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從0.67%飆升到10.4%,成年患者多達1.14億!但其他=治療率、控制率僅為三成左右,併發症可多達100多種,因此對於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想要控制好糖尿病,遠離併發症,其首要的目標就是控糖。
因此服用降糖藥就成了糖尿病患者控糖的主要手段,也讓很多糖友卻誤以為「藥物降糖後,就萬事大吉了」,但卻在規律服用降糖藥後,出現了血糖不降反升的情況,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按時服藥,血糖卻不降反升?2個原因!
1用藥量加大,藥效加強
西藥多用於應急,降糖藥只是在血糖過高時,快速降低血糖,並不能改善病因,使胰島恢復正常。所以即便是按時服藥,也只是改變了血糖偏高的症狀而已,有一定的局限性。
常用降糖藥屬於對抗性治療,在於降低血糖水平,而非改善胰島功能,好比「鞭打病牛」,只能一時強制性降糖。
所以很多糖友降糖藥越吃越多,血糖越來越高,但病態的胰島細胞還是在不斷死亡,降糖能力越來越差。當胰島細胞數量不足10%,藥物就無法控制血糖,只能大劑量注射胰島素。
也就是說降糖藥雖能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延緩、減輕併發症的發生,但不能改變糖尿病人最後痛苦的結局。
2降糖藥無法避免併發症
大量數據表明:一味的強化降糖治療,並不能避免心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生,甚至可能會增加冠心病等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其一,藥物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肝腎功能損傷,尤其是羅格列酮,歐美國家早已停用。而降糖藥因其藥物特性,可引發更多的副作用,如:胰島超負荷工作、體重增加、體型水腫、骨折、心衰、腸胃不適等,可能會引起糖尿病的惡性循環。
其二,血糖超範圍波動必然發生併發症,降糖藥很難把血糖完全控制在正常範圍。飲食、心情、運動、內分泌、機體代謝等都會影響血糖,即便每天的飲食、用藥按時按量,血糖也會來回波動,甚至交替出現大幅度的高血糖、低血糖。這比持續性高血糖更危險,併發症更多,且愈後更差。
所以,降糖藥只是輔助降糖的手段,想要平穩控糖,在服用降糖藥期間,也要同時監控好其他指標。另外有的患者在服用降糖藥後,總覺得沒效果,其實和服用的時間也有一定關係。
服用降糖藥時:在4個黃金時段服用,降糖效果事半功倍!
1餐前服用的降糖藥
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這類藥物作用時間可維持 24 小時,每日僅需服藥一次,在早餐前服藥效果最好。格列奈類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迅速而短暫,應在餐前 1-15 分鐘以內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應與第一口飯一起服用,嚼碎吞咽。這類藥物能使飲食中的澱粉無法正常分解為葡萄糖,從而發揮降糖作用。磺脲類如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應在餐前 30 分鐘服用,一般每日服藥 2-3 次。這類藥物在飯前 30 分鐘服用,待食物到達小腸開始消化吸收時,血藥濃度正好達到峰值,可以充分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
2餐中或餐後服用的降糖藥雙胍類如二甲雙胍,應在餐中或餐後服用。二甲雙胍能夠滲入胃黏膜,引起胃腸道的不適,如果在每餐飯的中間或在餐後立刻服藥,可避免藥物對胃的刺激,減少副作用。3餐中或非餐中均可服用的降糖藥二肽基肽酶 4(DPP-4)抑制劑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該類藥物服藥時間不受進餐影響,可以在每天的任意時間,與食物同時或分開服用。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SGLT-2)抑制劑達格列淨、卡格列淨不受進食限制,但最好在早上第一餐前服用。恩格列淨會受到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的影響,可以在進餐後或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