,結果都差不多,血肌酐波動在157~217.6μmol/L之間,尿蛋白定量為1.27g/d。他沉不住氣了,於是去北京就醫。

北京醫院檢查,發現血尿酸568μmol/L,血肌酐186μmol/L,尿蛋白定量1.5g/d。北京的檢查結果,「做實」了他慢性腎臟病、輕度腎衰的診斷。

那他的慢性腎臟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他託人找到了我。

一、發現腎臟病,應遵循以下處理程序

1、腎臟病是什麼原因?

首先要明確病因,是原發於腎臟的疾病比如慢性腎小球腎炎,還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腎損害比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痛風性腎病等。

2、尿蛋白定量是多少?

根據尿蛋白定量能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而且還能評估治療效果。

3、血壓多少?

一般來說,有沒有高血壓是判斷腎臟病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治療的重要靶目標。

4、腎功能如何?

腎功能是對慢性腎臟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的重要指標。

5、血紅蛋白是多少?

腎臟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腎衰竭也有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之別。血紅蛋白多少、有沒有貧血是鑑別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的重要指標。

舉個簡單例子,發現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衰竭。但這個腎衰竭是急性形成的,還是慢性形成的呢?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貧血,則急性腎衰的可能性大;如果同時有貧血,則慢性腎衰的可能性大。

6、其他指標如何?

腎臟大小如何?是否有鈣磷代謝障礙?是否有水腫、心衰等其他併發症。

我翻看他之前的檢查結果,發現:

1、他的空腹血糖略高,但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沒有糖尿病史,所以基本上排除了糖尿病腎病。

2、他在北京醫院做的自身抗體、風溼三項、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ANCA、免疫固定電泳等檢查都沒有問題,可以排除狼瘡性腎炎、系統性小血管炎、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膜性腎病等引起的腎臟病。

3、他的痛風病史比較短,而且痛風性腎病主要引起腎間質和腎小管損害,很少會出現蛋白尿。他的尿蛋白定量超過1.5g/d,所以也基本上排除痛風性腎病。

根據病史分析,他可能是高血壓性腎臟病或者慢性腎小球腎炎。

此外,他身高178cm,體重重達120kg,儘管近4個月身體發現問題後開始減重,現在的體重也將近100kg,所以也不排除肥胖相關性腎病。

一般來說,尿蛋白定量超過1g/d就應該腎穿確診,所以我建議他住院腎穿,根據病理結果進行精準治療,他表示同意。

離開時我告訴他,無論是什麼原因的腎臟病,對出現蛋白尿者應該大量使用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即可嚴格控制血壓,又可降低蛋白尿、延緩腎損害。

所以我給他調整了降壓藥,讓他加用沙坦類降壓藥代文,而且是2倍的劑量。過幾天後他來住院。

入院後複查尿蛋白定量0.67g/d,再複查,0.36g/d,都不到1g/d,這個尿蛋白定量就無需腎穿了。

進一步檢查眼底,發現是視網膜動脈硬化。

結合病史及檢查結果,初步診斷他的腎臟病是高血壓性腎臟病,不排除肥胖相關性腎病,高尿酸和止痛藥也許也參與了腎損害。

我們給他做了ECT(腎功能顯像),結果他是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是55ml/min,正常人是90ml/min以上,他的腎功能已有明顯下降,屬於慢性腎臟病3期。

通俗的說,他已經是中度腎衰了。此外他還有輕度貧血,考慮是慢性腎衰竭。

那下一步怎麼治療呢?

二、慢性腎臟病的治療措施

無論什麼原因的慢性腎臟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結局就是腎功能受損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直至尿毒症。

而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發生腎功能受損,遏制腎臟病的進展,及時修復腎損傷,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治療措施。

1、控制病因,治療原發病

控制病因,治療原發病,才能從根本上控制慢性腎臟病的進展。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小血管炎腎炎、紫癜性腎炎等,都是自身免疫損傷參與了發病過程,所以對符合條件者一般要抑制免疫治療,包括使用糖皮質激素,或者聯合使用免疫抑制劑。

糖尿病腎病的根本原因是高血糖,所以要嚴格控制血糖;

高血壓性腎臟病的根本原因是高血壓,所以需要降壓;

