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漫談系列之一:透視兩萬億產值的生豬產業鏈

2021-01-10 同花順財經

  幾年前,網際網路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

  昨天我一養豬朋友在豬場門口拿著某年度生產計劃琢磨,一個乞丐拿著碗,背個爛麻袋走來向我們乞討。我們給了乞丐一塊錢,然後繼續琢磨。乞丐沒有走,看著我們研究生產計劃。過了一會,乞丐悄悄地說:「首先抓好年產胎次和窩均健仔數,然後主攻各階段成活率,最後是全群料肉比。」

  我驚詫地睜大眼睛問他:「這個你也懂?」

  乞丐說:「就是因為養豬,我才走到了今天……」

  沒想到的是,時代變遷,自2018年初生豬價格觸底後,伴隨著「非瘟」疫情,生豬產業經歷了一定程度的洗牌,「二師兄」身價也一路上漲,2019年,我國生豬出欄逾5.4億頭,豬肉產量逾4200萬噸,市場規模已由正常年份的近萬億元上升為近2萬億元。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形成了類似於「戴維斯雙擊」的市場效應,一個超級豬周期正式開啟。農業供給側改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農業智能信息化應用、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等等,催生傳統養殖向規模化、產業化邁進,生豬產業進入新發展時代。

  從本篇開始,我們將用通俗的語言,跟大家一起侃侃這兩年一直在風口上飄的那隻豬,聊聊很多人每天都會吃的這頭豬的那些事。

  No.1

  生豬品種

  我們平時所說的生豬,論具體用途,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生豬,二是種豬,生豬就是用來吃的肉豬,而種豬則是專門用於繁殖的種公豬和種母豬。

  在生豬養殖中,良種繁殖十分關鍵,只有好的品種,才有好的生產潛力與繁殖率,每類種豬特徵各不相同,原種豬分為美系、加拿大系、瑞典系、丹麥系等,品種以杜洛克豬、大約克(大白豬)、長白豬三配套最為常見,均為外來豬種。國內生豬養殖以杜長大三元雜交體系為主,大白種豬作為母本,長白種豬作為第一父本,雜交後生產長大二元母豬,接著二元母豬與杜洛克種公豬雜交,生產出杜長大三元雜交豬。目前常見的種豬品類有以下幾種:

  目前國內多採用三元雜交模式進行繁育,應用最廣泛的繁育計劃是A×(B×C),A是終端公豬,B是母系父本,C是母系母本。目前,A多為杜洛克豬,B多為長白豬,C多為大白豬(大約克豬),B、C可以互換。父本和母本可採用具備較佳性狀品種作為育種材料,就像父本中性狀較好的有大約克豬、杜洛克豬、長白豬等,母本則有長白豬、大約克豬等。許多學者把通過這種模式繁育出來的商品豬稱為為三元豬,三元豬也稱「杜長大」(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白豬)。

  三元豬的抗逆性強,具有十分明顯的雜種優勢。如果參與雜交的三個品種都是國外引進品種,稱為「外三元」,外三元是我國目前飼養規模最大的品種,該品種豬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適應性好等特點,適合規模化養殖場生產。如果這三個品種中有一到兩個為國內種豬,則稱為「內三元」,內三元既能快速適應自然條件,又能繼承外系種豬優點。如果三個品種都是我國地方品種,稱土三元或土雜豬,土三元的適應性強,耐粗俗,但是生長較慢。這三類豬飼料利用率、瘦肉率、出肉率的對比,均為外三元>內三元>土雜豬。

  No.2

  生豬生長周期及養殖效率

  在生豬養殖領域,從種豬到商品代要經歷三個階段:育種階段、擴繁階段、養殖階段,通過種豬的多次雜交,培育出優質的商品代生豬,單從商品代生豬角度來看,生豬養殖周期則包含了母豬補欄與配種、妊娠、哺乳、育肥等階段,詳見下圖:

  如上圖所示,一個完整的生豬養殖周期所需時間18個月。一般我們會用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來衡量豬場效益,英文簡稱為PSY(Piglet Sow Year)。在「非洲豬瘟」之前,高效能二元能繁母豬PSY約為28,而「非洲豬瘟」之後,全行業能補充的標準二元母豬數量下滑,部分養殖場選擇了用三元商品母豬作為種母豬,這種操作稱之為三元回交。三元回交直接導致了配種成功率從85%-90%下降到30%-35%,能繁母豬的PSY也下降到了12-13。

  No.3

  生豬養殖要點

  養殖環境對生豬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如果環境不適,可能會影響公豬的精液質量,母豬也可能因此發生排卵異常,最終導致受胎率下降。對於仔豬而言,適宜的環境將有利於其生長發育,對育肥效果亦有顯著增強,經驗證,生豬對生長環境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再到我們的餐桌上,除了要有合適的成長環境外,還要抵禦很多疾病的侵擾。國家農業農村部在其發布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中提到,跟生豬有關的疾病分為以下幾類:

  一類豬疫病: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非洲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其中「非洲豬瘟」暫無有效預防和治療藥物,以口蹄疫防治最為重要。

  二類豬疫病: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經典豬藍耳病)、豬乙型腦炎、豬細小病毒病、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支原體肺炎、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豬圓環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病。二類豬疫病近幾年來對養豬生產危害嚴重,應做好預防、檢疫和治療等工作。

  三類豬疫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感冒、豬副傷寒、豬密螺旋體痢疾。

  No.4

  生豬產業鏈的結構

  生豬養殖成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仔豬成本、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動物防疫費用、房屋及設備折舊、水電費用等。從養殖成本角度出發,飼料業處於生豬養殖所必需的產業鏈上遊,該部分費用佔養殖成本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其價格變動將顯著影響生豬養殖總成本;除了飼料之外,用於生豬疫病防治的獸藥也處於產業上遊。而產業中遊則是種豬繁育和生豬養殖本身,產業下遊則圍繞生豬屠宰及肉製品加工展開,屠宰、加工後的豬肉製品將流向菜市場、超市、餐飲、生鮮電商等終端平臺,由此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No.5

  生豬產業上遊――飼料工業

  (來自:同花順ifind資料庫,2020年數據截止10月份)

  翻閱我國過去二十年飼料產量數據,可以發現,我國在2000年飼料產量僅為3776.3萬噸,相當於農牧巨頭新希望2019年產量的兩倍左右,而飼料工業經歷二十年的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10月,全國當年飼料產量累計23487萬噸,實現了621%的增長。動物保健公司奧特奇發布的《2019年全球飼料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印度和日本生產的飼料佔世界飼料產量的36%以上,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飼料生產國,佔世界飼料產量約27%。

  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8088.1億元,營業收入7780.0億元,工業飼料總產量22885.4萬噸(其中,配合飼料21013.8萬噸,佔91.8%,濃縮飼料1241.9萬噸,佔5.4%,添加劑預混合飼料542.6萬噸,佔2.8%),觀察近十年的數據,最明顯的變化是配合飼料佔比由63%上升到91.8%。而與生豬養殖密切相關的豬飼料,全國共有5432個廠家在生產,這些廠家2019年豬飼料產量累計7663.2萬噸,佔飼料總產量約三分之一。

  2018年以來豬飼料產量同比折線圖

  (來源:中國飼料工業協會)

  豬飼料種類很多,按營養劃分為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礦物質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八大種類。其中,與豬飼料相關的大宗農產品有豆粕和玉米,這兩個品種在過去兩年由於國際形勢變化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出現了玉米價格逆周期上漲、豆粕震蕩上行等情形,直接帶動大宗飼料原料價格走高,飼料價格普遍上漲,其中,2020年十月份主要配合飼料品種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 4.8%―7.4 %。

  豆粕期貨主力連續合約月K線

  (截至2020年12月3日)

  玉米期貨主力連續合約月K線

  (截至2020年12月3日)

  No.6

  生豬產業中遊―生豬育種及養殖

  (一)生豬育種

  國內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尚未成熟,因此,國內核心種群的性狀維持仍依賴於不定期的外國種豬進口。目前國內有多家種豬公司從事種豬繁育工作,國內種豬場會向國外原種場進口其生產的祖代種豬,通過同品種純繁擴充祖代產能,並通過純種母豬和公豬雜交生產父母代二元種豬,在國內種豬市場銷售,成為國內養殖戶補欄的後備軍。

