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以上期貨市場和農產品研究經驗,研究覆蓋油脂油料、生豬、食糖、玉米、棉花等,先後獲得「高級分析師(白糖)」、「最佳農產品分析師」等稱號。熟悉基本面研究方法,擅長數據分析,發現市場交易機會,成功捕捉到2011年糖價見頂,2013年糖價底部,2016年豆類大漲,2018年豆粕反轉等重要行情轉折。目前負責油脂油料期貨及生豬研究與分析。
報告摘要
.【產業格局篇】飼料產業鏈包括飼料、育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養殖、屠宰到零售,豬產業鏈利潤形成一道微笑曲線。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經歷了生豬供應嚴重不足、恢復性發展、快速發展、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發展等5個階段。
.【生長篇】目前我國種豬主要依靠進口,商品豬主要為國外品種雜交後得到的杜長大。從補欄4個月大後備母豬到商品豬出欄歷時約14個月。適宜的豬生長環境能有效促進料肉轉化,達到快速育肥的目的和較好的經濟效益。生豬疫病防治是養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一類豬疫病中,非洲豬瘟暫無有效預防和治療藥物,以口蹄疫防治最為重要。國內生豬養殖企業較多,行業龍頭為溫氏、牧原、雛鷹、天邦、正邦等。
.【飼料篇】豬飼料分為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礦物質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八大類。國內飼料品牌主要有正大飼料、希望飼料、通威飼料、正虹飼料等。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採食量略有差異,育肥豬從出生到出欄消耗飼料大約260公斤。豬養殖成本按照自繁自養和外購仔豬略有不同,前者利潤率相對較高。豬飼料供應企業主要包括:新希望六和、正大、雙胞胎、海大、正邦、大北農(002385,股吧)、通威、禾豐牧業(603609,股吧)等。
.【屠宰篇】生豬屠宰具有相應的技術流程。國內屠宰產能嚴重過剩,開機率僅30%-50%。半機械化企業佔比僅10.5%。屠宰量的季節性明顯,1月份、9-12月份屬於消費旺季。目前我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主要包括雨潤集團、雙匯發展(000895,股吧)、新希望、金鑼集團、雛鷹農牧(002477,股吧)、眾品集團、溫氏集團、寶迪農業科技、唐人神(002567,股吧)和龍大肉食(002726,股吧)。
.【環保篇】生豬養殖會造成多種汙染,如水源汙染、空氣汙染、土壤汙染和生物汙染等。2013年11月11日《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發布,隨後《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相繼發布和實施。生豬產業從東南的區域轉移到東北和西南等地區。同時豬養殖模式也逐漸向規模化、生態養殖轉變。
.【價格篇】生豬生產周期長、無法中途變更,導致豬價容易形成「豬周期」。2006年至今,國內生豬養殖業共經歷了三輪「豬周期」,前兩輪形成原因主要是疾病導致能繁母豬存欄量降低,供應量急速減少,供不應求,推動豬價上漲。2015年以來的「豬周期」最大特點是基於環保因素。此外豬價具有季節性特點,11月份上漲概率最大。當前正在發展中的非洲豬瘟將對豬價形成怎樣的影響值得關注。
【產業格局篇】一、豬產業鏈上下遊
需要先明確,中國進口豬肉相對較少,國內生豬產業基本是自給自足,對外依存度很低。2017年中國豬肉產量5340萬噸,豬肉進口量121.68萬噸,佔比2.28%。因此我們可以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國內。
生豬養殖處於飼料養殖產業鏈的一環。飼料養殖產業鏈上遊是飼料,飼料企業從油廠或經銷商購買豆粕、玉米、添加劑等攪拌成飼料,為養殖提供必要的食物原料。生豬養殖相關企業處於飼料產業鏈的中遊,具體包括育種企業和養殖企業,養殖企業又細分為自繁自養、外購仔豬養殖、二次育肥。育肥豬達到標準體重後出欄,進入下遊加工流通環節,具體細分為屠宰廠屠宰,肉製品加工和肉罐頭加工,並流入超市、菜市場、餐飲行業等分銷場所,最終被消費者食用消費。
二、豬產業鏈利潤:微笑曲線微笑曲線是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在1992提出的理論,它是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中間是製造環節,左邊是研發環節,右邊是營銷環節。其表明,在產業鏈中,附加值主要體現在兩端,即研發和銷售,而中間的製造環節附加值最低。
對於豬產業鏈來說,其利潤最高的環節在於生豬直接銷售和製成豬肉產品零售。種豬利潤高於商品豬。祖代母豬售價約為3500元/頭,淨利潤約為1700元/頭;父母代母豬售價約為1500元/頭,淨利潤約為300元/頭;商品豬淨利潤約為100元/頭。其次是生豬屠宰環節,這一階段利潤最低,之後進行二次製造、批發和零售,利潤又逐漸上升。因此從養殖、屠宰到零售,豬產業鏈利潤形成一道微笑曲線。
三、豬產業鏈模式發展豬產業鏈從散戶養殖為主逐步轉變為集團化養殖為主。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發展歷程大致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生豬供給嚴重不足。1949-1978年,國內經濟發展緩慢。生豬產業也停滯不前,居民憑藉「豬肉票」消費豬肉。飼料行業還沒有興起,生豬養殖人員很少。1978年全國生豬存欄3億頭,能繁母豬存欄2415萬頭,出欄量1.61億頭,豬肉產量789萬噸,年人均豬肉佔有量8.2千克。
第二階段:生豬產業逐漸恢復發展。1978-1984年,農民獲得生產自主經營權,生豬養殖的積極性提高,也帶動了飼料行業的發展。1984年生豬出欄量2.2億頭,較1978年增長37%,年人均豬肉佔有量13.84千克,生豬供應緊缺程度得到一定緩解。
第三階段:生豬產業快速發展。1985-1997年,生豬購銷政策全面放開,市場交易自由,使得生豬養殖和飼料行業快速發展。到1997年,全國豬肉產量大幅增加至3596.3萬噸,較1990年增長58%,年人均豬肉佔有量29.1千克,首次超過美國年人均豬肉佔有水平。這一階段生豬養殖人員主要是年出欄500頭以下的養殖戶,還沒有形成產業規模效應。
第四階段:生豬產業結構調整階段。1997年到2006年,這一階段的生豬產業面臨「兩低」局面,效率低,收益低,加之這一階段食品安全、環保問題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促使生豬產業轉變發展方向,將提高商品質量、優化養殖結構和提高生產效率作為目標,因而養殖散戶向養殖企業發展。2002年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佔比接近10%,2006年這一指標達到15%。2006年生豬出欄量6.1億頭,豬肉產量4650萬噸,年人均豬肉佔有量35.38千克。
