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分為哪幾期,都需要長期治療嗎?

2021-01-08 騰訊網

慢性腎功能不全,按照腎功能的狀態分為五期,從一期腎臟輕微的損傷到五期腎功能衰竭期,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腎功能不全五期的臨床症狀、體徵以及分期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如下:

1、一期指的是腎臟的損傷較小,腎小球的濾過率在90-120ml/分;

2、二期指的是腎臟呈一個輕到中度的喪失,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89-60ml/分每分鐘;

3、三期指的是腎功能損失中到重度,中到重度功能損失,腎小球的濾過率下降到59-30ml/分,這個階段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一些臨床表現;

4、四期是中到重度腎臟功能的損失,腎小球濾過率已經下降到29-16ml/分;

5、五期是腎功能衰竭期,到了這一期就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療,這是一個重度損傷腎功能衰竭期,腎小球濾過率已經下降到15ml/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比較嚴重的一些臨床症狀。

這五期也叫初期,中期,晚期,末期,終末期。

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狀態分為一共分四期,分別是腎功能代償期、氮質血症期、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慢性腎臟病是一個慢性,進行性,不斷發展的疾病,這個疾病需要綜合治療,多休息,注意飲食,是否長期服用藥物,需要看看你的症狀,及腎功能的情況。很多病人最終會導致多系統併發症,腎功能不全,腎病病程長,治療周期長,所以腎病病人是需要長期吃藥控制。

