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綜述:越來越多年輕人得2型糖尿病,後果多嚴重?

2020-12-02 生物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輕人對甜食的熱愛、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原本被認為是中老年人才會患的2型

糖尿病

(T2DM)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今年《英雄聯盟》頭號選手Uzi因患T2DM而退役(僅23歲);知名經紀人楊天真也透露在29歲時就得了

糖尿病

發病早的影響是深遠的,從疾病發生發展速度、到併發症風險,都意味著更重的疾病負擔。Nature Reviews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就全面總結了年輕發病(<40歲)的T2DM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致病風險因素和未來的疾病負擔,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其中的要點。

這種趨勢同時表現在患病率和發病率兩方面。

國際

糖尿病

聯合會發布的糖尿病地圖集報告稱,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和中美洲外,T2DM患病率在每個地區都有所上升。在中國,0-18歲的人群中,T2DM的患病率從1995年的4.1例/10萬人上升到2010年的10.0例/10萬人。

年輕發病的T2DM在年輕人中的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組和種族的不同而不同。美國SEARCH研究報告稱,美國年輕型T2DM的年發病率從2002-2003年的9例/10萬人增加到2011-2012年的12.5例/10萬人。在中國,兒童和青少年(5-19歲)的年發病率從2007年的0.72例/10萬人上升到2013年的3.6例/10萬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明顯增加,並且男孩高於女孩,但其它地區多為女孩發病率更高。

病情發展更快,病理機制不同

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病情進展比晚髮型T2DM更快,表明其病理生理學機制不同於晚髮型T2DM。

一方面,是β細胞衰竭更快。年輕發病和晚髮型T2DM的病因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β細胞功能紊亂、胰島素抵抗和其它肥胖驅動的機制。

但是,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β細胞功能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的速度比晚髮型T2DM快得多。晚髮型T2DM的β細胞功能下降率每年約7%,患T2DM的青少年(平均年齡14歲)的β細胞功能的年下降率為20% ~ 35%。

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1相和2相胰島素分泌都比晚髮型T2DM低。相比於非糖尿病者,患有T2DM的年輕人1相和2相胰島素分泌分別減少75%和55%。通常只有在病程超過10年的晚髮型T2DM患者才會觀察到這種程度的2相胰島素分泌減少。

另一方面,是肥胖影響更大。一些研究發現,80%以上的T2DM青年患者在發病時有肥胖,而在晚髮型T2DM患者中,這一比例約為50%。患有T2DM的年輕人的肝臟和肌肉中的脂肪比患有T2DM的老年人大約高出3倍。

為什麼那麼早得T2DM?有哪些致病因素?

多項大型研究發現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具有一些共同特徵。

全球年輕發病T2DM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女性佔比更大(65%-70%),儘管原因尚不清楚。

與晚髮型T2DM相關的風險因素在年輕發病的T2DM中也很常見:比如非酒精性脂肪肝、蛋白尿、

高血壓

和血脂異常。

年輕發病的T2DM也與種族背景相關。

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增加患T2DM的風險,而且這種影響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比在其它年齡組更強,可能起源於藥物相關的體重增加和由此產生的胰島素抵抗。

大多數患有T2DM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但並不都是如此,在亞洲糖尿病聯合評估研究中,有很大比例的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BMI在正常範圍內。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因素是,在子宮內暴露於母體糖尿病。美國SEARCH研究顯示,暴露於母體肥胖會使10-19歲青年患T2DM的風險增加5.7倍,而暴露於妊娠期糖尿病(GDM)會使該風險增加2.8倍。加拿大研究表明,確診T2DM時年齡≤18歲(平均13歲)的女性,其子女有一半在10-19歲之間被確診T2DM。

相關閱讀:《柳葉刀》子刊:影響女性和後代長期心血管代謝健康,這種孕期常見病別小看了

年輕發病的T2DM的其他高風險因素包括:出生體重低的兒童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年體重迅速增加,以及出生體重低、出生時身長較短、兒童時期體重指數較低。