第五階段:規模化發展階段。2007年以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受宏觀經濟、疫病疫情、國家政策調控、食品安全等因素影響,生豬供應時多時少。生豬產業和飼料行業呈現周期性波動。2007年農業部頒布《關於促進生豬產業發展和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給予政策支持,2007年全國生豬養殖戶總數8235萬戶,年出欄超過500頭以上養殖場戶數12.5萬戶,佔比全國總戶數0.15%,出欄量1.752億頭,佔比全國總出欄量21.8%。在2007年-2014年這一段期間,宏觀經濟下滑、豬疫情、瘦肉精事件等多因素導致生豬行情大幅波動,能繁母豬存欄在2012年達到最高點,之後豬價經歷漫長的下滑期。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是飼料產業的春天,2012年也是飼料行業發展的分水嶺。在這一階段,發展比較好的生豬養殖企業開始橫向整合、豬場收購合併、擴產,大量小散戶退出,飼料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自2015年,國家新環保政策實施,生豬養殖面臨限養禁養政策。中小養殖戶加速退出,規模養殖企業大幅擴張。2016年農業部又頒布《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由橫向發展向縱向延伸,進行全產業鏈覆蓋。
【生長篇】一、豬品種
生豬,即生活著的豬,對未宰殺的除種豬以外的家豬的統稱。豬,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國內外生豬品種達300多種。國外種豬主要為長白豬、大約克夏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國內種豬主要為寧鄉豬、太湖豬、香豬、東北民豬。目前我國種豬主要依靠進口,商品豬主要為國外品種雜交後得到的杜長大。
雜交過程中不同祖代定義為一元豬、二元豬、三元豬。其中「祖代」一元豬用來生產二元母豬,為雜交品種初代,主要是長白豬和大白豬。「父母代」二元豬用來生產三元商品豬,母二元豬是一元豬的後代,公二元豬精來自血脈單一純淨的種豬。我國主要使用長白和大白豬雜家得到二元豬的母系單位,用杜洛克作為二元豬的父系單位。「商品代」三元豬是二元豬雜交出來的品種。通過雜交得到的商品豬,繼承了祖代優勢基因,具有體型大、生長周期短、飼料回報率高、瘦肉率高、經濟效益明顯等特點,目前是市場推廣的主流品種。
我國主要三元雜家豬是杜長大。按照父系名姓在前的原則命名,長白(公)+大白(母)得到二元母豬為「長大」(跟父姓),「長大」(母)+杜洛克(父)得到三元豬「杜長大」(跟父姓)。
二、豬生長周期從補欄4個月大後備母豬到商品豬出欄歷時約14個月。母豬8個月大可配種,經過4個月妊娠期分娩得到仔豬,仔豬經過180天左右長成商品豬出欄。其中仔豬0-35天稱為「哺乳仔豬」,體重達到7Kg。36-70天稱為「斷奶仔豬」,體重達到20Kg。71-110天稱為「生長豬」,體重達到60Kg,日增重600-700g。111-150天,體重達到100Kg,日增重800-900g。180天體重達到110Kg。
商品豬出生2-3個月體重20-30Kg,是骨骼生長期。隨著日齡增長體內水分下降,蛋白質輕度下降,體重達到50Kg後脂肪急劇上升,體重達到100kg以後脂肪開始大量沉積。
三、豬生長環境適宜的豬生長環境能有效促進料肉轉化,大大縮短商品豬的飼養周期,達到快速育肥的目的。同時好的環境能保證育肥豬食慾旺盛,增重快,耗料少,發病率和死亡率低,從而獲得較好的養殖經濟效益。具體來講,適宜的生長環境包括:
1.合適的溫度。育肥豬生長的適宜氣溫是:仔豬20-30℃,體重50公斤以前為20-25℃,體重50-90公斤為18-20℃。在此範圍內,豬的增重最快,飼料轉化率最。有試驗表明肉豬在21℃時增重最快,飼料利用率較高。 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導致豬能量的不必要消耗。豬是恆溫動物,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氣溫不適,豬體可通過自身的調節來保持體溫的基本恆定,但需要消耗能量,以致影響豬的生長速度。因此,冬季注意豬舍保暖,夏季注意降溫。
2.適宜的溼度。豬舍適宜的相對溼度是65-80%,如果豬舍內啟用採暖設備,相對溼度應降低5-8%。溼度對生長育肥豬的影響小於溫度。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豬對溼度的適應力很強,當相對溫度從45%升到70%或95%時,對豬的採食量和增重速度影響不大。但溼度過高或過低對生長育肥豬也都是不利的。當高溫高溼時,豬體散熱困難,豬感到更加悶熱;當低溫高溼時,豬體散熱量顯著增加,豬感到更冷,而且高溼環境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豬易患疥癬、溼疹等皮膚病。
3.光照。建造育肥豬舍應以保溫為主,不必強調採光。在一般情況下,光照對豬的肥育影響不大。育肥豬舍的光線只要不影響豬的採食和便於飼養管理操作即可,強烈的光照反而會影響育肥豬休息和睡眠。
4.注意有害氣體的消除。豬舍內要經常注意通風,及時清除豬糞尿和髒物,注意合適的圈養密度。豬舍內由於糞尿、飼料、墊草的發酵或腐敗,經常分解出氨氣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而且豬的呼吸又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豬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會使豬的食慾減退,體質下降,增重緩慢。氨氣和硫化氫對人和豬都有害,會嚴重刺激和破壞黏膜、結膜,會誘發多種疾病。
5.降低噪聲的影響。噪聲對育肥豬的採食、休息和增重都有不良影響。如果經常受到噪聲的幹擾,豬的活動量大增,一部分能量被消耗而影響豬增重,噪聲還會引起豬驚恐,降低食慾。
6.圈養密度適當。在一般情況下,15~60千克的肉豬每頭所需面積為0.6~1.0平方米, 60千克以上的肥育豬每頭需0.9~1.2平方米,每圈頭數以10~20頭為宜。如果圈養密度過高,群體過大,可導致豬群生活環境變劣,豬間衝突增加,食慾下降,採食減少,生長緩慢,豬群發育不整齊,易患各種疾病。
7.合理組群。不同豬種的生活習性不同,對飼養管理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組群時應按豬種分圈飼養,以便為其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另外,組群時還要考慮豬的個體狀況,不能把體重、體質參差不齊的仔豬混群飼養,以免強奪弱食,使豬群生長不整齊。組群後要保持豬群的相對穩定,在飼養期儘量不再並群,否則,不同群的豬相互咬鬥,會影響生長和育肥。