  (數據來源:豬度搜索,數據截至2020年11月)

  近年來,我國每年種豬進口量基本維持在6000頭以上,在進口高峰期的2012年和2013年分別達到16366頭和11602頭,而進口種豬的來源主要以美國、丹麥、法國、加拿大居多。從大數據平臺豬度搜索信息來看,今年進口種豬分布如下:法國佔56%,丹麥佔37%,美國佔3%,加拿大佔4%,而去年的進口種豬則幾乎來自於丹麥。

  (數據來源:豬度搜索,數據截至2020年11月)

  我國高度重視生豬育種,不斷支持生豬遺傳改良,農業農村部根據《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等文件,分批次評選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經過幾年的增減,目前國內有97家公司獲得了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資格。其中,中南區(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海南、湖南)共35家,佔比約36%。廣東省12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名單如下:

  (二)生豬養殖

  在農耕時代,人們養豬更多是為了自給自足。伴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不斷加速推進,農業人口逐步轉為非農業人口,農業也逐漸踏上現代化進程;加之近年來環保監管趨嚴,「非洲豬瘟」疫情肆虐等因素影響,傳統散養戶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大多退出了養殖行業;生豬養殖逐步轉向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的集團式養殖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集團式養殖模式以其資金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強等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在這種模式下,又有兩類子模式,一是以溫氏為代表的「公司+農戶」模式,二是以牧原為代表的圈地建廠模式,兩種模式共同的特點就是利用管理、技術、資金、種源、防疫等方面的優勢,對抗系統性風險和周期風險,實現產業穩健發展。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豬肉消費大國,從供給角度來看,2019年全國肉類產量7758.78萬噸,其中豬肉產量為4255.31萬噸,佔肉類總產量54.85%。一個規模如此之大的市場,生豬養殖企業的集中度卻是偏低的。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行業內生豬出欄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是溫氏股份(300498)、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正大集團,這五大生豬養殖企業出欄量佔比僅為7.5%,其中,溫氏股份年出欄量1852萬頭,市佔率僅為3.2%,排名第二的牧原股份市佔率也僅2%,排名第三的正邦科技市佔率約1%。不過,從《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鑑》近十年統計數據來看,年出欄1-49頭的小型養殖戶在加速退出,這類養殖戶從2009年出欄佔比40%下降到2019年的不足5%,而年出欄10000頭以上的養殖場佔比則從2009年的不足10%增長到2019年的近30%,行業集中度呈現上升的發展態勢。

  No.7

  生豬產業下遊:屠宰及肉製品加工

  (一)生豬屠宰

  生豬屠宰是連接養殖和消費市場的重要環節。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生豬屠宰行業主要以國營為主,改革開放後,逐漸從國營轉向國營、私營共存。從業態上來說,生豬屠宰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一是私自屠宰,二是定點屠宰,三是規模屠宰。私自屠宰與散戶養殖密切相關,很多小規模養殖戶多採用自養自殺形式。這種形式雖然屠宰成本低,但是屠宰的生豬未經檢驗檢疫,安全性較差。政府主導的定點屠宰則彌補了檢驗檢疫環節的漏洞,通過規範定點屠宰,加強了防疫管理和市場監督。然而,定點屠宰的檢驗檢疫標準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存在檢驗檢疫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規模屠宰則是在定點屠宰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一般而言,規模屠宰點的年屠宰量超2萬頭,檢驗檢疫遵循統一標準,其屠宰成本也相對較高。在這幾種屠宰模式中,私自屠宰和定點屠宰生產的產品主要以熱鮮肉為主,而規模屠宰則多為冷鮮肉。