多項併發症風險飆升

1. 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事實上,將

診斷

年齡提前10年(相當於糖尿病持續時間延長10年),全因死亡風險增加20%-3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60%。

在預期壽命方面,年輕發病的影響遠大於晚發病。模擬數據表明,與未患2型糖尿病的人相比,在20至40歲之間發病的男性和女性T2DM的預期壽命分別減少了14和16年。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生命損失似乎比T1DM患者更大(T1DM的預期壽命比普通人減少約12年)。

另外,年輕發病的T2DM比晚髮型T2DM患大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增加了一倍。與對照組相比,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

心肌梗死

的風險增加了14倍,但晚髮型T2DM患者只增加了4倍。這種風險也遠遠高於T1DM患者。

2. 微血管併發症

年輕發病的T2DM的微血管併發症發病率高於T1DM,包括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率都更高。

3. 腎病

與T1DM相比,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微量蛋白尿的患病率較高,進展到大量蛋白尿的比率也很高。在「TODAY」研究中,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在

診斷

時,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為6%,4年後上升到17%。

在美國「SEARCH」研究中糖尿病腎病(蛋白尿[>30μg/mg]或估計腎小球濾過率<60 ml/min/1.73m2)在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中也比T1DM患者更常見(19.6% vs 5.8%,P<0.001)。加拿大研究發現,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發生腎功能衰竭的可能性是T1DM患者的4倍。

加拿大研究發現,青少年T2DM患者的腎功能衰竭最早可在T2DM

診斷

後15年出現,與T1DM患者相比,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生存率更低。另外,相較於T1DM,T2DM的長期腎臟存活率更低,T2DM組在15年和20年時的腎存活率分別下降到92.0%和55.0%。相比之下,T1DM組仍為100%。

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腎病發病率和終末期腎病(ESKD)也高於晚髮型T2DM患者。

4. 視網膜病變

英國糖尿病眼底篩查登記項目顯示,年輕發病的T2DM和T1DM患者的視網膜病變總體負擔相似,但在考慮疾病持續時間這一因素後,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更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TODAY」研究發現,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約為14%;美國「SEARCH」研究發現,T1DM和T2DM年輕人的視網膜病變患病率分別為5.6%和9%。

一項比較年輕發病和晚髮型T2DM的視網膜病變患病率差異的研究顯示,在疾病持續時間≥10年後,在40歲之前確診的T2DM患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高於那些晚年確診的患者。不過,在這項研究中,視網膜病變的顯著預測因子是血糖控制不良和病程較長,而非T2DM發病年齡。

5. 神經病變

研究表明,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的神經病變患病率高於T1DM患者。澳大利亞一項針對354名15-30歲T2DM患者的研究顯示,與疾病持續時間相匹配的40-50歲患者組相比,年輕患者神經病變評分更嚴重。在研究中,年齡調整後,年輕發病的T2DM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幾乎是T1DM的兩倍(17.7% vs 8.5%),兩者的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患病率相似。

總結

由於代謝功能迅速惡化,年輕發病的T2DM更像一種侵襲性疾病,疾病的進展常常導致在早期發生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並伴有相關的過早死亡。這些不良結局的發生率高於T1DM和晚髮型T2DM,儘管仍然不確定這種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疾病持續時間較長。