痛風性腎病應該降尿酸、肥胖相關性腎病應該減肥、藥物性腎病應該停用致病藥物等。

2、嚴格控制血壓、降低蛋白尿

腎臟受損後大都會出現高血壓,稱腎性高血壓,而高血壓又反過來加速腎功能的惡化,血壓越高,腎功能的惡化越快。

而控制血壓,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是遏制腎功能下降有效的措施之一。

此外,心、腦血管併發症是慢性腎臟病的一大死因,其中高血壓扮演了「惡」的角色,而控制血壓則可以明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所以,控制血壓是慢性腎臟病核心的治療,應貫穿於慢性腎臟病治療的始終。

在降壓藥的選擇上,應選ARB(沙坦類降壓藥)或者ACEI(普利類降壓藥),二者都有降壓、降尿蛋白和延緩腎損害三方面的作用。

但二者不能合用,只能選擇其中一種。

慢性腎臟病的血壓非常難控制,除了外,常需合用其他種類的降壓藥,比如長效鈣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甚至α受體阻斷劑等。

3、降低蛋白尿

蛋白尿本來是腎臟受損的結果,但大量蛋白尿又反過來加重腎損傷。同樣,尿蛋白量越大,腎功能的惡化越快。

所以,降低尿蛋白,也是慢性腎臟病的核心治療之一。

尿蛋白越低,腎功能越穩定,蛋白尿的控制目標是0.3g/d以下。

在藥物選擇上,除了上述的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之外,新近上市的列淨類降糖藥(SGLT2抑制劑)比如卡格列淨、達格列淨和恩格列淨,除了降糖之外,也有明確的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作用。

初發現,列淨類降糖藥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蛋白尿,並延緩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損害。

後來大量的研究發現,這一類藥物對有蛋白尿的非糖尿病腎病,比如IgA腎病、膜性腎病等,也有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作用。

目前認為,沙坦類降壓藥和列淨類降糖藥,是糖尿病腎病和合併蛋白尿的非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組合。

4、控制飲食

慢性腎臟病,首先要控制鹽的攝入量,每天5g以下或者更低。如果出現腎功能下降,還有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少量攝入蛋白,攝入牛奶、雞蛋、精肉等優質蛋白。

在優質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還可以配合開同(複方α酮酸)治療,既保證營養需求,又減輕腎臟負擔。

5、糾正腎性貧血

貧血可加速腎衰竭,並加重心、腦損害。糾正腎性貧血,也是遏制腎衰進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療措施。

經典的治療是選擇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靜脈或者口服補充鐵劑等,目前新上市的腎性貧血治療藥物羅沙司他效果更好。

6、治療鈣磷代謝障礙

補充活性維生素D比如骨化三醇或者帕立骨化醇,補充鈣劑和擬鈣劑,使用磷結合劑思維拉姆、碳酸鑭等降血磷。

7、利尿消腫、糾正酸中毒等

8、利用腸道排毒作用

大部分代謝廢物都通過腎臟排洩,但腎功能下降後,腸道的排毒作用代償性增加,藥用活性炭等吸附劑就是利用這個機理來降肌酐的。

此外,一些新研發的藥物比如降鉀藥利倍卓、降鉀樹脂,降磷藥思維拉姆和碳酸鑭等,也是利用腸道「排毒」的機制來發揮作用的。

9、腎臟替代治療

如果腎臟病加重,發展到終末期腎病(尿毒症)後,還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等。

回來再說這位患者。

他原來用的降壓藥是長效地平類降壓藥,入院前,我給他加用了大量代文(纈沙坦)。他的尿蛋白定量從1g/d以上降到了1g/d以下,除了他嚴格的控制飲食比如減鹽、減重、戒酒之外,還與他大量使用沙坦類降壓藥有直接關係。

此外,入院後我們給他做了糖耐量試驗,他的空腹血糖是4.3mmol/L,餐後1小時血糖是11.32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是8.67mmol/L,考慮是糖耐量異常。