  生豬屠宰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包括設備及廠房折舊,約佔總成本的20%。根據資料顯示,人工成本約佔6%,檢驗檢疫成本約佔9%,水電成本約佔8%,天然氣成本約佔57%,這些可變成本合計佔總成本約80%。大型屠宰企業在成本上佔據較大優勢,他們憑藉先進的屠宰設備,通過巨大的屠宰量來攤薄單頭生豬屠宰成本。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從當下發展來看,屠宰行業仍存在較大整合發展機會。根據商務部、農業農村部披露的數據來看,自2009年至今,定點屠宰企業的屠宰量佔比一直在30%-40%之間徘徊,行業集中度未能有效提升。然而,伴隨著環保監管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疫情擾動,養殖散戶加快退出市場,私自屠宰模式下的屠宰場豬源出現萎縮,屠宰行業出現了一波去產能浪潮。而在中南區生豬調運政策――《關於印發的通知》(中南區聯防〔2019〕1號)――的推動下,中南區原則上不進行除種豬外的生豬跨省(區)調運,這將直接影響銷區生豬屠宰豬源。儘管如此,國內屠宰行業高度分散,屠宰龍頭雙匯發展(000895)在其2019年報告中提到,全年屠宰生豬1320萬頭。根據長江期貨有關研究,雙匯發展的屠宰市佔率約2.4%,而全行業排名屠宰量排名前五的雙匯發展、雨潤、金鑼、眾品食品、龍大食品合計市場佔有率僅約5%。

  (一)肉製品加工

  在肉製品環節,目前國內主要生豬肉製品有熱鮮豬肉、冷鮮肉和冷凍肉。從市場份額來看,熱鮮豬肉約佔我國市場的70%,主要在農貿市場進行銷售,其特點是保鮮期短,僅為1-2天,價格適中,多為白條肉和分體肉;冷凍肉約佔我國豬肉市場的20%,其特點是儲藏問題少,保質期長至6-12個月,以分體肉為主;冷鮮肉為嚴格檢疫合格的畜禽經過科學工藝屠宰後,置於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下1-2小時,後轉入0-4攝氏度的環境中脫酸16-24小時,並在後續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該溫度範圍內的畜禽肉,目前冷鮮肉約佔我國豬肉市場的10%左右,主要在農貿市場、加盟店和商超裡進行售賣。

  No.8

  生豬產業鏈特點小結

  縱觀整條生豬產業鏈,可以發現以下兩個特點:

  其一,產業環節內部呈現集中度上升跡象。正如飼料領域,2019年產量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別是新希望、海大集團(002311)、雙胞胎,這三家企業合計生產飼料約3800萬噸,佔全行業含量約六分之一,前三名與後續若干名均拉開較明顯差距。而參照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歷史,這一佔比仍存在上行空間,飼料企業通過投資併購實現規模效應,間接推動其市場佔有率進一步上升,產業集中度呈現上升跡象。

  其二,生豬產業鏈一體化趨勢逐步顯現。整個行業利潤結構存在一條「微笑曲線」,即處於兩端的飼料及肉類加工製造佔據較高利潤,處於中間環節的養殖業則利潤較低,加之前些年養殖行業散戶較多,處於較弱勢地位,更加劇了這一狀況。有時由於各種客觀原因,上遊飼料價格波動,也會侵蝕下遊利潤,而這種侵佔較為隱蔽,因此,當出現產業環節利潤分配不均的情況下,生豬產業鏈上的養殖企業開啟了上下延伸的進程,通過延長產業鏈,對抗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的風險,由此帶動了生豬產業鏈一體化趨勢。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jl