年輕發病的2型糖尿病及其相關併發症日益普遍,這無疑要求更重視對這些人群的預防和管理。此外,在年輕女性中關注延緩或預防T2DM可能特別有益,因為降低妊娠期高血糖風險可能對後代有益。(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2型糖尿病,為何年輕人也中招?聽專家為您解釋
    簡自豪在個人微博中表示,退役原因是去年體檢時查出了2型糖尿病,加上手臂舊傷,「身體條件不允許我再戰鬥下去了」。事實上,在遺傳基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雙重作用下,糖尿病等一些傳統意義上的老年病已將魔爪伸向年輕人。如不引起高度重視,其危害比老年糖尿病更大。聽聽專家怎麼說?
  • 年輕人得糖尿病一定是1型?家族性的糖尿病一定是2型?
    作者:石市二院小編寄語提起糖尿病,您是不是只會想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實,糖尿病並不是「非1即2」,還有「特殊類型糖尿病」! 小編請來專家,為您講解!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文/特殊類型糖尿病科 何金花年輕人得糖尿病一定是1型?家族性的糖尿病一定是2型? 不一定!也可能是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啥是MODY?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是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
  •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糖尿病|百家故事
    在分型上,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1型糖尿病大多是自身免疫系統問題導致的胰島細胞被破壞而無法分泌胰島素,2型糖尿病則是由於肥胖等原因導致胰島素抵抗或分泌不足造成的。後者的患者數量佔整體患者的90%-95%以上。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糖尿病都被認為是一種老年病——因為衰老而導致胰島細胞功能下降。只是,現實的數據表明:在我國,年輕的糖尿病患者正越來越多。
  • 糖尿病被稱為「老年病」,可為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反而患上?
    一提到糖尿病,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這是一種「老年病」,在幾年前確實是這樣的。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反而會患上糖尿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最搶手經紀人楊天真、以及中國電競職業選手簡自豪,都長期被糖尿病所困擾。根據調查發現,年輕男性患糖尿病的機率非常高。
  • 年輕人不會得糖尿病?糖尿病誤區知多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數據,全球患糖尿病的人數從1980年代的近1億人已經增加到2014年的4億多人,相應的成人患病率約8.5%。但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曾介紹過,中國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差不多有10%,超過1億人,趨勢不容忽視。年輕人和兒童、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
  • 越來越多年輕人得糖尿病!預防糖尿病的10個措施,人人應了解
    糖尿病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了,年齡也越來越小,其實,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幹預,糖尿病高危人群也能擺脫糖尿病的陰影,擁有健康的身體。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群以及糖尿病前期人群應該怎樣預防糖尿病呢?
  • 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28歲的廣州小夥小強,是個經常加班的IT碼農,生活習慣很不健康: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斷,周末就葛優癱、從不運動,日常還靠奶茶可樂續命……怎麼看都是要長胖的節奏,可他卻三個月暴瘦了20多斤,比天天吃沙拉跑健身房的人減肥還「成功」。小強吃得越來越多,經常加餐,但身體還是無緣無故地消瘦。
  • 年輕人得糖尿病是種什麼體驗?預防糖尿病,可不是戒糖那麼簡單
    說到糖尿病你會想到什麼?老年人的專屬?確實,很多年輕人在患上糖尿病之前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了糖友中的一員。相關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我國已有1.14億糖尿病患者,其中6%的患者是20-40歲的青年,可以說如今患上糖尿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 貓的糖尿病並不常見, 但已被越來越多地診斷出來
    貓的糖尿病並不常見,但已被越來越多地診斷出來。 糖尿病是一種疾病,一直在增長和擔憂人類,導致更健康的生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1型和2型糖尿病在動物世界中也在增長,特別是在貓類中,這是一個像人類一樣嚴重的問題。
  • 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唐山廣電網
    28歲的廣州小夥小強,是個經常加班的IT碼農,生活習慣很不健康: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斷,周末就葛優癱、從不運動,日常還靠奶茶可樂續命……怎麼看都是要長胖的節奏,可他卻三個月暴瘦了20多斤,比天天吃沙拉跑健身房的人減肥還「成功」。小強吃得越來越多,經常加餐,但身體還是無緣無故地消瘦。
  • 瞭望|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
