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笑聲背後透著脫貧後的喜悅

2021-01-08 四川民生新媒體

從7月10日至7月14日,近30家主流媒體記者赴南充各地,參加由南充市委宣傳部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流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圍繞脫貧攻堅、經濟發展、民主法治、社會民生、生態環境、文化建設、黨的建設7個方面展開採訪報導。

7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流媒體集採訪組一行來到儀隴縣。一路走來,採訪組一行不斷感受到脫貧帶來的成果,聽到的是笑聲,感受到的是喜悅,處處透著脫貧後的喜悅。

旅遊帶村 網紅新村變化大

小雨霏霏中,採訪組成員行走在朱德故裡景區,乾淨的柏油路蜿蜒其間,一棟棟赤牆黛瓦的客家民居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桃李綴滿枝梢,村民耕作採摘,鳥鳴嚶嚶成韻,呈現出一派「松青柏翠故鄉景,桃紅李白大地春」的原生態景象。

走進琳琳農村社區內的月亮田紅色農莊,只見古樸的大門上,「重溫革命史回味艱苦歲月,重走長徵路傳承紅色基因」的對聯格外引人注目。整個餐館為四合院,大方桌、長條凳,草帽、蓑衣、走馬燈……彰顯出濃鬱的紅色革命文化氛圍。

雖然午餐時間尚早,農莊的業主張書斌和工作人員在後廚已經忙碌起來了。2006年開辦農家樂至今,張書斌抓住景區發展機遇,他的餐飲店從面積100平方米、一次接待60人的普通農家樂,壯大成為一家紅色文化鮮明、一次可接待遊客40桌的主題農莊。

這些年,村裡的基礎設施更完善了,環境更美了,人氣更旺。2019年,月亮田紅色農莊純收入達15萬元。「在每年的旅遊黃金周,服務從業人員吃緊,還臨時僱用景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工資100元/天,一個臨時工一年可掙5000元左右。」張書斌說。

如今,琳琳農村社區以旅遊產業、客家文化為載體發展,村民自營農家樂21家,民宿6家,攤位經營6家,文旅小店兩家,年收入8萬元到2萬元不等。曾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省級「四好村」、「最美古村落」、「全國文明村鎮」、鄉村旅遊示範村、「文化旅遊特色村」、「十大網紅新村」等稱號。

來料加工 致富看家兩不誤

日興鎮九灣村的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聲轟鳴,幾十臺繡花梭機上下擊打作業,七八名擋車工來回穿梭忙碌。在二樓廠區,貧困戶李城賽正忙著刻邊。與她一起趕工的還有同村另外幾名貧困戶。她們手指上下飛舞,動作嫻熟麻利,一塊塊白坯布料被繡成件件優美的繡品。

擦了把汗,李城賽與九灣村黨支部書記、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成雲打招呼:「這活輕鬆,我現在做得很順手了。」今年62歲的李城賽是九灣村村民,她早年守寡,一手拉扯大兩個兒子,生活剛剛有點起色,不料大兒子突然中風,已過花甲之年的李城賽既要管理一家人的地,還要負擔照料大兒子的生活起居,生活壓力陡增,還沒脫貧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直到去年,磐安儀隴東西部扶貧項目引入的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繡花廠,讓陽光照進了李城賽的生活。聽說可以到家門口工廠裡上班,而且優先招錄貧困戶,李城賽立馬報名,成了車間裡一名刻邊工,每月既能賺錢補貼家用,又能把家守好。「我還順帶把地裡的活也幹起來,種了瓜果蔬菜、玉米、稻穀。」

投產一年多來,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扶貧車間10個,為800人提供就業崗位,給周邊群眾帶來了良好經濟效益。「我們公司月工資高,並且包食宿,待遇比較好。」王成雲說,家門口的企業,吸引了70多名村民前來上班,其中貧困人員有10名。「年繳稅100萬元,村集體通過入股的方式每年固定分紅1萬元,村民務工工資均在4000元以上。」