相關焦點

  • 王聰穎:飼料生豬產業鏈全景圖
    目前負責油脂油料期貨及生豬研究與分析。  報告摘要  .【產業格局篇】飼料產業鏈包括飼料、育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養殖、屠宰到零售,豬產業鏈利潤形成一道微笑曲線。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經歷了生豬供應嚴重不足、恢復性發展、快速發展、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發展等5個階段。  .
  • 貴州桐梓: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拉通鞏固脫貧成效的「陽光大道」
    為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供應精神,切實提高生豬生產能力,桐梓縣引進廣東天農集團,在桐梓成立貴州桐梓日泉農牧有限公司,3年投資25億元實施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建設項目,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等模式,鞏固脫貧成效,增加群眾收入,成為鞏固脫貧成效的「陽光大道」。
  • 川渝共養「一頭豬」 做強生豬產業鏈
    鍾紹智 大數據中心是在與四川兄弟省市的合作建設中成長起來的 記者 顏安 攝視覺重慶2020年12月24日,榮昌區國家級生豬大數據四川(內江)分中心應用平臺上,一張張深藍色的背景圖,一個個跳動的字符,透過一塊塊屏幕,生豬養殖統計、生豬價格趨勢、生豬產品生產趨勢、養殖戶和屠宰場數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 農產品專題:一文讀懂飼料生豬產業鏈
    報告摘要  觀點:  【產業格局篇】飼料產業鏈包括飼料、育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養殖、屠宰到零售,豬產業鏈利潤形成一道微笑曲線。  【產業格局篇】  一、豬產業鏈上下遊  需要先明確,中國進口豬肉相對較少,國內生豬產業基本是自給自足,對外依存度很低。2017年中國豬肉產量5340萬噸,豬肉進口量121.68萬噸,佔比2.28%。因此我們可以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國內。  生豬養殖處於飼料養殖產業鏈的一環。
  • 解析生豬產業備戰生豬期貨
    近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大商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這是期貨市場落實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的新舉措,也是資本市場發揮中樞作用,更加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體現。生豬是我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為讓各方充分了解生豬產業基本情況,即日起,本報將推出「解析生豬產業備戰生豬期貨」系列報導,敬請關注。我國生豬種類繁多,養殖周期、疫苗等多重因素在影響生豬價格波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記者了解,我國養豬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豬種資源眾多,養豬經驗豐富,是最早將野豬馴養為家豬的國家之一。
  • 風口上的生豬養殖產業:生豬期貨與樓房養豬
    江蘇現代農業(生豬)產業體系組織的第二屆泛長三角豬業科技高峰論壇,做為南京農業大學主辦的第5屆南農豬業高峰論壇會前會----「風口上的生豬養殖產業」吸引了大量業內人士的關注。 生豬期貨到來意味著什麼?生豬期貨在資本的呼聲中漸行漸近,金融人士稱我國的生豬交易體量具象的來比較的話,僅次於原油交易。
  • 生豬產能觸底反彈 生豬期貨上市首日跌逾13%
    其中,生豬期貨首批掛牌交易的最近月份合約為9月合約,即市場交易的是2021年9月的價格,而非當前市場價格,其後是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份的市場價格。(來源:大商所)在交割方式上,基於現貨市場現階段發展情況,生豬期貨採用實物交割。生豬期貨的基準交割地為河南,首批交割倉庫設置在河南、山東、江蘇、湖北、安徽、浙江,我國主要生豬養殖地區均被設為生豬期貨交割區域。
  • 關於生豬期貨你需要知道的
    生豬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商所自2001年開始進行生豬系列標的研究,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和沉澱,如今現貨和期貨各方麵條件已經成熟,市場對於生豬期貨的呼聲亦是水漲船高。2020年4月2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正式批准開展生豬期貨交易,未來,生豬期貨將為我國生豬產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推動行業健康高效得發展。
  • 珠海首單生豬「保險+期貨」承保落地
    1月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掛牌上市交易首日,中華財險珠海中心支公司在珠海市農業農村局、珠海銀保監分局的指導下,完成了全市首單生豬「保險+期貨」價格指數的承保工作。 據悉,珠海市鬥門區鴻寶利種豬場的128頭生豬成為珠海首單被保障的對象,總保險金額為47.2萬元。