所以,我們又給他加用了降糖藥卡格列淨治療,每天一片。住院10天,出院時血壓110/70mmHg,尿蛋白定量0.39g/d。

出院後他就開始上班,多次複查血壓基本穩定在110/70mmHg,體重略有下降。

「三焦辨治體系」集合了中醫經絡學、現代絡病理論的新科研成果,以益氣活血、解毒瀉濁、溫陽固腎為原則,運用獨特三焦辨治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攻補兼施,內外同治,整體協調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調和陰陽氣血內環境,疏通經絡,調暢氣機,糾正機體免疫、體液、內分泌素亂失衡狀態,短時間內活化受損腎臟細胞,激活並恢復腎功能,實現腎臟全面持久的健康。具有起效迅速、穩定、無毒的優勢。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這個病例讓你重新認識腎臟病
    首先要明確病因,是原發於腎臟的疾病比如慢性腎小球腎炎,還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腎損害比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痛風性腎病等。2、尿蛋白定量是多少?根據尿蛋白定量能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而且還能評估治療效果。3、血壓多少?
  • 慢性腎臟病診斷分期和營養治療原則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進行營養治療,那麼什麼是慢性腎臟病呢?慢性腎臟病該怎麼診斷?如何分期?不同分期的患者營養治療的方案有什麼不同嗎?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回答這些問題吧慢性腎臟病(CKD)是指長期的慢性腎臟損傷導致的各種臨床疾病,根據腎臟損傷證據和腎功能異常超過3個月進行診斷。
  • 如何治療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難治不放棄
    原標題:如何治療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難治不放棄   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慢性腎臟病(CKD)導致腎功能漸進性減退,排洩功能喪失,體內代謝產物瀦留,出現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症候群。在我國成年人群中, CKD的患病率為10.8%,提示CKD在我國已成為一個患病率極高的慢性非傳染性流行病。
  •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管理
    慢性腎臟疾病已經成為威脅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初步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的患病率達10.8%,約有1.3億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相當一部分患者最終會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腎移植治療。福建省惠安縣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許一兵介紹,慢性腎臟病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腎臟結構或功能障礙,包括腎GFR正常或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以及影像學異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低於60毫升/分,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稱為慢性腎臟病。許一兵表示,慢性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 心力衰竭合併慢性腎臟病:診斷和治療
    臨床上,心力衰竭合併慢性腎臟病(CKD)十分常見。圖1 心力衰竭和慢性腎臟病心力衰竭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與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相比,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更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現在,同糖尿病一樣,CKD被認為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等危證。CKD患者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源性猝死、腦血管意外、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外周動脈疾病。
  • 慢性腎臟病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療 2015-02-
  • 如何判斷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狀態
    慢性腎臟病可以依據腎小球濾過率(簡稱GFR)的不同分為慢性腎臟病1期(簡稱CKD1期、CKD為慢性腎臟病英文首字母縮寫)、CKD2期、CKD3期、CKD4期和CKD5期。CKD分期的前提是有慢性腎臟病,若沒有腎臟病,GFR>60 ml/min.1.73m2為正常。
  • 山東省啟動建設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通訊員 盧驍 濟南報導中國慢性腎臟病(CKD)疾病負擔沉重,尤其是作為人口大省的山東,CKD患病率高約10.8%,知曉率低約12.5%,治療率有待提升。為提高人民對CKD的認知,12月25日,山東省慢性腎臟病防控項目啟動會暨山東省立醫院慢性腎病全程管理中心(CKDMC)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項目啟動現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王榮表示,山東省CKDMC體現的是規範化管理,更是一種臨床與科研相融合的模式。
  • 「焯」級重要——實用的慢性腎臟病(CKD)營養治療方法
    專業擅長: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痛風、慢性腎臟病等慢病營養治療,肥胖人群體重管理。個人觀點:營養治療是慢病防治的關鍵,營養引領,健康中國!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慧吃慧動,將健康管理視為每個人終身的事業,節約社會公共衛生資源。
  • 慢性腎臟病,究竟該如何低蛋白飲食?
    如何低蛋白飲食?  上一期給大家講過《慢性腎臟病,到底該怎么喝水?》,如何衡量自己的出入量,如何控制飲水。  那麼這期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低蛋白飲食。  那麼,為什麼慢性腎臟病需要低蛋白飲食呢?
  • 世界腎臟日丨疫情期間慢性腎臟病患者如何防護?