蠶吐「金」絲 聯農富農有底氣

站在銅鼓鄉九龍山村一個小山包上,抬眼望去,位於桑園內一座「新時代養蠶大棚」拔地而起,棚內添置了自動升降省力蠶臺、自流風機、電動遮陽網、切桑機、消毒機、迴轉架等新型設備,業主廖千正帶領村民採摘蠶繭。

九龍山村貧困戶廖千過去常年在外地務工。2019年,他通過返租倒包新建桑園150畝,當年栽桑當年見效。而談到從事桑蠶行業的原因,廖千直言剛開始根本沒想到。「家裡上幾代人都在養蠶,但都沒養出成效。」直到去年他回到儀隴之後,看到當地政府協同優秀企業大力發展桑蠶養殖,非常有市場前景,才毅然做起了專職養蠶戶。今年6月,他飼養夏蠶30多張,收入6萬多元。「以後桑園達到豐產期後,一年可養6季蠶,每季養蠶35-45張,預計總收入將達50萬元,純收入15萬-20萬元。」說到這裡,他笑得合不攏嘴。家門口的「絲綢之路」,讓他告別背井離鄉的苦日子,過上既掙錢又顧得上家的美滿生活。

以廖千為代表的蠶農,在儀隴縣現代蠶桑產業基地中還有很多。農戶們通過返租倒包桑園,從而實現增收致富,這其中離不開政府的科學規劃、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儀隴縣以「龍頭帶動」產業園為抓手,探索「產業園+龍頭企業+合作社+小農戶」四層帶動體系,通過無償提供管桑養蠶機械設備、小蠶集中共育、最低35元/公斤保護價收購等措施,搭建起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橋梁。還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返租倒包」經營模式,與業主、農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得租金、務工收入得薪金、返租倒包得酬金、集體土地得股金、糧經套作得現金等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目前,儀隴縣現代蠶桑產業基地已基本投產,養蠶四季產值近千萬元,群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預計進入盛產期後,年可產繭200萬公斤、榨菜1萬噸,總產值1.2億元。(儀隴縣扶貧開發局)