  • 飼料及仔豬在生豬養殖成本中佔比最大
    來源:期貨日報「解析生豬產業 備戰生豬期貨」系列報導(三)「在我國生豬養殖成本中,飼料成本佔比最大,佔比56%左右,仔豬成本約佔23%,為生豬養殖的第二大成本。」某生豬養殖企業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 生豬期貨的推出 有助於平抑「豬周期」影響
    我國是生豬養殖和消費大國,而受「豬周期」影響,長期以來,生豬行業的波動不斷影響市場。4月24日,證監會公告,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這是我國期貨市場上市的首個活體交割品種。業內人士指出,生豬期貨的推出,有助於平抑「豬周期」影響,豬價也有了更透明、更直觀的參照。
  • 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受益於三大有利驅動因素
    3、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生豬養殖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大力發展畜牧業,提高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一直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
  • 姜杭基地生豬養殖場建成啟用
    記者 陳磊磊攝  歷經150餘天的日夜奮戰,12月2日下午,年設計產能存欄4.4萬頭、出欄7.5萬頭的姜杭基地生豬養殖場建成啟用。這是蘇南地區首座集群式、智能化樓房生豬養殖場,也是蘇州地區首個建成投運的多層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將對崑山提高生豬自給率形成長久的支撐。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獸醫師袁日進、蘇州市副市長蔣來清、崑山市委副書記張月林出席活動並講話。副市長李文主持啟用儀式。
  • 生豬系列專題報告(三):基礎知識篇
    為保持合理胎次比例,生豬養殖中還存在種豬淘汰問題,大型養殖場母豬一般在8胎前淘汰。正常情況下,一批母豬大約每年淘汰1/3,約三年淘汰全部母豬,而對於大型養殖場來說,公豬一般在3.5歲前淘汰,本交與人工授精年限淘汰年限區別較大。  四、生豬調運  非洲豬瘟發生後,我國生豬跨省調運量驟降,19年一季度農業部已停更全國跨省調運數據。
  • 張利庠:跳出生豬談生豬」,中國生豬產業進入消費品牌時代
    中國生豬產業的整體狀況今年年底要出版一本新書《中國生豬產業發展研究》,有專門論述!為此,總書記、總理多次對恢復生豬生產、穩定豬肉市場供應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國務院各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為快速恢復生豬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農業農村部領導全國農牧行業面對嚴峻挑戰,敢於敢當,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生豬產能恢復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根據我的研究,影響生豬產能恢復的因素有「九大難」。
  • 石家莊:靈壽警方破獲系列盜竊生豬生羊案
    進入冬季,隨著年終的臨近,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將目標瞄準在農戶家的生豬、生羊身上。12月1日,石家莊靈壽縣公安局成功破獲系列盜竊生豬生羊案,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初步確認被盜生豬生羊近40頭,涉案金額5萬餘元。
  • 畢節市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首批2800餘頭種豬進場
    航拍馬乾山市牧墾場生豬育種基地近日,在位於大方縣馬乾山市牧墾場生豬育種基地,廣州越秀集團畢節市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迎來首批2847頭種豬進場,標誌著該項目正式投產。據馬乾山市牧墾場生豬育種基地負責人陳琦介紹,近期還將陸續有種豬進場,預計到今年3月底,存欄種豬將達1.35萬頭,可為全市100萬頭生豬養殖提供豬崽。
  • 長順:「大場帶小場」 生豬養殖有妙方
    貴州智源種豬繁育場項目是力源集團貴州省長順縣生態農業全產業鏈項目的其中之一,主要以種豬選種、培育、銷售為主,總投資6.3億元。計劃建成一個年存欄基礎母豬合計4200頭,年出欄種豬4.5萬頭的規模化、現代化原種豬繁育基地。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年產值12億元,能夠為周邊群眾提供500餘個就業崗位。
  • 今日生豬價格行情走勢
    生豬的價格最近都是比較受人關注的,畢竟豬肉是我們常吃的一種食物,它的價格也是時常變動。相信很多朋友都想了解生豬目前的價格吧,下面小編就給各位來說說今日生豬各地的報價吧。一、今日生豬各地報價:1、華東地區山東、浙江、江蘇、福建漲勢明顯,上海、江蘇目前是平價,最高豬價是浙江地區,價格區間在15.5-16.2元/斤;2、華中地區除河南是平價外,江西
  • 生豬基礎知識篇
    我國的生豬養殖歷史可以追溯到新時期時代,我國新時期時代出入的文物中就有豬的形象,距今至少已有5000多年歷史。而在漢代以前,生豬養殖主要依靠放牧,漢代出土文物中豬舍形象說明我國漢代已經開始圈養生豬。隋唐時期,已經有商人依靠養殖生豬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