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長大的七零後八零後,俺們小時候這樣過年

2021-01-09 光亮田園

喝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小時候,大人小孩都是盼望過年的,那時的年好像過得很有氣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反而沒有那種熱鬧而又真實的感覺了……雖然過年的意義都是辭舊迎新,可還是很懷念兒時那種過年的快樂……

小時候,大人總說「辦年」,意思是把年當做一件大事來辦的,這件大事就是買年貨和操辦過年的東西。而年貨中最實惠的就是吃的東西了,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豬肉,這時,家裡有養豬的人家就要開始殺豬了,找上幾個人,把豬從豬圈裡捆出來,放在案板上準備受死,這時,豬就會發出很大聲的嚎叫,奇怪的是,這種嚎叫並不使人感覺悽慘,反而感覺很可笑,隨著刀子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屎滾尿流的豬兒的叫聲也慢慢停止了。這時,就要把豬放到事先燒好水的大鍋裡燙(長大後才明白死豬不怕開水燙這句話原來是真理)。然後,邊燙邊用刨子刮豬身上的毛,刮乾淨了,再把白白淨淨的豬架到案板上,在腿腳割個小口往裡吹氣,那時的豬肉是要扒皮的,直到吹成一個大皮球……小孩子則在那兒等,等豬開腸破肚要裡面的小皮球,也就是豬尿泡,可以用來吹氣茄子(氣球),哈哈!現在想來,是不是因為這種觀看殺戮的刺激才對以前的過年有著深刻的印象……

豬殺好了,就要把豬砍成兩片抬到地排車上準備去賣了。這時,主人就要把豬頭下水留起來,呵呵的說要「過個肥年了」,其中豬大腸頭(肛門)要留給幫忙殺豬的,呵呵,也不知是什麼規矩,反正我那個鄰居四大爺經常幫人殺豬,每年過年他都吃到很多豬大腸。還有,豬尾巴也要肯定被哪個鄰居要走,據說能治小孩流口水。賣豬肉,必須要帶帳本,因為都是一個莊上的兄弟爺們買肉,有錢沒錢都要給。大夥邊捏邊評論看哪塊肉肥,吃著能拉饞,然後眉開眼笑的砍一塊提回家……現在想起來,那時的豬肉就是比現在的香,那時的豬吃的是野菜麥麩,要整整一年才能長成;現在的豬吃的是添加劑配合飼料,三個月出欄,肉質肯定不行了!

豬肉有了,其他的年貨,就要趕集去買了,俗稱「趕年集」,集平常是分「正集」和「僻集」的,一般都是隔天一正集,而年集則天天是集了。「新年到新年到,閨女要花兒要炮,老嬤嬤要個花手絹,老頭兒要個鑽天帽」——那時的童謠說明男女老少都是很盼望過年的,不只是為了添件新衣裳,更多是為了趕集時的樂趣。兒時印象中的趕「大集」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一路上,全是趕年集的人們,年輕人騎著「洋車子」(自行車)老頭挎著「搽子」老太太挎著「掾子」,小孩子則三五成群的追著跑著,路上人來人往,場面那叫一個壯觀……

大集上,那可真是人山人海,買的、賣的,吆喝聲、討價聲、遇到熟人招呼「趕集來、要錢不」的聲音,每個人嗓門都很大,加上賣炮的攤子不時放掛鞭炮招攬生意……真是熱鬧非凡!小孩子則是使勁往人群裡擠,兜裡有提前要的壓歲錢啊,先到賣鞭炮的攤子上去看看,買幾個煙花,再買幾個「氣股子」最後別忘了買兩毛錢掛的「小豆咂」(呵呵,很小的一種鞭炮,可以拆開放)。然後,再去買點零食,那時的零食,也就是花生、瓜子、圓棗子,還有一種象皮子一樣的酸東西,想不起名字了,最喜歡的還是圓棗子,就是黑黑的甜甜的還有點牙磣的一種果實,現在沒有了,最主要的是因為接下來要去看畫書,吃圓棗子不用剝皮,不耽誤事……