四、豬疫病及防治生豬疫病防治是養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對規模養殖企業,疫病防治尤為重要。農業部第1125號公告發布了新版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其中一類豬疫病5種,主要是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非洲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二類豬疫病12種,主要是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經典豬藍耳病)、豬乙型腦炎、豬細小病毒病、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支原體肺炎、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豬圓環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病;三類豬疫病4種,主要是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感冒、豬副傷寒、豬密螺旋體痢疾。
一類豬疫病中,非洲豬瘟暫無有效預防和治療藥物,以口蹄疫防治最為重要。
1.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發熱、傳染性很高的濾過性病毒(非洲豬瘟病毒ASFV)所引起的豬病,是目前唯一一個蟲媒DNA病,可以在軟蜱身上感染,但不會對軟蜱有任何症狀。這個病來自於非洲野豬,所以在非洲清除這個疫病幾乎沒有可能。
病率通常在40%~85%之間,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間。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發熱,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黏膜明顯出血。
近期國內發生的非洲豬瘟具有高傳染、高致死等特點,但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和有效藥物治療,以物理隔離預防為主,發病主要以撲殺深埋為措施。
2.口蹄疫
口蹄疫的典型症狀為,病豬體溫升高,溫度範圍在40-41度,突然間的站立不穩,食慾驟減,有甚者完全不採食。疼痛感非常明顯,悽慘的叫聲,豬蹄不敢著地,嚴重的豬蹄殼脫落。豬蹄剛開始出現發紅、腫脹的情況,之後會出現水泡。口腔出現潰瘍,小水泡反應。大豬鼻子會出現水泡,潰爛。口蹄疫造成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炎」。
在豬得口蹄疫期間儘量讓豬多休息,在水中加入維生素c,和電解多維減少豬應激;另一個是用一些強心類的藥物,主要目的是減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跳速度。如果出現水泡,一定要扎破,之後可以採用聚維酮碘類藥傷口消毒。
當然最重要的是最好疫苗防治。一般情況下口蹄疫的疫苗有效時間是60天,但是實際上並不能完全達到這個水平,所以一般情況下專業的豬場都會在豬出欄前注射三次口蹄疫疫苗來預防豬口蹄疫,一般四個月左右打一次疫苗!母豬的話,懷孕期間避開產前15天,配種後20天。育肥豬在斷奶後49日齡打第一次2ml,70日齡第二次2ml,之後擇期再補充注射。
二類豬疫病近幾年來對養豬生產危害嚴重,其防治可參考下文。
1.豬乙型腦炎
該病主要通過蚊蠅傳播,夏季多發。公豬主要表現為睪丸炎,性機能減退,精液品質下降;母豬則表現為配種困難、流產、死胎等。除青年母豬以外,其他豬感染後多為亞臨床症狀,經產母豬血液抗體高,無其他症狀。青年母豬的死胎、木乃伊胎的發生率高達40%,新生仔豬死亡率為42%。剖檢發現死胎腦積水,胎盤水腫,公豬呈睪丸硬化與陰囊粘連、胸腹積水,漿膜表面有出血斑,淋巴結充血或肝脾有壞死灶。
每年蚊蠅滋生季節前(4月~5月),對後備公母豬和成年公母豬分別接種乙型腦炎弱毒疫苗,每頭肌肉注射1頭份。發病後立即隔離治療,可用20%磺胺嘧啶鈉10毫升~3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或用肌肉注射長效治菌磺(磺胺間甲氧)0.2毫升/千克,每天1次,連用3天~5天。也可選用板藍根注射液、穿心蓮注射液、大青葉注射液肌肉注射,連用3天~5天。
2.豬細小病毒病
該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豬繁殖障礙病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受感染的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產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豬及健康仔豬,母豬無其他明顯的症狀。頭胎或經產母豬主要的(通常也是惟一的)症狀是母豬性繁殖障礙。如果在同一時期內有多頭母豬(特別是第一胎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胎發育異常等現象,而母豬本身沒有任何臨診症狀,同時證明有傳染性時,應考慮有該病發生的可能。
使用細小病毒滅活苗免疫接種,後備母豬配種前5周首免,間隔2周後(產前3周)2免,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
3.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經典豬藍耳病)
以繁殖障礙和呼吸系統症狀為特徵。發病母豬表現為體溫稍有升高,雙耳、腹部、乳房發藍,流產、發生流產、死胎、產弱仔、木乃伊胎和呼吸困難;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和高致死率,剖檢可見有小面積肺炎病變區、腸繫膜淋巴結水腫、結腸水樣便,皮下水腫,胸腹腔不等量積液,臍部腫大、出血。臨床診斷指標:妊娠母豬感染後症狀明顯,至少出現20%胎兒死產,8%以上母豬流產和哺乳仔豬死亡率26%以上。上述三個指標只要同時有兩個符合時,就可認為該病的臨床診斷成立。
用經典豬藍耳病滅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哺乳仔豬生後7日齡每頭肌肉注射2毫升;後備母豬75千克時首免,間隔3周再免一次,每頭肌肉注射4毫升;種公母豬每半年免疫一次,每頭肌肉注射4毫升。不主張使用弱毒苗。因為活苗接種有可能造成疫苗病毒的持續性感染和長期帶毒,並可能將病毒排出給尚未接種疫苗的豬。
4.豬丹毒
該病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養豬業的傳染病。其特徵為高熱、急性敗血症、皮膚疹塊、慢性疣狀心內膜炎或皮膚壞死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對急性敗血型應與豬瘟、豬肺疫等相區別。確診該病,需藉助於細菌分離培養和動物試驗。
常規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藥物,特異療法可使用豬丹毒治療血清。該病預防可按說明選用豬丹毒弱毒菌苗或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
5.豬肺疫
該病又稱豬肺炎性巴氏桿菌病,俗稱「鎖喉瘋」,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特徵為敗血症,咽喉部急性腫脹,或表現為纖維性胸膜肺炎症狀。發現豬高熱,咽喉部紅腫,呼吸困難,剖檢時見有敗血症變化或纖維性胸膜肺炎變化,可做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細菌學檢查和動物接種試驗。