相關焦點

  • 儀隴發現野生猴子
    8月30日上午9時許,當代嘉新儀隴分公司駕駛員王建平,駕駛川R63711班車,從儀隴縣思德鎮秋埡場行至盤古廟村洞子灣長下坡中段時, 突然車上有乘客發現一隻猴子正從公路下面的樹林中跑出來,穿越公路。班車隨即停下來,王建平和乘客們紛紛下車用手機拍照片或錄視頻。
  • 儀隴工資系統升級 金財網查詢更安全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儀隴工資查詢網一直處於關閉狀態,無法正常登陸,市民只能知道工資卡上的餘額,但不能通過網際網路查詢知道收入的具體明細。    針對市民的反映,記者按照原來儀隴工資查詢網的地址登陸發現,網頁不能正常打開,打開後是一些不相關的廣告宣傳。方便基層單位職工對自己工資進行實時了解,增加收入透明度的工資查詢網怎麼關閉了呢?
  • 大涼山「基建脫貧」背後的濰柴力量!
    大涼山「基建脫貧」背後的濰柴力量! 近日,多臺搭載濰柴WP9H發動機的挖掘機和搭載WP10H發動機的裝載機陸續交付到涼山客戶手中,助力大涼山「基建脫貧」。
  • 「脫貧攻堅」魚池側畔笑聲多——記魚池朝鮮族鄉綜合文化站站長...
    近兩年來,隨著尚志市精準扶貧工作的強力推進,來自魚池側畔貧困家庭的愉悅笑聲,成為尚志市精準扶貧樂章中的新旋律。精準扶貧新旋律,凝聚了扶貧幹部大量心血,讓貧困群體在永生銘記國家精準扶貧的同時,也記住了幫扶他們的一個個名字。而在貧困戶口口相傳的眾多名字中,有一個人的名字特別引人注目,貧困戶說起他時,眼中暗隱感激淚水;幹部群眾說起他時,紛紛豎起大拇指。
  • 【基層動態】脫貧攻堅背後,是一段段堅強勵志的「脫貧故事」
    在湧現出的每一位產業脫貧典型人物的背後,都有一段堅強勵志、感人至深的「脫貧故事」。脫貧致富當自強好日子忙碌又充實房興是陽明區磨刀石鎮葦子溝村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民,家裡除了種三畝地再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常年的生活壓力讓房興喘不過氣,剛開始被選為貧困戶的他脫貧信心和幹勁並不充足。對此,村兩委和鎮村幫扶人多次入戶做其思想工作,幫他擺脫思想貧困、樹立主體意識、宣傳扶貧政策、找尋脫貧道路。一次次的入戶走訪、一段段語重心長的開導,終於讓這個中年男人鼓起勇氣,為今後的幸福生活努力奮鬥。 據了解,與本地其他村屯相比,葦子溝村當地溫度高但水分充足,比較適宜種植油豆角。
  • 總臺出品《金色索瑪花》索瑪「麗」量肩扛脫貧攻堅戰
    自12月18日黃金時間《金色索瑪花》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這部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無論是劇中女性第一書記的扶貧「麗」量,還是彝族鄉情的充分表達,都讓觀者感受到了緊扣時代旋律的正能量勵志氛圍。從實處出發,從細節動人,這正是「索瑪花」破圈突圍好評如潮的原因。
  • 四川南充:儀隴城裡好熱鬧,一群男女圍著樹轉,到底在幹什麼呢?
    近日,朱德元帥的故裡四川儀隴縣城的街頭開始熱鬧了起來,一群男男女女從早到晚地圍著樹轉,到底是在幹什麼呢?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到來,為了給老百姓營造一個喜慶的節日環境,儀隴縣城開始了城市裝扮,街道上到處都在張燈結彩。男男女女的打工人,正在冒著嚴寒,加班加點地進行安裝。隨著一串串彩燈亮起,街道被裝扮得五彩繽紛,「年味」也漸漸地瀰漫至大街小巷。
  • 「世界名雞」背後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福州1月26日電 題:「世界名雞」背後的脫貧故事  劉娟、吳劍鋒  河田鎮根溪村的老公雞乖乖最近成了「明星」。因為雞年一到,它就滿11歲了,相當於百歲老人。這可是一隻「有來頭」的雞,它所屬的雞種——河田雞,棲息於福建省長汀縣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被列為五大「世界名雞」之一。
  • 儀隴引進無煙臘肉烘製機,可以免費烘臘肉啦!
    與以往的鐵皮房不同的是,這種新型臘肉烘製機只需少量的柏樹丫就可以烘製出數百斤肉,而烘製時鍋內產生的煙霧經過油煙淨化處理後轉化成水蒸氣排出 內容來自儀隴廣播電視臺
  • 儀隴一帶連續發現野生猴,有沒有猴群暫不明確
    8月30日上午9時3分許, 當代嘉新儀隴分公司駕駛員王建平,駕駛川R63711班車,從儀隴縣思德鎮秋埡場行至盤古廟村洞子灣長下坡中段時,突然車上有乘客發現一隻野生猴子正從公路下面的樹林中跑出來,穿越公路。 班車隨即停下來,王建平和乘客們紛紛下車用手機拍照片或錄視頻。
  • 【雙語彙】不同的笑聲
    然而,一些現代研究顯示,動物也會笑,不僅黑猩猩之類的靈長目動物,甚至還有老鼠——幼小的老鼠在玩耍或被撓痒痒的時候會發出一種高頻的「chirp」(啾啾),有學者認為這相當於人類的笑聲。不過,老鼠的這種把戲可能只是「slapstick」(打打鬧鬧),上升不到思想和靈魂的高度。人類的笑卻是花樣百出,含義無窮,一個笑可能勝過千言萬語。