看畫書,是我兒時的最愛了,集上有很多租看畫書的,用一個木架子擺的琳琅滿目,一分錢看一本,一毛錢可以看十二本,挑好幾本打仗的,再挑幾本神話的,就可以坐在小板凳上津津有味的看起來,大人也有在那看的,有時人多,就只能坐在磚頭上看,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完全忘卻了集市上的喧囂,也忘了吃書包裡的零食……看的差不多了,也感覺餓了,就到十字路口那個唯一的飯店去買包子,蒸包、煎包都是五分錢個,確實是香,一氣能吃十個,現在還在嚮往那種大蔥豬肉餡的美味。吃飽玩夠了,也該回家了,臨走別忘了買根甜甘蔗挑著書包……

回到家,就要開始放炮,平時玩的陀螺、紙片是沒人玩了,大家都拿著一個冒煙的蒲棒放鞭炮,鞭炮要拆開放,而且還要在手上點著再扔出去,來個空中霹靂,這要求很高的技術性,那個小豆咂炮捻子很短很」機靈」不少人因此炸了手,我的手就炸過一回,當時就木了,後來腫了好幾天。另外,放炮還有一種更刺激的玩法,那就是到廁所炸大便,那就是把鞭炮插在大便上,點燃後趕緊跑出來,等著廁所裡那聲沉悶的響聲過後,就是各種天花亂墜激起民糞。玩這個一般都是用大炮,這樣炸出來的效果才好,還有,捻子一定要長,一定要在炸之前跑

出來,要不然---曾經發生過小孩在廁所點著跑了,剛好有人進去解手,於是,杯具發生了,被炸成了糞青……反正在過年這段時間,哪個廁所的牆上都是斑駁瀾瀾……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時,大人們還在緊張的「辦年」,因為年前出嫁的閨女要回家看娘,剛定親的新女婿要來看老親戚,所以買來的年貨要加工好準備待客,農村習慣只有把女婿當做真正的「客」(讀kei),因此要給予最好的招待。特別是「新客」初次上門,一定要找幾個善飲者陪客,因此,無論誰家來新客,都會有主或客喝醉的事情,還好,那時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車,不必擔心路上發生什麼交通事故。

每家過年都要準備三件大事:蒸饃、過油、剁餡子(餃子餡)。蒸饃要蒸很多,要能吃到過完正月十五,甚至要吃到出完正月,因此,要用大籠蒸好幾籠,饅頭、豆包、菜包,我小時候最喜歡吃豆包餡,經常偷偷把豆包裡面的餡吃掉,再把豆包對好放回原處,現在想起來還很可笑。蒸饃是件很隆重的大事,也是件體力活,因此,要全家一起來,奶奶、媽媽負責和面蒸饃,爸爸劈木材,爺爺燒鍋,我要在開始蒸饃前放掛鞭炮以敬老天。蒸好了,還要放在外面涼涼,說是讓老天爺先吃,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蒸了一天的饃,第二天就要過油和剁餡子了,過油必須要有丸子、酥菜,還有就是當零食吃的果子棒和焦葉子了,於是,整個院子就都飄散著一股濃濃的油煙香味,還有這時很多人拿著紅紙讓爺爺寫春聯了,又有了一股淡淡的墨香,還有剁餡子時燙蘿蔔發出的淡淡臭味,加上昨天蒸的饃散發的淡淡麥香,夾雜著鞭炮的硝煙味,一起在院子裡瀰漫,這就是親切的真實的年的味道——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年三十,大人們還在興致勃勃的忙碌著,把屋子院子打掃乾淨,然後貼好對聯,對聯,是很講究的———不光所有的門窗都要貼上,床腿上也要貼上「身體健康」;羊圈上「牲畜滿欄」,門口的小樹上「出門見喜」,拖拉機上是「載重萬噸」,甚至連自行車上也要貼上「日行千裡」,反正滿院都是喜氣洋洋的氣氛!爺爺是個老教師,這兩天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不斷有鄰居拿著紅紙讓爺爺來寫對聯,這時我也會照葫蘆畫瓢的寫個大大的「福」字貼在牆上,自我欣賞老半天,有鄰居連誇「好字好字」,我更是信以為真,竊喜不已……