    很快,張晨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2型、妊娠和特殊類型糖尿病四種。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僅佔比5%至10%,2型糖尿病約佔90%。據張秋梅介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雖然都是糖尿病的一種,但成因並不一樣。張秋梅解釋說,1型糖尿病的發病往往基於感染之後產生的自身免疫損傷。
  • 糖尿病的「魔爪」已伸向年輕人!除了三多一少,這些症狀也要警惕
    今年24歲的小程(化名),兩年前在當地醫院被查出患2型糖尿病,由於沒有明顯症狀,一直不當回事。 直到今年4月底,因出現口乾、多飲、多尿、多汗及頭暈等症狀,才來到湖南泰和醫院就診。
  • 2型糖尿病治癒率有多高?
    糖尿病的治癒率不是特別的高,因為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進行控制 二型糖尿病的話大多數是發生於在成人期,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的話是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相對不足,同時伴有胰島素的抵抗。這一部分的患者在治療方面早期的時候,在血糖在達到臨界值左右的時候,通過控制體重,通過體育鍛鍊,通過正確的生活方式飲食的調控,做好基礎的調控之後,有一部分的患者是可以長期讓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之內,這部分的患者通過長期監測血糖可以不需要用藥。
  • 知名電競選手宣布退役,「二型糖尿病」上了熱搜!醫生:越來越年輕化
    但和大家的印象不同糖尿病近幾年來已經越來越年輕化微博網友留言從微博留言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患糖尿病並不少見廈門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學軍教授表示: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
  • 科普|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各種區別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由於遺傳、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1型糖尿病因為是胰腺出了問題,所以,發病年齡相對來說比較早,一般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明顯的症狀,有的朋友甚至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發病。2型糖尿病與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很多人都是在35多歲以後才發病,表現出來各種症狀。  總的來說,1型糖尿病一般都發生在青少年人群,2型糖尿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
  • 年僅23歲,打電競打出2型糖尿病!這病為何會招惹年輕人?
    (為了夢想而拼命的人,人生往往是最完美的)除了手傷、腰椎損傷以外,還有一個疾病是影響他退役的關鍵,那就是——2型糖尿病!很多小夥伴可能對2型糖尿病不太理解,認為糖尿病就是糖尿病,但是這種認知是不對的,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一、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比較常見一種類型,典型的2型糖尿病逐漸發展,沒有太明顯的症狀,一般都是通過篩查檢測才發現的。
  • 抽的血裡竟有一半是「油」2型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
    原標題: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28歲的廣州小夥小強,是個經常加班的IT碼農,生活習慣很不健康: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斷,周末就葛優癱、從不運動,日常還靠奶茶可樂續命……怎麼看都是要長胖的節奏,可他卻三個月暴瘦了20多斤,比天天吃沙拉跑健身房的人減肥還「成功」。
  • 糖尿病人體內胰島素缺乏?其實體內胰島素多了!2個辦法識別
    對於佔比接近90%的2型糖尿病人來說,胰島素相對缺乏是2型糖尿病的特徵,而其實糖尿病人體內的胰島素水平並不低,這種情況下,是因為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就是胰島素抵抗,很多糖尿病朋友可能並不是完全理解這個胰島素抵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聽起來非常神秘,其實,胰島素抵抗不複雜,很好理解。
  • 我國糖尿病患者超1億人 嗜甜、熬夜成年輕人糖尿病高發原因
    更醒目的是,國際糖尿病聯盟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1億人,居世界第一。   7歲孩子   體重超標成「小糖人」   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秋梅發現,現在來門診看糖尿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 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兒童如何區分1型還是2型?哪些藥物治療?
    不過,近年來兒童出現2型糖尿病的機率也在逐漸升高,主要原因考慮為飲食的精細化、高油高糖食物越來越多,以及兒童運動減少肥胖率高有關,結果讓本應該在成年人階段才會出現2型糖尿病,也開始延伸到兒童及青少年人群中。根據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兒童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比20年前提高了3倍左右,也就是說,兒童出現2型糖尿病的情況已經不再是少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