91健康助手,不止於健康

歡迎關注《91健康助手》

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詳細諮詢專業的醫療機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別忘了點讚分享給您身邊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慢性腎臟病分5期,你進展到哪期了?
    2002年,美國腎臟病基金會發布了《腎臟病/透析臨床實踐指南》,正式提出了慢性腎臟病的分期。按照腎小球濾過率,慢性腎臟病可分為5期:1期:濾過率≥90(肌酐正常);2期:代償期,濾過率60-89(肌酐約133-176);3期:失代償期,濾過率30-59(肌酐約177-442);4期:腎衰竭期,濾過率15-29(肌酐約443-707);5期:尿毒症期,濾過率≤15(肌酐約707以上)。每一位尿毒症患者,都走過了從1期到5期的發展過程。
  • 慢性腎臟病診斷分期和營養治療原則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進行營養治療,那麼什麼是慢性腎臟病呢?慢性腎臟病該怎麼診斷?如何分期?不同分期的患者營養治療的方案有什麼不同嗎?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回答這些問題吧慢性腎臟病(CKD)是指長期的慢性腎臟損傷導致的各種臨床疾病,根據腎臟損傷證據和腎功能異常超過3個月進行診斷。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
    離開時我告訴他,無論是什麼原因的腎臟病,對出現蛋白尿者應該大量使用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即可嚴格控制血壓,又可降低蛋白尿、延緩腎損害。所以我給他調整了降壓藥,讓他加用沙坦類降壓藥代文,而且是2倍的劑量。過幾天後他來住院。入院後複查尿蛋白定量0.67g/d,再複查,0.36g/d,都不到1g/d,這個尿蛋白定量就無需腎穿了。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這個病例讓你重新認識腎臟病
    我們給他做了ECT(腎功能顯像),結果他是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是55ml/min,正常人是90ml/min以上,他的腎功能已有明顯下降,屬於慢性腎臟病3期。通俗的說,他已經是中度腎衰了。此外他還有輕度貧血,考慮是慢性腎衰竭。那下一步怎麼治療呢?
  • 「焯」級重要——實用的慢性腎臟病(CKD)營養治療方法
    01關於慢性腎臟病(CKD)你需要了解的知識(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近年來,全球慢性腎臟病發病率不斷上升,而公眾普遍缺乏對該病的防治知識。按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三種類型。
  • 如何判斷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狀態
    慢性腎臟病可以依據腎小球濾過率(簡稱GFR)的不同分為慢性腎臟病1期(簡稱CKD1期、CKD為慢性腎臟病英文首字母縮寫)、CKD2期、CKD3期、CKD4期和CKD5期。CKD分期的前提是有慢性腎臟病,若沒有腎臟病,GFR>60 ml/min.1.73m2為正常。
  •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前段時間,門診收治的一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病房治療短時間病情穩定後就回家休養。但是,他在家並沒有好好養病,而是進行重體力勞動,不注意防護,引起感冒,最終導致肺部感染,病情復發。大家都對他的去世感到惋惜,畢竟他還年輕,正值中年,若是能夠好好養病,後期恢復應該是很好的。
  • 我國有1.2億成年慢性腎臟病患者 知曉率僅12.5%
    這項歷時四年的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只有12.5%知道自己已患病,其他人還渾然不覺。  慢性腎臟病到底危害有多大?如果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持續壞轉,將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病,就需要「換腎」或者長期透析,這些治療方式都非常「燒錢」。
  • 慢性腎臟病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療 2015-02-
  • 心力衰竭合併慢性腎臟病:診斷和治療
    臨床上,心力衰竭合併慢性腎臟病(CKD)十分常見。圖1 心力衰竭和慢性腎臟病心力衰竭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與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相比,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更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現在,同糖尿病一樣,CKD被認為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等危證。CKD患者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源性猝死、腦血管意外、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外周動脈疾病。
  • 有哪些表現可診斷慢性腎臟病(CKD)和CKD分期
    作者: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李潭溪主任醫師慢性腎臟病(CKD)的腎臟功能損害由輕到重,持續進展,直到腎功能完全衰竭為止,而這些一般也是不可以恢復的。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出現損傷(如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在3個月以上,表現為血液、尿液病理學異常,影像學檢查異常,或腎小球濾過率(GFR)<60毫升/分鐘/1.73平方米。具備以上任意一條即可診斷。根據GFR下降的程度,將慢性腎臟病(CKD)分為5期。
  • 得了慢性腎炎,就一定會尿毒症嗎?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於話題#我的文章212#腎臟病4#慢性腎臟病71#慢性腎炎3#尿毒症10得了慢性腎炎,就一定會尿毒症嗎?怎樣避免尿毒症的發生?不管是慢性腎炎,還是糖尿病腎病等其他原因的腎臟病,只要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惡化,腎功能減退,發展到晚期就是尿毒症。一般來說,當腎小球濾過率<15 ml/min,或者血肌酐>707 µmol/L,並伴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及其他全身症狀時,就診斷為尿毒症。尿毒症是通俗的名稱,專業稱終末期腎臟病,或者慢性腎臟病5期。
  • 到了慢性腎病4期,只能在家等待透析嗎?記住5點,療效看得見!
    如上提到的「各種原因」,包括為何種原發病(如IgA腎病、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狼瘡性腎炎與糖尿病腎病等等),以及藥物與毒物等原因,都可致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發展。一般將慢性腎臟病(CKD)分為五期,以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或內生肌酐清除率(CCr)作為分期標準:GFR或CCr≥90ml/min·1.73m2為CKD 1期GFR介於60-89.9ml/min·1.73m2之間為CKD 2期GFR介於30-59.9ml/min·1.73m2之間為CKD 3期GFR介於15-29.9ml/
  •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管理
    慢性腎臟疾病已經成為威脅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初步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的患病率達10.8%,約有1.3億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相當一部分患者最終會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腎移植治療。福建省惠安縣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許一兵介紹,慢性腎臟病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腎臟結構或功能障礙,包括腎GFR正常或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以及影像學異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低於60毫升/分,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稱為慢性腎臟病。許一兵表示,慢性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 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人?
    比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這些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四、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據調查發現,家庭成員當中如果有腎臟病史,那麼患腎臟病的概率較常人會增加5-8倍。 五、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的患者。長期不正確、過量使用藥物,如止痛藥等,會對腎臟造成損害。要特別指出的是,有很多人主觀地認為,中藥是純天然的,沒有毒性的。
  • 慢性腎臟病除了限鹽、限制蛋白質外,為何還要低磷飲食?如何做到?
    也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營養治療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的注意。 60年代以前,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僅限於應用傳統的低蛋白飲食,這種治療可使尿毒症患者的臨床症狀獲得短期緩解。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在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必需胺基酸、酮酸、低磷飲食的治療應用於臨床,使營養療法的療效顯著提高。
  • 慢性腎臟病患者「控磷」的誤區和妙招全在這裡,快看看你做對沒
    慢性腎臟病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疾病,且腎臟病病史超過 3 個月以上,包括血液或尿液化驗異常,影像學檢查異常,或是不明原因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trationrate,GFR)下降超過 3 個月。 而根據GFR又將慢性腎臟病劃分為五期。
  • 慢性腎臟病,究竟該如何低蛋白飲食?
    那麼,為什麼慢性腎臟病需要低蛋白飲食呢?  而低蛋白飲食則可以通過降低腎小球內壓和減少含氮代謝廢物,減輕高濾過的程度,減輕腎臟負荷,因而緩解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作用。  同時,限制蛋白攝入能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20%~50%的蛋白尿,蛋白質攝入減少與蛋白尿減少之間呈線性關係,而蛋白尿本身可以引起腎小管凋亡及足細胞再生受損導致腎小管萎縮和腎功能進行性惡化。
  • 慢性腎臟病合併高血壓、心衰,治療「老大難」迎來新應對方式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韓飛教授、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李曼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丁紅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新旺醫生、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叢玉璽醫生、北部戰區總醫院曹寧教授、鞍山市中心醫院立山院區馬聰教授、華潤遼寧健康產業集團阜新礦總醫院馬玉環教授和營口市中心醫院張迎春教授,共同探討了慢性腎臟病(CKD)合併高血壓及心衰的新型治療方式。
  • 為什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容易出現貧血?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也是導致其他心血管併發症出現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上常把它稱為腎性貧血。但是,為什麼貧血總是容易找上慢性腎病的患者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講一講其中的原因。而當腎臟由於各種原因受到損害,發生慢性腎臟病,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減退,很多患者就會慢慢出現了貧血的症狀,貧血的程度和腎臟受損的程度息息相關。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到3期時就有很大可能發生貧血,腎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就是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產生的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輔助造血的功能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