奶奶要把剁餃子餡剩下的豬肉醃起來做成臘肉,媽媽要把今晚和明天吃的餃子包出來,因為大年初一是不能用刀的,所以,要包很多,最後,還要用包餃子剩下的一塊面把刀刃包起來!餃子,還是叫「扁食」比較親切,一定得是蘿蔔豬肉加粉條餡的,雖然蘿蔔剁餡的時候很難聞———每當燙蘿蔔剁蘿蔔的時候,小孩子都要跑出家門,說那有一股放屁的味道,呵呵,等蘿蔔成了扁食,卻變成了一股奇香……

最盼望的還是晚上,大年夜才是過年最大的高潮,一家人炒上幾個小菜,一定要喝點小酒,這時,大人也變得異常大方,把藏好的零食拿了出來,花生、瓜子,和當時唯一的水果,也就是皺巴巴的很黃很面的蘋果,不過很好吃。還有一種美食就是買的那種看親戚的果子,用紙盒包的,什錦的,裡面的那種三刀子和兩角蜜最好吃,甜的齁人,不過比例很少,剩下的就是果子棒了,這個不好吃,還不如自己家炸的好吃呢。把這些吃了一個遍,不等吃扁食,小孩子就都竄了出去,放煙花去樓!

放煙花,不能一個人在家放,一定要有觀眾共同欣賞,所有的小孩都集中在哪片空地上,輪流點燃炫耀自己的煙花,看著自己親手點燃的煙花五彩繽紛衝上夜空,聽著觀眾的喝彩,那種英雄感油然而生!這時,也會有大人端著一碗扁食邊吃邊看,邊喊好邊吆喝:離柴垛遠點!因為發生過把柴垛給放著了事情,於是,半個村子雞飛狗跳人聲吵雜,家家的年夜飯吃的半半拉拉慌忙去救火,一家一桶水就把火撲滅了,雖然釀不成災害,可是,大人們還是感覺這個年過的不太「素淨」,因此,以後每次放花都要遠離柴垛就成了規矩。

最容易引起失火的是一種叫「地老鼠」的小煙花,很小,也沒有什麼欣賞性,就是點燃後屁股冒著煙在地上漫無目的的亂轉,有時會追的人亂蹦,很好玩,但如果不小心鑽到柴垛裡就不好玩了,於是,我們就把它轉移到一個最安全的地方去放——那就是結冰的河面上(那時每年冬天都很冷),卻發現這傢伙在光滑的冰面上轉得更快更有趣!

煙花放完了,只聽有人喊「聯歡晚會」到了,於是,就從冰面上一鬨而散,湧向有電視的人家,十四寸的黑白電視機前已經坐滿了人,一通亂擠之後,小孩就都坐到了前面,邊看電視裡有個大官在講話,邊聽大人們在議論著這個是主席那個是總理,之後就是一群人排好隊在唱歌,然後又是一群人在跳舞,接著又出來兩個老頭說相聲,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我們也就跟著傻笑了一會,再看了一會,還是看不懂什麼意思,玩了一天也困了,回家睡覺吧!睡覺之前,還有一件大事不能忘,那就是向媽媽要壓歲錢,兜裡要裝兩塊錢,這樣睡覺才幸福!

也不知是誰先放的第一掛鞭炮,大年初一天剛微亮,村裡就「噼裡啪啦」響成一片。平時愛睡懶覺的我現在也趕緊爬起來,拿起昨天就準備好的最大的一掛鞭炮,掛在棗樹上,小心翼翼地點著,一個急轉身,就聽震耳欲聾的砰啪聲急促響來,退到堂屋門口,再伸頭捂耳欣賞那刺目的閃光,心中猶在砰砰直跳!伴隨連綿不絕的鞭炮聲中,就迎來了新年!