用免疫血清皮下注射效果最好,或按藥物說明肌肉注射氨苄西林,也可肌肉注射青黴素加鏈黴素,效果也不錯;預防該病可肌肉注射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滅活疫苗,或用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於春秋兩季注射。
6.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是革蘭氏陽性菌,有35個血清型以及一些無法定型的菌株,我國主要流行的有敗血型、腦膜炎型和淋巴結膿腫型等。敗血型剖檢可見鼻黏膜、喉頭、氣管、全身淋巴結、胃和小腸黏膜充血、出血,肺充血腫脹,脾腫大1倍~3倍,呈暗紅色,邊緣有黑紅色出血性梗死區,腎腫大、充血和出血;腦膜炎型剖檢可見腦膜充血、出血甚至溢血,其他病變與敗血型相同;淋巴結膿腫型剖檢可見關節腔內有黃色膠凍樣或纖維素性、膿性滲出物,淋巴結膿腫,有些病例心瓣膜上有菜花樣贅生物。通過症狀和剖檢可初診,確診要通過實驗室塗片鏡檢或分離培養,必要時用PCR方法進行菌型鑑定。
本病易發生、流行的地區和豬場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菌性藥物防治,效果良好。發生疫情的地區和豬場應及時進行疫苗免疫接種。
6.1 豬鏈球菌Ⅱ型滅活疫苗免疫
妊娠母豬可於產前4周進行接種;仔豬分別於30日齡和45日齡各接種1次;後備母豬於配種前接種1次。
6.2 豬鏈球菌多價血清滅活菌苗(包括Ⅱ型鏈球菌和C群鏈球菌)免疫
後備母豬於配種前30天每頭肌肉注射5毫升;妊娠母豬於產前30天每頭肌肉注射5毫升,可保護哺乳仔豬;仔豬於30日齡和45日齡各肌肉注射3毫升。
7.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該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以鼻甲骨萎縮、鼻部變形及生長發育受阻為主要特徵。診斷本病時,應注意與傳染性壞死性鼻炎、骨軟病、豬傳染性鼻炎和豬細胞巨化病毒感染症相區別。
應作好引進豬的檢疫、隔離,淘汰陽性豬。常發區應進行預防接種:妊娠母豬在預產期前2個月和1個月各皮下注射1次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Bb(I相菌)油佐劑滅活疫苗或Bb-Pm油佐劑二聯滅活疫苗。仔豬用二聯苗效果較好,可於1周齡~3周齡,間隔一周連續注射2次。
7.1 鼻腔藥物消毒
對有鼻炎症狀的病豬,用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清洗。
7.2 肌肉注射藥物
對有症狀者立即隔離,按說明用板藍根注射液稀釋頭孢噻呋鈉,混勻後肌肉注射,連用7天。對流血不止的病豬,加入維生素K進行肌肉注射。
7.3 飼料中添加藥物
全群豬飼料中按說明添加頭孢噻呋鈉餵服,連餵1周。另外,應加強飼養管理。
五、豬養殖企業名單國內生豬養殖企業較多,行業龍頭為溫氏、牧原、雛鷹、天邦、正邦等。以牧原為例,其產能在2017年有快速擴張勢頭。其餘生豬養殖企業還包括:寶迪集團、金鑼集團、雙匯股份、佳和農牧、鐵騎力士等。
(1)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年,是一家以養雞業、養豬業為主導、兼營生物製藥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現代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已在廣東省等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成160多家一體化公司(2)牧原股份(002714,股吧):是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集約化養豬規模居亞洲第一。公司始建於1992年,歷經26年的發展,現擁有84個全資子公司和1個參股公司,1個合資的高檔肉製品加工廠,年屠宰加工生豬100萬頭,年可向社會提供高健康無應激純種豬8萬頭,二元母豬10萬頭。
(3)雛鷹農牧: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並承載著中央儲備肉活畜儲備基地的重任。目前確立了包括生豬養殖、糧食貿易、網際網路三大板塊的核心戰略,已發展成為擁有糧食貿易、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線上業務等完整產業鏈體系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4)正邦科技(002157,股吧):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員工3萬多人,300多家子/分公司,遍布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集團已經形成以農牧、種植、金融、動物保健、乳品、畜禽加工、農化(農藥製劑和原藥生產)等為主要產業的大型農牧企業集團。
(5)中糧肉食:是中糧集團旗下的一家集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深加工、冷鏈配送、分銷及肉類產品進出口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化企業,致力於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肉類食品。
(6)新希望六和:成立於1998年,公司立足農牧產業、注重穩健發展,業務涉及飼料、養殖、肉製品及金融投資等,公司業務遍及全國並在越南、菲律賓、孟加拉等國家建成或在建20餘家分子公司。截止2011年底,其控股的分、子公司近500餘家,總資產逾兩百多億元,公司員工7萬餘人。
(7)天邦股份(002124,股吧):是以綠色環保型飼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為基礎,集成飼料原料開發、動物預防保健、標準化動物養殖技術和動物食品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第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
根據2017年各企業年報數據整理,溫氏股份出欄數穩居第一,其次是牧原股份。
表 1:2017年生豬龍頭養殖企業
企業 | 地址 | 出欄數(萬頭) | 生豬收入(億元) | 生豬利潤(億元) | 產能(萬頭) |
溫氏股份 | 雲浮 | 1904.17 | 337.95 | 55.74 | |
牧原股份 | 南陽 | 723.74 | 100.42 | 23.66 | |
雛鷹農牧 | 新鄭 | 250.96 | 26.84 | 860 | |
正邦科技 | 南昌 | 342.25 | 55.13 | 7.94 | |
中糧肉食 | 北京 | 222.6 | |||
新希望六和 | 成都 | 239.96 | 30.67 | 7.07 | 900 |