  • 儀隴中學2020年新生錄取名單公示,好像有你的名字…… - 教育信息...
    重要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長請注意:1、儀隴中學2020年秋季初升高新生錄取分數線:英才班640.1分,未來課堂班615.5分,實驗班522.2分,重點班466.45分。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今年儀隴中學不招收擇校生和借讀生。2、為保護考生個人信息,學校只在網站和公眾號上公布錄取名單,分班信息見學校下發的錄取通知書。
  • 儀隴公安特巡警大隊紮實開展警務技能訓練
    圖為 儀隴特巡警在濱江大道執勤    儀隴新聞網訊(蘭星爍 本網記者 谷海)為切實提高隊伍正規化,培養良好的紀律作風養成。
  • 一路向陽 幸福花開——寫在脫貧攻堅收官之際
    告別危房住進「安全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眼中閃著喜悅的淚花,說不盡脫貧攻堅為村裡帶來的福音,為他們帶來的福祉。曾被貧窮壓彎了腰的「老農民」驕傲地告訴你,如今他們看病不再難,低保金讓他們溫飽無憂。  今天,我們用文字記錄脫貧攻堅為鄉村帶來的「蝶變」,記錄脫貧路上那些暖心故事,記錄用責任和擔當鐫刻的最美「扶貧印記」。  第一章 福河畔的笑聲  黃河,母親河,也被稱為福河。賽汗烏素村是福河畔的一個小村莊。
  • 我曬我村|蒼溪縣大橋村版《橋邊姑娘》唱出脫貧心聲
    廣元觀察 青涼 樂虹辰 謝建英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00:00/00:00100%用戶鑑權失敗,請先 註冊成為百度雲用戶百度雲9月3日,廣元市蒼溪縣永寧鎮大橋村,貧困戶陽定貴走進自家的獼猴桃園,看著樹上一個個套著泥黃口袋的「金果子」,眼裡滿是豐收的喜悅
  • 安徽臺臺長聶慶義:「高八度」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
    今年以來,全臺脫貧攻堅宣傳報導達5600餘條。  高精度發力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四周年,安徽衛視、新聞綜合廣播傾力推出《習習春風潤江淮》特別節目,其中《大灣村:大山深處氣象新 譜寫百姓致富經》《幸福小康在小崗村落地開花》等系列報導,生動展現了老區人民、農家百姓在總書記關心鼓舞下,拼搏奮鬥的豐碩成果;聯合攝製推出的紀錄片《大灣村的笑聲
  • 笑聲背後的嘆息與喘息——新民晚報獨家專訪陳佩斯
    笑聲背後的嘆息與喘息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上海國際喜劇節藝委會主席陳佩斯  光陰常無蹤,詞窮不敢道荏苒。就連當年那些春節的晚上,守在電視機前,邊收紅包邊看陳佩斯朱時茂《吃麵條》,笑得合不攏嘴的孩子們,如今也兩鬢斑白,也難怪當年的「陳小二」成了白鬍子爺爺。
  • 百縣千村行|見證脫貧攻堅 寫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
    我會努力弘揚藏民族傳統文化,推動漢藏文化交流,把更多農牧民孩子培養成唐卡和國畫畫師,讓非遺文化真正變成脫貧奔康的『硬支撐』。」在綿陽平武縣,梅花節、白馬人「曹蓋」文化等當地特色文化在報導後人氣倍增,「這次採訪活動對平武很有意義,希望四川日報全媒體未來能繼續深入基層,挖掘更多好故事。」平武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孟賢才說。每個層面都提得多、跑得勤、幹得實。
  • 「小艾草」背後的「大產業」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小艾草」背後的「大產業」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2020-08-26 11:19:06:葉攀 責任編輯:葉攀     蘄艾倉庫 張暢 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艾草」背後的
  • 日語關於笑聲的擬聲擬態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日語中幾個表示笑聲的擬聲詞。①にこにこ**笑嘻嘻、笑眯眯、笑吟吟、微微笑にこにこ笑う/笑嘻嘻;喜笑顏開彼はいつもにこにこしている/他總是笑容滿面.2嗤笑、冷笑③くすくす竊笑、匿笑;小聲(地笑)、哧哧(地笑),嘻嘻(地笑)陰でくすくす笑う/在背後偷著笑くすくすといたずらっぽく笑う/調皮地哧哧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