每個人都穿著過年的新衣,給族家老人挨個拜年。拜年,是要正兒八經磕上兩個頭的。於是,有輩分長年齡大的老人就要早早做好準備,在堂屋大桌上擺上供品,點上一炷香,這是給老天爺準備的;在下面的小八仙桌上放幾盤小菜,再開瓶好酒,拆盒好煙,這是給前來拜年的大人準備的;還要在一個饃盤裡放上瓜子花生,這是給拜年的小孩準備的。細心的老太太還要在桌前的地上鋪上幾個麻袋,以免前來拜年磕頭的人弄髒了新衣……

一早上,整個村裡都是熙熙攘攘挨家拜年的人,而且要老大帶頭弟兄幾個一同前往,家裡有老人的,門口更是擁擠不堪了。前來拜年的人們互相問著好,然後一撥撥輪流進屋隆重的給老人磕頭,接受拜年的老頭快樂的招呼大家吸菸,有好喝的則一定要品上兩盅,一早過來,也就有不少人已是滿面紅光略帶酒意了。老太太則忙著招呼前來拜年的小孩子,總是叫錯名字的誇著給自己磕頭的小孩,然後往小孩兜裡塞花生,不要——我們給族家的老爺爺老奶奶拜年,第一件事就是在他們早上放過的鞭炮屑裡找沒炸的大雷子,沒捻的,可以掰開哧花,或者放在對窩子(石臼)裡砸響。反正小孩子拜年,家串得挺快,頭也磕的挺快,老太太忙不迭地說著「別磕了,小孩子長著吧」,我們已經飛快地磕完跑了,卻聽見身後傳來大人們的大笑聲……

拜完年,回到家媽媽正準備下扁食呢,這時,還要放上一掛鞭炮。於是,整個村子裡又是一片鞭炮聲,每家廚房裡都升騰著扁食出鍋時的白煙和香味。第一碗,要先放到大桌上,讓老天爺先吃;第二碗,要放在鍋臺上,讓貼在鍋門口的灶王爺先吃。其實,他們只是吃那股冒出的熱氣,扁食一個都不少,最後還是我們吃。全家坐在一起,吃著新年第一頓飯,媽媽一定在昨天包的扁食裡做三個與眾不同的:誰吃到包有白糖的,預示以後生活會很甜蜜;誰吃到包有麥麩的,以後一定有福;還有一個包有五分硬幣的,將來能掙錢。不論誰吃到,反正都是一家人吃到,大家都很開心,圖個好兆頭嘛!

大年初一這一天是不幹活的,上學的孩子在這一天也是不需要做作業的,大人就在大路上拉呱下棋打撲克,小孩子還是成群結隊竄來竄去。中午的太陽暖了,老頭老太太也搬出藤椅坐在陽光下,饒有興致聽著屋簷下的冰溜溜有節奏的滴水聲。偶爾傳來零散的鞭炮聲,驚飛了落在房頂的麻雀,也愈發襯託出了村子裡的安樂和祥和————原來,喧囂和寧靜也是能夠如此和諧的統一在一起!這!就是兒時的過年!