天邦股份 | 寧波 | 101.42 | 16.57 |
數據來源:各企業年報 中信期貨研究部
【飼料篇】
一、豬飼料及類型
豬飼料,顧名思義,飼養家豬的飼料。按照飼料含營養物質來分類,主要可以分為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礦物質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八大類。
1.粗飼料指乾物質中粗纖維的含量在18%以上的一類飼料,主要包括乾草類、秸稈類、農副產品類以及乾物質中粗纖維含量.18%以上的糟渣類、樹葉類等。
2.青綠飼料指自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一類飼料,包括牧草類、葉菜類、非澱粉質的根莖瓜果類、水草類等。不考慮折幹後粗蛋白質及粗纖維含量。
3.青貯飼料用新鮮的天然植物性飼料製成的青貯及加有適量糠麩類或其它添加物的青貯飼料,包括水分含量在45%~55%的半乾青貯。
4.能量飼料指乾物質中粗纖維的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質的含量在20%以下的一類飼料,主要包括谷實類、糠麩類、澱粉質的根莖瓜果類、油脂、草籽樹實類等。
5.蛋白質補充料指乾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質含量在20%以上的一類飼料,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單細胞蛋白質飼料等。
6.礦物質飼料包括工業合成的或天然的單一礦物質飼料,多種礦物質混合的礦物質飼料,以及加有載體或稀釋劑的礦物質添加劑預混料。
7.維生素飼料指人工合成或提純的單一維生素或複合維生素,但不包括某項維生素含量較多的天然飼料。
8.添加劑指各種用於強化飼養效果,有利於配合飼料生產和貯存的非營養性添加劑原料及其配製產品。如各種抗生素、抗氧化劑、防黴劑、黏結劑、著色劑、增味劑以及保健與代謝調節藥物等。
按照含有的營養物質種類,豬飼料可以分為全價料、濃縮料和預混料。1)全價料是由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和添加劑四部分組成的配合料,市場上銷售的全價料主要是經過機器加工制粒的顆粒狀飼料,部分為膨化顆粒料,能直接用於飼餵飼養對象,能全面滿足飼餵對象的營養需要。2)濃縮料是由蛋白原料和添加劑預混而成,飼餵時需補加能量料,具有使用方便的優點,適合於規模大,尤其是自家有玉米等能量飼料的農戶使用,目前市場上的濃縮料至少有50多種。3)預混料是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簡稱,是將一種或多種微量組分(包括各種微量礦物元素、各種維生素、合成胺基酸、某些藥物等添加劑)與稀釋劑或載體按要求配比,均勻混合後製成的中間型配合飼料產品,是全價配合飼料的一種重要組分。
二、豬飼料供應國內飼料品牌主要有正大飼料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希望飼料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通威飼料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正虹飼料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一諾天邦飼料 (大型飼料集團,中國馳名商標)、大成飼料 (中國名牌)、嶽泰飼料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六和飼料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雙胞胎飼料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禾豐飼料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我國年生豬飼料主要根據需求進行調整,影響豬飼料需求的因素包括生豬存欄量、生豬存欄結構及年出欄量。自2002年到2016年,我國豬飼料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在2008年-2013年,年增速保持在5%以上。我國生豬飼料構成結構中,豬配合飼料的份額越來越大,預混合和濃縮飼料的份額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以2016年為例,豬配合飼料佔比為82.23%,豬濃縮飼料佔比為13.04%,豬預混合飼料佔比為4.72%。
三、豬飼料消耗和成本計算一般來說,豬只每天採食乾物質量(不含水份)約佔體重的5%;採食風乾料(約含水12~14%)約佔體重的6%;採食青飼料,每天可佔到體重的20~30%,(可按25%計算)。有了上述數據,就可計算出任意一頭豬的一生飼料消耗量了.
一.乳豬耗料量
方法1. 3周齡前主要吃奶,10日齡開始補料大約平均每天吃料25克,;3~5周齡平均每天餵200g;35~60日齡平均每天800g,從12~60日齡共耗料23公斤左右。體重可達13公斤左右。
方法2. 10~20日齡期耗料少;共0.25kg。21~30日齡期耗料1.75kg。31~40日齡期耗料4.25kg。41~50日齡期耗料7.0kg。51~60日齡期耗料10kg。即10~60日齡期耗料23kg,青料12kg.
二.仔豬:.從13kg體重到40kg時,每公斤增重耗料按2.0kg料算(看自已餵料多少決定),共耗料54.0kg.
乳仔豬二項合計用料23+54=77kg./只左右。
三.待配母豬:2kg/天;
四.妊娠母豬:每日可餵1.8~2.7kg;最後1-2周可增加1~1.5kg;或妊娠前期母豬:2kg/天;妊娠後期母豬:2.5kg/天;
五.哺乳母豬:4.5kg/天。
六.瘦肉型生長豬:
1-5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0.2kg;
5-10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0.46kg;
10-20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0.91kg;
20-60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1.69kg;
60---90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2.71kg;
七.肉脂型生長肥育豬:
20-35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1.52kg;
35-60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2.2kg;
60-90kg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2.83kg;
八. 成年種公豬:3kg/天;。
四、豬養殖成本計算按照年出欄400頭豬場,出欄體重100Kg計算,
一、自繁自養
1)母豬一年飼養成本:一天按 5 斤飼料/頭算,一年 365 天*5*0.9 元/斤 *天 =1642 元,再加上點防疫費用100元,及其他雜費,最多2000元。
