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類的食物而展開生存競爭的肉食動物
雖然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出生率正在減少,但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口不斷增加,人類的活動領域正在逐漸增加。隨著人類的活動範圍的擴大,與人類接觸的野生肉食動物正在增加,對人的依賴度也隨之提高,有人指出,野生肉食動物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崩潰。
美國威斯康辛梅迪遜大學山林·野生生態學系,新墨西哥大學生物系共同研究小組17日表示,生活在離人類居住地較近的肉食動物,不僅因人類活動個體數量在減少,而且他們一半以上的食物是從人類的食物中獲得,對生態界造成嚴重的問題。這一研究結果13日刊登在美國國立科學院發行的《PNAS》。
研究小組分析了,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國境地區五大湖一帶的灰狼、狐狸、灰色狐狸等、美國7種肉食動物700多隻的飲食生活。研究小組在明尼蘇達、威斯康辛、紐約、密西根州所屬生物學家和市民科學家的幫助下,計算了像國立公園一樣偏僻的地區,到附近大城市地區的動物分布,收集骨頭和毛髮進行化學分析。因為人類的食物中含有很多玉米和糖,所以與棲息在自然中的動物相比,骨頭和毛髮可以找到獨特的碳足跡,所以可以做成對比試驗。
結果表明,肉食動物越靠近人類居住的城市或郊區農場,就越吃人吃的食物。據悉,有25%的肉食動物吃的食物是人們吃的食物,部分地區棲息的肉食動物的食譜中有50%是人吃的食物。
按動物來看,灰色狼相對來說並沒有到人們居住的地區,所以吃人類食物的情況較少、狐狸等食譜的50%以上都是人的食物。
由於人類生活領域狹小,肉食動物主要在自然中尋找食物時佔據著不同的領域。但是研究小組解釋說,隨著熟悉人的飲食,為了確保食物,肉食動物之間的糧食競爭越來越激烈,相互之間的棲息地重疊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些動物經常出現在人類居住的地區,不僅容易暴露在人們的攻擊中,而且由於肉食動物之間的競爭,個體數量急劇減少,擾亂了整個生態界的食物鏈。研究小組擔心,隨著食物鏈結構的崩潰,會形成不正常的生態環境。
野生生態學教授分析說到:「就像『看到你吃的食物就能知道你是誰』這句話一樣,通過動物們吃什麼,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態界和未來」,「這次研究的衝擊性結論是,人類的生活領域擴張。因此,野生生態系統無論如何都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