相關焦點

  • 《我的老婆大人是八零後》於明加出演白富美
    《我的老婆大人是八零後》主演合影《我的老婆大人是八零後》於明加出演白素仙網易娛樂10月31日報導  日前,由劉進導演執導,杜淳、張嘉譯、於明加、李小冉、張魯一等主演的都市時尚輕喜劇《我的老婆大人是八零後》在上海舉行了首次媒體見面會
  • 小時候渴望長大了的生活,現在真的長大了,卻又希望變成小時候
    時間一晃自己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小的時候渴望長大,現在真的長大了,卻又渴望變成小時候的自己。哈哈哈,這是多麼的自相矛盾啊!記得以前小時候自己在家裡幹過一些農務活。就拿放牛來說吧!早上六點多起來。農村養的羊都是愛成群的,他們走在一塊兒。出門一塊去吃草,回家一塊去睡覺。所以你只要找到領頭羊就很好放羊,羊兒是無比溫順的,會咩咩咩地叫著。依稀記得我們家的那隻狗,每次我上下學回家,他總會跑出幾裡路來接我,尾巴搖著老高了!我們家養的那隻狗又特別的兇。一有陌生人來到它就會一直不停的汪汪汪地叫著。然而對自己比較熟的人卻會無比的熱情,狗狗是通靈性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 「表情包王子」王錫玄長大了,16歲有點像洪世賢,初戀臉再次圈粉
    「表情包王子」王錫玄長大了,16歲有點像洪世賢,初戀臉再次圈粉在當今娛樂圈,很多當紅藝人的年紀都比較小,九五後和零零後們已經佔據了圈裡的大壁江山,將其他七零後八零後的前輩給比下去了。諸如易烊千璽王俊凱等人,都是剛剛成年不久的少年,但是出道卻已經很多年了,全國觀眾可以說是看著他們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了,現在他們有這樣的成就,也讓大家非常欣慰。另外還有關曉彤張子楓文琪等人,也是年少成名的新生代小花,從童星慢慢的長成了大姑娘。有些明星小時候還因為長得可愛,而被人做成了表情包,像歐陽娜娜就是如此,現在好多人還在用她的童年照當頭像呢。
  • 殺豬聲一起,俺們東北就該過年了
    嘶叫聲漸沒,直到最後一點血流幹,駱嬸一邊念叨著「過年了過年了」,一邊把盛滿血的盆子拿進屋中晾涼等著製作血腸。吃了二十幾年豬肉,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殺豬——溫馨的「年」與兇猛的「刀」、寒冷的「冬」與溫熱的「血」、滑膩的「肉」與堅硬的「骨」,就這樣突兀地一起向我襲來。
  • 寫給七零後的你:不敢病,不敢老,不敢輕言放棄
    時光如梭,一年又一年在不經意間從指縫間悄悄溜走,時間無情,歲月無情,是七零後最深刻的感受。 身邊很多七零後的朋友總是感嘆:還沒來得及讓自己變得強大呢,怎麼就一夕忽老了? 自己還想再年輕幾年呢,無奈孩子長得太快,孩子催人老。父母老去的速度總是大於自己掙錢的速度,讓人無奈又心焦。
  • 【電視節劇獻】《爸爸快長大》八零後奶爸成長史
    劇中描述了崔朕、孫強和宋大楠三個八零後奶爸,在步入而立之年後,面臨親情、愛情、友情的變故以及社會的重重壓力,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將一段痛並快樂的奶爸成長史,書寫成一部「男人如何蛻變成父親」的當代教科書,給眾多八零後初為人父的年輕奶爸帶來些許啟示。
  • 農村土狗,小時候萌萌噠,長大後怎麼就長殘了呢?
    農村狗仔很多,每家每戶至少一條,養兩三條狗狗的,很普遍。 農村小土狗,小時候很好看,乖乖的,萌萌的,讓人總生憐愛之心。
  •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身上長蝨子和跳蚤,現在卻很少呢?
    七零後八零後的農村人,估計看到蝨子和跳蚤兩個詞,都恨得牙根痒痒了吧。那個時候,只要覺得身上痒痒了,基本都是長跳蚤了,頭皮癢則對應的是長蝨子。不怕大家笑話,彭哥小時候沒少被蝨子跳蚤咬,但是在兩個傢伙體型又特別小,靠自己肯定是抓不到的,所以經常在天氣暖和的時候,讓爸媽幫忙抓蝨子和跳蚤。
  • 這些動漫角色小時候很討厭,長大之後覺得他們是這麼可憐
    身為一名八零後,我就非常的喜歡動漫,直到現在還一直在追一些熱門漫畫的連載。對於一些經典的動漫作品來說,小的時候看和長大之後看是感覺不一樣的,無論是對劇情的理解,還是對人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小時候喜歡的人物角色長大了未必喜歡,小時候討厭的人物角色長大了也未必討厭。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我小時候討厭,長大了卻覺得有些可憐的動漫角色吧!
  • 這是在農村長大的柴犬,它每天過得是這樣的生活
    這是在農村長大的柴犬,它每天過得是這樣的生活文|蟲兒說萌寵說起城市人養狗和農村人養狗肯定是不一樣的,城市裡的人住的是樓房,養的狗肯定是在屋裡關著的,農村有很大的一個院子,一般都是在院子裡拴著的,也有的會給狗狗在院子裡搭個窩
  • 小時候過年有故事