一年一頭母豬理論上生 2.45 窩,按2 窩算,一窩平均是10頭,按8頭算。一個小豬的成本就是2000元/16=125元/頭。
2)飼料成本:小豬 30 斤前一般吃乳豬飼料 (顆粒)按 2 元一斤算, 30 天奶期,吃1.2 斤飼料長一斤算,小豬長到 30 斤成本 30*1.2*2=72 元, 按 80 元算。
30 斤到 200 斤育肥豬,育肥豬吃配合飼料(就是料精 20%加80%左右的玉米,分3個階段)。理論算平均料肉比 3:1,用飼料3*(200-30)=510斤。再差的養豬場,需要600斤飼料。飼料按1.1元每斤(料精 2.5元*20%+0.6~0.7 元/斤玉米*80%=1.06),即660元。因此,一頭仔豬漲到200斤出欄,總飼料成本為 660+80=740 元。
3)總計成本:125 元(母豬生小豬成本)+740 元=865元。
4)自繁自養利潤:按現在生豬價格 6.5 元/斤計算,一頭豬的養殖利潤為 6.5 元/斤*200 斤-成本 865=435 元,利潤率50%。
二、外購仔豬1)仔豬購買成本:按小豬 50 斤算( (這樣的小豬和大豬價差不多,按 7 元一斤算),購買成本50*7元=350元;
進 10 來斤的小豬,可能在12 元左右,購買成本10*12元=120元;
2)飼料成本:購進50斤仔豬:50 到 200 斤出欄,用料450斤,差的最多用 550 斤飼料,按照飼料1.1元/斤算,成本450*1.1 元/斤=495元,差的550*1.1=605元。
購進10斤仔豬:10斤-30斤,增重20斤,20*1.2*2=48元;30-200斤,增重170斤,耗510斤料,510*1.1=561元,差的按600斤料算,600*1.1=660元。因此購進10斤仔豬,飼料成本為48+561=610元;差的48+660=710元。
3)總計成本:購進50斤仔豬:總成本為350+495=845元,差的350+605元=955元。
購進10斤仔豬:120+610=730元,差的120+710=830元。
4)外購仔豬利潤(按照生豬價格6.5元/斤算):
購進50斤仔豬:6.5*200-845=455元/頭,差的6.5*200-955=345元/頭。(4個月出欄,可養殖3批)
購進10斤仔豬:6.5*2-730=570元/頭,差的6.5*2-830=470元/頭。(5個月出欄,可養殖2.4批)
進一步計算,年出欄 400 頭的豬廠利潤在 10-15 萬之間(345*400=13.8萬)
五、豬飼料供應企業名單及市場份額豬飼料供應企業主要包括:新希望六和、正大、雙胞胎、海大、正邦、大北農、通威、禾豐牧業等。2017年全國飼料總產量達到18093.53萬噸,同比增長0.33%,其中豬飼料產量為7018.55萬噸,同比增長5.48%。根據2017年數據,新希望六和所佔份額最大,為8.69%,其次是溫氏股份。
表 2:2017年生豬飼料供應企業飼料產量及份額
企業 | 飼料產量(萬噸) | 市場份額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 1572.29(總)419(豬) | 8.69% |
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1100多 | 6.08% |
正大(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871(總)691(中國區) | 3.82% |
廣東海大集團(00231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 | 849 | 4.69% |
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900多 | 4.97% |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79.36 | 2.65%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426.28 | 2.36% |
大北農集團 | 443.93 | 2.45% |
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 | 382.6 | 2.11% |
合計 | 6844.46 | 37.82% |
數據來源:各企業年報 中信期貨研究部
【屠宰篇】
一、豬屠宰技術流程
1.宰前絕食
一般絕食12小時至18小時也有24小時的。這樣有利於充分放血,而且節約飼料。但為了保證肉的品質絕食期間必須供給充足的飲水否則將影響肉品的鮮嫩多汁。
2.宰前要讓豬充分休息
嚴防驚恐撞傷或追逐打傷。因為疲勞將引起心跳異常,致使放血不全,從而影響肉品的鮮亮。
3.放血
為了操作安全,首先將豬擊昏或電麻,消除豬的抵抗能力。然後於頸下線偏右0.5-1釐米和距前肢根部1.5-2.5釐米的交點上進刀,切斷頸動脈和靜脈交接部位。刀尖與胸骨成45度角,進刀深度約13-18釐米。動作要迅速,時間約1-1.5秒。放血時間一般為5-10分鐘。放出的血量佔活重的3.2%至3.5%,就算達到良好要求了。
4.退毛
水溫以65~70攝氏度為宜,沒有溫度表的,可將手指插入水內,以能耐住水熱為合適。水溫過高,表皮蛋白凝固,不易退毛;過低,毛孔未被燙開,拔毛困難,會留下殘毛,使肉減色。
5.開膛
從放血到開腔取內臟不要超過30分鐘,否則內容物不易清除,會降低內臟質量。再者,內臟油亦需趁熱摘除。內臟冷後,油脂就無法清除乾淨了。
6.去頭
沿枕骨後緣和頭頸關節垂直切下。
7.劈半
沿脊椎中線對半砍成兩片,然後順肋骨分割成小塊以備出售或食用。
二、豬屠宰的季節性從規模以上屠宰企業月度屠宰量走勢來看,季節性變化規律明顯。1月份、9-12月份屬於消費旺季,屠宰量高於其他月份。因我國豬肉消費、生豬補欄和出欄呈現季節性特徵,一般春節前需求最旺盛,屠宰及食品加工企業大量備貨,生豬屠宰量大幅增長,春節期間及春節後終端需求下降,屠宰量大幅回落。夏季需求最弱,屠宰量偏低,隨著氣溫的下降,9月份又有好轉。
三、豬屠宰產能和企業分布2017年國內屠宰企業共有20658家,規模化屠宰企業(年屠宰量在2萬頭以上,半機械化水平以上)卻很少。年產值500萬以上的半機械化企業僅有2076家,佔全國屠宰企業總量的10.5%。企業17000多家屠宰企業主要分布在鄉鎮,其機械化水平低。行業前10名企業的年屠宰能力合計約為1.7億頭,佔全國生豬出欄數的23%左右。由於產能嚴重過剩,屠宰開工率較低,約為30%-50%。前10名企業的實際屠宰量為7000萬頭左右,佔中國生豬出欄量的13%。
我國豬肉屠宰企業分布較為分散,主要因為行業進入壁壘較低且上遊來源比較分散,僅規模以上的企業有3937家。58%的大型屠宰企業分布在生豬主產區,33%分布在以東北部大中城市為核心的肉品主銷區。2017年四川省生豬屠宰企業有799家,山東省生豬屠宰企業有761家,這兩個省份屠宰企業眾多。
目前我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主要包括雨潤集團、雙匯發展、新希望、金鑼集團、雛鷹農牧、眾品集團、溫氏集團、寶迪農業科技、唐人神和龍大肉食。
表 3:2017年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年屠宰量
企業 | 屠宰量(萬頭) | 屠宰產能(萬頭) |
雨潤集團 | 1650 | 4100 |
雙匯發展 | 1500 | 3000-4000 |
