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寶寶認識的第一個身體部位。在他們幾個月的時候,就知道吃自己的小手,隨後,他們會學著握拳,拍拍手,用手拿玩具,抓吃的東西。這都是寶寶在無意識狀態下學會的手部動作,那么爸爸媽媽們有沒有特意引導寶寶,去認識自己的手,去了解手可以做什麼事情呢?
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和寶寶一起看《千變萬化的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千變萬化的手》是一本適合1~3歲寶寶看的繪本。這本書的文字不多,全書總共才有80個字。全書的內容是這樣的:
看!這就是我的手,它能做各種各樣的事。它能推,也能拉。它能撓痒痒,也能輕輕摸。它能畫畫,也能走路。它能指方向,也能說再見。要是什麼事都不做,它還能……(嘿嘿,你猜還能做什麼?)舉手擊掌!
如果你要問,就這80個字,有什麼值得買的呢?那我要告訴你,因為這本書的作者喜多村惠(Satoshi Kitamura)為我們講了一個關於手的非常有趣的故事。
喜多村惠(Satoshi Kitamura)1956年出生於日本,從小喜歡讀卡通漫畫,現為著名童書作家、插畫家,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全球具有獨創性的、格調鮮明的童書插畫家之一」。 他的插畫有一種西方式的幽默與狂放不羈的想像力。1981年,他加入了英國安徒生出版公司,從事插圖繪製工作。他創作的圖畫書獲獎無數,如英國鵝媽媽獎、英國國家藝術圖書館圖畫書獎、日本繪本特別獎等。喜多村惠的作品細節豐富,他輕鬆地將豐富的想像與圖畫結合起來,很好地詮釋了孩子想像中的世界。
喜多村惠(Satoshi Kitamura)
手的故事,其實是這樣的……
封面上有一隻肉嘟嘟的手,旁邊有一隻小貓咪:「咦?這是什麼?」
扉頁,背景上有3隻手影,分別做著不同的手勢,小貓咪邁步往右走,想要去看看《千變萬化的手》是什麼?
小貓咪終於找到了答案,」這就是我的手啦!「於是他開心地跑過去。
「唉,這隻小手在推我。」小貓咪好驚訝。原來手能推。
小貓咪趕快跑,「啊!不要拉我的尾巴。」手也能拉!
「啊哈哈哈哈,放開我,好癢!」小貓咪滿地打滾,手能撓痒痒啊!
「喵嗚~好舒服,好想睡覺……」手也能輕輕撫摸小貓咪。
小貓咪驚訝地看著紙上,紙上畫了一塊小小的奶酪和一隻小老鼠,「哎呀,手可以畫畫呀!」
在玩具房子、大叔、消防車、小汽車和小人組成的城市中,手還能走路。小貓咪跟著它走,準沒錯。
小貓咪:「我想出去玩了,往哪裡走呢?」
"往那邊!「手指這門,手還能指方向。
小貓咪在院子裡,看向窗戶:」我出去咯!「
手揮一揮,和小貓咪告別。手也能說再見。
小貓咪很好奇:「我出門之後,要是手什麼事情都不做,它還能做什麼呢?」
它還能……
答案就在下一頁!
摸鼻子!哈哈哈哈……
手的故事結束啦,舉手擊個掌!
原來,這是我小主人的手,他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讀起來小動作很多的書
《千變萬化的手》是一本認知書,主要教會小朋友認識手的功能。但是他並沒有像一般圖書那樣用說教的語氣去對小朋友講手有什麼作用,而是講述了手與一隻小貓咪的故事,讓孩子讀完故事之後,懂得原來手可以做那麼多事。
這還是一本讀起來小動作很多的書。我和我家寶寶一起讀《千變萬化的手》的時候,我常常會和他一起動手:推推他,摸摸他,撓痒痒,讓他給我指方向。
讀到最後,我們還會一起玩摸鼻子的遊戲:
讓寶寶把手放到我鼻子上,然後我說:「眼睛」,讓他用手指我的眼睛。
我說:「嘴巴。」讓他用手指我的嘴巴。
我還會說耳朵、眉毛、額頭、臉……
通過關於手的書,擴展到認識其他身體部位。
還有的媽媽在和寶寶一起讀《千變萬化的手》的時候,會拿一隻玩具熊或者玩具烏龜做道具,讀到推小貓咪的時候,就和寶寶一起推推玩具熊。
通過和寶寶一起玩遊戲,加深他對手的功能的理解,也通過手部動作,撫摸寶寶,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
日本知名身體心理學家山口創教授指出,重視呵護初感肌,重視親子間肌膚接觸會使大腦分泌後葉催產素,專家說這是「愛的荷爾蒙」,會使親子間相互依賴與信任,心情放鬆、獲得幸福感,甚至可以緩解壓力。
我們不僅可以給嬰兒時期的寶寶做撫觸操,還可以對1歲以上的大寶寶摸摸頭,或者抱抱他,讓他知道我們是愛他的。
所以,一起動手讀這本書吧。
小彩蛋:
這本書中有很多小彩蛋,仔細看,你會發現這本書前後環襯是不一樣的,前環襯是人的手印,後環襯是貓的腳印,它與書中手和小貓咪貓的兩個角色相呼應。
另外,書中每一頁除了手的不同動作外,在背景上還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圖形。有的是箭頭,指示手的動作方向,有的是文字內容的補充,與角色互動。像最後摸鼻子的動作那一頁,小貓咪頭上頂著一個大大的驚嘆號,更加凸顯了小貓咪驚訝的表情。
如果你喜歡,也歡迎分享給你周圍的爸爸媽媽,讓他們和孩子一起體驗動手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