    還有一個表現那就是現在過年吃什麼也不感覺香甜,對什麼也沒有興趣。所以真的不想過年了,因為每過一個年就會長一歲,歲月的年輪就增長一圈,就向生命的盡頭邁進一步。想起過去我們兄弟姐妹與父母在一起過年的時候,是那麼的熱鬧,又是那麼的開心。後來雖然我們參加工作天各一方,不能在一起過年,但是那種親情永遠也揮之不去。
  • 農村長大的孩子,還記得小時候,親手製作的那些玩具嗎?
    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90後,小時候會自己動手做各種各樣的玩具。現在想來,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彈弓和陀螺。陀螺小時候,也沒什麼玩具可以玩,然後就會自己動手去做一些簡單的小玩具,印象深刻的便是自製陀螺。用圓形的木頭,將它鋸下來(十釐米左右),然後用刀將木頭的一端削成錐形,弄好之後用砂紙磨一下。陀螺就算是做好了,接下來就要做鞭子。
  • 在農村長大的你,小時候我們曾吃過的這些「野味」,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城裡人對農村生活都比較嚮往,也許你曾經生活在農村,又或是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而充滿感情,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環境汙染的加劇,很多純天然的食物已經不復存在,比如那些我們曾吃過的「野味」如今也只能成為記憶了。
  • 小時候的跟屁蟲,長大後卻和父母形同陌路,原因到底是什麼
    小劉(化名)因家庭原因和老公常年在浙江一帶打工,不得已將孩子留在農村給奶奶帶,儘管每天在工廠上班非常辛苦還是每天給孩子打電話,年底過年回家還給孩子買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糖果,希望能彌補平時沒有陪伴孩子的遺憾,可惜一到家門口,孩子像看陌生人一樣,躲在奶奶身後,不管小劉怎麼哄,孩子就是不靠近她
  • 蒸饃饃,炸丸子,壓豬頭肉……河南農村老家這樣過年!
    除了逛超市時,滿商場的促銷和大紅裝飾、排隊的長龍,還真沒找到小時候過年的感覺…… 河南商報記者家在豫北平原上,農村的孩子,對於年的期盼,每一個經歷過的孩子都會記憶猶新: 早早趕集買好的新衣服,沒事就拿出來試試看看;從臘月二十三的糖火燒,盼到臘月二十七的蒸饃饃、炸丸子;大年三十沿街看各家各戶的紅對聯紅燈籠;美味的餃子豐盛的年夜飯;初一一早的鞭炮、新衣服、壓歲錢
  • 農村的八零後小時候都在玩啥?如今想起來都是美好的記憶!
    小時候的農村,遠不如現在的經濟條件這麼好,那時候的孩子們沒有什麼像樣的玩具,但是大傢伙卻玩得很開心,朋友們知道那個年代的農村小孩都玩什麼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憶那些美好的童年!鄉村,總是讓人留戀與不舍,鄉村,就是這樣的有魅力!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
  • 快到了辭舊迎新的時候了,都來說說大家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吧!
    小時候特別期待過年,因為過年會買新衣服穿,有好吃的,還有壓歲錢。當然我的壓歲錢也都是媽媽幫忙保管了。慢慢的,長大以後,不再在過年的時候買新衣服,好吃的食物也是平時都能夠吃到,反而過年的時候卻變得不愛吃了,還要有給出去的壓歲錢。
  • 八零後回憶殺,小時候見過的那些蟲子,看看我們都叫它什麼名字
    沒見識過它的厲害,你會認為它是這樣的這傢伙我們小時候叫它八角釘,小時候在我家屋後有一顆自己也說不上來叫什麼的樹上面最愛長這蟲子,我每次從下面過路都是一種內心的掙扎,為了喚起你們童年的回憶,我多來幾張,嘿;-)嘿!
  • 臨近春節,2019年今年你會回農村過年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那麼,對於你來說2019年今年你會回農村過年嗎?看完你就明白了一、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回農村過年其實在外地打工一年能回一次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平時的小節日一些在外地打工的都不捨得花錢買車票回家,但是過年大部分的人一定會回農村過年。
  • 農村河邊的「蛇卵子」黃花紅果,大人們說「有毒」,卻有這種功效
    對農村長大的孩子們來說,一年四季中最盼望的就是夏季。每當夏天到來,不僅能到下河洗澡捉魚,也能到野外去採摘美味的野果。但是野外有一種常見的果子,味道非常不錯,卻要背著大人們偷偷地去吃。蛇莓,又叫地莓、野草莓等,俺們這都習慣稱其為「蛇卵子」。在河邊、樹林裡經常能看到成片生長的蛇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