新希望 | 850 | |
金鑼集團 | 670 | 2000多 |
雛鷹農牧 | 550 | |
眾品集團 | 530 | |
溫氏股份 | 490 | |
寶迪農業 | 300 | |
唐人神 | 260 | |
龍大肉食 | 220 | 420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信期貨研究部
【環保篇】
一、豬養殖汙染
生豬養殖會造成多種汙染,如水源汙染、空氣汙染、土壤汙染和生物汙染等。
(1)水源汙染:據資料介紹,生豬日糧中氮和磷的吸收率只有30%~35%,其餘大部分被排出體外。經糞尿排出的氮、磷,其中一部分氮揮發到大氣中增加大氣中氮含量,嚴重時形成酸雨,危害農作物;其餘的大部分被氧化成硝酸鹽滲入地下或排入江河嚴重汙染水質,造成江河、池塘藻類和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多種有害物質,進一步危害環境。
(2)空氣汙染:由於規模豬場高密度飼養,豬舍內潮溼,糞尿排洩量大,而豬糞惡臭成分高達230種,加上豬呼出的CO2,大量有害氣體(如氨、硫化氫、甲烷、糞臭素和硫醇類等多種臭氣混合體)排放到大氣中,加劇空氣汙染。隨著惡臭氣體不斷產生、擴散,汙染半徑可達2~5 km,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3)土壤汙染:豬飼料中都添加有一定劑量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因而生豬糞尿排洩物中同樣存在這些成分。如果將豬糞尿作為有機肥料投放到農田中,長此以往,將導致氮、磷、鐵、銅、鋅及其他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積,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大量未經處理的養豬廢水、糞便直接排入農田或農田灌溉水渠,導致肥力過剩,從而破壞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甚至無法耕種而拋荒。
(4)生物汙染:有些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也隨汙水排到環境中,形成生物汙染。特別是在農村,相當多群眾飲用井水,其水源為淺表水,這樣就更是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2009年,惠州市博羅縣環保局收到該縣龍溪鎮深湖村村民對豬場的投訴,但投訴理由並不是汙水排放和豬糞太臭,而是因為該豬場擅自焚燒廢舊塑膠等工業垃圾,排放刺激性氣體。2011年,中山市板芙鎮村民投訴該鎮某豬場汙染環境,中山市板芙環保分局等對豬場進行實地考察後,發現該豬場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湧,也未辦理報批手續,最終,該豬場被板芙城管部門強制拆除。2011年11月,珠海特區報報導了一起豬場汙染導致農田歉收的事件。村民稱豬場汙染導致村內河道周邊土壤汙染嚴重,河湧表面黑色的汙垢已經凝結成塊,水稻大幅減產,越靠近河湧的地方水稻長勢越差。2013年3月份,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近日漂浮大量死豬,全市累計出動打撈船隻233艘,共打撈死豬5916頭。上海繼續加強與浙江省和嘉興市農業部門高度重視。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人們對養殖業汙染問題的重視。
二、環保始末
2013年11月11日《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發布,2014年1月1日實施。作為國家第一部專門針對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的法規性文件,明確了以綜合利用作為解決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的法規性文件,也明確了以綜合利用作為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汙染問題的根本途徑,為規模化養殖廢棄物汙染治理指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2014年是實施的開局之年,力度和決心都非比尋常,特別是廣東、福建、浙江、深圳等南方諸省成為首要生豬環保改造對象。其中廣東主要改造100頭以下小場戶,新建年出欄3萬頭/年以上大戶。這種勢頭也將加速我國生豬存欄量縮減,尋求再平衡。
2014年主要地區禁養/強拆情況:
(1)環保法出臺執行力度不斷加大,環保成本勢必增加。據調查,豬場建設環保投入比重已佔40-50%,未來生豬養殖成本將再上一個臺階,生豬成本或將由行業公認的13元/公斤成本價上漲至14元/公斤;
(2)環保法規仍進一步促進產業轉移,東北成養殖新區;經濟發達及養殖密集地區向山區邊遠地區轉移,成生豬養殖調整區;
(3)加速規模化進程的步伐,豬場總價值和抗風險能力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經過禁養和強拆後,新建豬場增多,新豬場疫情爆發機率將低於老豬場;
(5)存欄量水平也將受到一定擠壓,雖然不至於對全國造成大的衝擊,但是至少可以降低規模快速擴張所導致的產能過剩力度。
2015年1月1日新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該法對汙染企業的懲治力度大大加強,明確指出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新環保法的實施也將使中國生豬養殖業的發生重大變化。
對於其他汙染,2013年6月1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了大氣汙染防治的具體措施,同年9月10日,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文件制定了大氣汙染防治十條措施。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水十條》,4月16日發布《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
三、豬養殖新模式
中國生豬養殖傳統模式主要包括三種:專業育肥戶、專業母豬養殖戶和自繁自養戶。
專業育肥豬養殖的優勢是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以及對後市的判斷,自主控制每次購進仔豬的數量,固定投入相對較少,成本較低。因為育肥豬只用養殖三四個月就可以出欄上市,周期較短,所以市場風險較小。這部分養殖戶以及養殖方式普遍存在於北方糧食主產區,是目前我國生豬生產結構的主要力量。
專業母豬養殖的投入相對較少,回款較快。母豬主要從附近較大的大型規模豬場、種豬場購得或者自家母豬繁殖的母豬中挑選。所生產的仔豬主要提供給周圍的專業育肥豬養殖戶。母豬養殖戶對專業育肥豬養殖戶的依賴性較強,面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弱。雖然每家養殖數量較少,但養殖戶數量較多,所以,這部分養殖戶非常重要,有時候其行為可以決定後市行情的波動。