    居家防疫期間,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該如何防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郭穎博表示,慢性腎臟病和腎臟替代治療患者的免疫功能本就長期低下,而許多患者因疾病治療需要以及腎移植後的抗排異需求,長期口服免疫抑制藥物,這就如同身體對各種病原體敞開大門,不僅屬於易感者,而且一旦感染,前期症狀因機體的免疫抑制狀態不典型甚至隱匿,可能直接躍升為重症患者中的「C位」。
  • 慢性腎臟病除了限鹽、限制蛋白質外,為何還要低磷飲食?如何做到?
    也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營養治療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的注意。 60年代以前,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僅限於應用傳統的低蛋白飲食,這種治療可使尿毒症患者的臨床症狀獲得短期緩解。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在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必需胺基酸、酮酸、低磷飲食的治療應用於臨床,使營養療法的療效顯著提高。
  • 慢性腎臟病患者怎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9條專業建議請收好
    維持慢性腎臟疾病原來治療方案,做好血壓、血糖、尿量和體重的登記工作、如有不適或疑問應及時和醫生諮詢或就近就診,急診電話120。2.起居:提高個體衛生管理水平。注意維持規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正常的作息,選擇合適的身體鍛鍊方式,避免吸菸、飲酒、避免勞累、熬夜、著涼等不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和增強免疫力。安排好生活內容,有計劃地做一些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
  • 得了慢性腎衰是不是就治不好了?了解這點很關鍵!
    原標題:得了慢性腎衰是不是就治不好了?了解這點很關鍵! 提起慢性腎衰,可能很多人會不寒而慄。每一個初診為慢性腎衰的患者,腦海裡浮現的念頭大抵是:為什麼會患這病?是不是治不好了?我還能活多久……這些靈魂拷問。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些是所有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得了慢性腎衰,是不是就真的治不好了呢?
  • 慢性腎臟病分為哪幾期,都需要長期治療嗎?
    慢性腎功能不全,按照腎功能的狀態分為五期,從一期腎臟輕微的損傷到五期腎功能衰竭期,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腎功能不全五期的臨床症狀、體徵以及分期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如下:
  • 慢性腎臟病進展到尿毒症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一是:慢性腎臟病最終都要進展為尿毒症!(多位大專家都這樣說,很嚇人對不對)二是:20%-50%的慢性腎臟病會進展為尿毒症。(雖然不如第一個說法嚇人,但也足夠讓人抑鬱了)三是:慢性腎臟病進展到尿毒症的只佔1%-2%。(這敢情好啊,聽著就舒服)但是一個說100%,一個說1%,這差距都不是甩八條街了,99條街都甩出去了。其實這三個說法,都不靠譜。
  •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前段時間,門診收治的一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病房治療短時間病情穩定後就回家休養。但是,他在家並沒有好好養病,而是進行重體力勞動,不注意防護,引起感冒,最終導致肺部感染,病情復發。大家都對他的去世感到惋惜,畢竟他還年輕,正值中年,若是能夠好好養病,後期恢復應該是很好的。
  • 為什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容易出現貧血?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也是導致其他心血管併發症出現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上常把它稱為腎性貧血。但是,為什麼貧血總是容易找上慢性腎病的患者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講一講其中的原因。而當腎臟由於各種原因受到損害,發生慢性腎臟病,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減退,很多患者就會慢慢出現了貧血的症狀,貧血的程度和腎臟受損的程度息息相關。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到3期時就有很大可能發生貧血,腎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就是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產生的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輔助造血的功能弱化。
  • 高磷血症: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隱形殺手」
    ,值得我國腎臟病臨床關注。  慢性腎臟病(CKD),明明是個「腎病」,但為何會牽連心血管?CKD與高磷血症有什麼關係?高磷血症有什麼危害?帶著這些CKD患者常常關心的問題,記者最近採訪了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東南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劉必成教授。劉必成教授表示,磷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元素,主要隨食物進入人體,由腸道和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保持體內供需平衡。
  • 慢性腎臟病合併高血壓、心衰,治療「老大難」迎來新應對方式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韓飛教授、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李曼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丁紅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新旺醫生、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叢玉璽醫生、北部戰區總醫院曹寧教授、鞍山市中心醫院立山院區馬聰教授、華潤遼寧健康產業集團阜新礦總醫院馬玉環教授和營口市中心醫院張迎春教授,共同探討了慢性腎臟病(CKD)合併高血壓及心衰的新型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