自繁自養包括小、中、大規模。小規模一般為存欄10頭母豬以下的養殖戶,年出欄育肥豬在200頭以下,需要1-2個勞動力即可。小規模的自繁自養部分是由專業母豬養殖戶轉變而來,在我國,這部分養殖戶數量龐大,不分地域,各地均普遍存在,是我國生豬生產的中堅力量。中大型的自繁自養規模養豬場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同時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產生大量的糞尿汙水,對環境造成較大壓力。其存欄母豬數量在50頭以上,年出欄生豬在1000頭以上,需要僱傭較多勞動力,綜合成本較高。
因養殖會產生較多環境問題,現在出現了養殖新模式——生態養殖。生態養殖是利用無汙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相對於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來說,生態養殖是讓畜禽在自然生態環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自然地生長,而不是人為地製造生長環境和用促生長劑讓其違反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快速生長。如農村一家一戶少量飼養的不餵全價配合飼料的散養畜禽,即為生態養殖。生態豬是指按照嚴格的生態養殖,豬不做防疫處理,飼料要求無農藥殘留、無重金屬、無無機鹽類外的其他添加劑,生豬排洩物做無害化處理,比如沼氣發酵等,再做農作物的肥料,裝運屠宰都做到基本的人道,出來的豬肉無病變。主要模式包括:豬魚綜合飼養,豬糞餵魚;雞豬魚綜合飼養,雞糞餵豬,豬糞餵魚;豬沼菜模式,豬糞做沼氣,沼渣、沼液種菜;豬沼果模式豬糞做沼氣,沼渣、沼液種果樹等。
表 4:規模養殖模式比較
項目 | 「公司+農戶」緊密結合型 | 「公司+農戶」鬆散結合型 | 重資產型 |
模式主要內容 | 1.農戶建設或者租賃養殖場 2.公司向農戶銷售仔豬、飼料、疫苗,只做記帳處理,而不進行現金結算 3.分散養殖,統一標準,必須按照養殖流程和標準,公司配備專業人員進行指導 4.生豬產權歸屬於公司 5.生豬回收時按照合同價格結算農戶利潤 6.分階段養殖,分工化提高養殖效率 | 1.公司與農戶籤訂商品豬收購的合同,約定收購價格和標準 2.大部分公司向農戶銷售仔豬、飼料、疫苗產品,並與農戶現金結算;部分養殖屠宰一體化的企業並不向農戶提供仔豬、飼料等,只是為了保證豬源,直接與農戶籤訂收購合同 3.農戶分散養殖,難以實現統一管理 4.生豬產權歸屬於農戶 | 1、公司建設養殖基地 2.僱傭農工,集約養殖,統一管理 3.公司自繁殖仔豬、採購或生產飼料、統一防疫並對飼養工人進行養殖技術培訓等 4.職工獲得固定工資,可能會有提成 |
數據來源:中信期貨研究部
【價格篇】
一、豬價格大周期
國內生豬價格變動存在周期性現象,稱為「豬周期」。由於生豬市場價格反映當前供求關係,而供求關係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並不能超前反映出來,養殖戶只能根據當期市場價格安排來年的養殖量。正常情況下,本期的母豬存欄規模決定了下一期的供應規模。鑑於生豬這種畜產品生產周期長、無法中途變更的特性,多數養殖戶對來年收益的預期以及養殖計劃的調整,始終比市場進程「慢半拍」,因而經常陷於「豬周期」的無限循環中。
2006年至今,國內生豬養殖業共經歷了三輪「豬周期」,分別是2006—2010年、2010—2015年,以及2015年至今。前兩輪形成原因主要是疾病導致能繁母豬存欄量降低,供應量急速減少,供不應求,推動豬價上漲。上漲了一段時間後引發養殖戶大量補欄導致產能過剩,供大於求豬價下跌。2015年以來的「豬周期」最大特點是基於環保因素,限養禁養區產能的永久性退出,造成短時間豬肉價格突漲。這一階段去散戶化使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在行業規模化發展的背景下,規模養殖企業不斷擴大產能。養殖專業化與規模企業擴張,最終讓生豬供應大於需求,使得後續豬肉價格持續下跌。
二、豬價格季節性受氣溫與節日因素影響,生豬供給與需求在一年當中的不同時點均不同,造成生豬價格呈現明顯季節波動特徵。選取200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國內生豬月度均價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月度漲跌概率中,11月份上漲概率最大,達到90.91%;9月、10月份上漲概率最小,為18.18%。5月份月均值收益率最高,為6.29%,2月份月均值收益率最低,為-5.66%。
三、疫情與豬價近段時間,非洲豬瘟在生豬行業蔓延,2018年8月1日,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發生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8月14日,河南省鄭州市發生一起;8月15日,江蘇省連雲港(601008,股吧)市海州區發生一起;8月17日,浙江樂清發生一起;8月30日,安徽省蕪湖市發生一起;之後安徽宣城、江蘇無錫也發生了非洲豬瘟。進入9月,疫情呈蔓延擴散趨勢。這次疫情對豬價造成一定影響。
2006年以來,中國生豬市場共經歷了3輪豬周期。2011年之前中國生豬疫情較多,高熱病、高致病性藍耳病、呼吸道病、甲型H1N1流感、豬瘟、口蹄疫、偽狂犬時有發生。2011年以後,生豬疫情逐漸穩定,只零星偶發,疫情對於豬周期的影響有限,僅影響短期季節性的供給和豬價。重大疫病都是導致豬周期迎來拐點的重要因素;疫情對短期豬價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助漲助跌。長期來看,重大疫情會使得能繁母豬淘汰量增大,加速產能去化,或導致周期拐點加速到來。
對豬價影響,具體來說:
(1)2006 年夏季高致病性藍耳病疫情開始大規模爆發,2007年蔓延至全國,高致病性藍耳病的死亡率較高,生豬供給不足,推動價格快速上漲。2007 年8 月藍耳病疫情開始得到控制,豬價出現小幅回落。但由於供應不足,豬價在短暫回調後立即出現反彈,截至2008 年3 月份豬價達到此輪周期的高點。
(2)2010年養殖進入虧損期,年初開始口蹄疫疫情大面積爆發,夏季豬瘟和豬藍耳病也呈現多發,疫情以及養殖虧損使得大量中小型養殖戶選擇退出養殖業或者養殖廠縮減生產規模,導致生豬供給減少,進而推動豬價上升。
(3)2011年以後,中國生豬疫情逐漸穩定,沒有再發生全國性的重大疫情,疫情的主要影響表現在冬季仔豬腹瀉導致的成活率低,從而一般每年5-8月豬價會迎來季節性上漲。2015年由於行業連續虧損,且2014、2015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加強對養殖環保的監管,大量散養戶持續退出,豬價開始持續向上,此次也是近三輪來唯一一次不是由疫情起關鍵作用的周期拐點。
總結:疫情的產生導致母豬繁衍被大量淘汰,最終導致豬肉拐點的到來大量散戶養殖的退出是豬周期重要的價格節點。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大宗內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陳姍 HF072)